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4035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docx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

浅析信息污染及应对策略

2010年04月11日08:

55来源:

《祖国》

【摘要】网络信息污染及其危害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互联网中的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了5种形式,信息泛滥或信息过剩、不良信息滋生、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受到侵害、计算机病毒、虚假信息充斥。

同时网络信息对高校的影响特别极为深重,影响了科研活动的效率,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构成严重威胁。

鉴于此,如何有效控制网络信息污染迫在眉睫,高校做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在信息污染的防治上任重而道远。

全社会应共同行动起来,政府、高校及至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治理信息污染的行动中来,多管齐下,共同营造一个和协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信息污染;应对策略

  

  网络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它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

信息有真假、优劣,但做为信息载体的网络却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网络信息的极端丰富和信息流动的极端自由,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的同时也将导致了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严重妨碍了人们对有价值信息的吸收和利用,危害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网络信息污染及其危害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网络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

  

  1.当前互联网中的信息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1.1信息泛滥或信息过剩

在互联网中各网站间信息相互转载,各种信息重复发布,造成信息冗余,有用信息相对匮乏,严重污染了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干扰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吸收和利用。

  1.2不良信息滋生

如果说工业污染主要危害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信息污染则主要侵蚀人类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特别是一些黄色的、污秽的、颓废的信息和一些带有文化侵略性信息的渗透,其危害性更大。

这些有害信息造成了对信息用户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损害,属于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特殊信息污染。

  1.3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受到侵害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复制变得更加容易,信息的复制和非法再生变得更加隐蔽、分散和不露痕迹。

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公司的商标权著作权、域名权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以及个人的信息等隐私权受侵害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和经济活动成了阻碍,甚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和谐。

1.4计算机病毒

它给整个网络及其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目前世界上有几千种病毒在传播,捣乱甚至销毁系统中的数据、删除文件等,不仅造成电子信息污染,更严重是引发计算机犯罪,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1.5虚假信息充斥

虚假信息传播者利用网络这一便捷的工具有意识的传播虚假错误信息,误导诱骗他人,牟取非法利益,给人们的生活安定生产带来了严惩影响。

高校的知识活动相对比较集中,用户密度高,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频率较高,信息流量大,文化程度高、信息技术掌握程度高,因此受到网络信息污染的影响和危害也更加突出。

  

  2.网络信息对高校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影响了科研活动的效率

科研活动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之一就是信息搜集和信息交流。

但网络上各种信息的充斥,面对这些信息要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往往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阻碍了科研活动的步伐。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会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2.2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高校这段时间正是学生树立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不良信息的侵蚀下自身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改变,有些自制力差,思想不成熟的学生沉迷期间不能自拔,价值观道德观扭曲,甚至走向犯罪。

2.3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构成严重威胁

高校作为文化研究中心,是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国外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通过宣传西方思想,对我国主流文化进行侵蚀,这是网络信息最严重的污染,如果不能有效防范不仅会造成各种自由化和反动思潮纷涌,毁坏社会主义接班人阵地,而且将严重污染青年学生的习灵,造成一代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变质,毁掉中华民族的未来。

  

  3.如何有效控制网络信息污染迫在眉睫,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当行动起来共同防治网络信息污染

  

  3.1政府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促进网络信息立法。

因为网络无所有者、无主管,政府干预能力相对薄弱,为引导网络的正常发展方向,各国政府应重视信息污染的危害性,利用国家职能来杜绝一些非法事件的发生。

3.2信息的发布者和使用者要遵守法律,不违背社会道德。

对网民而言,法律是硬控制,外约束,而道德属于软控制,内约束。

我们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树立自律、自重的网络价值准则,遵守网络道德标准,严格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信息行为,不随意制造、发布和传播垃圾信息,把住信息的生产关、流通关,卡住信息污染的源头,才是创造洁净的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重中之重。

  

  4.高校做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在信息污染的防治上任重而道远

  

  4.1加强信息资源加工整理,向网络输送更多优质的信息,以“淡化信息污染”。

形成网络信息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规范、专业、负责任的信息生产加工机构,许多相同的信息被在各个网站之间搬来搬去,造成信息泛滥、冗余。

而高校的图书馆在长期信息管理、采集、传播等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使得其对信息的管理和组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严格的信息把关,防止污秽信息的流入;规范的工作流程对信息传播过程的严格控制,可有效防止信息过剩、堵塞等信息污染的产生。

4.2深化网络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收集。

建立特色数据库,对不同学科的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留取有用信息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排除用户接触污染信息的可能性,使用户享受一个健康、洁净的网络资源。

4.3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对信息污染的免疫力。

信息素质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开发和利用能力,还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

对广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加强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使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辨别真伪,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能够主动清理一些被污染的信息,净化网络。

计算机网络黑客绝大多数都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网络人才,他们之所以成为网络发展的障碍,原于没有良好的道德的修养,个人素质低下,因此高校加强信息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应积极发掘网络人才,促使他们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4.4加强校园网络环境保护队伍的建设。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高校及时获取新信息、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以及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等都带来了极大便利。

在充分享受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同时还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网络环境保护队伍,实时关注网络信息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并清除信息污染。

与用户及时沟通,了解用户思想动向,并能够正确合理的对他们进行引导。

4.5定期开展信息文化专题讲座。

意在促进广大师生了解何谓真正的信息文化,提高信息文化修养。

并及时将最新,最权威的学术信息提供给广大用户。

在思想和意识上使广大师生了解信息污染的危害,清晰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及在各个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才能避免信息被污染,及如何应对信息污染。

4.6加强信息用户信息意识培养。

注意正确引导与合理规范,即要倡导“信息作用论”重视信息获取,传播与处理技术的培养与教育,循序渐进地传播各种信息处理、获取、整理、积累、分析、研究、鉴别和利用的技术及相关理论方法。

注重信息公德和网络道德的教育和舆论导向,以提高用户的综合信息素质,树立自律、自强、自重、自信的发展民族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向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单靠某一方面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到的,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政府、高校及至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治理信息污染的行动中来,多管齐下,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净美、和谐的网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