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2978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docx

微积分一教学配套13练习

教学配套练习(1-3)答案

第一讲导论

一、名词

1、生产力

2、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

4、经济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B)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者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C)

A.劳动生产率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D.社会生产力

4.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

A.物质资料的生产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社会生产力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D)

A.社会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活动

C.社会生产效率D.社会生产方式

7.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

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生产力(BC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2.生产力包含哪三个要素(ABE)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生产资料D、消费资料E、劳动对象

3.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4.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BD)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BE)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D.历史方法

E.科学的抽象法

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8、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答案:

BCD)(1999年理科多选题2分)

四、判断分析题

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001年文理科5分)

(答案要点: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能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五、简答题

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

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①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品交换。

②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①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交换,否则生产无法进行,产品的交换也是这样;

②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③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分配有两种:

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即资源的分配。

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表现在:

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

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P21

六、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1、(1999年理科4分)

下面是有关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组材料(与本章无关的材料2、3及相关题目略):

材料1

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花卉出口的65%。

但荷兰的气候并不好,土地资源也不足。

荷兰人将花卉种在特殊温室的水中,水中加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肥料和杀虫剂。

这种温室培养技术,不但使荷兰可以终年种花,还可以解决密集种植所造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问题,提高花卉的质量。

——摘自《经济日报》,1997/10/15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5%~20%;到50年代至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9∶1,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6∶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9。

——摘自《文汇报》,1994/12/24

请回答:

根据材料1,说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答案要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在于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冲破种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讲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一、名词

1、经济制度

2、经济体制

3、生产资料所有制

4、雇佣劳动制度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社会主义公有制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市场经济

①市场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时,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10、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分配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D)(1998年理科单选题1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2000年理科单选题1分)

3、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

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合作制经济

(答案A)(2001年文理单选题1分)

4、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C)

A.投资规模较小B.经营方式单一

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D.不是法人企业

(答案:

C)(2002年文科单选题1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答案:

C)(2002年文科单选题1分)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制的性质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答案:

B)(2003年单选题1分)

7、(A)是经济制度的核心与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8、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完善商品经济体制

9、所有制关系的基础是(A)

A、所有B、占有C、支配D、使用

10、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A)

A、雇佣劳动制度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按资分配D、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

三、多项选择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E)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E.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答案:

AB)(2001年理科多选题2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

非公有经济(CDE)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经济可以并存D.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CDE)(2002年理科多选题2分)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ABD)

A、计划经济体制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商品经济体制

C、产品经济体制D、市场经济体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CDE)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

6、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主要行业和领域包括(ACDE)

A、国家安全的行业B、生活物资的行业C、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E、稀缺资源和自然垄断的行业

7、市场机制中最主要机制有(ADE)

A、供求机制B、供给机制C、信息披露机制D、价格机制E、竞争机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包括(ABCDE)

A、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B、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宏观调控间接化;

E、市场管理法制化

四、判断分析题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

3.市场经济体制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4.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体制比经济制度更具有稳定性。

5.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是一种私有制的形式。

6.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同义语。

7.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公有制经济,后者是非公有制经济。

8.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十六大再次重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所有制结构是不同的。

(2001年理科5分)

10、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

11、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宏观调控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减弱了。

12、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品经济,所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同一经济范畴。

13、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5、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

16、土地市场是土地所有权转让市场。

1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18、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必然影响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2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

答案:

1.不正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目标,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能说是共同富裕。

因为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者摆脱了被剥削的处境,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人,也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并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2.正确。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实行公有制意味着劳动人民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由此获得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

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和制度保证。

公有制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动摇或损害公有制这一基础,就会动摇或损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公有制。

3.不正确。

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4.不正确。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5.不正确。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

6.不正确。

我国存在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因为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着保证作用。

它与集体经济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即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应区别“主体”与“主导”的不同含义。

“主体”是指主要部分,需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包括量和质的优势。

而“主导”是指居领导地位,起引导、导向作用、关键和保证作用,不需要在量上占优势。

7.不正确。

(1)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直接支配与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的一种个体私有制经济,在社会中它是从属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经济成分。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或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2)个体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它和私营经济都是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才是公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

8.不正确。

(1)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等于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把不同经济成分的性质与其地位和作用区分开来。

(2)经济成分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的。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其生产资料是由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是公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和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企业资本归私人所有,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个体经济是个体私有制经济,因为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其直接支配和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

(3)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具有完整统一的市场体系。

不同所有制企业只能通过统一的市场实现它们的经济联系,而不能将市场分割成不同所有制的市场。

我国的市场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统一的市场,公有制经济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市场主体,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9、正确。

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二是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

(2分)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因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分)

10.正确。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1、不正确。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

市场对微观经济的发展包括对促进技术与管理进步、促进生产与需求及时协调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需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的不足方面,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和法规的约束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实现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优势互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和长处,更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

12、正确。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密切联系和内在一致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作用逐步扩大。

当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从而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时,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又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

商品经济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社会分工条件下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实现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是从经济运行层次上讲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如邓小平所讲是一种调节方法或经济手段。

13.不正确。

1984年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但不能说十二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直到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一次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同年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至此,可以说,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4、正确。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品经济。

有了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受市场发育的制约。

只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经济行为接受市场的检验和选择,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转变国家的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也必须借助于市场,没有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就不能实现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监督和引导。

15、正确。

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其中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的基础。

商品市场的发展决定要素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商品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引起价格变动,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传递到要素市场上,使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发生变化,引导要素资源的再配置。

所以,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是要素市场价格信号的基础,商品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着要素资源的配置。

16.不正确。

我国的土地市场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土地市场的交易是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而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让渡。

我国人多地少,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土地市场通过租金或土地出让价格等信号,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国家应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同时加强土地二级市场的管理。

17.正确。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劳动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济、伤有所疗,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变过去的企业保障为社会保障,使企业摆脱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性负担,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健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平稳度过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期,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18、不正确。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由市场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没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就没有市场经济,但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在公共产品的供给等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

国家对经济的正确干预和调节,不仅不会影响市场的作用,反而是弥补市场缺陷,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同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它既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公有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19.正确。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十分重视提高效率。

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在公平上应当也能够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

从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应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市场具有导向和调节、激励和约束的功能,能使资源在微观层面上得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利用,提高效率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

但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和不足,实现公平则主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管理应将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作为重要任务。

20.不正确。

(1)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要有量的优势,但是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