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378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docx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

连续刚构设计计算书

1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1.1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

主线120km/h

(3)路基宽度:

整体式42米

(4)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5)分离式桥梁宽度:

宽度20.6米

(6)设计洪水频率:

1/300(特大桥)

(7)场地环境类别:

地表以上Ⅰ类,地下Ⅵ类(化学腐蚀环境)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g

(9)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2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

(3)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

(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

(7)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9)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1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

(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

(14)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

(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19)

(16)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TB10182-2017)

(17)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TB10182-2017)

2主要材料

2.1混凝土

本桥梁结构用混凝土可采用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其矿物掺合料、化学外加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与验收等技术要求可参照四川省公路工程技术指南《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SCGF51-2010)执行。

桥梁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素混凝土重力密度不应大于25kN/m³,施工监控单位应根据实际节段含筋率调整计算模型中的混凝土容重。

桥梁结构混凝土均按Ⅱ类环境条件进行设计,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满足规范的规定,其桥梁结构用混凝土强度详见表1。

表1桥梁结构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览表

序号

结构部位

混凝土等级要求

1

主桥箱梁(0、1号段、合龙段)

CF55钢纤维混凝土

2

主桥箱梁(除上述1之外的部位)

C55混凝土

3

主桥调平层

CF40钢纤维混凝土

4

钢混组合梁桥面板

CF40钢纤维混凝土

5

桥面面层

沥青混凝土混凝土

6

主墩墩身

C50混凝土

7

引桥墩身

C40混凝土

8

承台

C35混凝土

9

岸上桩基础

C35水下混凝土

10

承台垫层

C15素混凝土

11

支座垫石

C40小石子混凝土

2.2水泥

水泥质量必须符合GB175-2007标准。

对于C30以上标号的混凝土要求采大厂水泥。

C40以及C40以上混凝土的细骨料必须采用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6~3.2之间。

C40以上混凝土采用42.5级或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C20、C30混凝土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为防止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本项目严禁使用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3天然建筑材料

无论开采或外购的砂石料均应进行相关的建材试验,并满足相应混凝土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要求。

2.4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热轧HPB300,执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GB/T1499.1-2017);HRB400带肋钢筋,执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

除图中特别注明外,上部结构(箱梁)均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其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30MPa;下部结构(墩身、承台、桩基、挡块)除设计明确规定采用HPB300光圆钢筋外,其余均应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其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为330MPa。

直径大于或等于22mm的钢筋均采用Ⅰ级机械接头接长,接头类型宜采用镦粗直螺纹接头,其技术标准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和《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171-2005)的有关规定。

当机械连接施工困难时可采用闪光接触对焊、电弧焊(帮条焊或搭接焊)、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连接。

当采用电弧焊时,除图中特殊要求外均应采用双面焊缝,焊缝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采用搭接焊时,两钢筋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两钢筋轴线应保持一致。

帮条焊接的帮条应采用与被焊接钢筋同强度等级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得小于被焊接钢筋的截面面积。

同一截面内有接头的钢筋数量不得超过此类型钢筋总数量的30%,且其接头强度不得低于连接钢筋强度。

普通钢筋均应购置正规大厂产品,且应有合格证和检验证书。

2.5钢绞线

本桥结构中的预应力钢束均采用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中公称直径为15.20mm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𝑓𝑝𝑝=1860𝑀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𝑓𝑝𝑝=1260𝑀Pa,弹性模量𝐸𝑝=1.95×105𝑀Pa,要求钢绞线供货厂家必须取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书,产品质量应有部级以上鉴定证书。

竖向预应力采用3s15.2和4s15.2钢绞线,f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

横向预应力采用2s15.2和12s15.2钢绞线,f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

为获得均匀的预压力,横竖向预应力施工必须滞后1个节段张拉。

例如3号节段施工完毕后张拉2号节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

2.6锚具

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具必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标准。

体外预应力钢铰线的锚具应注意采用与之相配套的齿槽较深的专用锚具。

刚构桥箱梁顶板纵向预应力钢束均为两端对称张拉,分三类:

①悬臂浇筑时逐段张拉的钢束,采用M15-21和M15-22大吨位锚固体系,锚固在腹板齿板和腹板与顶板交界处;②中跨顶板合龙束,采用M15-21大吨位锚固体系,锚固在上齿板;③边跨顶板合龙束,采用M15-21大吨位锚固体系,锚固在上齿板和梁端。

中跨底板束采用M15-21大吨位锚固体系,锚固在下齿板上。

边跨底板束采用M15-21大吨位锚固体系,锚固在下齿板和梁端。

竖向预应力锚具采用M15-3DHS和M15-4DHS型锚具。

MDHS型锚具为低回缩型锚具,回缩量不能超过2mm,最好控制在1mm以内,其张拉工艺为:

(1)预紧

安装好锚板、夹片后按常规方法预紧每根钢绞线至5%-10%标准强度。

(2)张拉与补张拉

组装带撑脚限位装置的千斤顶(锚固螺母先旋至锚板中间位置)。

张拉前上好工具锚稍加点力使千斤顶撑脚支承到锚垫板端面,之后旋动支承螺母使之顶紧限位板至锚板端面。

开始张拉到控制应力后放张时,钢绞线正常回缩,回缩量约5mm。

要补张拉时先向后旋动支承螺母使之离开限位板约10-20mm,然后重新张拉至控制力,此时工作锚板会离开锚垫板端面约几毫米的距离(夹片外表面与锚板锥孔的摩擦力可能带动锚板向后移动),此时可旋紧锚固螺母至锚垫板端面。

保压后放张,钢绞线回缩量减小为1mm。

以上张拉施工工艺必须在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直至完全掌握此张拉工艺方可实施。

顶板横向预应力锚具采用BM15-2型锚具;0号块及边跨现浇段横向预应力张拉端采用M15-12深埋锚具,锚固段采用M15-12P锚具。

2.7钢板、钢管和型钢

本项目用钢板、钢管和型钢除图纸中特殊说明外,钢材等级均采用Q235B。

钢板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钢管必须符合《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16)的规定;型钢必须符合现行标准。

2.8波纹管

刚构桥纵向预应力体系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施工工艺,并采用相配套的塑料波纹管。

灌浆过程中,管中真空度应达到并能维持在负压800kPa(-0.8MPa)。

塑料波纹管必须符合《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标准。

塑料波纹管采用符合下表所列特性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应附有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另外波纹管还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表2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特性表

名称及单位

材料密度

(t/m³)

抗拉强度

(MPa)

弹性模量

(MPa)

线膨胀系数

(K-1)

延伸率

(%)

数值

0.95

≥22

600

2.0×104

≥7

A、外观:

塑料波纹管要求表面光滑,色泽均匀,内外壁不允许有融体破裂、气泡、裂口、硬块及影响使用的划伤。

B、刚度:

塑料波纹管在承受径向荷载、局部径向荷载的变形量不大于5mm(内径100mm,施加P=1060N);受纵向拉力荷载时,波纹管伸长量不大于长度的1/125。

(内径100mm波纹管长L=1100mm,施加P=1900N,持荷10min)。

C、柔韧特性:

塑料波纹管当达到下表曲率半径时,横向截面直径变化应符合表中规定。

表3塑料波纹管柔韧性指标

内径d

(mm)

曲率半径r

(mm)

试验长度L

(mm)

直径变化比

(d长-d短)/d

≤80

1200

1100

≤5%

>80

1500

1100

≤5%

D、密封性:

塑料波纹管在曲率半径为4m的弯曲状态下,以0.05MPa的压力水注入管内,保持30s不变形;保持2min,应无明显的水渗漏现象。

刚构桥纵向索采用真空辅助灌浆、竖向预应力管道采用两相邻竖向管道串联灌浆。

竖向预应力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

横向预应力采用镀锌金属扁波纹管。

金属波纹管必须符合《JB/T6169-2006》标准。

2.9孔道压浆

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采用专用压浆料。

其原材料指标和配置浆液指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第7.9.2和7.9.3条,其轴心抗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

2.10600级冷拉型钢纤维

钢纤维用于主桥箱梁0、1号梁段及合龙段混凝土、主桥桥面调平层、引桥组合梁桥面板中,混凝土中钢纤维掺量为40kg/m³,掺入的钢纤维等级需达到600级(抗拉强度不小于100MPa)以上,并应选用具有良好增强、增韧性能的冷拉碳钢或冷拉低合金钢端钩形钢纤维,不得采用圆直钢丝切断型和碳钢熔抽型等粘结性能差以及和易性得不到保证的钢纤维。

单根纤维的长度宜为40毫米,等效直径在0.55~0.75毫米之间,长径比应达到55~75。

应根据骨料的粒径、通过配合比试验、合理确定钢纤维的几何参数,使得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小于5Mpa,同时保证其工作性能,避免出现钢纤维结团现象。

成品钢纤维表面不得粘有油污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基粘结的有害物质,钢纤维内不得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同时,钢纤维内含有的因加工造成的粘接连片、表面严重锈蚀的纤维、铁锈粉等杂质的总量,不得超过钢纤维重量的1%。

请监理对钢纤维的品质和掺量进行严格监督。

2.11CRB550冷轧带肋钢筋焊网

CRB550冷轧带肋钢筋焊网(非圆钢绑扎或焊接网),是具有抗拉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强、质量可靠、节约钢材、施工工艺简单、缩短工期以及综合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的工厂定型产品。

本项目按构造要求配置的CRB550冷轧带肋钢筋焊网D9、D6,主要用于桥面铺装、下部结构(承台以及桥墩墩身)。

冷轧带肋钢筋焊网对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故应购置正规大厂产品,并应具有合格证和检验证书,且应在工程开工前、开工中对产品的网片重量、几何尺寸、搭接长度、肋高以及物理力学指标进行抽样送检,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网》(GB/T1499.3-2010)。

表4CRB550冷轧带肋钢筋焊网技术指标表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单位

检验依据

1

牌号

CRB550

/

GB/T13788—2017《冷轧带肋钢筋》

2

型号规格

D9、D6

mm

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3

网格尺寸

10×10

cm

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4

抗拉强度Rm

≥550

MPa

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5

断后伸长率A11.3

≥8.0

%

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6

焊点抗剪力

≥9.5

kN

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7

冷弯

180°,无裂纹

/

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备注:

1.钢筋焊接网应按批进行检查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型号、同一原料来源、同一生产设备并在同一连续时间段内制造的钢筋焊接网组成,重量不大于30吨。

2.根据GB/T1499.3—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D12、D9、D6冷轧带肋钢筋焊网理论重量分别为17.75kg/m²、9.98kg/m²、4.44kg/m²,其实际重量最大负偏差不得超过4.0%。

2.12支座

除图纸上特别说明外,本桥支座均为盆式支座,盆式支座的规格及质量需满足《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的要求。

桥区地震烈度为Ⅶ度,按Ⅷ度设防,需采取抗震措施。

抗震设计以预防为主,选用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并在上下部构造中采取防震缓冲、限位措施。

盖梁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避免由于盖梁过窄在地震时落梁;盖梁端设置挡块,防止过大位移。

现浇箱梁在墩台帽(盖梁)两侧设置横向挡块,并在桥台背墙与梁(板)肋对应位置处加设橡胶垫块,起到缓冲、限位作用。

2.13伸缩装置

本桥采用梳形伸缩缝,伸缩缝必须采用满足《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有关要求的厂家成套定型产品。

不同厂家之间产品构造、尺寸可能存在细微差别,但预埋件设置原则应按本图给定的原则执行。

3设计要点

3.1设计指导思想

总体设计理念为:

“安全、环保、舒适、绿色”,具体表现如下: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

2、以切实降低工程造价、打造精品工程

3、认真贯彻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

4、人、车、路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理念

5、系统论证全寿命成本评价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项目总体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桥梁工程的设计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桥梁设计应满足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等要求,同时注意景观和环保。

2、充分应用国内外建桥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特别是国内同类工程已有的成熟技术,以使设计方案技术可行、施工可靠、造价合理。

3、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的原则,有效避开不良地质。

4、桥梁必须服从于整体设计,其平、纵面与公路线型相融合。

5、抓住本项目地形复杂的特点,精心布跨,深入比选。

6、合理选择桥型方案,确保方案比选深度,以控制工程规模,不遗漏可行方案。

7、桥梁方案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桥梁下部的刚度协调一致,达到最佳的受力效果。

3.2桥梁孔跨布置

本桥左右分幅设置,设计线起点桩号K32+646.5,止点桩号为K33+458.5。

主桥跨采用(76+140+76)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主桥长292米;本桥前6号桥,后接8号桥,起止点为前后桥的止起点,即本桥前后均为桥接桥。

3.3主桥边、中跨比例的确定

主桥边跨跨径为76米,边中跨比为0.543,系综合考虑了结构受力和边跨梁端段施工便利的结果。

本桥边跨梁端段采用托架施工,避免边跨合龙采用搭架现浇可能导致的汛期支架受洪水漂浮物冲击的施工风险。

现连续刚构的边、中跨比一般在0.54~0.58之间。

本桥取值0.543为于这一区间的下限,经结构计算,标准组合下交界墩支座(单个)最小压力为2448kN。

3.4刚构桥(76+140+76)米连续刚构上部结构

刚构桥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梁为分幅式单箱双室截面。

每幅箱梁顶板宽20.6米,底板宽14.0米,两翼板悬臂长3.3米,箱梁顶板设置成3.958~5%的单向横坡。

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梁高3.0米(三个腹板等高),桥墩与箱梁相接的根部断面及墩顶0号梁段高9.0米。

箱梁从跨中至根部,箱高以2.0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腹板在墩顶范围内厚90厘米。

从箱梁根部至跨中梁段外腹板厚由70→60→50厘米分三级取值,在6号和12号梁段过渡;由于腹板束布束的构造要求内腹板最小厚度取值60厘米,其厚度由70→60厘米分两级取值,在6号梁段过渡。

每节梁段的腹板上设有抗剪齿口。

箱梁0号梁段底板厚120厘米,悬浇段底板厚从箱梁0号梁段外纵向倒角尾部处的100厘米渐变至跨中及边跨支点截面的32厘米厚,按2.0次抛物线变化。

每幅桥共6道横隔板,分别在主墩墩顶各设2道1.5米厚的横隔板,边跨梁端各设一道1.8米厚横隔板。

箱梁0号梁段长12米﹙桥墩两侧各外伸2.0米﹚,每个“T”纵桥向划分18个梁段,梁段长度从根部至端部分别为9×3米、9×4米,累计悬臂总长63米。

主墩顶0号块采用托架现浇,端部20号节段采用支架现浇,边跨20号合拢段及中跨19号合拢段采用吊架现浇,其余的1号~18号梁段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梁段最大重量2926kN,施工阶段计算中挂篮自重取值为1450kN(含模板等荷载)。

全桥左右幅边、中跨合计共有6个合龙段,合龙段长度均为2米。

边跨托架现浇段长4.88米。

3.5刚构桥下部结构

左右幅桥主墩均采用双肢实心截面薄壁墩,墩肢厚度1.5米,墩肢全宽15.5米(含圆端形分水构造),各墩肢中心高度19.33~20.651米,墩肢的低侧高度18.98~20.301米,高侧高度19.68~21.001米。

主墩墩身为防止开裂,在主墩周边布置带肋钢筋焊网,钢筋网布置在主筋外侧。

主墩基础为承台接群桩基础,承台厚4米,主墩承台平面尺寸10.5米(纵)×19米(横)。

桩基为8根直径2.5米的钻孔灌注桩(单幅桥)。

4主要计算结果

4.1静力计算结果

采用桥梁博士3.6软件建立了刚构桥的静力计算模型,计算中模拟了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的全过程,考虑的作用包括结构自重、桥面铺装及附属结构重量、混凝土湿重、挂篮重量、预应力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运营阶段的计算考虑的作用包括汽车荷载、整体升降温以及梯度温度作用。

上述作用均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取值,混凝土综合容重取26kN/m³计算。

4.1.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主梁最大弯矩及抗弯承载能力包络图如图1所示,主梁最小弯矩及抗弯承载能力包络图如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结构抗力包络图如下:

图1主梁正截面(最大弯矩)抗弯承载力验算图(单位:

kN.m)

结果计算表明:

截面设计最大弯矩小于截面极限承载弯矩,结构抗弯承载力足够,正截面强度各截面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图2主梁正截面(最小弯矩)抗弯承载力验算图(单位:

kN.m)

结果计算表明:

截面设计最小弯矩小于截面极限承载弯矩,结构抗弯承载力足够,正截面强度各截面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4.1.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6.3.1规定,结构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对正截面进行抗裂验算(如图3所示)和斜截面抗裂验算(如图5所示)。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7.1.5及7.1.6规定,使用阶段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混凝土的压应力(如图4所示)和斜截面混凝土的主压应力(如图5所示)进行验算,并满足规范相关要求。

图3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正截面上、下缘正应力

图4作用标准效应组合下正截面上、下缘正应力

图5斜截面主应力(主拉应力对应短期效应组合、主压应力对应标准组合)

计算结果表明,短期效应组合下,箱梁正截面抗裂满足规范要求,中跨跨中下缘的最小压应力应力2.3Mpa,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短期效应组合下,构件斜截面最大主拉应力为0.4MPa,小于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容许值0.4ftk=1.096MPa,其他位置均满足要求。

荷载标准组合下,构件正截面最大压应力为15.9MPa<0.5fck=17.75MPa,最大主压应力为16.0MPa<0.6fck=21.3MPa。

均满足规范要求。

4.1.3短暂状况主梁应力验算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7.2.8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预应力和构件自重等施工荷载作用下,截面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应满足规范相关要求。

表5施工阶段截面正应力表

位置\最值

最大

最小

截面上缘

14.41

-0.10

截面下缘

11.72

-0.32

4.2动力计算结果

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了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计算中考虑了结构自重以及地震作用。

结构自重的模拟考虑了施工阶段的累加效应,设计地震动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型II类,场地特征周期0.45秒。

按规范考虑了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

4.2.1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结构的前10阶动力特性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结构前10阶振型频率与周期

振型编号

频率

周期

(cycle/sec)

(sec)

1

0.48

2.09

2

0.67

1.48

3

0.72

1.38

4

0.9

1.12

5

0.98

1.02

6

1.01

0.99

7

1.15

0.87

8

1.34

0.74

9

1.89

0.53

10

2.03

0.49

结构前8阶振动模态如下图所示。

▲结构前1~4阶振动模态

▲结构前5~8阶振动模态

▲结构前9、10阶振动模态

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结构前几阶振动模态以纵、横桥向变形为主,基频为0.48Hz,一阶振动周期为2.09秒。

4.2.2地震组合下的计算结果

在永久作用±E2地震的地震组合下,主墩顶、底截面,桩身强度、桩基础承载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4.3主梁曲率对结构施工的影响

主桥主跨和南岸边跨位于曲线半径为1240米的圆曲线上,对应140米的主跨,其圆心角约为6.5度,结构受力可按直线桥计算。

为明确曲线主梁位移情况和对施工的影响,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了刚构桥最大悬臂状态的静力计算模型(一次落架模型),以评估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的过程主梁的位移变化。

结果显示最大悬臂状态梁端的转角位移为0.019度,相应横坡值为0.033%,梁内外缘高差6.9mm。

实际施工是分段悬浇的,因此最终的转角位移导致的梁内外缘高差应小于5mm。

其对结构施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最大悬臂状态结构悬臂端截面位移结果

位置

转角(Rad)

转角(Deg)

坡值

内外高差(mm)

最大悬臂截面(中跨侧)

0.0003348

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