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139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永安三中2019-2020学年(上)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晋国小宗曲沃伯经过长期战争推翻了晋国大宗翼侯,被周天子策命为晋侯,“曲沃代翼”最终完成。

这表明(  )

A.争霸战争的成败改变血缘亲疏B.策命晋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

C.血缘纽带对政治的束缚被冲破D.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完全破坏

2.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理学正统地位确立B.宗法制盛行

C.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3.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

这种做法(  )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4.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5.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

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D.推动民族融合

6.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B.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D.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7.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

C.民间书院的兴盛D.宋明理学的影响

8.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

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9.如表是对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这反映出(  )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神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B.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D.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10.古罗马法中确立和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及主体地位,主观上承认个人意识自治,客观上维护个人权利和利益。

还强调公法不粗暴干涉私人生活。

材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

A.公平正义B.高度抽象C.私法至上D.法典化

11.苏格拉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注重人的道德修养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把人作为研究对象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12.“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

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

”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13.彼特拉克跳出中世纪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恋人劳拉的形体之美,并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

这反映出人文学者(  )

A.提倡享乐主义B.热爱现世生活C.高扬人类理性D.凸显人性高贵

14.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

这种变化( )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15.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

……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

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

”其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

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

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D.议会至上

16.有学者指出:

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政治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

该学者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发展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

1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

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

这主要是因为(  )

A.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B.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

C.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D.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

A.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B.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

19.

下图为近代英国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示意图,据图可以得出( )

A.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出现了调整B.自由贸易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C.自由贸易政策利于化解经济风险D.工业革命后英国控制了世界市场

20.“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古老土地贵族的没落、专制主义的消灭、城市工人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这“两次革命”是指(  )

A.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B.工业革命 十月革命

C.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D.光荣革命 十月革命

21.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大企业限制州际贸易列为非法;1914年,美国《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将“对不同的商品购买者实行价格歧视”“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等不公平竞争方式均列为非法。

这表明美国(  )

A.否定了垄断企业的合法性B.希望建立不受限制的经济秩序

C.资本集中影响了经济稳定D.力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2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23.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

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24.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

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

“这一仗”( )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25.如表列出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的序号“九”应该是(  )

南开学校

黄埔军官学校

十二

南昌起义

二十六

坚持在重庆(上)

A.五四风暴B.从统一广东到北伐

C.长征路上D.抗战胜利和双十公告

26.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  )

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27.如表 商务印书馆25年来资金增长一览

年份

1897

1901

1903

1904

1905

1913

1914

1920

1922

资本(万元)

0.375

5

20

50

100

150

200

300

500

为1897 年倍数

133

53.3

133.3

266.6

400

533.3

800

1333.3

据此可知(  )

A.外资注入使商务印书馆发展迅速B.体现了近代民族印刷业迅速崛起

C.近代商务印书馆不断的发展壮大D.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业界龙头

28.下表是近代中国茶叶所占世界茶叶市场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1860年

1880年

1905年

占比

90%

70%

29%

A.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茶叶生产萎缩B.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扩大

C.经济危机使市场对茶叶需求减少D.是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

29.下面为1895年和1898年间中国境内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主要代表刊物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年

7

3

42.9%

《笑林报》《大观报》《万国公报》

1898年

47

39

83%

《通俗报》《格致新报》《时务日报》

A.救亡图存已成为社会主流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国人注重营造舆论的环境D.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社会化改革的主力

30.

如图所示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

百分比;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

由该图可以看出(  )

A.重工业基础薄弱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

C.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D.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31.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有首关于秋收起义的《农友歌》,用浓烈的地方民歌语调唱道:

“天下的农友要哇翻身哪,自己当家作主人哪,一切权利归农会呀,共产党是我们引路的人哪。

”这首歌的思想内容源自于毛泽东的(  )

A.《论持久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井冈山的斗争》D.《论十大关系》

32.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

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

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三大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36题选做1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士农工商”,“士”被尊为四民之首,而“商”则居于四民之末。

到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绅商”一词频繁出现。

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成为致富的好途径。

经商赚钱后,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晚清时期,捐输买官成为无缘科举及第的商人们跻身于绅士群体的主要途径。

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为明显,“弃士经商”蔚然成风。

士商相混形成了绅商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在英国历史上,新贵族概念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英国封建贵族在经济上表现为从事封建庄园制经济为主,政治上表现为支持并维护王权。

十六世纪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从他们中间游离出一部分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并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另外,十六世纪还有大批非贵族出身的商人、手工工场主购置教会。

王室的大量土地而成为新贵族,跻身贵族行列。

这表明英国新贵族是一个来源复杂、成分多样的“混血儿”,但他们在革命期间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对英国社会政治影响深远。

——金卫星、梧乃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绅商”形成的途径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1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新贵族”的来源和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贵族”和近代中国“绅商”对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

(14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西欧现代的发展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其体制的发展问题。

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经济机遇是随时都有的,但只有在一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具有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现代经济才可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起来。

从欧美大国的发展历程看,一切有所作为的现代化大国,在自己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家思想。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蕴含了欧美各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请考生在第35、3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3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

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

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

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

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

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

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1)根据材料,比较清末教育和民国教育的不同。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7分)

 

3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原因时指出: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

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

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

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从医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7分)

 

永安三中2019-2020学年(上)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B

A

B

D

A

B

C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B

C

C

B

C

A

D

B

D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B

C

D

C

C

B

B

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36选做题15分,共52分)

33.(25分)

(1)途径:

商人捐输买官;士人经商。

(4分,每点2分)

原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社会的政治腐败;传统官本位思想(或传统士农工商思想);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影响;甲午战后近代化经济的发展(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政治民主化;1905年科举制废除;实业救国思想(7分,每点2分,答对4点得7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封建贵族;商人;手工工场主。

(6分)

特点:

经济上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联系;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4分,每点2分)

影响: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社会经济进步);对当时社会政治斗争影响较大。

(4分,每点2分)

34.(12分)

一、评分要求

(1)观点明确

(2)史论结合①不少于两个证据的支撑。

②逻辑合理(体现时序、紧扣观点)

可分四个等次

第一等: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合理;

第二等:

观点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逻辑较合理;

第三等:

观点较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证不充分,逻辑混乱;

第四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无史实、逻辑泥乱。

三、可供选择的角度

启示一:

经济发展与体制变革二者互为因果

分论点1:

体制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分论点2:

经济发展推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启示二:

欧美政治民主化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启示三:

法治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启示四:

思想(或科技)创新是欧美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启示五:

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其社会内部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举例:

观点:

欧美政治民主化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论述: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統治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姿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1787年完法颁布之后推动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数展,加速了美国的资本主ッ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統一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德意志帝国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营造了较为有利的政治环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5.(15分)

(1)教育宗旨不同:

清末是忠君尊孔,民国是注重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内容侧重点不同:

清末侧重儒学,民国侧重西学;教育行政机关不同:

清末是学部,民国改为教育部,并确立了省县教育行政体制;在学制年限上,民国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年限缩短;民国注重教育立法。

(8分,每点2分)

(2)政体不同,清末是封建专制政体,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国;清末教育思想落后,不适应民国政治的需要,急需改革教育;西学东渐进一步深入,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7分,每点2分,答对4点7分)

36.(15分)

(1)敬仰先代的医学家;现实中的医者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痛苦;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

(8分,每点2分)

(2)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研究,其理论、经验、医方等到今天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被奉为医学经典。

(7分,每点2分,答对3点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