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315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docx

教育学习文章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

  课

  件www.5yk

    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白天与黑夜

  2、昼夜的生物

  3、四季更替

  4、弯弯的月亮

  5、登上月球

  教学目标:

  、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准备:

  、对每天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

  2、观察植物开花情况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观察记录夜行性动物的活动规律。

  教学课时:

6课时

  21、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能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假设;通过模拟实验得出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

  3、喜欢大胆猜想,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活动准备:

  分组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

  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

导入,了解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谈话导入:

  2、知道是什么原因产生昼夜交替变化吗?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

  3、介绍历史上人们对这个现象的认识过程。

  

(1)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

关于这个问题,过去人们也非常想知道。

历史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介绍“地心说”和“日心说”。

  

(2)老师总结:

昼夜的变化是地球、太阳的位置相互变化的结果,但是历史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通过好多天文学家的努力,证实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地球、月亮等天体的中心,实际上地球本身自己也在运动。

  

(二)活动二:

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但是昼夜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让我们先来共同研究几个问题。

  

(1)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它什么时候从哪方升起,何时又落向何方?

分析这个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可以借助桌上的地球仪研究一下。

(地球是自转的,自西向东转)

  

(2)我们看到太阳的变化,两次变化一般间隔多长时间?

讨论研究一下,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3)白天与黑夜交替的变化是伴随什么现象发生的?

  3、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总结。

(地球自西向东运转,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昼夜现象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

  4、模拟实验研究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师:

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伴发生的,太阳升起后,进入白天,太阳西落后,进入黑夜,也知道了地球能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昼夜现象的成因,我们根据这个事实来做一模拟实验。

  老师介绍实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模拟太阳光)

  5、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

  6、交流活动成果。

  老师总结:

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作为地球上的一点,当它面对太阳时,就是白天,当它背对太阳时,就是黑夜,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三)活动三:

应用知识自由活动

  、同学们知道了昼夜变化的原因,请试着在地球仪上找出当我们处于正午12点时,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是黑夜?

  2、学生交流。

  (四)活动四:

总结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科学探究还没有结束,请同学们课后根据对日出日落时间的观察,把教材的表格表示黑夜的表格涂黑,看有什么发现?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

  22、昼夜与生物

  一、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的第二课《昼夜与生物》

  二、学习目标:

  .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准备:

秒表、动植物录像、记录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激发: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昼夜变化是循环往复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会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

这节课就来学习昼夜与生物。

  

(二)学习过程

  、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谈话: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时间身体活动情况综合分析

  心跳次数体温呼吸次数其他

  起床后

  午饭前

  晚饭前

  晚饭后

  睡觉前

  汇报交流发现与收获。

  教师小结: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展示出能说明人的生命活动都要受到昼夜变化影响的事实,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用搜集到的资料完善解释。

  2、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内容一.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教师出示牵牛花图片,以谈话“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引出探究活动,然后介绍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花的颜色之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课下观察牵牛花的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总结观察牵牛花的变化规律。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将一朵新鲜的牵牛花浸入到碱水中,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花放入酸水中,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最后,教师讲述:

牵牛花开花期间,花的颜色常常会发生变化。

清晨,牵牛花通常呈蓝色,可到了中午却成了红色。

这是因为牵牛花中有一种特殊的花毒素,它遇碱变蓝,遇酸又会变红。

清晨,经过一天的呼吸,花朵内的糖分减少,细胞液碱性增强,所以花朵呈蓝色;中午,花朵在阳光照射下,所含的糖分增加,细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红色了。

  教师总结、介绍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内容包括:

“向日葵的花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花生、菜豆的叶子迎着朝阳舒展,随着夜幕闭合”“昙花总是夜晚开放而且开花时间短”“水中的睡莲白天开放,夜晚闭合”等等,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

  介绍“花钟”的故事,引导学生总结植物昼夜变化的规律。

  生物学家认为,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的周期性变化显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

按日照长短的变化,植物可分为日照植物和短时日照植物,花卉通常可分为喜阳光类和喜阴类花卉。

每种植物的习性和生命活动都受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的按24小时变化,和时钟的变化一样。

  各种花除了受自身节律支配外,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花朵开放的时间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内容二.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出示插图:

白天活动的动物,夜间活动的动物。

  教师谈话:

仔细观察你周围的动物,哪些是昼行动物,哪些是夜行动物。

  教师谈话:

你知道昼夜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三)测补过程:

  、人的活动在白天比较(活跃),夜晚时各项活动会逐渐(减弱);人的生命活动都要受到(昼夜)变化影响。

  2、生物学家认为,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的周期性变化显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

  (四)评价过程

  教师谈话:

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课堂表现,对自己或小组同学的学习情况作一个适当的评价。

  学生交流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补充。

  3.小结: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相信我们坚持努力,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发现。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

  23、四季更替

  一、教学目标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形成的原因进行猜测;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活动中愿意合作探讨。

  3.知道四季的变化与地轴的倾斜和地球的公转有关。

  二、教学重点:

知道四季更替的原因

  教学难点:

模拟实验验证四季更替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

地球仪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

那四个季节?

为什么大家习惯说春夏秋冬呢?

(春天完了是夏……)问题来了,冬天不教具学具地球仪是完了吗?

冬天以后呢?

(又是春天)这叫什么?

(循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按照规律循环的,这也叫更替。

同学们的这个发现挺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不好?

  

(二).提出问题:

  师:

我们刚才谈了四季更替,那关于四季更替你有没有感兴趣的问题?

或者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师: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这都是和四季有关的问题,对吗?

那我们只要解决了四季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呢?

下面我们就从研究这个问题入手好吗?

  (三).大胆猜想:

  师:

同学们都经历过春夏秋冬这种现象吧?

那你们能不能结合你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猜想一下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大胆猜测、自由发言)

  师:

(出示地球公转椭圆图及日地实际数据驳斥。

)这是一个模拟地球公转的小视频,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太阳不在运行轨道的中心,地球有时候离太阳近一些,他认为地球上每个部分都过夏天;离太阳远时地球上又全部都过冬天。

你同意吗?

  师: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

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是正好相反的。

老师这里有一个数据正好能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是日地距离的实际数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真实数据。

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

  师:

看来四季的形成跟近日点和远日点没有关系!

同学们观察得真棒!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数字,发现:

近日点和远日点并没有我们所想象得那么近或那么远,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近似于圆的椭圆。

  师:

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如果不同意,请用你的理由驳斥。

  (四).据实推理:

  师:

看来在科学课上仅有猜想是远远不够的,我建议咱们联系生活实际来推理一下。

请大家想一下,咱们这里的四季,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温度不同)温度不同可能是谁造成的呢?

(太阳)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于太阳的照射。

那太阳的照射怎么会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呢?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跟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考虑)

  (五).模拟验证:

  师:

看来仅靠猜想和推理还是不够科学的,如果我们能亲眼看一下就好了,那有什么办法才能看一下呢?

(做实验)怎么做实验?

具体地说说。

(模拟实验,模拟地球运动)地球在宇宙中是怎么运动的呢?

(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转)提供地球公转视频资料

  出示文字资料做实验指导(着重讲解倾斜):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

  这个模拟试验应该怎样做?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你参考这段文字,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试验方案。

哪个小组来交流演示一下?

  师:

做实验要有一个目的,那咱们这个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四季的形成,看看南北半球受阳光的照射有什么不同。

)请小组长领取实验器材,模拟实验。

(提示:

注意用电安全)

  师:

刚才通过模拟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地球公转的时候,南北半球受阳光的照射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

什么时候不一样?

哪个小组具体地说说?

  师:

什么原因造成了有时候南半球受光面积多,有时候北半球受光面积多?

(学生交流回答:

公转、倾斜。

  师:

老师有个疑问,如果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不是倾斜的,那又会怎样呢?

谁来猜想一下?

想不想模拟一下?

(学生再次模拟实验)

  师:

通过再次模拟你有什么发现?

  师:

如果地轴垂直了,地球会变怎样?

  师:

现在谁来说说,四季形成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总结)我们来看大屏幕

  屏显总结: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六)畅谈收获: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

)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多啊!

其实关于四季的话题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国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劳动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的丰富经验。

并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二十四节气,还编写了节气歌。

大家想听一下吗?

(播放节气歌)

  节气歌中有哪二十四个节气呢?

节气歌是怎样反映农时季节的呢?

我们课下研究。

下课!

  板书设计:

  四季更替

  地球的公转

  四季更替

  教学后记:

学生对四季更替的原因掌握地不好。

  24、弯弯的月亮

  一、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的第四课《弯弯的月亮》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2、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演示月相的形成过程;

  3、通过月相学习,留心观察自然现象,欣赏自然之美。

  .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2、通过月相学习,留心观察自然现象,欣赏自然之美

  四、教具准备:

手电、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激发

  播放有关月相的歌曲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引发学习兴趣,我们听了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用其中的一句歌词来定义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月相?

(学生回答“月有阴晴圆缺”后,展示一组月相图片)同学们知道这几张分别叫什么月相吗?

  

(二)学习过程

  、什么是月相?

  

(1)说说月亮是怎样的?

学生会说到常见的圆月(满月),但往往认为是八月十五才能见到,教师要追问一句:

只有八月十五才有吗?

学生马上会想到一般每个月的十五都能看到。

  

(2)了解农历知识对研究月相很有关系,为了让直观说明问题,可以出现当天的日历照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说明农历就不必进行过多的解释。

再让学生说说这一天所见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如果天气好,可以出现前一天的月相拍摄照片,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3)可以让学生上去画一画所见过的月亮形状,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出现月相的科学概念了——我们所看到的不同的月亮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1)说说我们晚上看到的月亮是谁的光起的作用?

学生知道是太阳光的照射原因,因为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

  

(2)这时可以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排球来说明,光只能照亮一半,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半明半暗。

  (3)再利用说明这一问题,同时发现明暗交界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3、画(剪)月相。

  

(1)指导学生画正确的月相可以把教参里关于月相的正确画法与错误画法图拿出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一看能明白,再对照黑板上学生所画的月相就能区分画的是否正确了。

如果安排剪月相的活动,可以告诉学生先将圆纸片(可以用过滤实验用的滤纸来代替)对折,用笔画上线,再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剪的月相就是正确的了。

  4、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1)贴到黑板上,给月相排序。

  

(2)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

首先要明确模拟实验是有一个事实或现象因为无法将它搬到课堂上来才使用的,属于一个类比活动,必须明确每一件物品所代表的是什么?

其次,这个模拟实验必须抓住两个关键:

A、月球(小球,在科学工具箱中有)亮面始终要对着太阳(手电)。

B、眼睛(脑袋代表地球,眼睛代表地球上的人)始终要看着月球,月球转到哪了,地球要跟到哪。

最后将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月相记录下来。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整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重点是上半个月的月相变化),发现几个规律:

A、上半月有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B、上半月的亮面在右,下半月的亮面在左。

再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名称,如朔月、望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新月、残月等。

  5、学生小组自学资料卡,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三)测补过程

  昨天晚上回去观察到月亮了吗?

我们不用观察能不能判断月相情况呢?

  那同学们能不能再具体判断一下这个月相大概出现在一天之中的什么时间呢?

(教师讲解新月的月出、月落、夜晚见月情形以及同太阳出没时间比较。

  (四)评价过程

  教师谈话:

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课堂表现,对自己或小组同学的学习情况作一个适当的评价。

  学生交流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补充。

  小结: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相信我们坚持努力,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发现。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

  25、登上月球

  一、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及月球的认识;激发网上阅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的态度与能力;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

  月球探秘网页。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谈话: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

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学生质疑)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

好吗?

  

(二)、分组自学,自主探究。

  、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学法获取有关月球的知识。

  网址:

XX网站中的月球探秘。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课文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还有许多环形山。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哪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三)、总结探究,延伸课外。

  、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准备?

  4、作业:

课后进一步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

  

  课

  件www.5y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