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083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docx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教师版4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型总结

【引言】

北京高考对名著阅读涉及到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如下:

1、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2、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

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现结合模拟题,总结《红楼梦》名著阅读考查题型及应答思路。

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诗词、对联角度考查

例1.《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

“竟没有人作《簪

菊》。

”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

他笑路旁。

”(4分)【2020西城一模】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

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

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

个性气质豪爽豁达、高傲脱俗。

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评分说明:

诗意明确,2分;点明个性气质,分析基本符合原著,2分。

例2.“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两句联诗出自《红楼梦》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是姊妹几人在凹晶馆赏月时即景吟出的。

湘云认为“冷月葬诗魂”一句“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

(4分)【2020北京适应性测试】

“冷月葬诗魂”一句隐含着小说中诗作者怎样的身世和命运?

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

身世:

“冷月”寂寞而凄冷,象征着黛玉内心孤苦、身世凄凉,在原著中,黛玉父母双亡,寄身贾府,确实孤苦、凄凉。

命运:

“葬诗魂”,意味着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例3.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群芳夜聚怡红院为宝玉庆生,大家占花名以助兴。

宝钗掣的签画的是牡丹,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探春掣的签画的是杏花,诗句是“日

边红杏倚云栽”;李纨掣的签画的是一支老梅,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湘云掣的签画的是

海棠,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香菱掣的签画的是并蒂花,诗句是“连理枝头花正开”;黛

玉掣的签画的是芙蓉,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袭人掣的签画的是桃花,诗句是“桃红又是

一年春”。

从整本书看,每个签上的画和诗句都体现了掣签人的性格命运。

请任选一签,根据原

著简要分析签中隐含了掣签人怎样的性格命运。

(5分)【2020延庆一模】

【答案要点】

黛玉的性格:

芙蓉“清姿雅质。

独殿群芳”,标示着黛玉超凡脱俗、清秀非凡的特质,隐含着敏感、细心、淡泊、易伤感,绝顶聪明,兰心蕙质,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的性格。

黛玉的命运:

“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寓意黛玉寄身在泥淖般的贾府中,孤苦、凄冷,最终香消玉殒,寂寞而亡。

评分标准:

“性格”概括1分,结合原著分析2分,“命运”概括1分,结合原著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写其他人,与名著内容、人物性格命运相符亦可。

例如:

1.宝钗:

“任是”,“纵然是”、“即便是”的意思。

牡丹是富贵花,艳冠群芳。

依作者的本意,"牡丹"纵然是含情不露,也自有她打动人心的魅力。

性格:

沉稳大度、处事周全,外冷内热。

命运:

享受富贵,最终与宝玉成婚,但家族势败、宝玉出家后守寡度日。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

2.探春:

(古代以杏花为贵,以杏象征幸福。

杏,谐音“幸”,合在一起是夸奖男的志趣高洁合乎乾道,女的贞静端方合乎坤道。

易经中说阴阳两仪结合繁衍其昌。

--多与少女的姻缘、爱情相关。

)“才自精明志自高”,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

性格:

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在协理大观园时,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

在抄检大观园时,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

命运:

日边倚云,都是遥远的地方。

暗示探春远嫁不归的悲切命运。

例4.中秋之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黛玉的那句“冷月葬诗魂”带同学们沉浸在艺术佳境中。

大家开展探究学习,发现有的版本将“冷月葬诗魂”写作“冷月葬花魂”。

对于塑造黛玉形象来说,“花”和“诗”哪个更好?

请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5分)【2020石景山期末】

【答案要点】

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红楼梦》情节内容,分析“花”、“诗”表现黛玉形象特点的作用。

例5.《红楼梦》中有一首薛宝钗的《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结合词的内容和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词作与薛宝钗的经历和性格特点有哪些契合之处。

(5分)【2020顺义期末】

【答案要点】

(略)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临江仙》中的柳絮能在风中舞蹈,并且能借助“好风”之力,这与出身高贵、家世显赫的薛宝钗在贾家深受喜爱的状态契合。

柳絮的“解舞”、“均匀”也凸显了她圆滑持重、颇有处世本领的性格特点。

这首词充满乐观向上的自信,这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非常契合。

【从诗词、对联角度考查题型】小结:

二、从“红学”评论角度考查

例6.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

如黛玉直而宝钗曲,

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5分)【2020门头沟一模】

【答案要点】

观点1分;事例得当2分;分析合理2分。

例7.《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

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

(6分)【2020海淀期末】

【答案】略

【评分标准】结合作品内容举例恰当,1分;分析合理,5分(其中分析取名的“俗”1分——可从取名的选字、用词等角度展开,分析取名的“不俗”4分——可从取名中暗示的人物性格、命运,小说情节、主题等角度展开)。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要点】略

例8.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评价贾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评价王熙凤是“都知爱慕此生才”。

请各用一个词语评价二人的理家之才,并说出依据。

(6分)【2020大兴期末】

【答案要点】

(1)贾探春

①关于贾探春的评价,如:

敏,兴利除弊,雷厉风行,义不避亲等。

(词意说得通,1分)

②写出与评价的词语准确对应的情节。

(2分)

能给出相关的理家情节,但是与评价词语不对应,也给1分。

(2)王熙凤

①关于王熙凤的评价,如:

严厉,独断,令行禁止,假公济私等。

(词意说得通,1分)

②写出与评价的词语准确对应的情节。

(2分)

能给出相关的理家情节,但是与评价词语不对应,也给1分。

例9.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

其中脂砚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

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分)【2020丰台期末】

【答案要点】

【示例1】评价王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

(1分)秦可卿死后,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

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

(4分)

【示例2】评凤姐为“贾宅第一罪人”不恰当。

(1分)脂胭斋评王熙凤为“贾宅第一罪人”主要是因其使各种狠毒手段阻止贾琏娶尤二姐,而不顾贾家香火延续。

虽然王熙凤阻止贾琏娶尤二姐一事的确表现出了女性的嫉妒、自私和狠毒,是一大罪责,但因此就断定她是“贾宅第一罪人”是不恰当的。

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的子孙,是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离心离德的贾家上下,其中包括贾府众多仆从。

将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

(4分)

【评分标准】“看法”1分,“事例”2分,“分析”2分。

共5分。

意思对即可。

【从“红学”评论角度考查题型】小结:

三、从小说人物、情节描写角度考查

例10.

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

物。

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5分)【2020密云一模】

【答题示例】

第一问:

这三句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

语”。

第二问:

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是短句,但她会千方

百计的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介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更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嘴里说多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

(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例11.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

“宝玉来了!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贾母因笑道:

“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根据上下文,结合《红楼

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

(5分)【2020西城期末】

【答案要点】

①宝玉张口“胡说”随后又用“算是旧相识”来化解,这与黛玉的暗自吃惊形成对比,

展现出宝玉个性的率真。

②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木

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

【答案要点】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3分;第二个要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例12.《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望,临走时对袭人说:

“你只劝他好

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

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有的版本在“不必”前加了一句“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那里取去。

”对于塑造薛宝钗形象来说,你认为这一句加好,还是不加好?

请结合上文及原著其他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由。

(6分)【2020东城期末】

【答案要点】【答案】略

例13.莎士比亚书店里经常聚集着许多爱读书的人,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也有一群爱读书的人。

结合原著复述他(她)读书的相关情节,并谈谈读书对他(她)产生的影响。

(5分)【2020昌平期末】

【答案示例】

在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中,沁芳桥边,落花一地,黛玉接过宝玉手中的书,越看越爱,只管出神。

忽听到宝玉把两人比作张生和莺莺时,她满面通红,带怒含嗔,在宝玉着急道歉之后,她又破涕为笑,调侃起来。

(2分)读书让黛玉看到了大观园以外的生活,读书让她知道了争取自由的爱情故事。

她与宝玉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宝玉心意相通,彼此理解,感受到自由恋爱的幸福。

(2分)

(评分标准:

相关情节2分,对人物的影响2分,语言表达1分)

例14.《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既缘于“木石前盟”,也有其他的原因。

下面

两个细节,一般认为能够体现一些“其他原因”,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

(共5分)

①湘云笑道:

“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

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

”……宝玉道: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

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②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

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2020通州期末】

【答案示例】

宝黛第一次见面时,有“木石前盟”的感应,也有一见如故的情感基础。

但在后来的交往中,黛玉不曾劝宝玉去立身扬名,不拿经济仕途思想来规劝宝玉,所以宝玉视她为知己,敬重她超越流俗的精神。

因此,宝黛爱情的基础不仅有颜值、前世盟约的因素,更有志趣相投、人生观相同的因素,而后者正是宝玉坚定选择黛玉的主要原因。

【评分说明:

5分。

依据文本,2分;认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例15、《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曾用贾宝玉的名字开玩笑地诘问他:

“宝玉,我问你:

至贵者宝,至坚者玉。

尔有何贵?

尔有何坚?

”请依据原著,谈谈你对宝玉的“贵”与“坚”的理解。

(5分)【2020朝阳期末】

【从人物、情节描写角度考查题型】小结:

四、从环境描写角度考查

例16.小说中,人物和环境两个要素联系紧密,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

请你结合原著内容谈

一谈《红楼梦》中秋爽斋的室内布置与贾探春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5分)【2020平谷一模】

【答案示例】

【评分细则】结合秋爽斋环境特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即可。

答出人物性格特征2分,结合原著分析3分。

比如:

秋爽斋的视野开阔,气势宏大,风雅清高等特点表明了探春志向高远、趣味高雅、洒

脱大方。

秋爽斋布置以书画为主,而不是一般大家闺秀的胭脂和脂粉之类。

结合原著内容第四十回: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

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观,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

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

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东边便设着

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从环境描写角度考查】题型小结:

五、与文本阅读结合考查

一、与诗歌鉴赏结合

例17.【2019东城一模】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

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2.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

(陆游《题接待院壁》)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

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

(6分)

【答案要点】

1.(3分)C2.(3分)D

3.(6分)评分标准:

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2分),对《归辋川作》赏析准确(2分),二者能

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2分)。

答题角度:

1)《归辋川作》赏析准确

情感:

禅意、田园、隐逸、难主命运的悲哀、惆怅孤独

手法:

晨钟暮鼓、渔樵生活、远山白云、菱蔓杨花、东皋春草等内容(借景抒情、以物自况、白

描、反衬)

风格:

不事雕琢、清新朴素,而又含有意蕴

2)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

林黛玉形象特点:

身世背景:

自幼而孤,寄人篱下

性格和追求:

不事雕琢,率真自然,超凡脱俗,不慕功名

艺术追求:

追求“意趣”

3)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

感受:

孤独寂寞,均有命运不能主宰之悲。

追求:

均有追求隐逸之趣。

晨钟暮鼓、渔樵生活、自然山水;林黛玉的追求不慕功名,远离世俗,

自然隐逸。

创作:

不事雕琢,讲求意趣。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

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学诗》

创作手法:

均借物(花)抒情。

菱蔓杨花;《咏白海棠》《唐多令》《葬花吟》《秋窗风雨夕》

鉴赏资料

王维

字摩诘,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诗歌风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类似诗句《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归来且闭归。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形象:

性格:

坦率纯真: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

创作: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学诗》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也是从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中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她能将自己的性灵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心声。

如《咏白海棠》《唐多令》《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

追求:

不追求仕途经济,只羡慕真情意趣

【答案示例】

1)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而自卑孤独;又因追求清高隐逸而孤芳自赏(1分)王维此诗中也借“稀”和“独”字表达了内心的惆怅孤寂,同时从古寺钟声和悠然远山处也含蓄表达了隐居出世的愿望(1分)。

林黛玉欣赏王维诗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个性心境相似,都有种孤独,不拘世俗的情怀(1分)。

另外,林黛玉的诗歌常以物寓情,比如《唐多令》中借柳絮表达自己“漂泊亦如人命薄”的忧伤。

(1分)本诗左右漂移的水草和轻且到处飞舞的杨花表达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哀(1分),从创作手法上看,他们常用以物寓情的方式相似(1分)。

2)“谷口疏钟动”一句环境描写运用“疏”“稀”等形容词(1分)生动形象地点明所处环境的寂静和人烟稀少,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1分)。

黛玉对于贾府而言是个客人,因此她自觉孤独,这是她和王维此诗思想情感的共同之处(1分)。

王维此诗不事雕琢,仅以白描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景色,把内心的情感赋予其中(1分),这也正是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时候首推学王维诗的原因:

写诗第一立意要紧,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

(1分)可见林黛玉喜欢王维诗歌中的“意趣”(1分)。

二、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考查

例18.【2019丰台二模】

康百万传奇

风从门缝里溜进来,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

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

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的冷清。

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儿子、小女儿,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

今年春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涂,颗粒无收。

儿子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邻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

“爹,我饿。

”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小女儿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

老婆说:

“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

康群山叹口气,说:

“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

老婆又说:

“每逢遭年馑,康家都要施舍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康群山说:

“今年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

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走过去打开了柴门——原来是掏烟囱的驼子。

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

“驼子,今年俺家不掏烟囱。

”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过了,通畅着呢。

驼子痞着脸说:

“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

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

“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

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没有拒绝的理由。

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

“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

”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

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

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驼子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把那个小包裹打开了。

包裹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裹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

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

“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

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

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

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

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

“好,你也回家过年吧。

”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笑呵呵地走了。

年关已过。

正月的一天,康百万走出家门,信步来到邙岭上。

崖边的迎春花已经泛出了花蕾,杨树的枝条冒出了青青的胡须……岭上紧绷了一个冬天的黄土,因为暖阳的照耀而开心松弛开来,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

放眼望去,康百万发现,除了自家的农田里有伙计在忙碌外,周遭其他乡亲的田地里没有一点动静。

不该啊!

康百万看着大管家来顺,眼里充满了疑问。

来顺本想隐瞒,此时不得不说了实话:

“老掌柜,他们一部分人打算外出逃荒,一部分人指望康家救济呢。

”怎么会是这样?

康百万着实吃了一惊。

他倒不是怕救济,他是担心乡亲们没了精神头,忙问来顺:

“打春了吗?

”来顺掐指一算:

“老掌柜,后天立春。

康百万从邙岭上下来,直奔县衙。

看到康百万登门拜访,知县凌钺有点意外,一番寒暄之后,他憋不住了:

“康掌柜,光临敝府,有何见教?

”康百万简单把情况说一遍,然后拱手施礼道:

“凌大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到父老乡亲还没行动,老夫着急啊。

“这……康掌柜有何高见?

”凌钺反问了一句。

老实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还真没辙。

康百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