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527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docx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新

管理信息系统笔记

第1章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三要素

1、信息

1.信息的含义:

(1)信息的内容:

反映了某一事物的现实状态或情况。

(2)信息的价值:

信息是人们从事某项决策或行为时的客观依据,同时也体现出它的价值。

(3)信息的来源:

是人们对数据有目的的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它的表现形式也是数据。

2.数据:

(又称资料)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区别:

信息是人们对数据有目的的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要对人们

的决策行动产生影响,所以是有意义的数据。

3.信息的维度:

(1)时间:

及时性、新颖性

(2)内容:

准确、相关、完整

(3)形式:

详尽性、显现性(以最适当的形式被提供)

2、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

是指按照应用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存储、输出的过程。

主要有:

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3、知识工作者:

1.概念:

使用信息、信息技术工作和生产信息作为产品的人。

2.工作准则:

(1)需要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

(2)必须知道如何获得以及在哪里获得信息;

(3)必须理解信息的含义;

(4)必须在信息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行动;

(5)在运用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遵守法律与道德规范。

第二节

1、管理信息:

经过加工处理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1.分类:

(1)内部信息:

组织中业务的内容和运行的状况;

(2)外部信息:

组织周围环境情况。

(3)客观信息:

描述了已被人们知道的事物;

(4)主管信息:

试图描述人们不知道的事物。

2.稳定性:

(1)

(2)固定性:

系数>70%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的信息,它是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

(3)流动信息(作业统计信息):

系数<20%

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世纪进程和实际状态,不断更新的信息,时间性较强。

3.管理信息的作用:

(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2)管理信息是组织内外联系的纽带;

(3)管理信息是实施业务运作的依据;

(4)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2、管理信息在组织只能怪的产生

3、管理信息在组织中的流动:

(1)向上流动的信息:

组织的当前状态

(2)向下流动的信息:

组织的战略、目标、方向

(3)向外流动的信息:

顾客、供应商及其他伙伴

(4)水平流动的信息:

在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小组之间沟通

4、不同管理层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类别

特点

战略信息

与外界关系大,非正式的信息多,估计的多,不易事先预测,相关性小,更艺术化

战术信息

更科学化,相关性大,易事先预测,精确的多,正是信息多,与内部关系大

运行信息

第三节

1、组织中信息加工的常用方法:

1.数值计算:

算术与逻辑运算、数据统计中的各路计算和检验、最优化算法、模拟预测等

2.非数值计算:

排序、归并、分类,常规文字、图表、声音、图像处理等。

二、组织中的信息处理的类型:

1.事务性处理:

组织日常业务中对相关数据所做的数据处理。

所得的信息记录反映了组织实时的运作状态和情况,也是进行数据的分析性处理的基础。

2.分析性处理:

组织活动决策中对相关数据所做的数据处理。

所得的信息是管理决策的依据。

3.数据的管理:

为了有效地、安全地、方便地使用数据,组织对数据采取的管理措施和相应地处理。

3、团队信息处理与技术(事务性处理):

(1)分布式处理:

在保证完成同一总体任务的同时,又为团队中的人提供了各自特定的信息处理任务的灵活性技术;

(2)共享信息:

是指保证团队中每个成员获得他们需要的关于总体任务的任何信息的技术;(3)移动计算:

普适计算:

一种观念,强调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

4、决策支持技术(分析性处理):

1.帮助决策者分析情况,然后全权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技术;

联机分析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等

2.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建议方案的技术;如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第4节组织中信息系统的分类

1、根据服务层次和功能的分类--七种信息系统

1.事务处理系统--每个组织的基础一:

TPS

处理发生在组织内部基层事务的系统;既支持组织日常事务又收集了组织的基础信息。

2.客户集成系统--每个组织的基础二:

CIS

它是TPS的一个扩展,它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客户端,将客户融入组织系统中。

3.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浏览:

MIS

它从数据库(TPS、CIS收集得到的)中提炼出信息,提供定期和预先明确要求的报告。

特征:

(1)信息需求是稳定和已知的,处理的是结构化决策问题;

(2)主要面向报告和控制,缺乏灵活性。

4.决策支持系统--创建支持决策的新信息(分析情况):

DSS

以灵活的信息处理方式支持复杂环境中的决策分析

(1)观察某种输入如何影响输出;

(2)运用各种不同的模型工具来分析信息。

特征:

(1)运用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等新技术解决管理中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2)有很好的交互性,较强的分析能力,运行目的是效果而不是效率。

5.工作组支持系统--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通信:

WSS

它通过支持信息共享和信息流动来改善团队工作,提高绩效;

它的基础是群体(一种写作软件,可以帮助工作组和团队成员共同工作,完成小组任务)。

(1)团队动态交流系统(子系统):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企业内部网、白板软件

(2)文档管理系统:

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存储设备组织,以数据库形式管理所有的与特定小组有关的文档;

(3)应用开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生产自动化的应用软件的编程工具,工作流程自动化软件。

6.组织互联系统--组织之间的习性通信:

IOS

支持组织与外界间的信息交流,形成组织间业务活动桥梁的系统。

7.经理信息系统--支持战略管理与信息徐需求:

EIS/ESS

一种高度交互、MIS和DSS相结合的、用来帮助高层主管发现并确定问题和机会的系统。

例题:

以下工作由何种信息系统完成:

1.报告下属分公司本月劳务成本、资金周转率---管理信息系统MIS

2.安排经理本周行程,设计师们讨论新产品外型设计---工作组支持系统WSS

3.对一定的客户货运计划和定价,分派哪艘船只运送利润最大---决策支持系统DSS

4.现在本公司是否适合开发欧洲市场---经理信息系统EIS

5.公司利用该系统实现电子转账---组织互联系统IOS

6.日常库存业务、核算雇员薪水---事务处理系统TPS

7.帮助客户实现自动订货---客户集成系统CIS

2、根据职能分类:

1.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COPICS生产型企业

3.企业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ERP、SCM、CRM、EC

第5节MIS的概念与发展

1、MIS学科的研究学派:

1.技术学派;2.行为科学学派;3.社会技术学派

2、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一个以人为主导,将现代管理思想与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信息技术与设备结合,进行信息处理,支持组织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社会技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

P27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MIS的生产和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企业管理的发展和要求(社会因素);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技术因素)。

5、MIS的发展方向:

集成化、智能化、面向高层

第2章组织与管理信息系统

第1节MIS对组织的支持

1、支持基层运作;二、支持计划与控制;三、支持中、高层决策;

4、支持组织取得竞争优势:

1.成品领先战略:

成为行业中产品和服务的低成本生产商。

2.差异化战略:

设法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减少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

该方法允许企业将其产品和服务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或环节以取得竞争优势。

3.创新战略:

寻找新的企业经营方式。

4.成长战略:

大幅提高企业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包括全球市场扩张、新的产品和服务、整合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5.联盟战略:

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顾问以及其他厂商相联合。

5、MIS在组织中的作用:

1.MIS的功能:

信息处理功能;控制功能;预测功能;决策支持与优化功能

2.MIS给组织带来的优势:

(1)MIS带来的内部管理效益:

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压缩库存积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扩展信息渠道,加快市场反应。

MIS的战略效用:

利用MIS能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差异化;

利用MIS能实现市场细分和定位,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利用MIS能与客户、供应商紧密相连;

利用MIS能降低成本,提高绩效。

第2节MIS对组织变革的影响

1、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1.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

2.由延迟管理向实时管理发展;

3.由管理分散化向管理集中化发展。

二、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传统组织结构的变化:

倒“T”型---减少中层管理;

菱形---增加中层,减少基层;

平面网状---组织临时业务小组

2.新组织形式的产生:

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

三、对企业人员的影响:

a.利益的改变

B.素质要求的改变---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第3节组织对MIS的影响

1、概述:

1.天时:

适合的外部环境;

2.地利:

科学的管理基础、确定的资金保证;

3.人和:

领导的支持与参与,专业人员队伍的建立,业务人员的积极配合,抓好培训工作。

二、科学的管理基础: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管理业务的标准化;

报表文件的统一化;

数据的完整性和代码化;

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系统。

3、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抓好规划;抓好决策;抓好落实;

坚持“一把手”原则,设置信息主管(CIO)

4、建立专业人员队伍:

专业队伍组成:

项目咨询顾问、项目管理经理、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师、计算机操作人员、

硬软件系统的维护人员、企业管理人员。

5、业务人员的积极配合

6、抓好培训工作:

(1)向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

(2)向参与系统开发的成员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步骤和规范知识;

(3)向职能部门业务人员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应用的额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3章MIS开发概论

第1节什么是MIS开发

1、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是指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到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

2、系统的开发任务:

根据组织的管理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开发的规律,为组织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

3、系统工程:

为了合理进行开发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的总称。

4、MIS开发的特点:

复杂性高;集体的创造性活动;质量要求高;主产品是无形的;历史短,经验不足。

第2节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系统开发强调明确系统的目的;

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2、整体性原则:

跨越系统开发的分析、设计阶段

系统开发强调先确定新系统逻辑模型,再设计新系统物理模型的原则。

具体做法:

1.详细理解原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得到原系统的物理模型;

2.对其进行综合和抽象,得到原系统的逻辑模型;

3.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新系统应当“做什么”的问题;

4.根据它确定实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解决新系统“如何做”的问题。

3、相关性原则:

系统分析强调由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

具体做法:

1.首先考虑全面问题,基本解决后,再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2.解决各个子系统的全局问题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依此,逐层分解,逐层解决,由顶向下,形成层次结构,逐步求精。

4、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强调开发系统应能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原则。

5、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原则:

1.各种调查、分析、设计的工作成果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文档以供查阅和核对;

2.上一阶段为工作成果是下一阶段的依据;

3.文档成为跨越各专业的共同语言,人们利用它们有效地进行交流;

4.文档的形成以图表为主,所用图表应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3节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方式

1、开发方法的形式:

从“软件危机”到“软件工程”

2、常用开发方法:

P102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适合大工程、大系统总体用,也会用到原型法,因为大系统要分解成小系统。

)核心思想是结构化的分析、设计与编程。

2.原型法:

(适合小型工程)核心思想是对问题认识、求解的模拟渐近过程。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3、常用开发方式:

系统开发方式

对企业开发能力的要求

系统维护的难度

1.自行开发

非常需要

容易

2.委托开发

不太需要

相当困难

3.合作开发

需要

比较容易

4.购(租)软件包

不太需要

最困难

4、系统开发大致过程

1.项目提出

2.系统规划:

初步调查、定制总目标、可行性分析、确定总目标

3.系统分析:

根据总目标分析:

详细调查、需求分析、得到各项子目标,形成逻辑分析方案(逻辑模型)---做什么

4.系统设计:

各项子目标具体问题的设计,形成物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怎么做

5.系统实施:

根据设计方案实际建造

6.系统评价:

根据系统目标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检测、评价

7.系统运行、维护

第四节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一、主要工作:

1.初步调查,了解组织各方面情况;

2.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形成多个设想与总体方案;

3.对是否需要建立及初步设想或总体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得到结果,提出系统总目标。

二、初步调查的内容:

1.组织和环境概况;

2.组织现行信息处理状况;

3.开展新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4.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三、系统总体方案的内容:

1.系统目标和范围的描述;

2.系统运行企业环境的描述;

3.确定计算机系统的选型要求;

4.系统开发的计划。

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P106:

社会、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5、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P95: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和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

2.调研;

3.定义业务过程;

4.业务过程重组;

5.定义数据类;

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C表示这类数据由相应功能产生,U表示这类功能使用相应地数据类。

6、企业流程重组:

P99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从信息的角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

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企业文化替代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老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形的企业组织。

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流程重组的核心,信息技术既是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的体现者。

第4章系统分析

工作目标:

确定新系统的功能结构,建立一个可行的,优化的新系统逻辑分析方案,并运用一

系列的图表工具表示出来,成为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依据。

主要工作:

1.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2.系统需求分析与逻辑模型建立;

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图

数据分析----数据字典

功能分析----决策树、决策表

3.新系统逻辑分析方案,建立“逻辑模型”

第1节现行系统详细调查

一、详细调查的目的(P107):

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2、详细调查的方法(P107):

1.召开调查会;2.访问;3.发调查表;4.参加业务实践

三、调查的方面及主要图表工具

1.组织结构与管理功能调查---组织结构图、管理功能图(P109)

(1)组织结构,指的是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的组成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可以用组织结构图表示。

在组织结构调查中还应详细地了解各级组织的职能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决策内容、存在问题以及对新系统的要求等。

(2)调查中可以用功能层次图来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

2.组织的信息调查---各种信息汇总表

以信息一览表、信息汇总表的形式反映系统各种信息流和信息存储的特征、数量。

(1)信息一览表:

全面收集系统信息及其特征;

(2)信息汇总表:

估算系统各部门信息量。

3.信息关联情况---信息关联图

结合组织结构,进一步了解组织各方面信息。

4.组织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TFD)

1)通常采用业务流程图来描述组织业务处理流程的调查情况。

2)业务流程图(TFD)

描述了一项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

具体描述了组织某项业务处理中:

谁、根据什么(从哪里来)、做什么、结果是什么(到哪里去)。

TFD常用的符号:

信息流或物流的传递,业务流程方向

业务流程图的作用:

(1)制做流程图的过程是全面了解业务处理的过程,是进行系统分析的依据。

   

(2)它是系统分析员、管理人员、业务操作人员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

   (3)系统分析员可直接在业务流程图上拟出可以实现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4)用它可分析出业务流程的合理性。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步骤与例子:

(1)现行系统业务流程总结;

   在画业务流程图之前,要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并写出现行系统业务流程总结。

(2)绘制业务流程图。

练习1:

已知产品入库管理的过程是:

从生产车间将制造出来的产品连同填写好的入库单一起送至仓库,仓库检验员首先进行产品质量与入库单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和入库单退回车间,而合格的产品由保管员进行产品入库处理,同时登记入库流水账。

请根据入库管理的过程画出它的业务流图。

练习2:

车间填写领料单给仓库要求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未经批准的领料单退回车间,已批准的领料单被送给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员查阅库存账,若有货,通知车间领料,也就是把领料通知单发给车间,否则,将缺货通知单通知供应科。

练习3:

储蓄所取款过程:

储户将填好的取款单及存折交储蓄所,经查对存款帐,将不合格的存折和取款单退回储户,合格的存折和取款单被送交取款处理,处理时要修改存款账户,处理的结果是将存折、利息单和现金交储户,同时将取款单存档。

作业:

供应科计划室根据计划科提供的生产计划和工艺科提供的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材料消耗量,经分类、合并后得到生产材料用量,该表需送上级。

同时计划室根据各维修车间送来的维修用料计划,加以分类,合并,算出维修材料总用量。

生产材料用量与维修材料用量合并得到材料毛需求量。

根据材料毛需求量,再考虑库存台帐,算出材料净需要量。

最后,由材料净需要量,再考虑材料文件,计算处理,作出采购资金计划。

除本部门保存外,还需分送至财务科及银行。

 

 

第2节系统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

一、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步骤

1.目的:

在掌握现行系统“如何做”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逻辑分析,明确新系统“做什么”(功能结构)。

2.作用:

用户需求分析的作用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新系统逻辑模型,解决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3.主要工作及图表:

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图;

数据分析---数据字典;

功能分析---判断树、判断表。

2、数据流程图(DFD)

1.数据流程图的作用(P112)

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

数据流程图反映系统业务过程中,数据的存储、流动、加工和使用情况。

将各个业务处理联系起来,进行抽象和概括。

既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交流的有效工具,也是系统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依据。

2.数据流程图的符号:

(当出现第二次时才表上蓝色条)

3、数据流程图的特点(P112):

(1)抽象性:

表现在它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只剩下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

(2)概括性:

表现在它可以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三、数据流程分析

1.工作目标:

以现行系统详细调查获得的各种图表为依据,进行综合、抽象、改进、完善,得到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2.步骤

(1)现行系统TFD综合,抽象得到现行系统DFD(舍去物流、资金流);

需要完成两个工作:

1)综合、抽象----TFD到DFD

2)分解----DFD功能层次结构

(2)现行系统DFD改进、完善,得到新系统的DFD。

*注:

由业务流程图TFD转化为数据流程图DFD在业务流程那节同时标出。

4、数据分析与数据字典P114

数据分析和数据字典编写的基本要求:

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

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5、功能分析

(1)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功能的详细说明

(2)处理功能的分类:

1)输入与输出类—方式和格式(界面)

2)算术运算类---计算公式

3)逻辑判断类---决策树(判断树)、决策表(判断表)、结构化语言(P118-119)

练习1:

试根据下述库存量监控功能的处理逻辑画出判断树:

若库存量<=0,按缺货处理;

若库存量<=库存下限,按下限报警处理;

若库存量>库存下限,而又<=储备定额,则按订货处理;

若库存量大于库存下限,小于库存上限,而又大于储备定额,则按正常处理;

若库存量大于等于库存上限,而又大于储备定额,则按上限报警处理。

决策表的组成:

决策表也称判定表、判断表,它是用表格方式来表达逻辑判断过程。

判断表分为四个部分:

条件组合、条件部分、行动部分和条件情况:

判断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当条件多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出整个判别过程。

采用了判断表可以清晰地表达

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为管理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所接受。

练习2:

:

试绘制一张确定物资采购批准权限的判断表,要求能描述以下内容:

 1)购买50元以下物资不要批准手续;

 2)购买50-500元物资由供应科长批准;

 3)购买500元以上物资由厂长批准。

6、建立新系统逻辑分析方案

1.主要内容:

(1)现行系统的状况和问题;

(2)新系统的目标;

(3)新系统的需求分析及逻辑分析方案建立;(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决策树、决策表等)

(4)新系统与现行系统的比较及产生的影响;

(5)多种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2、作用:

(1)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

(2)是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依据。

第5章系统设计

工作目标:

根据已批准的系统逻辑方案,考虑实际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环境等条件,确定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