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5874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x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吉林省磐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下列划线成语中,全部正确的是()

①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②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③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④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⑤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⑥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B.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

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冷浪漫》精选了“科学松鼠会”多位作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

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

3.(2分)(2017高三上·中卫月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________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__________有所收益,否则,__________你“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__________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A.不管    都要    就能    如果    那么    

B.不仅    只要    就能    如果    那么    

C.不仅    只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D.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4分)

4.(6分)(2015高一上·南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的境界(节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

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

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

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

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

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

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

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

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

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

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

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

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

(摘编自朱光潜《诗的境界》)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知觉”。

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C.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D.看到一株梅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知觉”见出了诗的境界。

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C.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诗。

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似的,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就是灵感,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

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

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

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

5.(20分)(2017高二上·常熟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晒月亮

池莉

①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

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

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

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

竹林的特点是竹林有一条曲径。

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一首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

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育幼儿背诵这首唐诗。

有一次居然是在麦当劳快餐厅。

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唯闻钟磬音。

”字是宋人米芾写的。

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

有洁癖,好奇装异服。

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出奇的漂亮!

②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

清晨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

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

唐朝和宋朝。

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

真正的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

美丽是不老的。

③兴福寺的茶也是兴福寺自己的。

茶树就生长在兴福寺后面的山坡上。

沏茶的水也是兴福寺的,是一眼天然的泉水。

水杯是最普通不过的玻璃杯。

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

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

油漆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

不知沏和多少杯茶了!

也不知有多少人喝了兴福寺的茶了!

我成了其中的一个。

我平日不怎么喝茶。

为了睡眠,下午是尤其不喝茶的。

来到兴福寺的下午,我破例喝茶了。

一杯接着一杯。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香。

无须精致茶具的烘托,没有礼仪仪式的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肖澈和香甜。

能够享受一袍这种清澈和香甜,还管睡眠做什么。

④入夜,听慧云法师证明经。

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

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到。

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

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

“禅语”之道就是除污染而显自性。

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秘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⑤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

看风中低语的古树。

树叶滑落潭水。

看青苔暗侵石级。

看夜鸟梦呓巢穴。

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

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

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

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⑥月光下,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的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

朋友们和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

不思不想,无忧无虑。

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

一笑,就有月光闪烁。

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

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⑦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是唯一的月亮。

因这它有兴福寺。

它有兴福寺生长的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还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

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

是我们的月亮。

⑧我在新疆遇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

那种月亮活像假的,你就是无法把它当真。

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

那种月亮更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野外科技工作者和深受声名贵所累的成功者,不是我。

而我,还真就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

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

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

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一九九九年七月六日汉口

(有删节)

(1)作者笔下的兴福寺令人神往,请结合全文,概括兴福寺的特点。

(2)请赏析⑤段中划线句的表达特色。

(3)文章末尾写到新疆的月亮,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文章《晒月亮》理解。

6.(18分)(2017·广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求学

孔子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分两个阶段:

15岁以前上平民学校,15岁以后转入自学。

古代平民学校,按孟子的说法,夏代名“校”,商代名“序”,周代名“庠”。

庠、校都是教育的意思,序,即射,乃就其军事训练而言。

这种学校设在平民居住区,每年夏历10月秋收后由当地父老教育未成年子弟,教学内容一般为文化知识和军事训练。

孔子家境贫寒,但在母亲支持下,仍能在农闲时入校学习。

他后来有能力自学,实得益于此;孔子熟悉射御,懂得军事,这同他小时所受的平民学校教育不无关系。

古代平民学校又是当地群众议事和集会游乐的场所。

《左传》襄公31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是他们在此议论朝政的例子。

群众集会,主要是祭祀活动。

《周礼》说“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就是指在春、秋二季举行群众性的社祭,并在州序进行乡饮酒礼和乡射礼。

男女盛会,济济一堂,杀牲祭飨,载歌载舞,举杯祝酒,气氛热烈。

家乡的大型民间礼仪活动对儿时的孔子富有吸引力,《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设俎豆(一种礼器),设礼容”。

童蒙天真的孔子自然没有想到,他这种模仿成人祭祀的儿童游戏,竟成为他以后学习礼仪的起点。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平民学校已不能满足孔子的求知欲望。

在无法进入贵族子弟大学深造的情况下,孔子决心自学。

他在《论语》中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自学的主要内容即《诗》《书》、礼、乐等。

《诗》即《诗经》,《书》即《尚书》,都是孔子在鲁设教的两门课程,因此它们必是孔子设教以前在鲁研读过的。

孔子引述过《志》,这也是他熟悉的一种古书;他还提到“方策”,即板书和简册。

这些记载周文王、武王时期政治的板书和简册,自然不止一种,同样为孔子所熟悉。

在典籍丰富的鲁国,孔子有可能见到这些读物,并为他所通晓。

礼,即社会礼仪制度;乐,主要是附于《诗》而用于礼的乐曲。

礼和乐均无专书,要了解这方面知识,必须广泛收集、调查和向别人请教。

为此,孔子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态度始终如一。

涉及的范围也不限于礼乐,还包括神话传说、历史遗闻、民风民俗、天文历法、地理博物等。

为考察殷礼,孔子去过宋国。

郯国一位国君来访鲁国,孔子听说他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便去向他请教。

鲁太庙陈列许多文物古器,鲁国常在此举行各种政治礼仪活动,是了解周鲁史迹和有关典章制度的重要地方,孔子便下功夫到这里考察,每遇不明之处即请教于人。

孔子还向鲁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

他学琴,特别注意领悟乐理乐义,《孔子世家》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弹奏一支名曲,一连弹了十日也不调换别的曲子。

师襄子建议他进一步弹别的乐曲,孔子说:

“我已经熟悉这支曲,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

”过了些时,师襄子说:

“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的技术,可以进一步弹别的了。

”孔子说: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

”又过了些时,师襄子说:

“你已经领悟了它的用意,可以进一步学别的曲子了。

”孔子说:

“我还没有领悟它写的人物形象。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默然有所思,向高远处眺望,说:

“我可能领悟到这支乐曲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了。

这人长得很黑,高身材,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呢?

”师襄子听了十分赞佩,离席再拜行礼,说:

“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在求学道路上,孔子不仅向名人名物学习,更经常、更大量的还是向普通人学习,向他所遇见的一切有识之士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求教,从他们身上不断获取知识和精神力量。

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反复强调:

“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种胸怀若谷的好学精神,使孔子汇百川而成大海,其学识远远超过了旧学“六艺”的范围,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

为了体会和掌握学到的知识,他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而废寝忘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在孔子以前,无自学成名的先例。

他是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独自走上自学道路并获得巨大成就的。

仅此一点,即可想见其创造力和坚韧精神。

(摘编自张秉楠《孔子传》)

【相关链接】①张秉楠同志从1985年开始计划撰写《孔子传》,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写成这本《孔子传》,尽量选择可信的史料,详加考订,试图将孔子的思想融会于其行事与历史环境之中,考核详确,论述明晰,是一部有价值的传记新作。

﹣﹣张岱年《序》②孔子之学,非追随时代之风气,志在求业(谋生)而学。

若是追随时代,志在求业,此非可谓之志于学。

孔子之志于学,乃是一种超越时代,会通古今之学。

孔子在十五之幼年,而已于此有所窥见而有志寻求,可谓卓乎不伦矣。

﹣﹣钱穆《孔子传》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孔子在平民学校,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一些军事知识,特别是培养了自己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B.作者认为孔子研读过《诗》《书》《志》等典籍,这是主观臆测,显得武断,不足为信。

C.孔子在儿时的游戏中即有“礼”的意识,及长则学礼、问礼、倡导礼,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动荡局势下,他希望社会和个体都能以“礼”为本,尊崇礼,实行礼。

D.孔子到鲁太庙考察鲁国的史迹和典章制度,事事都问别人,恰是一种不符合“礼”的行为表现。

E.孔子能够通过自学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是因为他善于向名人学习,向名物学习,向普通人学习。

(2)

文本中的第6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3)

本篇人物传记,在选择和安排材料方面,有哪些特点?

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4)

孔子的求学经历,对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有哪些启发意义?

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选取其中四点,分条简要阐释。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6·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

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

嘉定十六年举进士。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

“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

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

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

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

“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

”帝语经筵官曰:

“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

”众莫敢对,戴庆炣曰:

“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

”帝曰:

“然。

”事遂解。

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

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

帝即欲召子才。

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

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

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

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

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

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

C.“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象拓下来的纸本。

D.“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

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B.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

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

C.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

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

D.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

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②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8.(10分)(2016·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③献纳臣:

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

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2)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9.(6分)(2019高三上·铜仁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中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虚笔夸张天姥山的高峻,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实虚结合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多种自然界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3)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0.(3分)(2015高二上·安庆期中)阅读下面的对联,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下联联意,并简评此联。

邓石如题安徽怀宁碧山书屋对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上联意思:

________

下联意思:

________

简评:

________

11.(5分)(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下面是一份学生学习文言文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喜欢读哪类文言文”和“阅读最大障碍”两个问题。

调查人数为150人。

请写出表格呈现的规律,并总结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

要求:

①答出一条规律,分析出一点原因;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

喜欢读哪类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最大障碍

人物史传类  

100人 

占比66.67%

背景资料         

96人

占比64%

写景散文类   

38人  

占比25.33%

断句翻译         

54人

占比36%

论说类       

12人  

占比8%

词义句式        

27人

占比18%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6高三上·厦门期中)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我希望留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

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

     ——论坛留言

②翅膀是鸟的悲剧,它把生命带入永恒的异乡。

         ——(俄)伊万•日丹诺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