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1452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docx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方案……………………………………………3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

2、课题研究背景及主题的确立…………………3

3、活动组织………………………………………4

4、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4

5、教研课例………………………………………5

6、活动过程………………………………………6

二、课堂实录……………………………………………6

三、课后研讨纪实………………………………………6

四、课题研究参考文献…………………………………7

五、课题研究心得………………………………………8

六、课题研究反思………………………………………9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9

 

数学学科实践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方案

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现状进行改造实行自主参与,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数学实践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数学才是最持久,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主题的确立

(1)课题研究背景

我们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在习惯了“复习——新授——练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后,非常有责任感的、很自觉地就承担起了划分教材内容、选择相关习题的重任。

即便师者见多识广,穷尽其才能,与浩瀚如海洋的知识比起来仍只是沧海一粟。

教材内容有限、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

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

(2)主题确立

知识目标:

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技能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中感受到乐于助人和懂得谦让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活动组织

组织一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实践课活动,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数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内容: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每节课前五分钟进行口算练习,紧密结合课外活动辅导工作,找出造成学生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能力。

(2)方法:

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达到对概念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对概念教学的教材处理方法,达到对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有效性。

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提高概念教学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5、教研课例

《课标》指出: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实施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体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

课例:

教学《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

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模拟表演,实践体验”,在进入这个环节以后,教师注意调控场面,如“顾客”进入“商场”的先后顺序,购物的时间控制等等。

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

6、活动过程

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通过示范如何购买东西,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经验,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乐趣。

《小小商店》这一内容内容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有着熟悉的生活背景,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

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二、课堂实录

课桌有多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科书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题样,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学生已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并会用“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等词语来形象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尺子、1厘米纸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

同学们,老师听说有一所学校刚刚成立,他们也想定制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桌子,但是他们不知道桌子究竟有多长。

你们愿意帮帮他们量一量吗?

(愿意)

师:

课桌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就来量一量。

(出示课题)

师:

上节课我们用了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那你们同桌两个配合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吧!

汇报:

铅笔、文具盒、尺子……

师:

制作的师傅说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可是你们说的结果却不同(工具进行比较),这样没有办法制作桌子?

同样的桌子,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

(用同一个工具)

师:

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呀,用不同的东西量,不好交流,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

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尺子)

二、互动新授、探索交流

1、活动一:

认识刻度尺

师:

同学们,你们都有尺子吗?

举起来看看!

同学们的尺子有长右短、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师:

同学们,别看尺子身材小,它的身上可是有很多小秘密,只有找到的同学才能得到它并且使用它来测量物体,快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和同桌说一说。

(停留1分钟学生进行观察)——课件出示直尺。

师:

老师这里是尺子的一部分,谁来说一说,在尺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组讨论一下你发现的这些小秘密都有什么用处,表示什么呢?

生:

看到尺子上有数字。

师:

其他组同学找到了吗?

有哪些数字呢?

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

数字“0”在尺子的位置,表示的意思

“0”在尺子的左侧,表示开始的意思。

师:

谁和他的发现不同?

生:

我看到尺子上有cm。

(板书)

师: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生:

cm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

师:

Cm表示什么?

厘米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师:

谁还想说你看到什么了?

生:

尺子上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直线,他叫刻度线

师:

你的眼睛真厉害,他发现了尺子上有很多长短不一的小线,我们看看,这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

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在尺子上能找到这么多的小秘密。

2.活动二:

介绍1厘米。

(1)师:

数字0到数字1表示多长,你知道吗?

从刻度0到刻度1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也就是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一大格有多长自己找一找。

并和同桌说一说。

师:

同学们小组合作找一找自己的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指名学生上台自由说一说。

师:

同学们的意思我明白了,也就是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是吗?

(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2)体会1厘米的长度

a.师:

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试着用拇指和食指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

b.师: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用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有的大约是这么长,有的大约是这么长?

究竟1厘米有多长呢?

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1段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老师发的小棒,再把小棒轻轻的抽出来,那么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师:

同桌之间相互比一比,看看你们的1厘米长度一样吗?

好,别动。

c.师:

那你再用你的小手比一比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够一厘米吗?

(比1厘米短一些)

师:

好大家把手放下,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记住1厘米了吗?

伸出1厘米。

看谁的1厘米长个了。

(3)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师:

那我们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可以和同桌或前后交流一下。

生可能回答:

学生的手指一节大约是1厘米,

3.活动三:

在尺子上找2厘米、3厘米?

师:

同学们除了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之外,你还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是2厘米?

从哪到哪是3厘米?

哪儿到哪是4厘米呢?

小组合作赶快找一找。

(课件出示尺子)

分小组指出并回答是怎么找的。

生:

1、0-2,0-3,0-4

2、1-3,2-5,3-7

师:

同学们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你是怎么找的?

师:

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两种方法都是怎么做的,那个方法简单,为什么?

生回答:

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就有几个1厘米。

(课件演示)

我们来活动一下我们的小手吧,左手1厘米,右手1厘米

4.活动四:

学生测量铅笔的长

a.师:

那你能估一估你的铅笔的长大约是几厘米吗?

生回答(多位同学回答)

师:

到底是几厘米呢,大家赶快量一量,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做的(学生汇报)

小组探究学习方法

有四只小熊也学习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跟他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测量的方法吧。

小组汇报测量方法,边演示边说。

预设:

1、尺子没对齐。

2、从0开始或者从任意一条整刻度开始

3、从整刻度开始却读成测量结果。

4、如何用断尺算准长度。

生:

学生总结两种测量方法,其他组补充。

师: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0)我们要注意:

(1)、将物体和尺子放平 

(2)、物体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

这两只小熊的尺子断了,我们看看他们量的怎么样。

两个测量的方法那个更加简便。

5.活动五:

量一量,画一画

(1)师:

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小纸条快拿出来小组合作选自己喜欢的测量方法测一测有多长?

(2)汇报展示。

(测量物体的长、高是几厘米)

师总结:

谁能说一说在测量长度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在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板书)

c.说一说它们这样量对吗?

(习题测量方式的练习)

(3)我们会用尺子量各种物体,那么你们能用尺子画出老师要求的线吗?

用尺子量物体和画线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尺子放平,都从0刻度线开始画,是几厘米就画到几

画线练习(练习纸上)

 

积木练习

三、总结

师:

同学们,我们还没有告诉师傅课桌有多长呢,他就没办法做桌子,那你能用今天学过的测量知识测量出课桌有多长吗?

师:

同学们你们真的太棒了,能用这么快的时间量出了课桌的长度。

三、课后研讨纪实

通过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教学内容之一。

《课桌有多长》紧跟《教室有多长》一课之后,是学生再进一步更深的学习测量知识,本课要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长度单位做准备。

在教学中认识直尺时,其实学生早已接触过尺子,都能正确的认出尺子,但是他们真的认识尺子吗?

尺子都有哪几部分构成,这些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并不一定都知道。

引导孩子观察尺子的结构,有助于更好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指导学生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

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

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上,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教师参与的太多,不能很好的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

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总是着急的肯定或是否定,并没有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时间,对于思考过慢的学生课堂节奏太快。

从课堂的开始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答案,但是只停留在老师问学生答得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答案,并归纳结论。

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情况处理的并不是很完善,有的学生的思维开阔,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找到相对应的厘米数,这时需要教师面向全班学生,对这样的方法进行探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这样的方法是否正确,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不应该有太多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应该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学生从多方面感知了一厘米,并通过发现总结尺子中的秘密。

在认识直尺和厘米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测量的方法,在感知测量方法上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对问题不同的理解和解决办法,这样的课堂是多样的,同时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的学到的更多。

本节课对学生放手的地方太少,让学生独立学习的环节少,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能对学生约束的太多。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的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四、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3、丁杭樱《如何让学生体验教学学习》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五、课题研究心得

(一)、注重创设情境,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相匹配的原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注意面向全体,精心设计问题

教育的普及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学到必要的知识,得到共同的提高。

根据要求精心设计了问题,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

教师把所学的内容和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便会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探索求知的愿望。

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了师生、生生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活动的优势,促进个体的发展。

(四)、根据学生特点,注意激励评价

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反思

在教学中应进行启蒙教育,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从总体上看问题,辅导学生怎样表述不确定的数量。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提出新的见解。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的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

数学实践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

一、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要贴近生活

  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按知识生长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

而数学实践活动则不同,它应融入现实生活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实践性。

因此,教师就应选择发生在身边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化的。

1、活动地点可在教室里,也可在室外进行。

教师可在教室内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也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公园里进行实地测量,观察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把三者结合起来,可分小组进行,班级中汇报交流又是全班活动。

3、活动组织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利于最好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三、数学活动时间应弹性操作

实践活动的生活性,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实践活动的时间不易把握,要立足于课堂,用足课堂时间,但又不能受限于课堂。

例如:

组织一次班内购物,其中两组学生准备商品,担任售货员,其余同学手持模型纸钞购物。

请你运用你手中的100元钱,买你最喜欢的几样物品。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有计划的购物,还学会了计算使用钱。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虽然课已结束,但学生活动的兴趣仍在延续着。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四、实践活动层次化

在实践活动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注重设置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一,可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还可采用问卷调查。

教师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吸引学生投入,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去探索、研究教学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