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43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docx

必修5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课题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授课

时间

2017年月日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朗读学习课文

实际授课时间

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意涵丰富的语句,把握语言描写的特点,并掌握“际遇、沉静、目不转睛、似曾相识”等词语

2、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并感知课文用词特点,掌握课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朗读并掌握课文1-4自然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作者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丰富的环境描写,掌握“际遇、沉静、目不转睛、似曾相识、弹指一瞬间”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精彩语句的同时理解“际遇、沉静、目不转睛、似曾相识、研制一瞬间”等词语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启发式、朗读法、老师范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教具

课件、教材、班班通、黑板

民族团结

教育内容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民族团结起来维护;一个昌盛的国家,需要各族人民心连心。

教学过程

共案

二次备课(手写)

一、双基训练:

1、组成词组

佩戴()()面目()()似()相()

抚慰()()目不()()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沉静:

偶尔:

固执:

二、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欣赏这几张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大学吗?

对,这就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这是不是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呀?

可是有一个女孩13岁就考入了这所大学,她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田晓菲。

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才华出众、博学多才的女子。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父母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生”,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写了第一本诗集,她十三岁时因语言文学方面才华出众,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读大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

(二)整体感知1-2自然段

1、ppt投影思考问题: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

是怎样知道的?

明确:

我七岁的时候,看到一张泛黄的照片时妈妈告诉“我”那就是北大。

(2)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

明确:

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2、老师范读第1-4自然段,学生跟老师读,学习重点词语和或句式,体会语言的节奏和语气语调,画下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思考1-2题。

(1)重点词语:

际遇、沉静、目不转睛、似曾相识、弹指一瞬间

难点突破:

际遇:

(ppt投影解释)造句

(名)书面语,机遇。

(同)遭遇,时运。

     

凡所际遇,人生际遇,风云际遇 。

沉静:

(ppt投影解释)造句

(形)寂静。

沉静的环境。

     

他在沉静的环境中长大。

 

每个人在儿童时代都有不同的际遇。

 

目不转睛:

(ppt投影解释)造句

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形容注意力集中。

似曾相识:

(ppt投影解释)造句

(词组)好像认识,知道。

     

我们似曾相识,好像见过面。

弹指一瞬间:

弹动手指的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世事变迁。

蓦然:

蓦然,指突然;猛然如:

蓦然看去,这石头像一头卧牛。

(2)重点内容:

“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7岁:

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梦想)

一些莫名的奇妙、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10岁:

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自信)

13岁:

到北大读书(际遇)

16岁:

意识来到北大第三个秋天了。

(回顾)

3、归纳段意:

引导学生思考:

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

“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一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

三、语言品读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

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母亲告诉我:

这,就是北大。

断句、体会句子的节奏

学生跟读体会语言节奏,语气、语调

2、语气、语调。

(1)第一句,叙述、;第二句,风景描写,泛黄的照片里的景色。

要读出描写、欣赏美景的语气语调

(2)第三句中的神态描写要专注描写神态的词语。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目不转睛”读重音)

3、读重音的词语

泛黄、沉静、美丽、目不转睛、惊奇、喜悦、感动、这

4、讨论试读,看看下面句子有几种不同读的方式,表达的语气或者感情有什么不同。

(1)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2)母亲告诉我:

这,就是北大。

5、可以删除或者替换的词语

(1)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偶尔”替换为“偶然”)

同义词辨析:

偶尔:

1、间或;有的时候;一般指隔着三五天2、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

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2)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注视”替换为“凝视”)

注视:

注意的看

凝视:

不眨眼地看

四、课堂小结

1、巩固练习:

本节课教学难点多,品读多,巩固练习放下节课进行

2、知识点归纳:

(1)、学习品读的语气语调,感受“我”对“北大”深深的爱。

(2)、加强词语学习:

际遇、沉静、目不转睛、似曾相识、弹指一瞬间

3、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表现

 

板书设计: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归纳段意:

旦旦吃饭时的趣事,以及“我”对旦旦的态度。

重点词语:

际遇、沉静、目不转睛、似曾相识、弹指一瞬间、蓦然

品读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

作业

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剩余部分并熟读。

教学反思(手写):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

 

课题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授课

时间

2017年月日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朗读教学课

实际授课时间

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意涵丰富的语句,把握语言描写的特点,并掌握“朝夕相处、沉淀、纪录片、雄壮、实验、映衬、骤然、苍白无力、一掠而过”等词语

2、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文中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朗读并掌握课文5-7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丰富的用词特点,掌握“朝夕相处、沉淀、纪录片、雄壮、实验、映衬、骤然、苍白无力、一掠而过”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对自我的自豪感、对知识的渴望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等情感。

教学方法

竞赛式朗读法、问答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

课件、教材、班班通、黑板。

民族团结

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

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

教学过程

共案

二次备课(手写)

1、双基训练:

(一)根据朗读教学法的要求,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

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母亲告诉我:

这,就是北大。

(二)组成词组

美丽得()强烈的()固执地()

从未()蓦然()茫然()

二、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连接上文,回顾上文内容,自然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5-7自然段

1、思考问题:

(1)说说北大图书馆对作者有什么影响?

明确:

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进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

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个“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意思对即可)

(2)可文学到这里来看,其中“际遇“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它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因素?

“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

明确:

际遇:

遭遇(多指好的)。

表达了“我”对北大由向往到感激、热爱的情意。

文中是指作者十三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机会。

2、老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跟老师读,学习重点词语和或句式,画下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思考第1题。

(1)重点词语:

朝夕相处、沉淀、纪录片、雄壮、实验、映衬、骤然、苍白无力、一掠而过

难点突破:

朝夕相处:

(ppt投影解释)造句

成语,作谓语。

朝:

早晨。

夕:

晚上。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这时我和艾力同住一间房,朝夕相处,相爱如弟兄

沉淀:

(ppt投影解释)造句

1.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沉淀物2.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

纪录片:

(ppt投影解释)造句

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雄壮:

(ppt投影解释)造句

勇武壮盛近义词:

雄健----雄浑

实验:

(ppt投影解释)造句

1.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2.指实验的工作

映衬:

(ppt投影解释)造句

1.互相映照、衬托使显现2.修辞方式,并列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骤然:

(ppt投影解释)造句

解释:

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苍白无力:

(ppt投影解释)造句

苍白:

灰白。

形容贫弱无力。

一掠而过:

(ppt投影解释)造句

形容速度很快的样子。

(2)重点句式:

A、才....就:

B、入学之处那句颇为形状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破折号:

(——),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

(3)归纳段意:

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影响。

3、学生齐读第6、7自然段,学习重点词语和或句式,画下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思考第1题。

(1)重点词语:

津津有味、不折不扣、

难点突破:

津津有味:

(ppt投影解释)造句

津津:

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不折不扣:

(ppt投影解释)造句

折、扣:

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2)重点句式:

A、自从...起:

自从我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很努力。

B、假如...那么: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那么我最想回到高中时光。

三、语言品读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

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

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

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部沉默了。

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1、断句、体会句子的节奏学生跟读体会语言节奏,语气、语调

2、语气、语调。

(1)第一句,叙述;第二句,叙述,要读出深情表达的语气语调。

(2)第六句要特别注重语调、情感。

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熟悉而又陌生的你”、“全部”读重音)

(3)读重音的词语

熟悉、陌生、那么多、全部

3、讨论试读,看看下面句子有几种不同读的方式,表达的语气。

(1)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

不是已经长成/亭亭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

(2)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部沉默了。

5、可以删除或者替换的词语

(1)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

(“朝夕相处”替换为“朝夕共处”)

同义词辨析:

朝夕相处: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

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朝夕共处:

朝:

早晨。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

形容关系密切

(2)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

(“不是”不能删除。

四、课堂小结

1、巩固练习:

本篇课文感情色彩浓厚,品读时感情到位非常关键,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设置为局部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知识点归纳:

(1)品味文中丰富的用词特点,体会浓厚的感情色彩。

(2)掌握“朝夕相处、沉淀、纪录片、雄壮、实验、映衬、骤然、苍白无力、一掠而过”等重点词语

3、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表现

板书设计: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归纳段意:

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

重点词语:

朝夕相处、沉淀、纪录片、雄壮、实验、映衬、骤然、苍白无力、一掠而过

重点句式:

1.自从...起:

自从我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很努力。

2.假如...那么: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那么我最想回到高中时光。

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作业

课后作业:

1.下课后熟读课文三遍,并找出课文里的固定搭配,量词,词组。

2.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一大题。

教学反思(手写):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

 

课题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授课

时间

2017年月日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朗读教学课

实际授课时间

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中的动作描写,把握语言描写的特点,并掌握“探寻、徜徉、翻检借阅、面目、伏案”等词语。

2、理解文意,感知课文用词特点,掌握课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朗读并掌握课文8-11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丰富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掌握“探寻、徜徉、翻检借阅、面目、伏案”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对北大的特殊的思想感情,激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朗读法、讲解法、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

采用预习、朗读、品读、合作学习、思考回答等学习方式。

教具

课本、课件、教案、班班通、黑板。

民族团结

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

各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团结合作,努力奋斗。

教学过程

共案

二次备课(手写)

一、双基训练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ppt展示)

1.入学之初“我”有什么样的誓言?

2.参观北大图书馆,“我”为什么会想到1983年夏令营时哭泣的女孩?

 

二、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正式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十三岁时你在哪儿读书?

你有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后廉洁本篇课文,自然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8-11自然段

1、思考问题:

(1)8-11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明确:

北大图书馆、北大的同学、老师、“我”

(2)北大的人:

学生和老师。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出北大学生和老师的特点。

 

明确:

北大学生专注、敏感、纯洁、生机勃勃、清新自由;北大的老师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倘佯,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明确: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北大图书馆比做童话世界、仙宫,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图书馆的心情,生动的表现了书对我的影响,也流露了我对书的珍爱之情。

2、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学习重点词语和或句式,画下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思考第1-3题。

(1)重点词语:

探寻、徜徉、翻检借阅、面目、伏案

难点突破:

探寻:

(ppt投影解释)造句

指勘探、找寻;寻求。

徜徉:

(ppt投影解释)造句

1.犹徘徊。

盘旋往返。

2.犹彷徨。

心神不宁貌。

3.安闲自得貌。

翻检、借阅:

(ppt投影解释)造句

翻动查看(文件、物品等),借来阅览

面目:

(ppt投影解释)造句

1.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2.忠烈之面目3.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4.指面子、脸面

伏案:

(ppt投影解释)造句

指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写作)。

一般为伏案工作、伏案写作。

作为趴在桌上的简洁的表达方式。

(2)归纳段意

“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两年的北大生活使“我”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通过对北大图书馆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图书馆的心情,生动的表现了书对我的影响,也流露了我对书的珍爱之情。

三、语言品读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

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舍弃,开始相信。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1、断句、体会句子的节奏学生跟读体会语言节奏,语气、语调

2、语气、语调。

(1)第一句,比喻;第二句,排比句,要读出对散文的情感特点。

3、读重音的词语

渴望、拥抱永恒、真理之光、轻灵的翅膀、自由

4、讨论试读,看看下面句子有几种不同读的方式,表达的语气。

(1)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舍弃,开始相信。

(2)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6、可以删除或者替换的词语

(1)本自然段中加点的四个动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

不能调换。

因为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务的一般规律。

四、课堂小结

1、巩固练习:

(1)写出正确读音

佩戴()束缚()

校徽()尖锐()

徜徉()厌倦()

2、知识点归纳:

(1)、学习品读的语气语调,我在图书馆的心情和对书的珍爱之情。

(2)、探寻、徜徉、翻检借阅、面目、伏案

3、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表现

要关注本节课学生课堂表现,把好的地方提出来,及时表扬,有不足之处也要提出来让同学们下节课注意这一点。

板书设计: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归纳段意:

两年的北大生活使“我”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通过对北大图书馆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图书馆的心情,生动的表现了书对我的影响,也流露了我对书的珍爱之情。

重点词语:

探寻、徜徉、翻检借阅、面目、伏案、厌倦、生机勃勃、尖锐、机制等。

(1)写出正确读音

佩戴()束缚()

校徽()尖锐()

徜徉()厌倦()

作业

课后作业:

①熟读课文

②复述课文12至17自然段。

③完成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

教学反思(手写):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课题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

授课

时间

2017年月日

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朗读学习课文

实际授课时间

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意涵丰富的语句,把握语言描写的特点,并掌握“潇洒、舵手、誓言、港湾、俯首、抱负、和蔼可亲、无忧无虑”等词语

3、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我对北大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朗读并掌握课文12-17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对母校的感谢和依恋。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丰富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掌握“潇洒、舵手、誓言、港湾、俯首、抱负、和蔼可亲、无忧无虑”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品味“我”对北大的感激、热爱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心愿语句的理解。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港湾、舵手、船工”词语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启发式、朗读法、老师范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教具

课件、教材、班班通、黑板

民族团结

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

新疆三史的内容是什么?

答:

新疆历史、宗教演变史、民族发展史。

两个关键点是什么?

答:

稳定和发展

教学过程

共案

二次备课(手写)

五、双基训练:

1、成语积累。

湖光()影目不转()莫()惊奇固()扭头

()气十足白()过隙()然回首()然若失

朝()相处()白无力一()而过一视()仁

谈笑风()耳目一()不()之舟()利机智

2、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1)最近工作挺()的,没有时间和朋友联系。

A着急B急忙C紧张D立刻

(2)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后,国际地位肯定()提高的。

A也B就C则D会

(3)他和我们()那里的情况。

A谈谈B谈一谈C谈了谈D介绍有又绍

(4)如果他真的不去,那我们就不要在()他了。

A迷惑B勉强C无理D依赖

六、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交流“我”眼中的北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大学生田晓菲为北大90年校庆而写的一篇纪念文章《十三岁的际遇》。

(二)整体感知12-17自然段

1、ppt投影思考问题:

(1)“我”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

北大的老师让我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两个字的真正涵义:

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2)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我”的成长的吗?

明确:

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3)为什么“我是一叶不系之舟”?

明确:

“不系之舟”是不靠岸、不停靠岸、不停泊的船,在文中指自由行使的船,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永不停息的追求)。

(4)表达我对北大的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为北大摘取最灿烂的珍珠,歌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2、老师范读第12-17自然段,学生跟老师读,学习重点词语和或句式,体会语言的节奏和语气语调,画下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思考1-4题。

(1)重点词语:

潇洒:

(ppt投影解释)造句

形容词,(举止神情)落落大方,不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