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00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docx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资料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编号:

210161

英文名:

PrinciplesofMicroComputerandInterfaceTechn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学 分:

4学分

课时:

72课时

选定教材:

王克义,微机原理—结构、编程与接口,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Intel系列微处理器为背景,介绍微机系统原理、Intel系列微处理器结构、80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存储器及与CPU的接口、I/O端口的地址译码、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中断控制器及中断技术应用、DMA控制器及应用、并行接口及应用、串行接口及应用,定时器计数器/计数器接口及应用、模/数和数/模转换接口及应用、微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

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实用性较强。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接口芯片的使用;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微机接口电路,编写相应的汇编语言程序,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微机硬件及软件开发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大信息量、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来突破教学难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了解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及应用领域,了解80x86微处理器系列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一、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二、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三、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四、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二节微处理器及发展概况

一、8086、80386、80486处理器

二、Pentium处理器

三、PentiumII处理器 

四、PentiumIII处理器

五、IntelPentium4处理器

六、Intel超线程处理器

七、Intel双核技术处理器

思考题:

1.画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完成的基本功能。

2.解释下列名词: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3.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何不同?

第二章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微处理器的特点及其三种工作模式,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寻址及I/O地址空间。

8086CPU的寄存器、逻辑地址、物理地址及相互之间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一、实模式 

二、保护模式

三、虚拟8086模式 

第二节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

一、程序可见寄存器

二、80x86/Pentium处理器的寄存器模型

第三节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寻址

一、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地址空间 

二、存储器分段技术

三、实模式下的存储器寻址

四、实模式I/O地址空间 

思考题:

1.8086CPU内部分成哪两大部件,它们各自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2.8086的存储器是如何组织的?

地址如何形成?

3.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4.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下的工作有何区别?

5.简述8086实模式下的物理地址形成过程。

第三章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课时分配:

8课时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8086指令操作数的各种寻址方式;熟练掌握数据传送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移位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使用,了解其它指令的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数据类型

一、字、双字的对齐 

二、数字数据类型 

三、指针数据类型 

四、串数据类型 

第二节8086的指令格式

一、立即数 

二、寄存器操作数 

三、存储器操作数 

四、I/O端口寻址 

第三节8086指令系统

一、数据传送指令 

二、二进制算术指令 

三、十进制算术指令 

四、逻辑指令 

五、移位和循环移位指令 

六、控制转移指令 

七、串指令 

八、标志控制操作 

九 段寄存器指令 

思考题:

1.什么是指令及指令系统?

什么是寻址方式?

2.80x86系列的寻址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3.有效地址由哪几部分组成?

如何根据不同的寻址方式确定源/目的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及物理地址?

4.MOV指令对源/目的操作数有何限制?

5.基址变址寻址时所使用的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分别有哪几种?

6.移位指令默认使用的寄存器是哪个?

7.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指令执行后对状态标志SF、ZF、CF、OF有何影响。

8.用乘法指令时,特别要注意先判断用有符号数乘法指令还是无符号数乘法指令,这是为什么?

第四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书写格式;伪指令的使用,了解宏汇编与条件汇编;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汇编语言的格式及语句行的构成

一、指示性语句

二、指令语句

三、语句行的构成

  四、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

第二节宏汇编与条件汇编

一、宏定义

二、宏调用与宏展开

三、DOS与BIOS功能调用

三、条件汇编

思考题:

1.什么是伪指令?

它和指令有何区别?

2.常用的符号定义伪指令、数据定义伪指令、段定义伪指令和过程定义伪指令的功能、格式和使用方法如何?

3.dw和dd伪操作用于定义地址时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如何?

4.汇编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在计算机上运行汇编源程序的步骤如何?

6.地址计数器$用于指令和伪指令中有何区别?

7.等价伪操作EQU和等号伪操作有何区别?

其作用是什么?

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应用

课时分配:

8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包括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的方法。

第一节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一、顺序程序设计

二、分支程序设计

三、循环程序设计

四、子程序设计

第二节 Windows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一、基本概念介绍

二、Windows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框架

三、Windows汇编的上机过程

四、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混合编程

思考题:

1.分支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2. 子程序参数传递的方法有哪些?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汇编语言嵌入高级语言的方法有哪些?

第六章微处理器的内部组成及外部功能特性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8086/8088CPU最小模式系统引脚功能、存储器读/写时序、I/O口时序。

熟悉掌握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T状态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

一、微处理器的内部组成

二、微处理器的引脚功能

三、微处理器的时序

思考题:

1.什么是最大模式?

什么是最小模式?

用什么方法将8086置为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

2.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

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周期完成?

若某8086CPU时钟频率为20MHZ,试问一个时钟周期是多少?

-个基本总线周期是多少?

它每秒钟最多可以同内存进行多少次数据交换。

3.简述8086CPU最小模式下控制数据流方向的信号有哪几个?

其存储器读周期中,地址、M/

、ALE、

信号,及CPU采样数据总线的时刻?

以及存储器写周期中,地址、M/

、ALE、数据、

信号,出现的时刻。

4.当选定的存储器或输入/输出设备与CPU的工作速度不相匹配时,如何实现Tw等待周期的插入?

插入的Tw周期个数由什么决定?

5.8086CPU向内存奇地址写一个字需要几个总线周期?

信号何时输出低电平。

向内存偶地址写一个字需要几个总线周期?

第七章I/O接口

课时分配:

5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接口电路的功能,掌握微型机与外设的数据传输方式及工作原理,掌握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方法。

理解8237的特点、工作模式、工作类型及编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I/O端口的编址及输入输出的寻址方式

二、I/O接口电路的基本构成

三、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信息 

四、CPU的输入输出时序 

五、CPU与接口电路间数据传送的形式 

六、IBMPC的外设接口与现代PC的外设接口 

第二节 CPU与外设数据传送的方式

一、查询传送方式 

二、中断传送方式 

三、直接数据通道传送(DMA) 

第三节 DMA控制器 

一、8237的主要功能 

二、8237的结构 

三、8237的工作周期 

四、8237的引线 

五、8237的工作方式

六 8237的寄存器组和编程

第四节I/O端口的地址分配与地址译码

一、I/O接口电路的分类

二、I/O端口地址的选用原则

三、I/O地址译码方法

四、I/O地址译码电路的几种方式

思考题:

1.什么是接口电路?

微机与外设之间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2.简述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

3.什么是端口?

I/O端口的寻址方式有哪两种?

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微机和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5.简述DMA方式传送的原理。

6.DMA控制器8237A内部包括几个独立的通道?

每次DMA传输时数据字节数最大值是多少?

用2片8237A构成的二级DMA系统可以得到多少DMA通道。

7.I/O地址译码方法及地址译码电路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第八章中断

课时分配:

5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理解8259A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8259A初始化编程方法,掌握PC机硬件中断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为什么要用中断 

二、中断源 

三、中断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最简单的中断情况

一、CPU响应中断的条件 

二、CPU对中断的响应 

第三节 中断优先权 

一、用软件确定中断优先权 

二、硬件优先权排队电路 

第四节 8086的中断方式 

一、外部中断 

二、内部中断 

三、中断向量表 

四、8086中的中断响应和处理过程 

第五节 中断控制器Intel8259A 

一、功能 

二、结构 

三、8259A的引线 

四、8259A的中断顺序

五、8259A的编程 

六、8259A的工作方式

思考题:

1.简述中断传送方式的原理。

2.非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

可屏蔽中断有什么特点?

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3.什么是中断向量地址?

中断向量是什么,它存放在哪里?

4.简述8086可屏蔽中断的响应过程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结构。

5.简述8259A的始化编程步骤

第九章并行通信及其接口电路

课时分配:

5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基本结构、工作方式、控制字的含义和作用,能够根据应用需要,选用工作方式,编写初始化及应用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可编程的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芯片8255A-5的结构 

第二节工作方式选择 .

一、方式选择控制字 

二、方式选择举例

三、按位置位/复位功能 

第三节方式0的功能

一、方式0的基本功能 

二、方式0的时序 

第四节方式1的功能 

一、主要功能 

二、方式1输入 

三、方式1输出

第五节 方式2的功能

一、主要功能 

二、时序 

三、方式2的控制字

第六节8255A应用举例 

思考题:

1.8255A的三个端口在使用时有什么差别?

2.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其特点什么?

3.简述8255A的初始化编程步骤。

第十章串行通信及其接口电路

课时分配:

5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串行通信基础知识,包括全双工方式、半双工方式、波特率、传输距离、同步方式、异步方式、RS-232-C标准、调制与解调器。

了解串行异步通信接口芯片8251的基本结构,要求能够根据应用需要,编写初始化及串行通讯程序。

.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串行通信基础 

一、串行通信基础知识 

二、串行接口标准EIARS-232C接口

第二节Intel8251A可编程通信接口 .

一、8251的基本性能

二、8251的方框图

三、接口信号 .

四、8251的编程

五、8251应用举例

思考题:

1.什么是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有什么特点?

2.8251的状态字RxRDY=1和TxRDY=1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何时复位?

3.简述采用8251的异步通信程序的编写步骤?

第十一章计数器和定时器电路Intel8253/8254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的基本结构、工作方式及特点、控制字的含义和作用,能够根据应用需要,正确选择控制字,计算计数初值,编写初始化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主要功能 

二、8253的内部结构 

三 8253的引线 

第二节 8253的控制字及工作方式

一、8253的控制字 

二、8253的工作方式 

第三节8253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Intel8254 

思考题:

1.8253的一个计数器计数的最大值是多少?

一个计数器定时的最大值是多少?

二个计数器级联时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2.简述8253的工作方式及初始化编程步骤。

第十二章存储器及其接口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存储器接口技术;掌握虚拟存储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存储器接口技术

一、存储器扩展

二、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三、16位、32位、64位存储器接口 

第二节虚拟存储技术 

一、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二、80X86微机系统中的虚拟存储技术

思考题:

1.解释虚拟存储技术中的按需调页存储管理技术。

2.分别说明80286及80386/80486的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变换机制。

第十三章数模(D/A)转换与模数(A/D)转换接口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模拟输入输出通道的基础知识,D/A转换原理和进行数模转换的过程,8位和12位数模转换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模数转换的基本思想,8位模数转换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

掌握模数转换器与并口芯片与计算机的连接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模拟量输入与输出通道 

一、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组成 

二、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组成

第二节数模(D/A)转换器.

一、D/A转换的基本原理

二、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三、典型的D/A转换器芯片.

第三节D/A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

一、8位D/A转换芯片与CPU的接口

二、12位D/A转换芯片与CPU的接口

第四节模数(A/D)转换器

一、A/D转换的基本原理

二、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三、典型的A/D转换器芯片

第五节模数(A/D)转换器

一、A/D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的接口

二、8位A/D转换芯片与CPU的接口

三、12位A/D转换芯片与CPU的接口

第六节D/A、A/D转换应用举例

一、D/A转换举例

二、A/D转换举例

思考题:

1.D/A、A/D转换器接口的作用是什么?

2.对一个8位的D/A转换器,若参考电压为+5。

12V,当CPU向D/A转换器输出数据32H时,D/A转换器输出电压理论值是多少?

要使D/A转换器输出-4V的模拟电压,则相应的数字值应为多大?

3.某PC机上D/A转换器的地址为290H,试分别写出用其产生锯齿波、三角波的程序段。

4.对一个8位的A/D转换器,若参考电压为+5V,当输入模拟电压为1。

25V时,其输出的数字量为多大?

若已知输出的数字量为65H,问输入的模拟电压为多少?

第十四章80X86保护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保护模式的寄存器模型,掌握保护模式的存储器管理和地址转换,了解虚拟8086模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保护模式概述

第二节保护模式的主要数据结构

一、段描述符

二、描述符表

三、段选择符

第三节保护模式的寄存器模型

一、描述符表寄存器

二、控制寄存器

三、任务寄存器

四、改变功能的寄存器

第四节保护模式的存储器管理和地址转换

一、物理地址、线性地址和逻辑地址

二、虚拟地址和虚拟地址空间

三、物理地址和虚实地址转换

四、段、页式地址转换

第五节虚拟8086模式

思考题:

1.页表的内容是什么?

2.描述符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描述符为多少个字节?

3.应用程序运行在什么保护级?

4.写一指令序列,它将处理器从实模式转换到保护模式。

5.保护模式和虚拟8086任务能共同存在于80x86多任务环境中吗?

6.什么是多任务和多用户系统?

试举例说明?

第十五章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先进技术及典型结构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流水线中的“相关”及其处理技术,掌握超标量、超长指令字、超级流水线技术以及多核处理器;了解现代PC机的主板典型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高性能微处理器所采用的先进技术

一、流水线中的“相关”及其处理技术

二、指令级并行

三、超标量、超长指令字结构、超级流水线技术

四、RISC技术

第二节 多核处理器简介

第三节现代PC机主板典型结构

一、芯片组、桥芯片及接口插座

二、PENTIUM PC主板结构

思考题:

1.简述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中所采用的各项先进技术。

2.简述流水线中的“相关”及其处理技术。

3.说明RISC的主要特点。

4.简述多核处理器的主要特点。

5.说明在现代PC机主板结构中的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的基本功能。

 

参考书目:

1.戴梅萼.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3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让定等.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第2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红玲,赵梅主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学习与解题指南[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杨全胜.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

6.顾元刚.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教程[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7.马瑞芳.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重点难点及典型题精解[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9.邹逢兴.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基础[M].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0.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