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31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精品.docx

最新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精品

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

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

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

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

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

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

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

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3)速度:

角速度:

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

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2πcosΦR(周长)/24小时(时间)

 结论:

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

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

判断晨线和昏线。

(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

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

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

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

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

经度数/150(四舍五入)

区时:

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

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

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

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

(东五——东九)(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

(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

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

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

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

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

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

(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

(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

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

规律:

随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推导略:

结论: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分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传统四季:

四立划分

(5)形成地球五带:

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

4.*补充

(1)根据经度数值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

  ①两点如在同一经度区内有两种可能:

一是同在东经度地区,那么经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经度区内,那么经度数小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

  ②两点若处不同经度区内:

两地经度数之和,若小于180°,则处东经度区的点在东方,西经度区的点在西方;若大于180°,处西经度区的点在东方,东经度的点在西方;若等于180°,既可说是东方也可说是西方。

(2)物体的影子

      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

影子朝向与太阳入射方向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长

请说说下图中各点此时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

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

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4)太阳升落方向:

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5)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①对任一地而言:

太阳轨迹是平行的

;当地地理纬度:

北回归线以北(原因)

读下左图判断:

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②读右上图描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作法

③下图为四个地点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读图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节气。

三、重难点剖析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

球面日照图又可分为侧视日照图和极视日照图。

日照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地理知识,成为考试中必选的题目,因而很有必要对日照图中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解题窍门,掌握答题规律,提高答对率。

教学中通过反复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考点范围(常考查的知识点)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7.判断晨线和昏线。

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二、考点解析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

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

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

(1)纬度位置:

根据现在的教学要求,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

判断推理的过程是:

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o,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一是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

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种情况。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自转:

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公转:

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

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例1:

读“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5),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北京时间为月日时。

解题思路:

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

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隐性信息)。

NE和N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由NF平分晨昏线可知:

N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粗线NE就是180°经线。

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后面的解答就比较容易了:

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NF组成经线圈。

因为NE为18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

23°26′N和135°W。

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

例2:

图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读图6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

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

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

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

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例3.读图3回答1—4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B.20日5时

C.19日21时D.20日21时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B.2270千米

C.2570千米D.2670千米

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白昼时间长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D.正午太阳高度大

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B.莱茵河C.亚马孙河D.赞比西河

解题思路:

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

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

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

【答案】1.C2.B3.D4.A

四、命题意向

1、近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本专题考情分析

年份及试题

考察内容

题型

分值

2006

北京文综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日出日落方位

8

全国卷

(2)

昼夜长短

12

重庆文综

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

4

2005

北京文综

自转速度与昼夜长短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方向

12

2004

全国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选择题

4

北京春季文综

地球公转速度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12

2、规律总结:

(1)从考核内容上看,重点考察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学科基础知识。

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如天津文综第1、2题。

从命题趋势来看,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核有强化趋势。

(2)从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文综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试题多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3)能力上,注重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试题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和实用性。

 

五、练习和解析

根据图9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1—2题。

1.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万B.110000万C.500万D.15000万

2.图中四地

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3.图10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A.山峰B.盆地C.鞍部D.山谷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11回答4—6题

4.

地球公转至图11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

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

D.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5.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

6.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

A.丁—甲段B.甲—乙段C.乙—丙段D.丙—丁段

7.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

A.9月1日16时B.9月1日8时C.9月2日16时D.9月2日8时

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

阅读材料,完成8—9题。

8.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B.西五区的区时

C.120°W的地方时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

9.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读图14,回答10—11题。

10.甲地位于

A.大西洋B.非洲大陆C.印度洋D.南美大陆

11.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

A.18时B.16:

20

C.13:

40D.14:

20

图15是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2—13小题:

12.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经度是

A.27°30′WB.27°30′E

C.2°30′WD.2°30′E

13.这一天巴黎的夜长约是

A.8小时B.10小时

C.12小时D.16小时

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

读1,回答14~16题。

14.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5.④地位于

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

16.8月23日,②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B.22小时C.20小时D.18小时

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

读图1回答17~18题。

图1

17、学家抵达下列各地时,符合实际的现象是

A.b地………已经升起           B.c地………为正午

C.d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      D.d地………当地日期为19日

18、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3:

00东北方  B.8:

00西南方C.15:

00西北方  D.19:

00东南方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

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

据此回答19-21题。

19、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18日1时50分  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  D、4月19日2时50分

20、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B、20°W向东到92°30′E

C、2°30′E向东到92°30′ED、92°30′E向东到160°E

21、访问期间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

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

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与13日18时46分。

读图3,完成22-24题。

22.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

23.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A.地方时B.西10区的区时C.西9区的区时D.西8区的区时

24.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A.0小时B.1小时C.2小时D.3小时

我国“神舟六号”飞始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

据此回答25-27题

25.图8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A.aB.bC.cD.d

26.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