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469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docx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非典”病毒B.死鱼C.生长的蘑菇D.珊瑚虫

 

2.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呈针状,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

A.阳光B.水C.土壤D.温度

 

3.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  )

A.秋天植物落叶

B.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合拢

C.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了

 

4.下例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和苗壮”

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

 

5.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B.水C.阳光D.空气

 

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B.蛇吃老鼠C.青蛙吃昆虫D.蝗虫吃庄稼

 

7.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柳树B.羊C.细菌D.猪

 

8.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黄土高原B.北极冻原C.闽江水域D.热带雨林

 

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B.一片森林

C.一块稻田D.生物圈

 

10.我国第一位飞人杨利伟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携带的?

(  )

A.水B.食物C.氧气D.灯

 

11.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12.鳄鱼常爬上岸躺着不动,并张口让一种鸟啄食口腔里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鳄鱼与这种鸟的关系是(  )

A.竞争B.捕食C.合作D.寄生

 

13.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14.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15.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p”字样的波片,看到的物象是(  )

A.bB.dC.pD.q

 

16.小红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

 

17.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

A.污物B.细胞C.气泡D.墨水

 

18.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擦﹣滴﹣刮﹣涂﹣盖﹣染﹣吸B.滴﹣擦﹣刮﹣涂﹣盖﹣染﹣吸

C.擦﹣涂﹣刮﹣滴﹣盖﹣染﹣吸D.擦﹣滴﹣盖﹣涂﹣刮﹣染﹣吸

 

19.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  )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20.克隆羊多莉长得非常像(  )

A.供细胞核的母羊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的母羊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21.童年的你和现在的你在身高体重方面都有一定的增加,其原因是(  )

A.细胞分裂的结果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生长的结果D.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22.下列不属于器官的一组结构是(  )

A.肝脏和胃B.脾和肌肉

C.一段骨和一块肌肉D.血液

 

23.我们吃水果时,水果中的甜味和酸味物质存在于(  )

A.细胞质中B.液泡中C.细胞之间D.细胞核中

 

24.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壁D.液泡

 

25.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细胞内的物质是固定不变的

B.细胞中线粒体等能量转换器,就是可以把能量用掉的结构

C.炒菜时不加水,锅里也会出现“菜汁”,这是因为蔬菜细胞中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的缘故

D.细胞膜能够让所有的物质进出细胞

 

26.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老虎→狼→羊→草B.阳光→草→羊→狼→老虎

C.草→昆虫→蛙→蛇→鹰→分解者D.草→昆虫→蛙→蛇→鹰

 

27.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B.上升后又下降C.保持相对稳定D.迅速下降

 

28.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12对B.6对C.24对D.4对

 

29.在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细胞核B.染色体C.叶绿体D.线粒体

 

30.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

A.使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不破裂

B.杀死细胞

C.杀灭细菌

D.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二、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40分

31.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植物细胞示意图是      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具有      、      、      ;(写名称)

(2)图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

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是[      ]      .

 

3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2)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3)如果此生态系统中的草受到污染,那么有毒物质在      体内积累最多.

(4)此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而青蛙、蛇等则是      .

(5)如果老鹰的数目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会      .

 

33.探究题:

探究实验:

光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请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一)提出问题:

      

(二)你作出的假设:

      

(三)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

每个小组10只面包虫,木盒.

实验装置:

利用木盒和课本,创造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面包虫放入实验装置,在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面包虫,静置2分钟.

(3)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处的面包虫的数目,统计10次.

(四)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试验方案做实验.得出以下结果: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面包虫数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阴暗

6

6

7

8

9

8

7

7

8

8

明亮

4

4

3

2

1

2

3

3

2

2

(五)本实验的变量是      .

(六)得出结论:

      .

(七)为什么要选10只面包虫做实验?

      .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非典”病毒B.死鱼C.生长的蘑菇D.珊瑚虫

【考点】生物的特征.

【专题】热点问题;类比推理;生物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

A、C、D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不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

B

【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主要依据.

 

2.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呈针状,主要是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

A.阳光B.水C.土壤D.温度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由于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空气湿度又大,仙人掌的蒸腾作用较弱,影响了水的吸收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从而导致生长不良.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  )

A.秋天植物落叶

B.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合拢

C.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了

【考点】生物的特征.

【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解:

A、秋天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

B、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

C、夏季炎热,人出汗了,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

D、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了,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

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下例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和苗壮”

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

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

B、“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该选项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因素的概念.

 

5.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B.水C.阳光D.空气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

根据分析可知: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6.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B.蛇吃老鼠C.青蛙吃昆虫D.蝗虫吃庄稼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1)生产者是的绿色植物,因为植物能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指的是动物,因为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如竞争、合作和捕食等.

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答此题.

【解答】答:

A、B、C三个选项中的生物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所以不符合题意,为错误项.

D选项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庄稼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二者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生产者是的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动物,二者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关系.

 

7.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

A.柳树B.羊C.细菌D.猪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

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所以只有柳树属于生产者.羊、猪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故选:

A

【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8.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黄土高原B.北极冻原C.闽江水域D.热带雨林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答题.

【解答】解:

A、黄土高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自然环境较差,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黄土高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生态系统较不稳定,A错误;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处于寒带,温度较低,动植物种类较少,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B错误;

C、闽江水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湿润,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较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其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远不如热带雨林的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大.C错误;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大,D正确.

故选:

D.

【点评】掌握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B.一片森林

C.一块稻田D.生物圈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判断.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范围有大有小:

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块稻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选项B、C、D中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都能构成生态系统.选项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仅仅是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所以其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

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10.我国第一位飞人杨利伟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携带的?

(  )

A.水B.食物C.氧气D.灯

【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分析】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思考作答.

【解答】解: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灯不是必须的.

故选:

D

【点评】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

 

11.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

【解答】解:

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12.鳄鱼常爬上岸躺着不动,并张口让一种鸟啄食口腔里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鳄鱼与这种鸟的关系是(  )

A.竞争B.捕食C.合作D.寄生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如蚂蚁搬运菜青虫、蜜蜂守卫蜂巢,捕食关系如猫抓老鼠.鳄鱼常爬上岸躺着不动,并张口让一种鸟啄食口腔里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鳄鱼与这种鸟的关系是②寄生关系.因为鸟以啄食鳄鱼口腔里的小虫为生.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3.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

【解答】解:

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④滴清水,②放洋葱表皮并展开,①盖片,③盖完后赶出气泡.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习惯.

 

14.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

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解: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右上角.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15.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p”字样的波片,看到的物象是(  )

A.bB.dC.pD.q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实物放大的倒像.

【解答】解:

通过分析知道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p”字样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应是它的放大的倒像.所谓倒像是将“p”上下和左右都翻过来,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应看到的是“d”.

故选:

B.

【点评】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实物放大的倒像,是显微镜操作的最基本的常识.

 

16.小红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D.目镜10╳,物镜40╳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小,所以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

【解答】解:

选项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故不选;

选项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故不选;

选项C显微镜的放的倍数是200×,故不选;

选项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放的倍数最大,故选D.

故选项:

D

【点评】这是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观察到范围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17.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

A.污物B.细胞C.气泡D.墨水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的时遇到的问题,首先明确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解答】解: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在“盖”这一步,应是将盖玻片先接触液滴的一端,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气泡的特点是中央发亮、周围黑暗.污物和墨水在视野中是全黑的;细胞是一个清晰地图象.

故选:

C

【点评】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是考查的重点,应结合者实验步骤掌握.

 

18.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擦﹣滴﹣刮﹣涂﹣盖﹣染﹣吸B.滴﹣擦﹣刮﹣涂﹣盖﹣染﹣吸

C.擦﹣涂﹣刮﹣滴﹣盖﹣染﹣吸D.擦﹣滴﹣盖﹣涂﹣刮﹣染﹣吸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据此解答.

【解答】解: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