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449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docx

语文版七下《鲁迅自传》教案6篇

《鲁迅自传》教案1

教学设想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化巨人,通过本文可以了解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

但本文是一篇小结,写得较为简略,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鲁迅的作品来了解更为详细一点的鲁迅的经历,从而复活…-个更为鲜活、具体的告迅的形象。

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从篇幅上:

来说是小传,从传主(立传人物)来说是自传,要充分利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自传和小传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鲁迅自传》。

  二、熟悉课文

  请同学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识记文章中自己难以掌握的字词。

  2.结合注释的阅读,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3.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

  三、落实字词

  筹办:

筹划办理。

  衰落: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

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者:

要饭的人。

乞:

乞讨。

生计:

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四、列表梳理鲁迅本文中交待的情况时间

  事件(主要活动)

  原因

  一八八一年

  出生

  十三岁时

  辍学回家

  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

  十八岁

  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

  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

  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两年后

  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个中国

  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

  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

  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

  有较为广大的运动

  二十九岁

  回国

  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

  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刚),回国

  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

  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1911)

  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1912)

  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

  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

  做厦门大学教授

  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

  辞去中山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

  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一九一八年

  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五、布置作业

  1。

将今天所学的词语抄在词浯积累本上。

  2。

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在-八八一至一九三O年的生活、思想状况和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复述一八八一到一九三○年间鲁迅的经历。

  二、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参考: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

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

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

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

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

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参考:

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

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参考: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

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

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

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

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参考:

俗话说:

"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

"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

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参考: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

参考:

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的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参考:

  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

  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

  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第三课时

  一、讲解传记的特点

  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

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

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

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传记是用来记叙。

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

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

参考:

本文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二、琢磨语言

  讨论课后练习题三(略)。

  三、学以致用,课堂练笔

  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自传。

  板书设计

  鲁迅自传

  鲁迅,原名周樟寿,本名周树人

  文章内容:

                    文章体裁: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自传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鲁迅自传》教案2

作者:

加入日期:

06-02-17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

对,是鲁迅先生。

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

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

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

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

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

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

“题解”中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

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

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

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

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

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

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

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

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

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18岁

29岁在南京1水师学堂学洋务

  2

 在日本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

  4

5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

29岁作传时回国后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做部员

l0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做教授

12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第2、3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

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

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

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

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

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

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

④简述:

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

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

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

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⑤研读第4段。

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

b.思考:

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

不可删除。

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

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让学生在认识第4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

常言道,文如其人。

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

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

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

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

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

明确:

a.第3题:

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

b.第再题:

不同。

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

)四、布置作业

作业:

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

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

《鲁迅自传》教案3

作者:

加入日期:

06-02-17

《鲁迅自传》教案

济宁十三中张俊陈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解读鲁迅精神。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法学法: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

(“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

(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

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

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

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网页上幻灯片

(2)内容显示: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

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网页上幻灯片(9)内容显示:

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

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

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节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

(有无疑问?

随机点拨)

2、谁来读读第一段?

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

为什么?

(提示: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补白”先生13岁前的生活:

快乐无忧、幸福、安适。

13岁的际遇是他生命中第一个转折点,也是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做幕友或商人:

表现先生卓而不群、自强自立、具有反抗精神。

谁回答第3个问题(提示:

结合文意,课外阅读《藤野先生》理解:

从学医开始,先生就走上了救国的漫漫征途,也是他最重要的思想变化,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如果学医还有父亲病故的原因,从而导致他学医救国,弃医从文则完全是为了救治国民,而且是从根本上救治。

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的进步。

以国家兴亡为已任,体现了先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问题4(提示:

当时政治混乱,社会黑暗,理解特定背景下先生生活之艰难、意志之坚强。

问题5(引导提示:

先生首先是文学家,著述情况必不可少)

小结:

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共同合作,对鲁迅先生生平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感受到了先生卓而不群、自强、自立、爱国求实的精神。

四、相关资料

为了更多深入地了解先生,请大家打开“相关资料”快速浏览,选取你需要的或你感兴趣的。

阅读

(一):

扩展资料

<一>、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惶》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

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

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

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

  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三>、传记的文体知识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

古代就有[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

  传记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传记体。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

如:

鲁迅写的《鲁迅自传》,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等。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

竺可桢《哥白尼》,杨振宁《邓稼先》等。

  现代的传记著作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大类。

前者记叙史实;后者用形象化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排斥合理的艺术加工。

  <四>、鲁迅留日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五>、鲁迅1912-1926在北京的情况

  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始于1912年:

5月5日,“约七时抵京”;6日,“移入山会邑馆”,“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肥虫(臭虫)三四十,乃卧桌上以避之。

”山会邑馆即绍兴县(会)馆。

会馆是进京参加会考的同乡举子或京官居住的公寓,不必交房钱,只需在年节给看房的长班赏钱。

鲁迅在会馆长居7年半,起先住藤花馆,因不堪喧闹,1916年搬入补树书屋。

补树书屋是一所相对独立的小院,因为在院中的槐树上吊死过人,才没有被人抢住。

补树书屋有4间朝东的正房,和两间“北向小舍”。

鲁迅先住正房的南屋,后让给周作人,自己移住北屋。

北屋因为有两间“小舍”的遮挡,光线较暗。

《狂人日记》就是在这里撰就的。

如今的补树书屋还能认出眉目。

  绍兴会馆在南半截胡同,出门北行右折出来,是所谓北半截胡同,已经是临街的附路了。

十字路口就是菜市口。

沿北向的宣武门大街上行,临近西单时左拐是教育街。

教育街3号,当年是鲁迅就职的民国教育部,早年的清朝学部,如今是武警招待所。

院中尚有一段长廊及左右各一间办公室是旧貌。

那当年的教育总长及次长的办公室,如今是一家招待所的食堂。

教育街往南一条平行的小街是新文化街,45号是当年的女师大,如今是鲁迅中学。

校舍一律是旧貌,仍然是洋灰色。

  沿西单大街向北,近西四向左,是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61号院(现84号)是鲁迅在北京的第三处居所。

鲁迅在此借居9个月,月租是8元。

与八道湾的阔大比,砖塔胡同的3间平房尤其局促。

  由西四向东到沙滩,五四大街29号的红楼,是当年的北大一院。

鲁迅从1920年12月24日开始在这里授课,直至1926年8月离开北京。

长驻于此的国家文物局业已搬迁,还有文物出版社等单位尚在。

大门上张挂着“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的牌子,门口墙上的文物标志牌注明:

“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

”红楼的地下室是印刷厂,一楼是图书馆,东侧有李大钊纪念室,西端有《新闻纸阅览室》,标明毛泽东在此工作过,月薪8元。

  由西四向西到阜成门内大街,最西端的北向胡同里是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京的第四处旧居——西三条胡同21号院,被围于其中。

  由西三条向东到赵登禹路,再北行,近西直门内大街右拐是曲曲弯弯的八道湾胡同。

八道湾11号是鲁迅在京的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