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2074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docx

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小学教育专业

 

汉语通论

形成性考核作业册

 

姓名:

××

学号:

××××××

班级:

20××年×季

分校、学习中心:

××××××

 

2020年修订版

 

使用说明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共分两个部分:

形成性考核作业和学习情况。

其中,形成性考核作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学习情况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形成性考核作业共有五次,包括四次平时作业和一次综合作业,每次作业总分为100分。

学习情况由任课教师根据每位学生面授课出勤情况、面授课参与情况以及在线学习情况等给予评定,满分100分。

五次作业的平均成绩和学习情况成绩各自乘以相应权重,两者之和为课程总成绩。

关于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各部分的设计目的与使用要求,简要说明如下:

一、形成性考核作业

1.平时作业共四次,是学生按照学习进度,在自学多种媒体教材和接受辅导教师辅导的基础上,必须完成的重要形成性考核环节之一。

平时作业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手段,可以起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的作用,是本考核册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综合作业共一次,通过这种形式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在学习完成本课程后进行布置。

学生可以在完成平时作业的基础上,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如有可能,建议辅导教师将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起来答题,并可采取闭卷的形式。

二、学习情况

学生的有关学习情况也是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因为学习态度的养成和一个人的成长紧密相关,也是考察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

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面授学习情况、自学及收看录像情况等。

学习情况的考察以课程辅导教师、导学教师、学习小组组长为主,应如实填写相关情况。

第一部分形成性考核作业

 

平时作业1

(引言、第一章、第二章)

 

作业成绩

教师签名

 

一、填空题。

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

(1)任意性;

(2)线性。

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4.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词汇和语法。

5.《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

(1)字母表;

(2)声母表;(3)韵母表;

(4)声调符号;(5)隔音符号。

6.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7.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

(1)精确性;

(2)通用性;(3)实用性;(4)开放性。

8.汉语传统音韵学按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

具体地说,“四呼”包括:

(1)开口呼;

(2)齐齿呼;(3)合口呼;(4)撮口呼。

9.普通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

(1)阴平;

(2)阳平_;(3)上声;

(4)去声。

10.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

(1)音素文字;

(2)音节文字;(3)语素文字。

11.“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星神、转注、假借,实际

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2.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

(1)上下关系;

(2)左右关系;(3)包围关系。

二、简述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答:

1.多元性的文化起源。

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

中原文化时期,夏朝和商朝的建立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形成。

春秋至秦汉,汉语同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融合。

长江文化中的楚、越文化也影响了中原文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民族融合中,文化也开始融合。

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始皇“书同文”政策,把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汉字统一了全国的书面语,统一了古汉语和汉文化。

汉字符号的表意性使其语素义长期稳定,使之记录的汉文化具有了长期稳定的延续性,形成了高度发达稳定的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反过来促使汉民族自古以来在长期发展中一直保持稳定的延续性。

3、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1)“四声”理论的建立。

汉语声调“四声”理论的建立是受佛经转读的启示;

(2)书面语口语化倾向。

受梵文影响,自翻译佛经开始创立了白话语录文体,使书面语产生了口语化的倾向;(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扩大了汉语的基本词和根词,充实了汉语的日常词汇,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加速了汉语双音化的进程。

4、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1)汉民族融合了中国北部的异民族成员,这些融入的民族对现代汉语北方话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2)北方汉人数度大规模南下,带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方方言,散落到南方的许多区域;(3)北方阿尔泰和南方古越语从外部融入了汉语,使汉语内部发生了很大的方言分化。

 

三、现代汉语共有哪几大方言区?

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个方言区?

答:

据《中国方言地图集》,可分为十大方言区。

这些方言区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变化不大,但语音方面各有特点。

具体是:

(1)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6)闽北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7)闽南方言区,以厦门话为代表;(8)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9)晋方言区,以太原话为代表;(10)平话方言区。

我所在的地方在宁夏。

宁夏属于北方方言区。

 

四、同英语及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各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点?

答:

(一)同英语相比较,现代汉语有以下特点:

1、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3)音节有声调。

2、词汇方面:

(1)词的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

(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语法方面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有丰富的量词。

(二)同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有以下特点:

1、语音方面,古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

2、词汇方面,古汉语单音节占多数,现代汉语则是双音节占多数。

这种转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古代的单音节词被后起的双音节词代替;

(2)大量的古代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构词语素,用来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

语法方面,

(1)古代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2)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3)省略在古今汉语中都能见到,但在古汉语中更为常见;

(4)、古今汉语语序基本一致,略有不同,表现在古汉语许多情况下宾语在动词之前。

五、同其他记音方法相比,《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优点?

它的用途主要有哪些?

答:

1、优点:

(1)符号数目少,只有26个字母;

(2)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有助于国际交流;(3)、字母音素化,标写语音准确灵活。

2、用途:

(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识读汉字,有助于语文教学,也有助于纠正读音,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

(2)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3)字典注音,图书编目,译写我国人名、地名;(4)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脑输入信息的主要符号之一;(5)可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六、请写出每一个声母的发音条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答:

b双唇音、塞音、清、不送气。

p双唇音、塞音、清、送气。

m双唇音、鼻音、浊。

f唇齿音、擦音、清。

d舌尖中音、塞音、清、不送气。

t舌尖中音、塞音、清、送气。

n舌尖中音、鼻音、浊。

l舌尖中音、边音、浊。

g舌根音、塞音、清、不送气。

k舌根音、塞音、清、送气。

h舌根音、擦音、清。

j舌面音、塞擦音、清、不送气。

q舌面音、塞擦音、清、送气。

x舌面音、擦音、清。

z舌尖前音、塞擦音、清、不送气。

c舌尖前音、塞擦音、清、送气。

s舌尖前音、擦音、清。

zh舌尖后音、塞擦音、清、不送气。

ch舌尖后音、塞擦音、清、送气。

sh舌尖后音、擦音、清。

r舌尖后音、擦音、浊。

七、许多方言的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跟普通话语音有不同之处,请简单归纳一下你所使用方言的语音跟普通话语音的差别。

答:

1、发音不同:

普通话发bai阴平(一du声调)的,宁夏zhi话都念轻声dao;

普通话发阳平(二声调)的,宁夏话仍读阳平;

普通话发上声(三声调)的,宁夏话发去声;

普通话发去声(四声调)的,宁夏话发阴平。

2、清入字、次浊入声字声调不同:

普通话把清入字不规则地归入阴、阳平、上、去四声,把次浊入声字入去声,而宁夏方言则将清入、次浊入入阴平。

如清入“八、福、笔、各”次浊入“麦、月”等。

八、请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标明各音节的声母、韵头、韵腹、声调的调类和调值)。

1.摆

声母:

b韵头:

韵腹:

a韵尾:

i调值:

214调类:

上声

 

2.皇

声母:

h韵头:

u韵腹:

a韵尾:

ng调值:

35调类:

阳平

 

3.卫

声母:

韵头:

u韵腹:

e韵尾:

i调值:

51调类:

去声

 

4.惘

声母:

韵头:

u韵腹:

a韵尾:

ng调值:

214调类:

上升

 

5.情

声母:

q韵头:

韵腹:

i韵尾:

ng调值:

35调类:

阳平

 

九、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答:

1、结构简明:

汉语音节最少1个音素,最多4个音素,分别构成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体现在书面上通常为一个汉字,具有词汇意义。

而英语音节有的有词汇意义,如:

red[red];有的没有词汇意义,必须组合成单词才有意义,如:

six[siks]中的后一音节。

相比之下,汉语音节具有结构简明、表意明确的特点。

2、汉语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者末尾,没有复辅音。

3、乐音居多,响亮悦耳:

所有音节都有元音。

有的完全是元音,如:

阿、哦、俄、袄、欧、优;405个基本音节,以元音收尾的开音节231个,占一半以上;有的由元音和辅音n、ng组成闭音节,也具有一定乐音性。

如:

安、英、副、莫。

4、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不同声调的音节交错搭配,形成了抑扬顿挫的特点,使语音富有节奏感。

十、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主要有哪些?

答:

(1)b、p、m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

(2)f只能和开口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

所有声母中,f能配合的韵母最少;

(3)d、t和n、l虽然发音部位相同,但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稍有差别d、t只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的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的韵母相拼。

但n、l跟开、齐、合、撮四呼几乎都能相拼;

(4)j、q、x可以跟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5)g、k、h、zh、ch、sh、r、z、c、s与j、q、x正好相反,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零声母能跟四呼中所有的韵母相拼;

(6)所有声母中,能和开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最多、能和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最少、只有nl和零声母能和全部四呼相拼。

 

十一、同音素文字、音节文字相比,汉字具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点?

 

答:

1、从书写形式上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

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

3、从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语的音节。

4、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上看,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5、从汉字自身来看,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

6、从汉字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看,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十二、请写出以下汉字的跟随式笔顺和笔画数。

瓦凹凸毋巫卯兜鼎聚燕

瓦笔顺:

横竖勾横折钩点笔画:

4画

凹笔顺:

竖横折折竖横折横笔画:

5画

凸笔顺:

左竖左横左竖横折折折横笔画:

5画

毋笔顺:

竖折横竖勾横撇笔画:

4画

巫笔顺:

横竖撇捺撇捺横笔画:

7画

卯笔顺:

撇竖折竖撇竖横折勾笔画:

5画

兜笔顺:

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竖折横撇竖弯钩笔画:

11画

鼎笔顺:

先写中间的目竖折折横撇竖提竖横折笔画:

12画

聚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横撇捺横竖撇撇撇捺笔画:

14画

燕笔顺:

横左竖右竖横左竖横提再写口右撇竖弯钩点点点点笔画:

16画

平时作业2

(第三章、第四章)

 

作业成绩

教师签名

 

一、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素。

2.从不同的角度,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语素进行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音节数目的不同,将语素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按能否单独成词,将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3)按语素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将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3.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语音的固定性;

(2)语义的整体性;(3)

结构的凝固性。

4.按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大类。

5.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是词缀。

6.按词缀位置的不同,可将派生词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前附式,二是后附式。

7.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全民常用性;

(2)历史稳固性;(3)构词能产性。

8.一般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词:

(1)新词;

(2)外来词;(3)方言词;

(4)古语词;(5)专门性词语。

9.古语词有两类:

一类是历史词,一类是文言词。

10.文言词的使用可以依循两条原则:

一是必要原则,二是可读原则。

11.专门性词语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业术语,一类是行业术语。

12.常用的固定词语主要包括:

(1)成语;

(2)惯用语和歇后语;(3)

谚语;(4)缩略语。

13.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1)结构定型;

(2)形式整齐;(3)含义丰富。

14.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或称缩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截取式;

(2)抽取式;

(3)数字式。

15.对词义的性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词义具有客观性;

(2)词义具有

概括性;(3)词义具有模糊性;(4)词义具有历史性。

16.理性义和附加义构成了一个实词的词义系统。

17.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3)词

义的转移。

18.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音词和多义词,不同的语音形式

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义词。

19.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

20.从反义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反义词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绝对反义词,一类是

相对反义词。

二、举例说明语素、词、短语的区别。

答:

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2、语素是构词材料,是一种备用的造句单位,语素只有单独成词或组合成词时,才有可能独立使用。

所以“能够独立运用”是语素和词的最大的区别。

短语也“能够独立运用”,但它可以再作切分,切分出几个“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所以词是介于语素和短语之间的语言单位,是最基本的现成的语言材料。

 

三、词应当具备哪些特点?

或者说,对词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判定?

答:

1、语音的固定性。

2、语义的整体性。

3、结构的凝固性。

 

四、按要求将下列词语进行归类。

尚书模特儿瘪三领班宰相精卫蒙太奇曰白兰地之苏打名堂上网因特网网民大款搞语素原子低保白皮书

新词:

领班上网网民大款

历史词:

尚书宰相

文言词:

曰之

方言词:

瘪三名堂搞

外来词:

模特儿蒙太奇白兰地苏打因特网白皮书

专门词:

语素原子低保

五、分析下列词语的构造方式。

飞快(

式)

痛快(

式)

快活(

式)

快速(

式)

赶快(

式)

赶紧(

式)

快报(

式)

棋子(

式)

帘子(

式)

离子(

式)

例子(

式)

莲子(

式)

父子(

式)

儿子(

式)

变化(

式)

绿化(

式)

老化(

式)

消化(

式)

头脑(

式)

白头(

式)

石头(

式)

头发(

式)

头目(

式)

头等(

式)

头疼(

式)

感动(

式)

动员(

式)

自动(

式)

动人(

式)

记号(

式)

记者(

式)

记忆(

式)

记住(

式)

人性(

式)

耐性(

式)

性格(

式)

性别(

式)

包围(

式)

包产(

式)

飞快(偏正式)痛快(偏正式)快活(偏正式)快速(偏正式)

赶快(后补式)赶紧(后补式)快报(偏正式)棋子(偏正式)

帘子(后附式)离子(偏正式)例子(后附式)莲子(偏正式)

父子(并列式)儿子(后附式)变化(并列式)绿化(后附式)

老化(后附式)消化(并列式)头脑(并列式)白头(偏正式)

石头(后附式)头发(偏正式)头目(并列式)头等(偏正式)

头疼(陈述式)感动(连动式)动员(支配式)自动(附加式)

动人(支配式)记号(偏正式)记者(后附式)记忆(并列式)

记住(后补式)人性(偏正式)耐性(后附式)性格(并列式)

性别(偏正式)包围(并列式)包产(支配式)

 

六、简述词义的性质。

 

答:

(一)词义具有客观性。

(二)词义具有概括性。

(三)词义具有模糊性。

(四)词义具有历史性。

 

七、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

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类型: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八、辨析下列同义词。

1.边疆—边境—边界

答:

三者都指远离国境的地方。

但词义所指的范围,边疆大于边境,边境大于边界。

2.成果—结果—后果

答:

三个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结果”是中性词,“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

3.果断—武断

答:

“果断”是指正确处理问题的果决态度,是褒义词。

“武断”是指主观注意地坚持己见的错误地处理问题的态度。

4.母亲—妈妈

答:

二者的语体义不同,“母亲”是书面语,“妈妈”是口语。

5.失望—绝望

答:

二者词义的轻重不同。

“失望”是指失去希望,没有信心。

“绝望”是指毫无希望,程度重于失望。

 

九、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歧义结构。

1、安徽/和河南的部分地区

答:

安徽和河南的/部分地区

2、对/老师的意见

答:

对老师的/意见

3、不是/纯净水不好喝

答:

不是纯净水/不好喝

4、五加六/乘以六减三

答:

五加六乘以六/减三

5、咬死猎人/的狗

答:

咬死/猎人的狗

6、喜欢/孩子的老师

答:

喜欢孩子的/老师

 

平时作业3

(第五章、第六章)

 

作业成绩

教师签名

 

一、填空题

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词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2.数词主要有系数词和位数词两种。

3.形容词可以分为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两类。

4.根据代词的替代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

(1)人称代词;

(2)指示

代词;(3)疑问代词。

5.连词和介词都是用于表达结构关系义的,可以统称为关系词。

6.句子的特殊成分主要是指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

7.按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联合复句分为并列复句、连贯复句、

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四类。

8.按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偏正复句分为因果_复句、

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和让步复句四类。

9.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3)

祈使句;(4)感叹句。

10.语体有两大类:

(1)口头语体;

(2)书面语体。

11.书面语体包括:

(1)文艺语体;

(2)公文语体;(3)科技语体;(4)政论语体。

12.比喻有三种:

(1)明喻;

(2)借喻;(3)暗喻。

13.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4.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

15.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16.按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将对偶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17.排比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两种。

18.拈连可分为全式拈连和略式拈连两种。

二、简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答:

1、语法上给词分类,可以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标准。

有从词表现出来的类别意义这一点出发给词分类的,也有从词的外部形态变化这一点出发给词分类的,而我们认为应该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分类标准。

2、从意义出发给词分类,并不是没有一点理由。

语法性质相同的词,意义上往往有共同之处。

但是,以意义作为标准区别出来的类别,不是词的语法上的分类,而是一种逻辑上的分类。

如“红”从意义上分类是名词,但从语法上看它是形容词。

所以从意义出发给词分类,是不能达到语法类别的要求的,也是行不通的。

从词的外部形态出发给词进行分类,也有缺陷。

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而已就是说词的形态变化很少或者很不完全。

因此,以形态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在汉语的词类划分上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3、所以,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了。

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三、以“突然”和“忽然”为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答:

“突然”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作定语和谓语。

如:

这是一起突然事件。

这件事很突然。

而“忽然”只能作状语。

所以“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就在于,形容词除了在句子中作状语外,还可以其他成分,而副词只能在句中充当状语成分。

四、举例说明词的兼类同词的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答:

兼类词是指那些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词。

如:

“端正”就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说“端正态度”也可以说“态度端正”。

同音同形词不是兼类,因为它们意义上没有联系。

如:

“打门”“打今天起”中的两个“打”就不是兼类词。

词的活用现象和词的兼类也不同。

因为词的活用现象,是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

如:

“作家的脑子里又意识流了一下。

”“意识流”是名词,在这个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动词,是词的活用。

五、注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

1、

(1)我和你一起看吧。

(介词连词)

(2)小李和小张都是北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