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58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doc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探讨

绪言

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

财务总监制度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的治理结构下,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旨在保证所有者利益和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并由特定专业人员、机构、制度和措施等因素有机组成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机制的总称。

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结构和价值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财务总监正在使财务管理的传统地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职责范围不断扩大;正在参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推动相应的战略管理,领导公司进行自身变革和流程重组,并以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与CEO一起决策,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24]。

因此,本文研究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的理论基础

(一)财务总监制的概念

1、财务总监

通常意义上讲,财务总监即首席财务官,英文表述为ChiefFinancialOfficer,简称CFO,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从理论上讲,任何企业都可以设置财务总监,因为这是企业的所有者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监督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需要,因此,财务总监必定是由企业的所有者来决定的。

财务总监不仅要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等进行监督,而且应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合规性、真实性、可比性、一致性等进行监督,另外,虽然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能是财务监督,但是监督总是寓于管理之中的,财务总监在行使对企业筹资、投资、用资、耗资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监督职能时,总是要与财务计划、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许多财务、会计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因而财务总监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

因此,从普遍意义上说,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的,体现所有者意志的,全面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2、财务总监制度

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的治理结构下,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并由特定专业人员、机构、制度和措施等因素有机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总称。

(二)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的现实意义

目前,企业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乱支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愈来愈严重地困扰着我国的经济生活。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约束机制不健全,对经营者行为缺乏有效监控,财务总监制度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起来的。

实行财务总监制度,是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需要,是企业财务监督制度和约束机制上的重大创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维护所有者和出资者的合法权益,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可以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善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的财务运营能力,加强国有资产监控,强化内部人员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二、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实行财务总监制的必要性

1、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相应地,企业负责人的权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权力集中条件下,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现实的情况是:

企业自主经营权扩大了,而对这些权力的监督制度并未建立起来,使得相当部分的经营者缺乏监督和约束,以致产生一些腐败行为。

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成为客观需要。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通过会计这个环节来建立企业权力约束制度,是会计工作本身的地位所决定的。

近年来,我国会计工作在改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会计工作在新的形势下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会计秩序混乱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缺乏保护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条件和加强监督制约的机制。

因此要建立以会计监督为中心的企业权力约束制度。

2、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维护企业资产所有权益的需要

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的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内部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经营者控制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经营者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问题[26]。

当然,为了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效用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便使内部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保证股东财富的相应增加,所有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案,然而,激励方案的存在仅仅能够缩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差异,从而也不可能避免内部人的种种败德行为。

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由于政企分开后经理人员的自主经营权到位,但所有者的监督缺位,使得股东并不能够在经理人员表现不佳或察觉到败德行为时及时解除其对企业的控制。

因此,设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一种有效的所有权监督制度,激励并约束企业经营者为所有者谋取最大利益,是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实行财务总监制是我国经济监督制度的创新。

实践证明,这种所有权监督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客观经济环境的要求,它对控制经营者败德行为,保证资产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具有重要作用。

 

3、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从各国管理国有企业经验来看,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财务监督。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并不断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故而行政监督的作用较以前来说会逐渐变微,今后也应是限于从财政与税收方面对企业进行监督。

同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滞后,其本身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完善,其所能起到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有限,而且司法监督体系的完善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对国有企业监管应该是从财务监管入手,推行财务总监制度,强化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保证其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3]。

而且腐败问题常常与经济问题相联系,而经济问题又离不开会计,企业经理人员从事贪污、过度在职消费等机会主义行为,不管其采用何种方式,都会与企业的财务联系在一起,不少经济案件是由管理者与会计“合作”而为。

故而从财务着手,抓住其要害,更好地监督经理人员。

从产生这种“合作”关系的内在机理出发,将使这种“合作”关系变为相互监督与约束的关系从机制上来遏制腐败问题的产生。

4、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的利益与经营者的利益会产生冲突,如果所有者权利旁落,企业经营者受不到约束,经理人员则有可能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背离所有者的权益,使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甚至被剥夺,故而所有者一般会采取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加以防范。

实行“两权分离”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但是两权要做到绝对分离是不可能的。

正确理解“两权分离”应该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保证。

企业在享有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监督的排斥,作为所有者也不会放弃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与监督,而让企业经营者放任自流,因为所有者必须确保其投入的资本能够保值增值,如果没有这种保证,所有者就不会放手让经营者管理经营其资本,那么两权就不可能分离。

财务总监制度代表的就是国有企业所有者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所采取的约束机制。

许多企业家从自身的经历中以及与同行的管理经验的交流、国外管理经验的了解上,逐步认识到完善财务监管制度的必要性,可以说,建立财务总监制度是企业家对整个企业进行有序、有效的财务监管的内在要求。

(二)实行财务总监制的可行性

1、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企业制度下,两权之间的关系应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保证的,因此,所有者有必要对经营者实施适度的监管。

这种监管首先体现在对经营者的选择,即选择最适当的人担任总经理;其次是对经营者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决策的审定和制约。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两权关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并存。

经营者的行为未受到应有的制约,由此导致种种腐败,因此,规范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建立和发展。

2、对企业进行动态控制提供了可能性

企业内部的监督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监事会和内部审计,但由于种种原因,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职能不能满足所有者监控经营者财务行为的需要。

最重要的一点,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滞后的监督作用无法挽回事前决策和事中控制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而财务总监制则是一种适时有效的监督手段。

这是一种对企业财务收支的动态制约。

财务总监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监控,可以及时地制止经营者违背所有者意志的行为,使其为此而产生的耗费无法掩饰在财务状况中:

同时财务总监可以随时就重大问题向所有者汇报,便于所有者及时采取对策或措施。

三、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

(1)目前,社会上对财务总监制度有不同的看法,还存在认识不足以及思想认识不统一的问题。

个别国有企业经营者一味强调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而忽视了国家作为出资人的合法权益,对财务总监制度表面上支持暗地里阻挠。

(2)一些单位把财务总监制当成是政府的一种行政干预措施,对实施财务总监制有抵触情绪。

作为财务总监将不在依附于企业,而代表委派单位利益对各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乱挤成本,私分滥发,公款消费等现象的发生。

委派的财务总监享有对进驻单位重大决策的签字权,这就会使单位负责人财务审批的权力受到限制和制约,或多或少地触动了单位小集体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不配合工作,致使财务总监难以开展工作。

2、财务总监的委托代理地位不明确

财务总监同样处于代理人的地位,它与委派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财务总监也可能存在代理问题。

尽管财务总监的产生源自产权权限分割而带来的矛盾,但是财务总监也有其自身的效用目标,这一效用目标与委派者的效用目标可能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财务总监并不能百分之百地代表所有者的利益来行使监督权。

虽然,在任命财务总监时,财务总监个人的道德品质已经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不可以断言:

经营者的道德品质一定比财务总监的道德品质差,只有厂长经理才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而财务总监不会。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财务总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分割产生的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总监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并不轻松。

当财务总监行使监控权,其实质上是出于与总经理作为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平行分工的位置。

然而,财务总监的地位不是处于企业运作过程中,而是处于运作过程之外的监督,出于人们逆反心理的本能,这会增加协作过程的难度,使这一过程变得微妙而复杂。

当财务总监行使管理职能时,其实质上是与总经理作为法人财产权下的交叉分工,财务总监不仅仅行使监控权,而且在企业管理层中担任一定职务,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改进管理的效率。

这显然会加剧财务总监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趋势,从而有可能会导致财务总监与总经理合谋问题的产生。

3、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不清

财务总监能够执行监督的功能,理论上的重要前提,是他处于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且拥有充分的信息,但是,这就带来财务总监职能定位的困难。

(1)为了处于超然的地位,在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设计中,财务总监的职能应与企业的经营相分离。

但是,这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是企业经营者由于直接经营企业,能够掌握到最完全的企业相关信息,而企业外的单位和个人则由于角色不同,掌握的信息与经营者相比存在差异,因为即使没有高层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提供歪曲的信息等,而只有所谓的非欺骗性的信息误导或信息提供的不完全这类行为,财务总监的监督功能也必然受到影响。

(2)为了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为了充分获取企业经营的信息,财务总监又必须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

但财务总监的报酬是固定工资,而不是剩余索取权,不可能有很强的监督积极性,而可能偷懒,并且,当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成为企业经营班子中的一员时,不仅存在着财务总监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利益和动机上的雷同从而丧失独立身份,而且会在缺乏国资管理部门的有效约束时,财务总监就有可能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选择与企业的经理人员构成利益共同体。

4、财务总监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实行财务总监制需要严谨的法律依据和良好的法制保障环境。

然而,我国尽管已经出台了《会计法》,《公司法》但由于其适用对象并非是针对财务总监制,所以,实行财务总监制的法律依据仍然缺乏。

有些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工作缺少规范性文件或制度指导,要以自己的判断行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因此,必须加强关于实施财务总监制的专门立法,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权力、地位、选派、待遇、特殊的法律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如果财务总监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证,许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协调,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能和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5、会引致“政企不分”现象回潮

在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所有者监督缺位的情况下,由政府代表所有者对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对于强化所有权监督,防止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内部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由政府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政府色彩较浓,如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新的“政企不分”。

四、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制度

要克服财务总监制的弊端,有赖于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我国财务总监制的完善应朝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应当明确实行财务总监制是为了强化国有企业出资者的产权监督而非强化政府监督,并且要将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和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管理职能分开。

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政府只能行使作为股东的权利,不应以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事务。

其次,针对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能容易导致政企不分的情况,可以考虑由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一个国有资本管理委员会,在国有资本管理委员会下分设国有资本产权管理、国有资本营运和国有资本监督三个职能部门,集中代表国有资本所有者行使国有资本管理、营运及监督职能,并直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第三,尽力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要真正对股东负责,充分发挥其维护所有者利益,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作用。

尤其是企业的董事会一定要起到约束经营者行为的作用。

(二)加强对财务总监的再监督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息交换是否充分、是否对称,是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是否公平、经济运行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财务总监尽管可以很好地代表出资者的利益,但同样面临着其自身的缺陷和问题。

“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财务总监同样是受企业的委托监督和管理公司的财务活动,是一种委托代理行为,同样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财务总监作为经纪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避免产生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行为。

(三)高标准选拔任命财务总监

1、做好财务总监的选拔工作

第一,选拔财务总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使选拔财务总监人员市场化。

拓宽视野,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界限,形成能者上、庸者让的优胜劣汰机制,面向全社会会计人才市场选拔出高素质的财务总监人才。

第二,要本着回避的原则,对要转任财务总监的企业总会计师等财务会计主管,,必须实行异地选拔。

第三,财务总监应定期在地区间、行业间和企业间进行轮换。

2、努力提高财务总监的综合素质

财务总监是高级会计管理复合型人才。

在业务上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掌握国家财税法规及相关经济法规;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思想品质上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秉公办事,有强烈的责任心,自觉履行监督职责。

财务总监需要具有以自信为基础的多方面的能力。

具体有:

(1)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财务总监必须有信心坚守自己的阵地,维护自己的同事,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

财务总监们说,我们正在寻找那种愿意站在队伍前列工作而不是在后排工作的人,以及那些具有合作精神的人。

这意味着未来的财务总监将更多地经由管理职责而不是传统的财务职责来发挥其作用,这些人虽然需要很熟悉业务并拥有很好的财务背景,但没有做过财务工作的财务总监将变得更普遍。

(2)获取、解释和传递信息的技能

信息处理的职能要求财务总监必须监控公司对外和对内提供的信息,一方面,必须保证公司对外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释,满足股东、债权人等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具有信息处理的技能,知道到哪里获取信息。

(3)公司道德监管者

无论处于什么行业的公司,其社会责任都在不断增强。

这些责任包括环境保护、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公司职工福利等方面。

财务总监在组织结构中的特殊位置使其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保证公司经营行为的合法性。

所以,财务总监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纪律,遵循职业道德要求。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总监约束激励机制

财务总监制形成了新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为更好地发挥财务总监的监督作用,促使财务总监认真钻研业务,廉洁自律,保证财务总监制度的有效运行,应建立充分的激励和严格的约束机制,既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性报酬方案,以调动财务总监的工作积极性,又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总监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以及工作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以此形成财务总监的约束激励机制[21]。

参考文献:

[1]赵嘉妹.略论当前的财务总监委派制.上海会计.2002,6:

12-13

[2]陈功.建立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双归轨运行机制.中国农业会计.2000,9:

15-16

[3]张敷彪.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加强财务监督的组织保证.上海会计.2001,12:

-14

[4]唐予华,李明辉,詹胜兰.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上海会计.2002,7:

23-24

[5]杨肃昌.关于对财务总监制度的本质认识.会计研究.1998,2:

18-19

[6]李钰,杨珊华.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研究.上海会计.2001,5:

9-11

[7]李雪颖.浅析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上海会计.2001,5:

19

[8]财政部会计司调研组.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试点情况的调查.财务与会计.1998,4:

28-29

[9]唐亚美.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财会月刊.2002,1:

20-21

[10]曹香芝.财务总监制度的实践与探索.财会研究.2000,8:

13-14

[11]洪宇.对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探讨.财会研究.2001,5:

6-7

[12]李莹,谢永军.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实行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思考.上海会计.2000,4:

18-19

[13]王兆高,陈磊.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

财务总监委派制.国有资产管理.2001,1:

8-10

[14]荆铭攀,杨谨.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探讨.国有资产管理.2000,12:

12-13

[15]岳方.论财务总监制度.财务与会计.1999,10:

25-26

[16]刘金文.委派财务总监应处理好几个关系.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12:

3

[17]奕建华,张吉管.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的建立和完善.财会研究.2001,4:

20-21

[18]高小明,仲小兵.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研究—海南农垦推行财务总监制度的做法、成效、问题.中国农业会计.2002,8:

9-10

[19]曾晓燕.财务总监制度评析.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2:

16-18

[20]徐水根.委派财务总监的几点思考.中国审计报.2002,3:

2

[21]于长春,伍中信.弥补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监督缺位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6:

25-27

[22]唐萍.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可行性研究.企业管理.1999,4:

10

[23]阳红霞.2010年财务总监的角色.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3:

11-13

[24]GrergeG.Kaufman.TheU.S.FinancialSystem.Pretice-Hall.1986:

157p

[25]LawrenceJ.Gitman.PrinciplesofManagerialFinance.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1994:

209p

[26]JosephA.Masiariello,CalvinJ.Kirby.ManagementControlSystems.PrenticeHall.lnc.1994:

58p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