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3785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以“科学家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四个探究题目。

其中正确的是

A.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B.莱特兄弟与火车

C.达尔文与电的应用

D.爱迪生与进化论

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它被后人誉为“社会百科全书”,它真实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社会关系。

这部作品可用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发展情况,这部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B.《人间喜剧》C.《英雄交响曲》D.《罗密欧与朱丽叶》

4.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这盏电灯稳定地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

这说明()

A.电力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B.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

C.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D.煤气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5.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6.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等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

从而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由此人类社会

A.进入蒸汽时代B.产生现代工厂C.出现垄断组织D.迈进信息时代

8.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9.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

A.英国依然是工业头号强国B.法国增长率在四国中始终最小

C.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D.德国增长速度始终超过美国

10.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人间喜剧》

C.巴尔扎克﹣﹣《英雄交响曲》

D.贝多芬﹣﹣《物种起源》

11.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蒸汽轮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历史课上,九

(1)班同学举行“我最崇拜的发明家”评选活动。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把手中的那一票投给四位候选人中的任意一位。

投票结果如下:

发明家

爱迪生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瓦特

得票数

18

14

10

8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在本次评选中总得票数是多少?

A.12票B.22票

C.28票D.32票

13.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

14.“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  )

A.英国人牛顿B.英国人达尔文

C.法国人居里D.德国人贝多芬

15.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6.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国家

美国

德国

 

类别

煤炭

煤炭

时间

 

1870-1879年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7.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同样也打破了“神创论”“他”是()

A.

B.

C.

D.

18.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

“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筑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19.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20.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

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

21.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他才踏上了辉煌的发明、发家之路。

可见,爱迪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电气时代的到来B.发明专利的交易

C.白炽灯泡的发明D.坚持不懈的努力

22.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已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事实可以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马克发电报给远方的朋友②麦克与海伦面对面加微信好友

③戴维斯在飞机上俯瞰美景④洛克菲勒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3.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4.2019年春节期间,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

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

A.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创建微积分

C.制成反射望远镜D.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A项符合题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C项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C项不符合题意;《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导致煤气行业的股票下跌,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这说明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B项符合题意;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时间“1900——20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迅速增加,这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密切相关。

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大量开采。

②③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蒸汽机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故①不符合题意。

核能的利用与石油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这样生产规模、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故C符合题意;进入蒸汽时代、产生现代工厂,均是工业革命,故AB均不符合题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迈进信息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珍妮纺纱机、“火箭号”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行者1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C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体现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没有体现英国依然是工业头号强国,A排除;法国增长率在1891-1900时期超过英国,B排除;德国增长速度在1861-1873,1874-1890年时期增长速度都比美国慢,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信息。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世界文化名人与成就配搭正确的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A符合题意;BCD搭配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80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在内燃机发明的基础上,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②③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①火车机车和④蒸汽轮船是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C

解析: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卡尔本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他俩得票总数是28票,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带来了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变化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数量,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大众教育得到推广;工业革命使工人越来越穷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贫富加剧,ABC排除。

故选D。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英国人牛顿。

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亨利·福特采用了新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这表明了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题干材料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

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因此据“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可知,“他”是达尔文,B项符合题意;A项是马克思,与《共产党宣言》有关,排除,C项林肯,与美国内战有关,排除;D项是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排除。

故选B。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属于公共工程。

ABC和题干材料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

由于电力的使用和发展,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

“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

C项符合题意;牛顿是英国科学家,他的成就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排除A项;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编写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排除B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排除D项;故选择C。

2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家公司后”“第一桶金”,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题干没有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故B符合题意。

题干无从体现爱迪生的这项发明是白炽灯泡,故C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可见爱迪生成功与发明专利有关,没有强调爱迪生自身的努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明了电报、飞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工业发展起来,故①③④可以证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故B正确。

微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②错误,故排除ACD项。

故选B。

2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是指巴黎公社;C和1917年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2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苹果落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