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301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docx

秋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二语上册教案14单元

2017年秋季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3.使学生逐步了解查字典的意义,逐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朗读的?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左右两臂,自然平放,目光课本,保持距离,眼睛课本,距离一尺。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1.观察下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朗读时身子怎样,两臂怎样,怎样拿书,眼睛和课本的距离怎样。

3.复习要领,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

4.指名几个学生摆正姿势,朗读一篇短文。

5.集体评判。

6.学生齐读已学过的课文,看学生是否达到要求。

7.小结。

第二课时

一. 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

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

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

身正肩平 交臂平放眼向前方 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声音响亮 边背边想正确流利 富有感情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

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

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

态度怎样?

老师要他干什么?

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

这是在什么地方?

家长要孩子干什么?

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

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态度怎样,姿势怎样?

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 观察上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

5.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

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6.小结三幅图: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3.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三.小结。

 

第一单元教案:

识字1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属于看图读词串识字。

以读贯穿,逐步提升。

先以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读图,学会观察,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准确读字,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

本篇课文图片色彩鲜艳,而且词串本身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在理解方面比较容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图片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认识事物,对他们进行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几场秋雨落下了,枫叶红了,菊花开了,天气凉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秋天在哪里呢?

是啊,秋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秋天,学习《识字1》。

教师板书课题:

识字1

∙读中识字

1.出示生词:

蓝天大雁秋凉红叶金菊银霜

儿童远足游戏老人登高重阳

2.学生自由试读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3.各种形式读词。

(1)指名读

(2)反馈指导。

提示:

读准前鼻音:

蓝雁金银

后鼻音:

凉霜阳

(3)开火车读。

(4)同桌卡片抽读。

(5)去掉拼音,谁还会读。

学生练习,齐读。

4.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边读边想

1.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行词串,谁来读,点名读。

2.师范读,我读得美么?

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吗?

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着这排词的时候,我的眼前好像就出现了这幅画面。

蓝天下飘着几片白云,几只大雁排成人字,飞叫着,在空中划过,仿佛在说再见人们,天凉了,我要去温暖的南方了。

你们觉得美么?

3.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

男女生读、齐读。

4.秋天还有哪些景物呢?

1)相机认识“红叶、金菊、银霜”。

2)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

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

3)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机叶红了,金菊开了,大地铺上了一层银霜,亮闪闪的。

5.站在田野上,放眼望去,你又看到了什么?

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远足,游戏,几个儿童正在捉迷藏,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哪!

能读好这排词语么?

学生边读边想象,自行练读,点名读,评议。

我们男女生比赛一下,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的可爱、愉快之情。

6.孩子们,今天是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看,他们来登高了,让我们一起来为爷爷、奶奶祝福吧。

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看看谁能把这排词读好,要读出对爷爷奶奶的敬爱之情.

四、赛读韵文

1.每一排的词语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

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

2.读得真好听!

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3.比赛读,师评议,再范读。

点名配乐读,师评议。

全班配乐齐读,会背的可以闭上眼晴背。

教学后记: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会认六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

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8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国庆大典盛大场面的词语,理解全课12个词,如何与图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普天同庆的节日气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3月8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

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

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大典:

典,指典礼,即隆重的仪式,如阅兵典礼,揭幕典礼。

大典,特指最盛大最隆重的仪式,如开国大典。

2、指导学习第一行。

(1)出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2)出示:

“城楼”“红灯”“金水桥”认读。

(3)教师小结:

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

3、指导学习第二行。

(1)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图片。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出示:

“大典”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

出示:

“检阅”“海陆空”。

讲解有关检阅军队的情况。

(朗读:

“大典”“检阅”“海陆空”)

(3)教师小结:

表现国庆阅兵式场面的词语

四、指导生字

1、出示小黑板:

金水桥检阅海陆空(学生齐读,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学习生字:

桥检陆

(1)“检”是前鼻音;“陆”的声母是“l”,不要误读成“n”。

(2)仔细观察生字,认真听老师分析。

(3)练习描红、仿写。

(4)口头扩词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继续看图学习生字。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读词语卡片。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应提示学生,不能把这些词语编成顺口溜,也不能顿读,要读出有序的感觉。

3、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朗读。

二、继续学习韵文。

1、指导学习第三行。

(1)出示“狂欢夜”图片。

朗读:

“礼炮”“焰火”“狂欢夜”。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教师小结:

写出了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

2、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

表现了祖国的突飞猛进。

(3)出示词语,齐读:

“神州”“腾飞”“中国龙”。

3、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4、背诵韵文。

三、继续学习生字:

灯、炮、狂、欢、州

1、指导写字。

(1)教学“犭”(反犬旁)。

第二笔是弯钩,要写得像动物直立微微点头的样子。

(2)“州”是独体字。

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长,中间一竖略短些,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2、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

炮、灯。

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4、口头扩词。

四、练习设计:

1、写笔顺:

陆龙州狂焰

2、选字填空:

路陆

()地()面()灯大()

舟州

小()神()扁()苏()

3、填上合适的词:

()的红灯()的城楼

()的焰火()的中国龙

五、小结,布置作业。

向家长汇报自己所知道的国庆节盛况的描写,并通过询问家长或是上网查阅更多的国庆知识。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预习《识字3》。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红灯金水桥

大典检阅海陆空

礼炮焰火狂欢夜

神州腾飞中国龙

教学后记: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韵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识字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三。

(板书)

2.引导自学。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六幅图和图旁的字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出示“笔”图:

这是什么?

毛笔是用什么做的?

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出示“尖”图:

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它有点像?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看出来了么?

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出示“看”:

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表示看“看”字。

4.小结

(1).这“笔、尖、看”三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它们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

(2).我们怎样学的?

小结学法。

三.同法学“灶、歪、尾”

四.复习巩固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五.读儿歌

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反馈检查。

4.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很粗心?

(读有关语句)

(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应该是怎样的?

(3).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指导背诵。

自由背、看图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教学生字,正音。

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教学新偏旁。

3.学生看笔顺、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练写生字。

6.认读课后词语。

7.听写词语。

三、课堂小结,引申迁移,引导探究,诱发潜能

其实,汉字有趣的地方还很多,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汉字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教学后记: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和背诵儿歌,认清几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偏旁。

教学重点:

1、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儿歌的内容,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意思,理解儿歌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偏旁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今天,邻居家的小猫非要和我一起来上课。

大家欢迎不欢迎啊?

小猫带来一个谜语。

打一个字。

田里长草。

(苗)

有没有不同意见。

对,这就是“禾苗”的“苗”。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汉字新朋友。

(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记住这个字?

鼓励学生用儿歌来记忆生字。

二.转动字盘,揭示构字特点

1、其实苗是个神奇的字,它能和许多偏旁做朋友,组成新的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认识吗?

(出示猫的图片),小猫的猫是苗和哪个偏旁做朋友变成的?

现在这些偏旁就要和苗做朋友了,老师转动字盘,小朋友们看,这是苗加上什么?

这个字念什么呢?

这是苗加上什么?

依次问。

生齐读。

师:

下面他又和谁做朋友了?

这个字刚才已经认识了。

师再继续转转盘。

这个字平时少见,它读什么呢?

再读几遍。

生读。

读了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看看,哪些读音和苗相同?

哪些字的读音和它相似呢?

多种形式朗读。

师快速转转盘,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读出来。

指读。

师提出要求,有没有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生:

只要记住偏旁,再记住右边的苗就可以了。

重点讲解锚。

这个锚大家猜猜,是什么东西。

看图。

三、初学儿歌,理解生字。

小朋友说得对不对呢?

我们来读读书上的儿歌。

生自由练读。

师出示儿歌,生齐读。

红色是容易读错的字,请注意。

铁锚有什么用?

其实这首儿歌里还告诉我们猫和锚的区别。

是哪句话?

这些字能分清了吗?

这些字里都有哪个字?

而这些字正好和苗字的读音相同,有的相近。

读读。

生齐读。

像苗这样的偏旁,我们在字里就叫它声旁。

而这些偏旁呢,可以提醒它的样子,叫形旁。

有形旁,声旁,合起来叫形声字。

跟我读。

(出示学习形声字的方法。

)记住这一点,识字便容易。

四、转盘组词,巩固生字。

现在用刚才的方法,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不仅要快速认出刚才的字,还要给它找个朋友,组个词。

生自由给生字组词。

铁锚从水里拉起来叫起锚。

栓住锚的长长的链子很粗很粗的,叫锚链。

跟老师读这两个词语。

五、选字游戏,检查反馈

师:

大家很了不起,下面这道练习题,就是给聪明的你们准备的。

苗猫喵锚描

1、田里的禾()绿油油的。

2、小花()喜欢()()叫。

3、船上的()能停船。

4、()红的时候要记住字的样子。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杜丽()靶心射击,得到了奥运会金牌。

六、指导写字,当场评点。

1、嘿,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记得住,还能分得清。

我相信,写起字来你们也一定会很细心地观察。

出示“苗,描,猫”,这三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

请你们象怀素一样认真地读帖,看看你想告诉同学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在田字格里,左边要写得窄一点,右边要写得宽一点。

自己写一写。

2、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三个字写一遍。

师边说边板书,生书空。

生描红。

3、打开你们的《习字册》,作好写字的准备。

生描这几个字,师提醒学生写字的方法和姿势。

4、反馈。

实物投影仪上打出。

表扬鼓励。

好的字当场画上红圈圈。

七、巩固小儿歌。

小花猫:

谢谢老师和小朋友帮我解决今天的难题。

送大家一首儿歌。

禾苗秧苗小苗苗,

苗的朋友真不少。

伸手提笔把字描,

睁大眼睛向前瞄,

看见门口有只猫,

张大嘴巴喵喵叫。

猫说船上有铁锚,

只能停船不会叫。

八、总结:

孩子们,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成了新的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呢。

能不能举例说啊。

对,同学们下课以后也可以自己做个这样的转盘,来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

好,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认读生字)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说说认字方法)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

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1、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

正确、流利。

(学生自读)

3、师生纠正。

(出示生字)

4、指导朗读,理解儿歌的意思(指名读)

(1)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练习背诵儿歌。

(自背、同桌互背、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莫、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

“莫”字的“日”要扁些,下部的“一”要最宽。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默写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识字4

苗(描瞄喵猫锚)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教案:

1.秋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

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

(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

想出去看看吗?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

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秋游上哪儿玩?

他们看些什么?

玩些什么?

)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

”)

三、指导看图

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2.图上画了什么?

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

(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

四、初读指导

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上小节号.

(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

(投影出示)老师郊外游玩白兔忙着奔跑

(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

师:

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忙:

后鼻音。

(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

(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

(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

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

(投影出示二类词)绵羊稻子高粱打滚儿逮蚂蚱

捡树叶嗓子追逐

(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

(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

(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

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

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

(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

(出示)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

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312)

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

六、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兔:

最后一笔点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郊:

耳朵旁在右边,不要写到左边。

忙:

竖心旁的写法是点、点、竖,即先两边后中间。

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

谁来帮助这些同学。

5.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6.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放轻音乐)

7.反馈,把写得好、中、差的本子拿上来投影,让学生评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

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教师故意读成:

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

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

(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变凉的)

3.出示:

天气凉了。

天气渐渐凉了。

(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

(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

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