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898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docx

819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上期10月质量监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50分)

1.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

以下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

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A.陕西、湖南、贵州、新疆B.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C.北京、重庆、四川、云南D.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谚语“瑞雪兆丰年”是指适时、适量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对春耕播种以及冬小麦返青都很有利。

降雪是固态降水,常出现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

据此完成2~3题。

2.“瑞雪兆丰年”谚语最有可能创作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

3.“瑞雪”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①降低土温②增加肥力③缓解旱情④杀灭害虫⑤改良品种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

蚝壳不易起霉变质,坚固耐用。

在我国一些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形成蚝壳墙。

据此回答4~5题。

 

4.蚝壳以约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利于防风B.利于排水C.节约蚝壳D.坚固耐用

5.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B.墙面多棱,利于防盗

C.蚝壳不易霉变,十分坚固D.蚝壳丰富,成本低廉

2017年共享汽车成为共享经济领域获投金额最高的行业,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

完成6~7题。

6.在陌生地点,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利用了地理3S技术中的()

A.GIS、GPSB.GPSC.RS、GISD.RS、GPS

7.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

A.最终可取代私家车B.是一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C.是共享汽车的唯一模式D.主要为用户提供城市间的长途服务

剑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湖泊面积不断萎缩,“3S”技术已运用于湖泊面积变化的研究。

下图为不同时期剑湖流域分布图。

为获取大量湖滩耕地,1956年和1965年该地区对海尾河进行两次裁弯取直,1957年和1962年两次大挖海尾河,降低海尾河南端水位;1983年当地政府决定不再通过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

据此完成8~9题。

8.1983年以前,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是()

A.大面积围湖造田B.疏浚出湖河道C.泥沙大量淤积D.地壳缓慢抬升

9.推测剑湖萎缩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A.RSB.GISC.GPSD.GIS+RS

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长220千米。

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对该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

下面左图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示意1964—2015年奎屯河流域冰川面积与储量变化。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一系列处理。

这些处理需要借助()

A.RSB.GPSC.GISD.AI(人工智能)技术

11.推测1964—2015年期间,奎屯河流域()

A.年均降水量增加B.上游山区雪线上升C.年入湖水量增加D.艾比湖的盐度下降

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早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左图)。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重新扎根,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右图),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

完成12~13题。

12.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旱灾B.水源C.大风D.障碍物

13.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A.环境污染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D.生物多样性增多

下图为中国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某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河流域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B.草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

15.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

16.该河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大,但日蒸发总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水体深度C.气候条件D.水体含沙量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17~18题。

17.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

18.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

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据此回答21~23题.

21.下列关于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判断正确的是()

A.a一淋溶作用B.b一土壤

C.c一生物D.d一供给养分

22.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B.bC.cD.d

23.影响a、b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生物D.地质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D.②④

25.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二、综合题部分(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

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

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6分)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6分)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10分)

27.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4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4分)

(2)阿克苏的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品质十分优良。

请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4分)

(3)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优点。

(6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

建国以来部分绿洲变成了荒漠,请从人为因素分析其成因。

(10分)

 

参考答案

1、选择题部分(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B

B

A

B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C

B

A

C

D

B

B

C

21

22

23

24

25

B

A

A

B

C

二、综合题部分(50分)

26题。

(1)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4°~40°之间,位于暖温带(或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分);黄河中上游地区(2分);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1分),秦岭以北,长城以南(1分)

(2)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

森林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2分);农业用地大量增加(2分);土地沙化(沙漠侵吞)(2分)。

(3)地面变得千沟万壑(2分);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2分);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2分);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2分);自然灾害更加频发(2分)。

(答出5点及以上得10分)

27题。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分);四周有高山阻挡(2分)。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2分);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2分)。

(2)夏季光照充足,利于合成营养物质(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2分)

(3)方式:

管道运输(2分)。

特点:

运输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运量较大,管理方便,损耗小,适合流体物品的运输。

(必答“运输连续性强”,共4分)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2分)。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