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2783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平板显示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图表目录

显示技术发展迅速,LCD占据主流

平面显示技术成为霸主。

现代显示技术根据信息显示的方式主要分为阴极射线管(CRT)和平板显示(FPD),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们对于显示需求的严苛,CRT显示不断减少,而平板显示器FPD快速增长。

图表1:

平面显示技术历史发展

FPD平板显示器件,主要包括液晶显示(LCD),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离子体显示(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QLED),场致发射器件(FED)等。

其中,TFT-LCD,PDP技术是最早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平板显示技术。

OLED目前在手机等小屏领域渗透率加速,QDLED处于技术发展也不断取得突破,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优秀显示效果,较低的能耗等优势有望助其在未来取得极大的发展。

图表2:

主流显示技术性能比较

TFT-LCD面板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上游原材料国产化不断深入

国内面板产业弯道超车,成为全球第一

过去十年,液晶面板产能向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三地集中。

尤其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全球TFT-LCD显示面板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图表2:

全球TFT-LCD产业向中国转移

图表3:

近年来国内TFT-LCD面板产能全球占比显著提升

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先后将超过中国台湾、韩国,跃居全球第一。

随着韩国、台湾地区新建LCD产线速度减慢,国内厂商开始异军突起。

在液晶面板领域,2016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出货量已经占据额全球的30%,达到0.77亿片,首次超越中国台湾的25.5%市占率,全球第二。

截至,国内除了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全球第一,大屏面板产能也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最大产地。

图表4:

国内面板厂商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图表5:

2016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LCD面板出货量

图表6:

2016上半年全球主要面板厂出货面积占有率

面板快速发展加速上游材料国产化进程

国内LCD面板市占率的不断提升,带动了国内显示材料的快速发展,光学

膜等材料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偏光片、混晶、湿化学品等材料也不断取得

突破,随着未来两年国内新的面板产能陆续释放,显示材料企业不仅有广阔的

进口替代空间,更可在增量市场上大有可为,材料国产化率将站上新的台阶。

液晶材料虽只占液晶面板成本的3%左右,但对液晶面板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扶持我国液晶材料特别是混晶材料自主创新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液晶材料产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与器件产业的发展不相称,更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偏光片约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0%,其生产技术汇集了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光电子、薄膜、高纯化学及计算机控制等多种技术,因此偏光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国内偏光片产能正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

彩色滤光片作为LCD实现彩色显示的关键零部件,占面板材料成本20%左右。

国际老牌液晶面板厂家大多都自制彩色滤光片。

目前,全球彩色光阻材料的前三大供货商是JSR、东洋油墨以及住友化学三家,共拥有50%的市场份额。

国内进口依存度较高,大约70%左右需要进口,近两年随着国内面板销量增加,滤光片产能相应提升。

液晶玻璃基板这个在液晶面板中成本占10%左右,是液晶面板中比较贵的材料之一。

国产玻璃基板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仅为12%,占全球份额大约4%不到,市场份额在迅速提高。

国内背光模组产量基本能满足国内液晶模块厂商生产的需要。

背光模组主要由背光源、光学膜片、胶粘类制品、绝缘类制品、塑胶框等组成。

靶材主要用于液晶面板制造的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该技术主要被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垄断。

平面显示镀膜用靶材主要品种有:

铬靶、钼靶、铝靶、铝合金靶、铜靶、铜合金靶和掺锡氧化铟(ITO)靶材等。

国内目前江丰电子在铝靶、钛靶、钽靶、钨钛靶等领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电子材料行业的空白。

液晶面板用驱动IC领域,驱动IC是液晶模块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

国内基本上没有自主开发的LCD驱动IC、控制IC等专用集成电路的厂商,中国台湾地区有多家LCD驱动IC厂商。

大尺寸LCD驱动IC是个难以介入的领域。

图表7:

LCD产业链分布

从LCD整体产业链的利润分布来看,生产上游材料的毛利率要显著优于面板。

虽然随着整体行业增速的下滑,材料价格下滑的风险将不断增大,但短期量的释放仍会是关注的焦点。

图表8:

TFT-LCD上游材料行业毛利率更高

目前上游材料的国有化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据统计,2016年,我国TFT-LCD产业需要液晶材料250吨、1亿平方米基板玻璃(含彩膜用玻璃)、

1亿平方米偏光片、5000万平方米彩色滤光片、十几亿平方米光学薄膜、几亿

背光源组件以及数以亿计的驱动IC等,其总价值将接近千亿元。

图表9:

TFT-LCD上游材料国有化率较低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面板产线,上游材料国产化提速。

目前国内液晶产业对上游材料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态。

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工艺改进、效率提高及成本降低,在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特性的上游材料领域竞争力大幅提升,提高国内TFT-LCD产业链的配套能力。

图表10:

国内主要厂家TFT-LCD仍在快速扩产

政策和下游需求双重驱动,混晶材料行业将率先受益

液晶材料是LCD上游重要的基础材料,是一类在特定温度下具有晶体特性的液体,对LCD的响应时间、亮度、分辨率、使用温度和视角有直接影响。

通常,化工原料先合成为液晶中间体,然后制备成液晶单体(单晶)。

将不同性质的电子级别单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混合液晶(混晶),与其他材料一起组合成LCD。

图表11:

液晶材料产业链

液晶材料领域,高端混晶材料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日本TFT-LCD配套材料产业链最为完整,拥有液晶材料领先厂商CHISSO和DIC。

德国MERCK依靠其其强大的化工技术基础和先进的研发创新能力,目前也在生产用于智能手机和电视的TFT液晶材料。

MERCK、CHISSO和DIC三家基本垄断了全球TFT液晶市场,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国内供应TFT混合液晶的厂商主要有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八亿液晶近期异军突起,,成为了京东方2017年国内第一液晶供应商。

诚志永华虽然液晶材料销量排在世界第三,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但主要在黑白液晶屏领域占有优势。

图表12:

近年混晶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巨头市场份额下降

在产业政策的多方面支持、国内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陆续投建的背景下,国内厂商目前在液晶中间体、单体以及TN、STN类混晶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产能基础,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正在重点投入TFT类混晶的研发和产能扩张。

图表13:

近些年国内支持液晶材料大力发展相关政策

2016年国内TFT液晶材料需求总量将接近250吨,全球TFT液晶材料需求量在700吨左右,大陆液晶材料厂商整体销售量约40吨(2015年仅为27吨,增长48%),占到了全球的5.7%,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随着更多在建产线的产能持续开出,假设TFT-LCD面板产量每年增长17%,我们预计至2020年国内TFT液晶材料将达470余吨的市场需求规模。

假设单晶每吨400万元,混晶1100万元价格不变,那么单晶和混合晶体的市场规模分别是16.8亿和51.7亿元。

图表14:

国内TFT液晶材料市场需求及全球占比稳步增长

全球偏光片市场超过百亿美元,材料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与混晶材料类似,偏光片技术壁垒高,市场曾经呈现出被日本、韩国高度垄断的态势。

但随着中国对偏光片技术、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日韩产品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

统计显示,2010年,全球最大的三家海外偏光片生产厂家产能占全球产能的80%,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降为65%,2016年则进一步降为56%。

这表明,中国偏光片的国产化正在加速,未来极有可能实现大规模进口替代。

图表15:

2016年全球偏光片市场日韩仍占主导地位

2016年,全球及中国偏光片市场规模已达到113亿美元和27亿美元;根据LCD产能发展现状预计至2018年,全球及中国偏光片在LCD领域需求将达到5.16亿平方米和1.45亿平方米。

预计至2018年,全球及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和33.6亿美元。

除此之外,偏光片在OLED领域也有部分应用。

由于OLED是自发光原理,并不需要通过偏正光片,主要用的是圆偏光片。

其在OLED屏幕上的主要功能是防反光、增大视角,起到保护作用。

图表16:

2018年国内偏光片需求将达到1.45亿平方米

图表17:

2018年国内偏光片市场将达33亿美元

图表18:

2018年全球偏光片需求将达到5亿平方米

图表19:

2018年全球偏光片市场将达119亿美元

偏光片生产所用的各种原材料,也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其中以PVA膜和TAC膜最为核心。

原材料的特性对LCD面板的亮度、对比度、视角等重要指标有较大影响。

图表20:

LCD面板特性与偏光片质量息息相关

PVA膜全称是聚乙烯醇薄膜,具有高透光性和高延展性等特点,是实现偏光功能的核心材料。

目前全球PVA膜市场基本被日本可乐丽垄断,2016年产量约1.5亿平方米,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公司具有从高端PVA树脂到偏光片用PVA膜,再到PVA膜表面处理的高度一体化生产体系。

国内只有皖维膜材号称拥有PVA光学膜生产技术,但目前与可乐丽相比差距巨大。

图表21:

可乐丽PVA树脂供应量占全球40%

图表22:

2016年可乐丽偏光片用PVA膜全球占比70%

考虑到PVA膜在实际制造偏光片的过程中需要预处理延伸,实际消耗面积约等于偏光片的一半。

根据我们预测的偏光片市场份额,预计至2018年,全球及中国PVA需求将达到2.55亿平方米和0.73亿平方米。

,预计至2018年,全球及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和2.9亿美元。

图表23:

2018年国内PVA膜需求达到0.73亿平方米

图表24:

2018年全球PVA膜需求达到2.55亿平方米

TAC膜全称是三醋酸纤维薄膜,具有优良的光均匀性、透明性、耐酸碱性和耐紫外线性等特点,分为光板膜和功能膜两种。

光板TAC膜应用于偏光片内层,TAC功能膜应用于偏光片最外层。

其中光板TAC膜是指未经过仸何表面处理或附加膜层的TAC基膜,TAC功能膜是指通过涂布、溅射等表面处理斱式迚行处理后拥有不同功能的TAC膜。

与PVA膜类似,中国的TAC膜市场主要被日本企业垄断。

其中,日本Fujifilm(富士写真)为全球TAC薄膜龙头,拥有雄厚的TAC膜技术积累,共拥有17条生产线,年产能达为8.2亿平方米,占全球产能的55%以上。

日本Konica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TAC膜产能达到3亿平方米,占全世界产能的20%以上。

两家日企合计占据全球TAC产能的75%。

图表25:

TAC膜市场被日企垄断,产能占75%

虽然日本企业目前仍在TAC膜和PVA膜行业占据垄断地位,但近年来国产化势头迅猛。

2015年11月,东氟塑料于成都投资建设TAC膜生产线,将成为中国首家TAC膜生产厂家。

2015年12月,新纶科技与日本东山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进军TAC膜领域,目前产线已进入建设期,预计2018年中建成投产。

但TAC基膜的技术仍亟待突破。

从历史需求来看,TAC膜在实际制造偏光片的过程中总需求量为偏光片的2.5倍。

根据我们预测的偏光片市场份额,预计至2018年,全球及中国TAC需求将达到13亿平方米和3.6亿平方米。

与需求量对应,预计至2018年,全球及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37.2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图表26:

2018年国内TAC膜需求达到3.6亿平方米

图表27:

2018年全球TCA膜需求达到13.3亿平方米

新代线加速布局,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极速扩张

目前世界及我国的湿电子化学品产品通常执行SEMI国际标准。

平板领域所需湿电子化学品普遍为G2,G3级别,目前国内已有厂家普遍可达G2水平,部分厂家已经突破G3级别,有望早日实现进口替代。

图表28:

湿电子化学品SEMI国际标准等级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制造工艺环节的薄膜制程清洗、光刻、显影、蚀刻等环节。

国内由于湿电子化学品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工艺落后,仅能在LCD3.5代线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95%),LCD4.5、5代线国内产品的市场份额只有30%,6代线以上大部分依赖进口。

图表29:

平板显示应用中主要的湿电子化学品

图表30:

平板显示制造过程中涉及湿电子化学品种类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存在较高的行业壁垒,长期被欧美、日本垄断,近两年生产线开始向国内、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

图表31:

全球及国内主要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厂商

随着国内高代线面板布局加速,将为高品质的湿电子化学品企业提供广阔

的市场。

2016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总量达58.10万吨,国内主要厂商江化

微、江阴润玛和苏州晶锐累计市占率不到30%。

预计未来5年,我国湿电子化

学品需求的年复增速达到15%,2020年需求总量将会超过100万吨,国内市

场空间超过60亿人民币。

图表32:

湿电子化学品全球市场份额

图表33:

湿电子化学品在平面显示需求逐年增加

柔性OLED平板显示掀开新的篇章

OLED屏幕的竞争优势:

省电、轻、薄、可弯曲

自发光是OLED技术的核心,省电成为其用于电子设备的重要优势。

OLED区别于传统液晶的最主要特性,而它其他的优势也是基于它的自发光特性而来。

在电池技术短期无法突破瓶颈的前提下,智能电子设备的待电时间已经成为用户体验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与LCD屏幕相比,OLED屏幕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在显示黑色或深色颜色时更加节能。

在OLED屏幕中,“黑”像素不发光,因此照亮像素时需要的电量就比较少。

在LCD屏中,整个屏幕都黑屏的时候电量消耗依旧很快。

图表34:

黑屏与彩屏下手机的平均耗电量

图表35:

OLED屏幕比LCD厚度小30%

轻薄是OLED屏幕的又一大优势。

由于少了LCD屏幕所需的背光板等部件,OLED屏幕的厚度相较LCD屏幕更加纤薄,使得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可以做得更加轻薄。

OLED屏幕轻薄特点特别适合可穿戴式设备尤其是智能手表的使用。

体积占比较小的OLED屏幕间接提高了智能设备电池体积的占比,增加了设备的待机时间。

电池续航时间短是智能穿戴产品的通病,,在锂电池领域尚没有太大的技术突破的前提下,电池续航时间延长往往意味着电池体积的增大,这也是OLED将占领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个关键因素。

响应时间短,OLED用于VR设备可有效解决眩晕问题。

VR眩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延时OLED的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是解决屏幕显示延时的最好解决方案之一。

总体来说,OLED省电、轻薄、和可弯曲的特点,是其在手机、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爆发式增长的前提条件。

图表36:

OLED与LCD性能比较

全球OLED产业进入高速扩张期,国内加速布局

OLED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下降导致渗透率快速提升。

经过长达十年的研发投入和试产,三星公司率先在手机屏幕(4-6寸)领域降低了OLED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蒸镀步骤的良品出产率,目前的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成本逐渐降低,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图表37:

手机屏幕OLED成本已经低于LCD面板

透过LCD的应用的历史渗透率变化来看,OLED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从TFT-LCD面板在各种应用中渗透的时间来看,从开始应用到渗透率达到10%所花的时间是最长的,往往大于渗透率从10%到50%、从50%到90%所化的时间。

图表38:

TFT-LCD和OLED在各种应用中的应用时间和渗透率

苹果介入OLED领域,成为OLED在显示面板产业的里程碑。

苹果对智能手机行业和供应链的影响力非常大,此前多次引领科技风潮,它的介入使得整个OLED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面板制造商纷纷加大投资OLED,希望赢得未来iPhone的业务。

图表39:

2017年OLED手机占比显著增加

图表40:

2017-2021年OLED手机屏幕占比预测

国内面板厂商积极布局OLED产线。

由于OLED在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多项优势,该产业未来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就目前市场状况来看,OLED显示面板的产能有限且集中、供应链相对封闭,OLED面板几乎被三星和LG垄断。

我国正在加速布局OLED产线,目前主要有和辉、京东方、天马、维信诺、信利、华星光电等厂商。

图表41:

国内公司积极布局OLED产业

OLED原材料需求全面爆发

根据DisplayResearch的信息,2015年全球OLED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33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20%。

OLED的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OLED产业链的快速扩张,包括制造设备、材料、组装等产业链都将孕育巨大的机遇。

图表42:

OLED产业链分布

OLED上游材料主要为阴极、阳极、传输层材料、发光层材料。

上游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较小、盈利水平高,未来OLED上游材料的盈利水平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传输层材料和发光层材料与LCD中的材料不同,为新增量,未来机遇更多。

图表43:

OLED显示材料生产流程

国内企业主要为国际OLED材料生产企业提供OLED有机材料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

随着OLED面板需求的爆发,国内中间体和单体粗品的销售量有望大幅增长。

图表44:

OLED显示材料生产流程

发光层中间体是目前国内企业切入OLED产业链的主要途径

OLED产业技术难度大、研发量产时间跨度大、资金投入需求大。

尤其是在OLED面板领域,一条面板产线投入都是以亿美元来计数,除了少数巨头之外,很难有企业能够有如此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支撑。

由于OLED涉及的各种单体的专利权大多数已经被国外企业控制,且面板生产主要集中在三星、LG和JDI三家,所以国内的企业要直接提供单体产品面临着较高的专利门槛和客户壁垒。

国内企业主要供应OLED材料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销往欧、美、日、韩等地,再将单体粗品进一步合成或升华成单体,面板生产企业将多种单体蒸镀到基板上面,形成OLED材料层。

图表45:

OLED面板中所用的化学材料

目前,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材料生产技术都被国外巨头垄断,

国内还处于研发阶段。

图表46:

空穴注入层材料供应商市占率

图表47:

空穴传输层供应商市占率

图表48:

电子传输层供应商市占率

国内企业除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极少数资本技术实力雄厚的巨头选择从面板端切入外,更多的国内企业则图谋在OLED发光材料和传输材料等中间体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已具备OLED材料设计—研发—小试—中试—器件评估—寿命测试等全过程能力。

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OLED中间体、升华材料的生产。

图表49:

OLED材料市场增长预测

UBIResearch调查结果显示,2014到2015年间,OLED材料市场增长了17%,未来5年OLED材料市场预计将以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从2015年的5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25亿美元。

图表50:

OLED材料市场增长预测

阻隔膜、PI膜和靶材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有望放量。

目前OLED面板主要是以玻璃基板为主,由于玻璃难以弯曲,仅能实现有限的弯曲功能。

要想充分发挥OLED材料柔软、可折叠的特性,就需要将传统的玻璃基板和封装材料用柔性聚合物材料进行替换。

目前最重要的三种材料分别是阻隔膜、电子级PI膜和靶材。

阻隔膜:

OLED材料对环境敏感,需要隔水、隔氧气的环境才可以保证使用寿命。

传统的封装技术在柔性OLED领域无法实现,需通过粘贴阻隔膜来实现,目前技术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垄断。

随着国内OLED产线不断投入和升级,柔性显示面板对高等级水汽阻隔膜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OLED面板厂商已发布的产能建设情况,到2020年为OLED配套的高等级封装阻隔膜的年需求量将超过5000万平米,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美元。

国内公司康得新已经于今年2月建成已建成水汽阻隔膜产品产线,产能120万平米,以进一步打入OLED核心产业链。

PI膜(聚酰亚胺膜):

柔性PI的主要功能是代替传统玻璃基板。

在耐高温、透明柔性的PI膜上溅射电极,制造可弯曲折叠的柔性基板。

PI膜分为三个档次:

普通PI膜、电子级PI膜、透明柔性薄膜。

透明柔性PI膜将可能替代玻璃成为新一代柔性OLED衬底。

目前透明柔性PI的技术只有极少数企业掌握,电子级PI膜主要被杜邦、日本的宇部兴产、钟渊化学和东丽以及韩国SKC五家公司垄断。

国内尚无企业可以批量生产12.5μm以下的薄膜。

但技术布局的企业较多,目前技术较为先进的是丹邦科技,已经于今年四月实现了9μmPI膜的,6μmPI膜也开始批量生产,产品质量和良率需稳步提升释放产能。

靶材:

与PI膜相似,靶材是实现柔性基板代替玻璃基板的重要原材料。

溅射靶材是液晶显示、IC等各应用行业的上游材料,溅射靶材的品质要求高、行业认证壁垒高,行业集中度也很高。

同时,溅射靶材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竞争较为激烈。

长期以来,溅射靶材,主要被日本、美国的国际化企业所垄断。

未来基于产品价格、采购国产化等因素的考虑,国内厂商有希望加入产业链。

大屏幕领域谁主沉浮,成本决定市场

当前,OLED在小尺寸屏幕显示领域已经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但是在大尺寸屏幕包括电视机、电脑显示器领域,因为生产成本和发光材料寿命等原因,还无法与传统LCD抗衡。

成本和材料寿命制约OLED在大尺寸屏幕领域的发展

OLED在结构上不需要背光源,在宏观结构上更加简单,也让其拥有更加轻薄的特点。

但从内部围观结构来看OLED的结构更为复杂,极大的增加了其生产工艺的复杂度。

LCD内部只需要一层结晶材料填充即可,而OLED内部有5层以上材料层。

图表51:

OLED制备需要多种材料

不同发光材料的使用寿命不同,使得OLED在大屏幕使用过程中长时间的显示效果有所限制。

手机设备由于受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其使用寿命通常在1-2年,而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4-5年甚至更长。

OLED基板有着更加复杂的结构。

由于OLED的有机材料是通过电流驱动,而LCD内部液晶材料通过电压驱动,使得两者所使用的TFT基板有所不同。

图表52:

OLED比LCD所用的TFT基板构造更复杂

目前,OLED技术微观上的复杂性使其在大尺寸屏幕上的量产和成本两方面存在劣势。

三星在小尺寸屏幕上的技术发展成熟,能够达到精密量产和降低成本的目标,但是在大尺寸领域一直没有突破,在2013年之后三星公司就已经无限期搁置其OLEDTV计划,现在OLEDTV最主要的生产商是LGD公司。

量子点技术引入LCDTV,未来在大屏幕领域的强力竞争者

量子点技术是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而产生更加标准的红绿蓝三原色。

QDLCD与传统的LCD在结构上是类似的,只是背光源产生三原色的方式有所改进,传统的LCD采用的是LED背光源,而QDLCD将液晶材料替换成了量子点材料,从而大大提升了LCD的显示效果。

量子点薄膜(QDEF)是目前可以批量化生产的实现方式。

由Nanosys与3M公司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