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949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docx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精编版

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教育管理活动的发展(吴志宏版本)

(1)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并未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社会对教育事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原因:

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具有发展要依赖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条件);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为了服务教育。

(2)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相通点:

都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象统一是人、财、物、时间、空间等成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特殊点:

①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校态度、学习氛围等;

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的标准;

③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设计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④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⑤教学管理工作成效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很多;

⑥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社会的教育管理活动呈现出一种经验管理的形态。

所谓经验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凭借个人或某一团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实施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个体的亲身感受、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定势。

在经验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特点:

①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教育决策和判断的依据;

②办教育的水平实际上就代表了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

③办学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

④办学经验始终停留在经验水平层次,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难以大面积推广;⑤党教育处于稳定状态时,管理有效,一旦发生剧烈变革,管理会产生困难。

到现代大工业社会时代,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入学人数的大量增加,经验管理模式已然不够。

从20实际初起,逐渐走向科学管理。

原因:

①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②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更多了解;

③现代实验教育的兴起,科学的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中;

④企业管理理论的崛起,促进教育管理者用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思考教育管理问题;

⑤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

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管理者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也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①管理过程更看中过关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个体的感受、经验;

②教育管理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

③管理过程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常用的技术手段来分析问题;④注重民主管理方法,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⑤管理模式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稳定时代,也能适应变革时代。

4.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吴志宏版本)

教育管理学是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

教育管理总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事业事物管理(上、下)。

8.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

分为三个层次:

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9.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吴志宏版本)

①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

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

③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④学科的分化趋势。

第三章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概念

2、教育制度与教育行政

4、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章教育行政体制

1、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

教育行政体制:

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2、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1)从经验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

例如法国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

例如美国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要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行政上的分权制的最大的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权力过于分散,全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可以说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属于集权制)

4、中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1)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行政管理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人民群众参政的原则是国家行政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反映到教育行政上,就构成了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这是民族集中制原则在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职权划分上的体现。

概括起来讲,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就是在中央统一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对教育事业实行中央教育行政与地方教育行政两级管理。

如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相结合的体制。

6、学校领导体制

P355

 

第六章教育督导

1、教育督导的含义

教育督导:

是对教育工作(包括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的组织领导、教育、教学、总务、人事工作)进行视察、监督、指导、建议的活动。

性质:

①教育督导的实质是行政监督;

②作为行政监督的教育督导所具有的指令性、执法性和权威性。

意义:

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整个教育行政系统(体制)的效能,所以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能加强与提高教育行政的领导与管理,以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建立督导制度、开展督政工作正是为了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实现教育优先发展。

其根本意义在于:

①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加强政府对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

②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依法执教的需要;

③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2、教育督导的功能

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是监督和制度。

监督包括观察、检查、调查、访问、监察、考核、督促等作用。

指导包括指示、引导、辅导、帮助、鼓励、启发等作用。

就教育督导职能活动的内容而言,主要的就是监督和指导。

其他的均可看作是这两种职能活动的延长、作用、结果或者方式、手段。

①作为行政监督行为的教育督导制度的职能活动。

从实质上讲,教育督导就是行政监督,更确切的说是狭义的行政监督。

其含义分为:

行政机构内部的领导部门设立的监督系统和上级行政机构、领导对下属组织及其人员的监督,是行政机构内部的监督。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督导活动是居高临下的视察、考核活动。

②作为管理过程要素的控制行为的教育督导制度的职能活动。

一般管理过程(包括行政管理过程)划分为五个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在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教育督导活动强调以指导为重要的职能活动内容,并要求突出指导活动的启发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

3、教育督导的任务

(1)从教育督导职能的角度理解、概括,教育督导的任务:

①监督和检查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情况,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②评价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③指导和帮助下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

④反映下级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反映意见和建议。

⑤教育督导人员应鼓励并协助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性的调查及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革的依据。

(2)从教育督导的对象而言,教育督导的任务主要是:

①督导政府包括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简称督政。

②督导学校,主要是中小学校简称督学。

督政与督学密切相关,督政离不开督学,督学是督政的基础。

4、教育督学(导)机构的设置与管理

第九章教师管理

1、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

1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元素之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的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为了使教师能够准备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政府和学校必须制定相关的教师管理制度和规范。

因此,教师管理必然是学校组织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2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育改革的成功需要多种条件来做保障,其中教师的素质尤为关键。

为了是教师队伍的状况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政府和学校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教师管理的新政策、新措施,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管理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3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府和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因此,现代的教师管理不仅是指对教师的使用和管辖,还包括如何通过建立集体教研、专业发展、梯队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造就了教师的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

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管理的特点应当体现在:

①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例如不硬性规定教师的教育手段和

教育方法;

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药体现参与性特点,即发动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政策,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增加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③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

也有的学者认为,教师管理的特点应当体现在:

①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中,一般以柔性管理为主;

②在权利管理和参与管理中,一般以参与管理为主;

③在定量管理和定性管理中,一般以定性管理为主。

3、教师的任用制度

教师的任用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选用一定资格的人从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行政行为。

我国现行的教师聘任制的长处与不足及完善方法

长处:

①从本质上讲,聘任是学校与被聘用教师基于双方地位平等原则,在双方意愿一致基础上的民事法律关系。

②聘任的行为主体是签约双方,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人选并可以解聘不称职教师。

同样受聘教师也有依自己的愿望决定受聘与否及合同期满后决定续聘与否权利。

③聘任制有利于建立公平择优、平等竞争的选拔任用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进取向上精神。

聘任制虽然有许多优越性,但它在我国毕竟实践时间不长,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自身的不足:

如容易导致学校领导对教师聘任权的滥用,与教师的不安全感等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突出,必须努力在实践中去完善与发展。

4、教师的评价(教师考核)

教师考核:

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和职责,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考查与评价。

教师的考核内容包括:

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

(1)教师考核的意义

教师考核制度与建设资格制度、任用制度、职务制度、培训制度等共同构成教师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它标志着教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

教师考核是教师管理中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

其目的与作用在于:

①为教师的使用、培训、晋升、提级提薪、奖惩提供依据;

②引导教师按教育规律办事,以提高教育质量。

(2)教师考核机构:

聘任教师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而非教育行政部门

(3)教师考核的内容

①政治思想方面:

主要考核教师对社会主要制度的态度,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以及遵纪守法,思想品德、师德等。

②业务水平方面:

主要考核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③工作态度方面:

主要考核教师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等。

④工作实绩方面:

主要考核教师所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和工作成果。

(4)教师考核的方法:

按形式分有教师自评法、学生评价法、教师相互评价法。

按内容分有单项考核法和综合评价法。

按时态分有平时检查考核法和阶段性集中考核法。

按考核性质分有定性考核法和定量考核法。

(5)实施教师考核工作的原则及有效贯彻

实施教师考核的两项原则,即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和充分听取意见的民主性原则。

公正、客观就是实事求,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带任何偏见、私见,不凭主观意志作出判断。

准确就是要求考核结果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

贯彻这条原则,要求考核主体克服传统的习惯的凭印象、凭经验的主观臆断,而是注重调查,尊重事实,坚持以评价标准为尺度的考查鉴定。

要求考核主体要充分注意和结合自己学校的工作环境,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和实际水平对学校内教师个体进行综合评价。

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考核教师活动中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考核工作,发挥教师在考核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贯彻这条原则,要求评价主体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是被动的考核对象的认识,树立教师与学生也是考核活动的主体。

其次要让教师学生参与考核活动的每一个进程。

第三在方法的选择上要重视自我评价,发挥好教师在考核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5、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在职培训的意义:

是职前教育的继续延长;是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在建国后,更加重视在职教师的教育。

通过建立各种教师进修机构,采取多种措施为在职教师校内校外进修提供了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初步建立起教师培训制度。

但是,教师培训制度尚需努力完善的方面主要有:

使教师培训方式多样化;制定奖励政策;加强对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专门化、制度化。

6、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改革师范教育;

2提高教师待遇;

3形成尊师的社会风气

7、教师的激励

8、学校工资制度改革

第一十章学生管理

1、学生管理的任务

(1)概念

学生管理:

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

学生管理的价值是多重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其不同的价值体现。

1学生管理的个体价值

2学生管理的社会价值

3学生管理的工具性价值

1学生管理的本体性价值

(3)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目标:

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学生,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机构,两者目的一致,但任务各有侧重。

教育行政部门偏重于宏观调控,而学校偏重于微观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

通过把握学生的总体状况,发现学生管理中的普遍问题,研究与制定相适应的法规与政策,起间接管理学生的作用。

学校的任务:

①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统一教职工的思想和教育行为,开辟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自学、管理、自我教育及心理承受的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②制定并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常规和管理措施;

③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组织系统,主要是健全和完善班级管理组织。

内容:

可分为学生常规管理和学生组织管理两大方面,前者包括学习常规管理、生活常规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后者包括班级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等。

2、学生管理的特色

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

1英国的学舍制

2日本的生活指导

3美国的家长参与

4法国的教师监护制度

3、学生管理的科学化

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

①建立科学的观念

观念具有先导作用,构建科学的学生管理的观念体系,以此来指导学生管理的实践活动,完整的观念体系包括学生观、管理观、师生关系观等,其中学生观是核心。

②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管理好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的言行受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极大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接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感知他们的所思所想。

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习惯用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化的标准要求学生,致使学生管理难以奏效。

③机构与制度建设

要使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还须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构建学生管理机构还须考虑横向组织机构的设立和纵向组织机构的设置。

总之,学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唯有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导下,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科学完善的实施体系,才能使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4、学籍管理

5、学生常规管理

(1)学习常规管理:

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学习常规管理的根本目的。

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日常的教务工作,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高适宜的条件。

因此,学习常规管理是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从实践流程看,学习常规管理覆盖了从招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整个学习过程。

1开端管理招生和编班是两项主要工作。

编班要注意班级规模和编班方式

2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出勤与纪律情况的考察、课上学习常规与课外学习常规的执行、作业与考核的管理等。

3终端管理

(2)生活常规管理:

为人处世的奠基性工程

学习除了要做好学习常规管理外,还须强化生活常规管理,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①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我国历来就有学规、学则,泳衣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为提高行为规范养成的有效性,应注意:

注重实际训练、加强经常性检查、开盘评比,树立典型。

②生活技能的培养

(3)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成长,不仅指身体的发育和思想的成熟,还意味着心理的日益健全。

1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3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4)学生组织管理

①纷繁复杂的管理对象:

在学生管理中,组织管理的对象并不是单一的,包括了班级、团队会组织、学生社团等诸多形式,以及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机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根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正式组建的师生群体。

班级经营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班集体建设。

班级并不能等同于班集体,班集体有其自身特征,

即:

在目标上,班集体具有定向统一的特征;

在价值观念上,崇尚集体主义取向;

在行为上,倡导令行禁止;

在情感上,具有彼此相悦的特征。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金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基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其基本任务是坚持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学生。

学生会是学生的群众组织,它要在学校党政和上级学联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组织的帮助下,团结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学习、科技、文体、公益劳动等各种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自愿原则自由组成的课外群众组织的总称。

非正式群体是指以自然形成的群体,其主要特征是:

以某种共同的利益、观点和兴趣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首领是最有威信的成员;有一套不成文的各成员必须遵守的规范;有较强的排外性;有比较灵敏的信息沟通渠道。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无法消除的。

②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经验

班级经营是指教师或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通过计划、组织、安排、督导和预期等活动,适当而有效的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完成经验目标的历程。

班级管理偏重于制度约束、刚性管理、严密监控,而班级经验在不排斥必要的管理手段的前提下,以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成长为其价值追求。

班级经营的内容:

行政经营、班级环境经验、课程与教学经营、班级常规辅导、自治活动经营、偏差行为应对。

③班集体的建设:

选派合适的人担任班主任;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建立强有力的班集体核心;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

④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

在组织管理中,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追求目标。

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的意义:

可为修身伦理的实验;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能辅助风纪之进步;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

途径:

6、学生生活管理

7、学生心理辅导

8、学生组织管理

9、班级管理

10学生自我管理

附:

第三章教育管理体制

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1.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

教育管理体制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

主要涉及国家在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它们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及权重划分等要素,是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

2.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

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

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

管理主体的影响

3.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领导和指挥的功能;

权利分配的功能

分工协作的功能

提高效率的功能

4.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

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划分是最基本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制约。

 

第二节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节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1.校长负责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校长负责制:

即让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统一指挥;

明确学校的党政分工,学校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领导体制: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外代表学校。

行使的管理权利包括决策指挥权、干部任免权、职工奖惩权、学校财经权。

决策指挥权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小组有权对本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进行决策和统一指挥。

干部任免权(按照当地干部管理权限规定的不同,校长在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学校党组织共同考察、逃课后,可提名和任免学校中层干部和副校长,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

职工奖惩权(校长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职工基于奖励,对严重违纪并给学校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职工予以行政处分,但对教职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