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3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docx

第一章 绪言

(一)自然地理概况

吉林大学兴城地学野外教学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东部钓鱼台海滨的新立屯,距市中心(火车站)约8km。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行政建制为县级市,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北距葫芦岛市区约20km。

葫芦岛市原为锦西县,1989年6月组建为辽宁省辖市(地区级),所辖县级建制包括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及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葫芦岛市辖区地处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协作区的交汇地带,东临锦州,北靠朝阳,西连秦皇岛市山海关,南濒渤海辽东湾。

在区域地貌上,兴城-葫芦岛地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东部边缘的海边丘陵。

海拔一般为20~500m,相对高差200~350m。

最高点位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虹螺山一带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西北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

(二)经济、工农业生产及交通情况

兴城市属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这里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约620mm。

3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1月份和8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

暑期7~9月份,海水温度24℃,海滩沙面温度31~33℃

(人体适宜温度为30~40℃)。

滨海地区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000个,比一般城市高出10~20倍。

兴城市依山傍水,东南沿海为平原,中部多为丘陵,西北部为山区。

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境内物产资源丰富。

有富饶的土地资源,辽阔的水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资源。

兴城以盛产水果著称,为国家优质果生产基地。

兴城有76公里的海岸线,海产品尤为丰富。

兴城-葫芦岛地区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

京哈铁路、京哈高速铁路、京哈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以及环渤海公路纵贯全境。

吉林大学兴城地学教学基地就位于环渤海海滨公路1207.8km处。

(三)地质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兴城地区较系统的区域地质研究工作是1966~1967年由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一分队完成的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K-51-(25)(锦西幅)和K-51-

(31)(兴城幅),但其地质图的说明书极其简单。

1983年,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重新对1:

20万锦西幅和兴城幅地质图进行了修编,并且编写了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这是目前兴城-葫芦岛地区最基础的区域地质资料。

20世纪80年代编制的《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1989年编写的《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97年编写的《辽宁省岩石地层》等辽宁省区域地质系列性总结著作对本区的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有所概略记述。

1998年~2003年,辽宁省地矿局有关地质队还进行过区内数幅1:

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

此外,有关研究院所、

地勘、矿山部门也在区内进行过一些专题性研究工作。

长春地质学院在20世纪60~70年代也曾在区内进行野外教学实习。

2010年~2012年,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辽宁1:

25万锦西市(现葫芦岛市)(K51C004001)幅区调修测”项目,对调查区内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研究。

(四)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和内容

1.实习目的: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中的有效补充。

通过短期的野外考察,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

全面的、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

(1)验证课堂学习过的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认识各种地质现象:

(3)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4)学会相关地质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

任务:

路线踏勘、实测剖面、野外填图、实习报告四个阶段。

内容:

本次实习于2013年8月18日开始、9月20日结束。

路线踏勘阶段:

8月18号到9月1号;实测地质剖面阶段:

9月5号到9月6号;地质填图阶段:

9月10号到9月13号。

路线主要观察内容见下表1,1,

实习人员安排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实习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

表1.1 兴城地质学教学路线主要教学内容

路线名称

主要观察内容

1)台里海滨

深层侵入岩(绥中花岗岩)及韧性剪切

2)夹山路线

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序列、绥中花岗岩及其间接触关系

3)上长茂路线

中—新元古界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寒武统昌平组及沉积岩石

4)白庙子路线

蓟县系杨庄组,下、中寒武统及海相沉积岩石;褶皱断裂构造

5)上黑鱼沟路线

寒武—奥陶系地层序列

6)杨家沟南山—龙王窑洞山路线

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下三叠统岩石地层序列;以及沉积矿产(铁矿、铝土矿、煤矿)

7)牤牛山—牤牛山北沟路

线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及陆相沉积岩石;

沉积矿产地质(铁矿、铝土矿、煤矿、石灰岩矿)

8)钓鱼台海滨路线

深层侵入岩和脉岩

9)七里坡尖山西路线

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太古宙花岗岩

10)龙回头海滨路线

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及陆相沉积岩石

11)角山长城路线

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绥中花岗岩

12)华山镇路线

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接触变质岩

表1.2实习完成工作量情况

种类

完成情况

地质调查面积

850(单位:

平方千米)

地质路线观察数量

12(单位:

条)

实测剖面数量

1(单位:

条)

实测剖面长度

1000(单位:

米)

填图面积

10(单位:

平方千米)

标本数量

25(单位:

块)

第二章地层

兴城地区出露的为典型的华北型地层。

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包括了太古宙花岗岩基底,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的红砬组、海房沟组和义县组,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中的表壳岩

在兴城地区,太古宇的岩石主要是以绥中混合花岗岩(ArSγ)为主,在兴城西南沿海至绥中及山海关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质岩石。

在兴城西南部台里和葫芦岛东北部等地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中含有斜长角闪岩、二云母片岩等变质表壳岩包体,1:

20万地质图(锦西幅、兴城幅)归入太古宇建平岩群。

大部分岩石为古老的侵入岩,并经受了多期强烈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台里地区的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钓鱼台西礁石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典型的太古宙花岗岩。

顶部常见古风化壳,岩石破碎强烈,部分以风化为风化砂,显示出曾经历长时间风化剥蚀。

与绥中花岗岩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地层有首山和夹山的常州沟组

(Chc),龙回头的海房沟组(J2h)及尖山、角山长城的义县组(K1y)。

(二)中元古界

1.长城系(Ch)

兴城地区长城系主要分布在兴城白庙子、韩家沟、葫芦岛、寺儿堡、高桥一带。

本系地层见于是夹山、首山及龙回头海滨。

(1)常州沟组(Chc)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以青黑色厚层含砾长石砂岩为主,夹青灰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砂岩。

中部为灰黑色薄层板状粉砂岩、板状页岩,上部为黄灰色中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长石砂岩。

组内发育平行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

为河流相沉积。

在夹山和首山地区,可见本组底部发育底砾岩,与下伏太古宙绥中花岗岩为沉积接触。

吕梁运动

(2)Chch在兴城地区本组主要为灰色薄层粉砂质页岩夹黄色长石砂岩和粉砂岩。

为缺氧的还原环境下的浅海相沉积。

串岭沟组与下伏常州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3)Cht在葫芦岛地区因受断裂影响,本组上部层位缺失,仅发育下部层位,厚382m,为深灰色、灰黄、灰紫色薄层、中厚层白云岩,含粉砂质含铁白云岩、燧石条带或结核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及钙质页岩。

为正常的浅海

—潮坪相沉积。

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4)Chd在兴城地区本组主要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灰紫色厚层复成分砾岩和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色巨厚层石英砂岩夹黄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白云岩。

在夹山地区,因为团山子组顶部叠层石白云岩和大红峪组底部砾岩产状不一致,所以大红峪组和下伏团山子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明兴城运动的存在。

2.Jx

兴城地区蓟县系分布较广,主要在中部和西部区域分布。

本系地层见于上长茂。

(1)Jxy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灰白色中薄层含燧石条带、燧石结核亮晶白云质灰岩,硬度较高。

相对于蓟县地区,兴城地区的杨庄组不具有典型的红色层。

杨庄组与下伏高于庄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Jxw在兴城上长茂地区本组可见灰黑色厚层含燧石条带、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硅质角砾岩)。

雾迷山组与下伏杨庄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三)新元古界3.Qn

据地质资料表明在华北地台区,蓟县纪铁岭期末发生“芹峪上升”,致使青白口系下部下马岭组与铁岭组之间发生沉积间断。

青白口系(Qbx)下马岭组(Qbx)及其上部层位与蓟县系在兴城地区形成规模较大的超覆。

本系地层见于上长茂。

(1)Qnc: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为黄褐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黄灰色中厚层夹中薄层石英砂岩,上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和粗砂岩。

雾迷山组和长龙山组之间存在古风化壳,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缺失洪水庄组、铁岭组等地层,所以长龙山组和下伏雾迷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明芹峪运动的存在。

(2)Qnj在兴城上长茂地区本组可见灰白色中薄层亮晶白云质灰岩。

景儿峪组与下伏长龙山为整合接触关系。

(四)下古生界

本区下古生界仅发育有寒武系和奥陶系。

1.寒武系

本系地层见于白庙子和上黑鱼沟。

(1)€1C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深灰色厚层砾屑白云质灰岩。

上长茂可见昌平组与下伏景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长时期的沉积间断。

,白庙子路线可见昌平组与杨庄组断层接触,为上富儿沟—王家店断裂的上盘。

(2)€1-2m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青灰色泥灰岩,为炎热气候下的海滩相沉积环境。

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质灰岩

(粉砂岩?

)、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浅灰色薄层灰岩,具干裂、波痕。

上部为灰绿色页岩、紫红色页岩。

馒头组与下伏昌平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3)€2z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深灰色厚层鲕粒灰岩,鲕粒粒径1mm左右,夹紫红色薄层页岩、柱状叠层石灰岩。

鲕粒灰岩的形成环境为浅海相沉积环境,动荡的水流环境。

张夏组与下伏馒头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4)€3g(黑)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灰紫色竹叶状砾屑灰岩夹深灰色叠层石灰岩。

崮山组与下伏张霞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5)€3c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青灰色中薄层暖气片状灰岩与中厚层竹叶状砾屑灰岩互层,砾屑灰岩是由于碳酸原岩经潮间带水动荡环境与碳酸盐一起沉积兴城,因此反映此时期沉积环境趋向于浅海沉积。

炒米店组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2.奥陶系

3.本系地层见于上黑鱼沟和牤牛山。

(1)O1y在兴城地区本组可青灰色中薄层灰岩夹薄层细粒砾屑灰岩。

冶里组与下伏上寒武统炒米店组为整合接触。

(2)O1l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普遍含燧石结核。

亮甲山组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3)O2m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薄层结晶灰岩、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虫孔灰岩,含角石化石。

上部为灰色豹皮状、条带状、刀砍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马家沟组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后,区内和华北地台大部分地区一同处于沉积间断,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方下降接受沉积。

(五)上古生界

1.石炭系

本系地层见于牤牛山。

(1)C2b: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两部分:

由于长期风化,本溪组下部为含铁丰富的岩层(山西式铁矿),中部为铝质岩(G层铝土矿),上部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

本溪组为中奥陶统之上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

本溪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C2—P1t: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两部分:

下部为黄褐色含砾中粗粒砂岩,中部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泥岩、炭质页岩,为湖沼相沉积环境。

太原组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4.二叠系

本系地层见于牤牛山。

(1)P1-2s: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为灰黄色厚层含砾中粗粒砂岩,中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煤屑,含植物茎叶化石,上部为炭质页岩。

为湖沼相沉积环境。

山西组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2)P2-3sh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①黄色厚层中粗砾砾岩②灰红色细砾岩,发育大型水平层理、斜层理⑤炭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④灰褐色细砂岩,含植物茎叶化石,可见脉状层理和平行层理③灰绿色中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

上部为①黄绿色中薄层泥质粉砂岩②灰黑色含砾长石砂岩。

河流相沉积环境。

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3)P3h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黄褐色中粗砾砾岩,砾石成分以长石砂岩为主,磨圆度高但分选度差,个体直径达200-400mm,俗称“人头砾岩”。

砾岩之间含有一层灰白色鮞状铝土矿,被断层错开。

为河流相沉积环境。

蛤蟆山组与下伏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六)中生界

区中中生界较为发育,但连续性较差,且各断代地层分布于数个独立盆地内。

1.三叠系

本系地层见于牤牛山。

(1)红砬组(T1h)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为紫色砂岩、砾岩、紫色粉砂岩;中部为浅灰紫色夹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上部为具大型交错层理的浅紫灰色砂岩,为干旱炎热气候下的荒漠相沉积。

红砬组与下伏二叠系蛤蟆山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2.侏罗系

辽西地区侏罗纪地层较为发育,沉积区限于小型山间盆地北。

本系地层见于龙回头海滨。

(1)J2h在兴城地区本组可见灰白色—黄灰色复成分砾岩夹长石砂岩或长石石英砂岩薄层或透镜体,其中复成分砾岩砾石具有中粗砾状结构,中厚层构造,可见砾石定向显示水流方向,呈叠瓦状构造,砾径一般为100-200mm,砾石含量约65%,分选较差,磨圆为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为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硅质岩等,成分较复杂,填隙物为杂基支撑。

为水动力条件较强条件沉积产物。

在龙回头海滨可见海房沟组与大红峪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秦家屯断裂)。

3.白垩系

本系地层见于角山、尖山和华山镇。

(1)义县组(k1y)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部分:

下部主要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发育紫灰色中细砾火山角砾岩岩,沉火山凝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和火山凝灰岩,岩石韵律、层理发育,为小型火山湖相沉积环境。

中部主要发育含角砾火山凝灰岩、火山集块岩和火山集块熔岩。

上部为灰褐色致密块状安山岩,为侵出相。

义县组与下伏太古宙花岗岩为沉积接触。

(七)新生界

1.第四系(Q)新生代燕山地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阶段,大部分地区未有沉积,仅局部地区发育有第四系更新统棕红色粉砂质粘土,和淡黄色土(Q2--3),其上被植被覆盖。

以及全新统现代山区河床砂砾沉积物(Q4)。

第三章变质岩侵入岩

(一)变质岩

兴城地区主要分布的变质岩为接触变质岩和断裂带动力变质岩。

1.接触变质岩

(1)角岩

在上黑鱼沟西山路线可见馒头组页岩与正长斑岩接触界线附近发生角岩化角岩特征),是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

在华山镇路线也可观察到到角岩。

(2)大理岩

在上黑鱼沟西山路线可见张夏组结晶白云质灰岩、灰岩重结晶变质为大理岩,具有中粗粒变晶结构。

在华山镇路线可见团山子组灰白色大理岩,具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推测为侵入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2.断裂带动力变质岩

(1)构造角砾岩:

(2)花岗闪长质糜棱岩:

在台里海滨路线出露太古宙花岗岩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岩体呈近东西向展布透入性糜棱叶理,含原岩为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其中有少量角山黑云母片岩包体,可见被后期的花岗伟晶岩脉、细晶岩脉穿切。

(3)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

在台里海滨路线出露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岩石经韧性变形作用形成,风化面灰黑色,具有变晶糜棱结构,眼球状构造,眼球成分为长石晶体和长英质矿物集合体,直径约20mm,形状以椭圆状拖尾为主,个别为次棱角状长石斑晶,其中拖尾呈须状,明显可见新生矿物长石,发育压力影,原岩为斑状二长花岗岩。

(二)侵入岩

兴城地区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侵入活动有四个时期:

华北地台基底形成阶段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大陆板内变形活动的印支期、燕山期。

1.太古宙花岗岩

兴城地区西南沿海分布大量花岗质岩石,被称为绥中混合花岗岩,在兴城西南部台里和葫芦岛东北部等地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中含有斜长角闪岩、二云母片岩等变质表壳岩包体,1:

20万地质图(锦西幅、兴城幅)归入太古宇建平岩群。

其主要岩石类型主要有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等,大部分岩石为古老的侵入岩,并经受了多期强烈的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绥中花岗岩风化程度都较强,多呈花岗岩风化砂。

2.吕梁期侵入岩

岩体侵入太古宙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被长城系大红峪组不整合覆盖。

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3.印支期侵入岩

岩体侵入下三叠统,被下白垩义县组不整合覆盖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侵入。

主要岩石类型有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

4.燕山期侵入岩

该期有多次岩浆侵入。

(1)花岗伟晶岩:

风化面灰红色,具有花岗伟晶结构,块状构造,在台里地区可见花岗伟晶岩以脉状穿切早期的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并且被后期细晶岩脉穿切。

花岗伟晶岩由于受到后期构造应力作用而发生褶皱变形。

(2)花岗细晶岩:

风化面红褐色,具有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在台里地区可见花岗细晶岩脉穿切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花岗伟晶岩。

(3)含石榴石花岗细晶岩:

风化面肉红色,具有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穿切早期形成的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后被基性岩脉穿切。

(4)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面呈灰白色,新鲜面呈淡粉色,具有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发育微弱的片麻状构造,内部有少量的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包体。

可见其被辉绿岩脉呈脉状切割。

(5)辉绿岩:

风化面黑绿色,具有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呈脉状产出,切割了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和花岗细晶岩。

(6)花岗斑岩在华山镇可见花岗斑岩

第四章构造

华北地台基地形成于距今18亿年左右的吕梁运动期间,兴城地区形成了呈东西向展布的巨大隆起和坳陷,南部为山海关隆起,北部为燕山裂陷槽盆地,兴城地区处于燕山裂陷槽的东部边缘;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地壳活动处于相对稳定使其,以整体升降运动为主。

发育三套稳定沉积盖层。

印支期-燕山期褶皱和断裂发育,印支期广泛发育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燕山期逐渐叠加北东向和北北东向褶皱和断裂构造。

(一)断裂

1.◎上富儿沟-王家店断裂

断裂位于大背岭背斜南东翼,长约13km。

断裂有分支复合现象,北东端被北北东向断裂切断。

在上富二沟西,该断裂被近东西向断裂截断,石炭-二叠系呈扁豆状块体夹于断裂带中。

断裂走向45°~70°,倾向南东,倾角40°~50°,断裂两侧地层产状紊乱,褶曲强烈。

碎裂带宽达20km,断层泥和构造角砾岩发育。

碎裂带两侧岩层直立,且北西盘页岩强烈挤压揉皱。

在白庙子一带,该断裂下盘为中元古界蓟县系杨庄组的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305°∠60°,上盘为下古生界寒武系昌平组深灰色厚层砾屑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

330°∠30°,断层面平直可见硅质薄膜,有显示正断层运动的擦痕,其中一组擦痕产状为S305°∠60°,L218°∠20°。

断层破碎带矿约1m,可见肉红色正长斑岩脉充填,由于构造岩抗风化能力较弱,该断裂在地貌上表现为沟谷。

同时可见断层下盘杨庄组地层沿断层发育牵引褶皱。

由于昌平组(新地层)为下降盘,杨庄组(老地层)为上升盘,即存在地层缺失且断层上盘出露新地层,并且有较宽的断裂带、构造角砾岩和岩脉,说明该断层具有正断层的性质。

但舒缓的断层面,断层两侧地层中发育小型牵引褶皱构造,又说明具有逆断层的性质。

综合分析应该为先张后压的复合性质。

在垂直褶皱走向的剖面上,可见有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构成向斜核

部,中寒武统徐庄组和下寒武统毛庄组在两翼对称分布。

2.秦家屯断裂

由秦家屯延至龙回头海滨,长约2.5km。

断裂走向,倾向北西,产状为327°∠58°。

断裂切割了太古宙片麻状花岗岩、长城系常州沟组、大红峪组及中侏罗统海房沟组。

在龙回头海滨,可见中侏罗系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与长城系的大红峪组为断层接触,上盘为大红裕组石英砂岩质砾岩,下盘为海房沟组富成分砾岩。

断裂带内可见砂岩质角砾岩及断层泥。

3.首山路线断裂构造

在首山路线中,串岭沟组可见多组断层,发育牵引构造,为一个低角度逆断层,产状为73<26,发育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内可见挤压片理和构造透镜体,并发育石香肠构造,是刚性岩层夹于塑性岩层中,由于挤压作用被拉断形成。

4.牤牛山路线断裂构造

在牤牛山路线中,蛤蟆山组可见两期断层构造,早期断层产状34<85,晚期断层构造70<78,鮞状铝土矿被两组断层错开。

(二)褶皱

1.杨家杖子向斜

杨家杖子向斜是区内规模最大的褶皱构造,整体形态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横长方形。

杨家杖子向斜又可识别出笔架山---下黑鱼沟向斜和笔架山—下长茂向斜两个刺激向斜构造。

2.白庙子背斜—向斜构造

白庙子路线上可见一系列褶皱现象,从路线上的地层产状不断变化而测量出褶皱产状,褶皱地层为杨庄组灰白色中薄层含燧石条带、燧石结核亮晶白云质灰岩。

这里一共出现了4个向斜和3个背斜,剖面起点处出露地层产状为23°∠35°;20米处产状为43°∠12°;32米处产状:

87°∠21°;80米处产状:

25°

∠30°;84米处产状:

40°∠21°;94米处产状:

67°∠40°;98米处产状:

70°∠21°:

108米处产状:

93°∠22°;130米处产状:

140°∠31°;142米处产状:

146°∠21°;162米处产状:

235°∠15°;174米处产状:

335°∠25°;

该褶皱的成因是在断层引起的牵引褶皱,多由拉张力作用下产生。

3.上富儿沟-王家店断裂相关褶皱

在垂直褶皱走向的剖面上,可见有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构成向斜核部,中寒武统徐庄组和下寒武统毛庄组在两翼对称分布。

(三)韧性变形

1.台里海滨路线韧性变形构造

根据台里海滨路线观察糜棱岩的变形特征及其穿切关系,可以总结出兴城地区发育多次韧性变形。

岩石构造变形次序是:

(1)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发生透入性韧性变形,面理产状350<65;

(2)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发生透入性韧性变形,糜棱叶理产状326<61。

这次韧性变形强度较大,对第一次透入性韧性变形改造较彻底。

(3)花岗闪长质糜棱岩和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遭受糜棱岩化变形。

在韧性变形过程中发生多次脆性变性,有伟晶岩脉、花岗细晶岩脉、含石榴子石花岗细晶岩脉、辉绿岩脉侵入。

经韧性变形作用形成,风化面灰黑色,具有变晶糜棱结构,眼球状构造,眼球成分为长石晶体和长英质矿物集合体,直径约20mm,形状以椭圆状拖尾为主,个别为次棱角状长石斑晶,其中拖尾呈须状,明显可见新生矿物长石,发育压力影,原岩为斑状二长花岗岩。

2.牤牛山路线滑塌构造

在牤牛山路线中,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可见滑塌构造,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沿斜坡滑动形成的。

第五章 矿产

兴城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一)金属矿产

1.铝土矿

本区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