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053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8古代诗歌思想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 古代诗歌思想

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题组一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安县怀古①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有所不同。

《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了对像“刘、关、张”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 梅

刘克庄【注】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等豪壮之句。

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

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感慨和不满。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叶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

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3.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宋诗用典抒情,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陈诗借景抒情,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4.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羸弱老兵……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以及词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注】,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鸂鶒: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5.“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

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

“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

“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解析:

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要求作答。

“足”与“未足”均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具体体现,“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

词人一方面陶醉于山居生活的美好之中,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志愿无法实现而惆怅、感叹。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乌夜啼·春思

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6.此词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词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尾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虽然重门紧闭,但是它锁不住相思梦,相思梦可以随意到天涯海角,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

结尾两句抒发了主人公孤寂相思、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边行

杜 甫

 天边老人【注】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天边老人:

杜甫自谓。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写“归未得”而“哭”,直接抒发了诗人归乡无门的悲伤之情。

②写由于战乱,田地都荒芜了,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③写长久无法得到亲人的消息,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题组二 综合练

八、[2020·湖南省浏阳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 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

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

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

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

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

西湖桥名。

④韦曲:

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⑤斜川:

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⑥“见说”二句:

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8.下面对词作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

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

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人们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

”此句暗用刘禹锡诗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絮飞、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

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

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答案:

AE

9.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写出词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

→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

→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

九、[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时被一向倾慕南方文学的北朝君臣扣留,梁亡后被迫仕于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后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寻思”两句借景抒情,不仅有对故国覆灭、封侯梦碎的叹惋,也有对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B.“虽言”两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自己如今厌弃官场像庄子般旷达闲适之情。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对仗工整,表达出时光流逝但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D.“露泣”两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伤,也象征着诗人往昔的功名之心已如萤火般破碎飘零。

答案:

CD 解析:

A项,“借景抒情”错,应该为直抒胸臆。

B项,“如今厌弃……闲适之情”错,应为虽然想旷达却不能像庄子那般的苦闷之情。

11.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

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

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愁苦、忧思之情。

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

“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东坡《涵虚亭》诗: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

“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

”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

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

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

他说:

“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

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

(《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

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

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尧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C.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D.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乃至建筑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密切的关系,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甚至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明,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

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完这盘台球

(法国)都德

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而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

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那几尊大她,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

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总司令部并不远,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而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漫草地央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小水池像一面镜子似的展开着,天鹅在里面游泳;一个极大的飞檐翘角的家禽窝的顶下,金黄色的野鸡和孔雀向树叶发着尖锐的鸣声,扑打着翅膀,开了屏;马在马厩里憩着。

几个传令官或马弁穿着军便服在厨房附近摆来摆去,穿着红裤子的园丁拿着耙子在大庭院里安国地松散沙土。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

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

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

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盒球打完。

打台球嘛!

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

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

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地围着他,殷勤恭顺,他每打一球,他们便钦佩叹赏得五体投地。

跟元帅打台球的对手是一位参谋本部的矮小的大尉,他是打台球的第一把能手,能够把世界上的所有元帅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懂得和他的长官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表示敬意的距离,他留着神不要打赢,可也不要输得太容易。

他正是一位人们称为有前途的军官。

“留神!

小伙子!

元帅已有了十五分,你是十分。

应该照这样对付到底;对你的晋级来说,这比在外边跟那些人一起,让淹没大地的泉涌似的雨水浇着,用处大得多。

”这大尉就这样心里默念着。

这盘球打得真精彩。

象牙球滚来滚去,互相挨身擦过,两色交错着。

突然,天上闪过一发炮弹的火光。

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玻璃颤动。

大家都吓了一跳,焦虑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只有元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哈腰歪在台子上,正在琢磨一杆子“嘬球”的绝妙效果。

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嘬球的效果!

……

看!

又是一片火光,紧跟着又是一片。

大炮一发跟着一发,一发比一发快。

副官们都奔到窗口。

莫非普鲁士人真的进攻了?

“让他们攻吧!

”元帅拿粉块擦着球杆头说,“该你啦,大尉。

这时候骚乱更厉害了。

大炮的震撼声中,还夹杂着机枪的哒哒声,排枪的连续不断的响声。

从一片一片的浅草地里,升起一大片镶着黑边的红云。

花园的尽头全部被照得通红。

总司令部里开始惊慌起来。

传令兵骑着马如飞地跑来。

大家都要求见元帅。

可元帅是见不着的。

我不是对你们说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打完他那盘球吗?

“该你了,大尉。

不过大尉有点心不在焉了。

到底还是年纪太轻!

你看他忘记了他玩的花样,连着打了两杆子好球,几乎要赢这盘球。

这回,元帅可怒不可遏了,脸上显出惊奇和愤怒。

正在这时,一匹跑得四蹄翻飞的马奔到了院子里。

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不顾卫兵的拦阻,一跳闯上了石阶:

“元帅!

元帅!

……”

元帅无名火有八丈高,脸红得跟鸡冠一样,出现在窗口,手里还拿着球杆:

“有什么事?

……这成何体统?

……难道这儿没有卫兵了?

”“可是,元帅啊……”“好吧……回头再说……等我的命令,真他妈的!

”窗子又使劲地关上了。

等他的命令!

那些可怜人,正是在等候啊!

没有人明白为什么待在那里毫无动作。

一点办法没有。

他们在等候命令……不过,死是无须等候命令的,于是这些人就整百整百地死去。

从他们张开的伤口里,不声不响地流着法国的忠贞之血……台球室里,也异常紧张:

元帅又领了先;可是那个小个儿大尉象狮子似地抵抗着。

十七分!

十八分!

十九分!

几乎来不及记分了。

战争的声音越来越近。

元帅只差一分了。

炮弹已打到花园里。

有一颗竟在水池上空爆炸了。

镜面似的水四分五裂,一只天鹅在卷成漩涡的一大堆带血的羽毛里慌慌张张地游着。

这是最后一声炮。

现在是一片沉寂。

没有别的声响,只有雨点落在灌木上的声音,小土山下隐约的鼓声;在渗透雨水的路上还有一种有如羊群狂奔的踏步声……军队是完全垮了。

元帅打赢了他那盘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大炮和机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军军队的严阵以待,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前氛围,和司令部的轻松享乐氛围构成鲜明对比。

B.士兵们整装待发却得不到命令,指挥官们本应指挥作战却在举行宴会、纵情娱乐,小说多处设置对比,揭示出法军失败的根本原因,表达了作者的愤恨之情。

C.大尉陪着元帅打台球,他球技高超却在开始时有意落后,反映了这个军官投机钻营的心理:

后来他却连着打了几杆好球想赢,又反映了他年轻气盛的一面。

D.小说使用了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这使得叙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并能够深入小说人物内心,拉开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显客观。

2、小说以“打完这盘台球”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天鹅、野鸡、孔雀、马等动物,各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把黄河给你

曹蓉

“我把黄河给你。

”陈直起身,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给我。

他说话的当下,我们正顶着烈日在黄河滩上拣黄河石。

我吓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