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280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七章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教学.docx

《第七章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教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教学.docx

第七章教学

第七章教学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价值的实现。

基于不同的基础和取向,教学理论也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并有着各自的体系建构。

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是教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明确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对从事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教学的概念

(一)词源解释

⏹“教学”两字最早见之于《尚书.兑命》:

“斅(xiao)学半”,对此,孔颖达的解释是,“上学为教xiao;下学者,学习也。

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

”宋人蔡沈的解释是“斅,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

”这说明其词义是一种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单方面活动,蕴含着“教”与“学”不可分离的思想。

⏹《礼记—学记》中曾经写道: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英文中教学为“teaching”,与学习一词“learning”是同源派生出来的两个词。

(二)定义辩争

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思考:

哪一种定义更好?

二者共同点:

强调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互动;都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种更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第二种则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

(三)教学与相关概念辨析

1.教学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教学思想

我国:

1.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儒家思孟学派《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朱熹: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敬持志

4.我国古代《学记》阐明了教学的作用与目的、制度与组织形式、内容与方法、师生关系。

西方: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和谐教育。

3.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提出了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的方法。

(二)近代教学思想

我国:

梁启超:

趣味教学;

蔡元培:

自动自学、自助自研

西方:

夸美纽斯、佩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三)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三、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概念

(二)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概念

1.概念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2.教学理论和相关概念辨析

(1)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有效的学习理论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教学,但是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最可靠的起点,从中可以发现按师生的心理过程和因果关系等方面来阐明教学的一般原理。

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

具体地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

(2)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

a.大教学小课程。

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从而教学理论包含课程理论。

代表学者是苏联教育家。

b.大课程小教学

认为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这种看法在北美比较普遍,认为教学知识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教学理论知识课程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课程论和教学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实课程和教学是相关的,与其说是两件事,不如说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但是,课程与教学在逻辑上又是可分的,从而有各自研究的侧重。

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

此外,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两者还可以被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胎连式”关系,“课程-教学”这个词已经被人们接受,并且被广泛采用。

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1)形成

中国:

《学记》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西方:

拉特克最早使用了“教学论”一词

(2)发展线索

(二)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情感教学理论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普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

(刺激S-反应R的联结)

华生-行为主义

实验被试是一名出生只有11个月叫做艾伯特的婴儿。

首先让艾伯特接触一个中性刺激小白兔,艾伯特毫无害怕的表现,想用手去触摸它。

然后兔子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使婴儿害怕的响声。

经过3次结合,单独出现小白兔也会引起艾伯特的害怕与防御的行为反应;6次结合后,被试的反应更加强烈;随后泛化到相似的刺激,艾伯特对任何有毛的东西都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有白胡子的圣诞老人。

(1)代表人物:

布鲁纳奥苏贝尔

(2)理论基础:

环境为个体提供潜在的刺激,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者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

(3)基本主张:

⏹a.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

⏹b.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c.学科知识结构

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的学习

⏹d.教学方法:

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知程序。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

因此,他倡导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

评价:

布鲁纳教学理论是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一种可贵探讨,其理论曾促进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理论在运用时是有条件的,第一,其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具有相当的背景知识和技能;第二,学生使用发现法时,常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帮助而气馁;第三,班级团体中个体差异会造成学生发现问题答案的先后不一,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学生不良的精神压力;第四,采用发现法教学时,一般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展开课堂活动,而团体讨论自身固有的一些缺点也决定了发现教学法的局限性。

(1)人物:

罗杰斯

(2)理论基础:

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本质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3)基本主张

a.教学目标:

使学生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b.教学过程: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

c.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无意义学习只与心有关,是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与全人无关,意义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渗透性的,而且是学生自我评价的。

d.师生关系的品质

教师要具有真诚、接受、理解的品质,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维持某种滋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

评价:

罗杰斯的教学主张一向被称作¡°学生中心的教育¡±,这种教学理论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可否认,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际关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这对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教育哲学的观点来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是很崇高的教育理想。

然而面对社会现实,除非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想完全实现,它才能避免批评。

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周详的设计、缺乏评量依据、理念缺乏共识。

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在于反对传统教学中的机械客观主义,主张知识是在主体与环境、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的,同事,知识不是绝对的和中立的,而是相对的和蕴含了主体的价值观的。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的理论。

第二节课堂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中的几对重要关系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1.指导性

2.统合性

3.操作性

4.预演性

5.凸显性

6.易控性

7.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5.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基本程序包括: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度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二)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

是在借鉴工程管理科学的某些原理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模式将教学过程看做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入”是学生,“产出”是受过教育的人。

这一模式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组合,借此获得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

⏹2.目标模式

提出者: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瑞

⏹3.过程模式

提出者: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4)列出综合性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3.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要素(ABCD):

(1)行为主体(Audience)。

(2)行为动词(Behavior)。

⏹(3)情境或条件(Condition)。

⏹(4)表现水平或标准(Degree)。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设计

1.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达成这一目标,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

(三)教学时间设计

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四)教学措施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首先,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

(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其次,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选择。

⏹最后,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他们之间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

⏹(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

⏹(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3.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教学结构的设计一般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教学环节。

⏹第二步,在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

⏹第三步,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使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都有着积极作用。

四、教学过程中的几对重要关系

(一)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三)掌握知识&提高思想

(四)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

(五)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动性

(一)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小弟发展他们的智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三)掌握知识&提高思想

1.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3.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四)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

1.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动性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含义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方法

(一)概念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既知道教师的教,也知道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基本要求: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主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基本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者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基本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称系统性原则

基本要求:

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识记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实验法、练习法和实习作业法

1、讲授法

(1)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

(2)逻辑清楚,重点突出。

(3)讲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

生动形象,简明扼要、抑扬顿挫、有感染力。

(4)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5)结合其它方法

2、谈话法(问答法、提问法)

(1)从提问内容上,

(2)从提问方式上

(3)从学生的要求上

3.讨论法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学生。

(3)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

4.读书指导法

(1)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朗读和默读能力。

(3)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提高阅读效果。

5.演示法

(1)作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3)要讲究演示技巧。

6.参观法

(1)制订好参观计划。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收集材料,作好记录。

(3)及时总结,指导学生整理材料、写成报告或心得。

7.实验法

(1)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2)作好实验时的具体指导。

(3)实验结束时要总结。

8.练习法

(1)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

(2)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

(4)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讨论:

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存在的利用加罚作业练习来试图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做法合理吗

9.实习作业法

(1)实习作业进行前,教师应做好学生分组工作,并向学生说明实习作业的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

(2)实习进行时要注意劳动纪律,爱护生产工具等公共财物,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

(3)实习结束时,要对学生的实习作业活动进行检查和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