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918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

二教材解读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极为丰富。

它的编排,改变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把大数的认识分成“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两个单元,分别在四年级上、下两册分散编排的做法,而是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把个级数的读法和写法推广到万级。

六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

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七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密切大数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本单元可用11课时进行教学。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16课时进行教学。

课时建议(16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4

2.十进制计数法…………………………4

3.亿以上数的认识………………………4

4.用计算器计算…………………………1

1亿有多大…………………………………1

机动………………………………………2

九问题研讨

怎样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上数学35——44页;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四部分内容。

二、教材解读

教材分两段编排:

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

(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

(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

对于本单元的要求:

角的度量,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五、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角的度量和画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六、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度量要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好它的画法以及较的度量的办法,知道学生画好指定度数的角。

七、教学建议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

(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

(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

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

(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2)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

(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时还需要说明几点:

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四课时完成。

九、问题研讨

1、如何让学生正确的度量角?

2、怎么样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

3、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4、乘法的估算。

二、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第二学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也是最为复杂的整数计算知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例题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注重知识的巩固,适当加大练习量。

三、课标要求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4、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乘法的估算。

难点:

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

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

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

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

速度×时间=路程。

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以探索运算中的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生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

八、课时安排

口算乘法2课时

笔算乘法7课时

九、问题研讨

1、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应达到什么要求?

2、怎样进行教学并提高其正确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学生分析

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

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画出垂线。

2、使学生初步体会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正确画出平行线,正确画出长,正方形。

4、使学生初步体会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难点:

1·、正确运用三角板画出垂线

2、正确运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3、区别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4理解四边形关系的集合图。

五、教学实施策略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

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

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直线及角的知识做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材上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于运动场景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

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例举例

例、1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的含义。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简单的物体间位置关系作出初步解释。

(3)在演示——操作——验证——解释——应用的过程中汇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本一开始呈现了一幅运动场情境图。

画面上的单杠,双杠等都蕴含着平行与垂直的“原型”,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

开始设计时,我就采用了主题图(运动场)引入,但从实物抽象到直线学生感到很突然,不少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发现,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到纯数学的两条直线,这样思维跨度太大,学生无法接受。

因此,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把主体图放到新授之后,作为巩固新知,在图中找到含有垂直与平行关系的物体,再说说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这样处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而本节课的引入,我就从简单的两条直线入手。

首先出示(课件),问:

同学们,你们认为它们吗?

生:

认识。

它们是两条直线,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师: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任意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同桌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取6组进行分类。

(课件)学生很容易把①②⑤交叉的归为一类,③④⑥不交叉的归为另一类。

(课件)这时指出同学们说的交叉和不交叉就是数学上讲的相交和不相交,(课件)接着引导学生,把不相交的这三组再分分类。

学生会说直的一组,斜的一组或中间宽度一样的一组,宽度不一样的一组,教师演示③延长后会相交,④⑥延长后不会相交(课件3下)。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他们已经从直观上感受到了垂直与平行的位置关系,这时教师给出平行线的定义。

(课件)在这里要重点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为了加深理解,可在教室中任意找到两条直线,如黑板的边缘和讲桌的这一边不相交,但它们不是互相平行是因为不在同一平面内,也可用两根粉笔摆一摆,这样既直观,又能说明问题。

所以把③也归到相交这一类中,④⑥中的一组直线互相平行。

(课件)再分析相交的这几组直线,有特殊的吗?

①⑤相交后成直角,有几个直角?

4个(课件)给出互相垂直及垂足的定义(课件)在这个定义中要讲清“互相”这个词和“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不能说某一条直线叫垂线。

所以①⑤这两组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课件)(点)

本节课到此学生已经理解了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定义,下面可以联系主题图以及生活实际找一找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事物,体会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可通过按要求摆小棒达到巩固与拓展知识的目的。

(1)用两根小棒摆出一组互相平行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问:

“你怎样可以验证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总结出: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把两根小棒摆成都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的样子,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什么位置关系?

揭示: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把两根小棒摆成都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的样子,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位置关系?

揭示: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七、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垂直于平行例11课时

垂直于平行例21课时

垂直于平行例3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21课时

单元自主检测1课时

八、单元自主检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25分[3+3+3+3+3+3+3+4]

1、在()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常见的四边形有()。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5、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7、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的长是

()厘米。

8、右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个梯形。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5分

1、下面错误的是()。

【①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②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

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

【①大②小③一样大④无法比较】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

【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垂直线段】

4、下面四边形中()不是对称图形。

【①②③】

5、在一个梯形中画一条线段,不可能将它分割成两个()。

【①梯形②平行四边形③三角形】

三、“实践操作”显身手:

50分

1、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

 

2、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测量底和高的长度。

 

底()厘米;高()厘米

 

3、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4、按要求在下面图形中画一条线段:

⑴分成两个梯形。

⑵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5、如图,要从东村挖一条水渠与小河相通,要使水渠最短,应该怎样挖?

请在图上画出来。

 

九、问题研讨

这一单元涉及到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有经验的老师是怎样对学生训练和指导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内容: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材仍保留了原义务教材这部分口算内容,并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

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

①商是一位数。

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②商两位数。

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

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

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解读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例题从原义务教材的16个减少为6个,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三、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这一教育理论的支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引导探究和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课标》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六、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它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而且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掌握试商的方法,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七、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

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