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58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第二次鸦片战争.docx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生版)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

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位置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

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2.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洪秀全,洋枪队,华尔,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二.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火烧。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万平方千米。

4.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

改名为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政府还进行了

和。

5.面对太平军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其头目被太平军击毙。

三.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主凶)

A.英法B.英美C.美俄D.法俄

2.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正确的是

A.中日《马关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俄《爱珲条约》D.《辛丑条约》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抢占我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共

A.100多万平方千米B.60多万平方千米C.150多万平方千米D.180多万平方千米

5.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又攻占,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A.北京B.天津C.南京D.上海

6.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A.华尔B.戈登C.义律D.瓦德西

能力提升

1.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

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

4.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歌,内容是: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请回答:

(1)民歌中的“红头军”和“洋人”具体指的是什么?

 

(2)你能否举例说明“洋人怕的红头军”?

 

(3)“红头军”把“洋人”打得狼狈不堪,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记载: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

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

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6.“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

“果子”指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

为什么?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

1.圆明园的修建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

”人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如今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

百多年来,人们都在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她昔日的雍贵和辉煌。

看了关于圆明园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这座园林的最终命运如何?

对此你又有什么感想?

 

2.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把世界上最奢华美丽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自此后,圆明园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2000年,有人主张应该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五.知识要点(课后背诵识记)

1.原因:

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

1856年---1860年。

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太平军还抗击了洋枪队,击毙其头目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师版)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

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

沙俄割占我国北方领土位置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爱国情感

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

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2.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3.关键字词(念三遍,抄写两遍)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洪秀全,洋枪队,华尔,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二.自主学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为主凶,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火烧。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万平方千米。

4.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

改名为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政府还进行了

和。

5.面对太平军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其头目被太平军击毙。

三.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主凶)

A.英法B.英美C.美俄D.法俄

2.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他回答的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正确的是

A.中日《马关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俄《爱珲条约》D.《辛丑条约》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抢占我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共

A.100多万平方千米B.60多万平方千米C.150多万平方千米D.180多万平方千米

5.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后又攻占,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A.北京B.天津C.南京D.上海

6.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A.华尔B.戈登C.义律D.瓦德西

能力提升

1.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2.(2007·河南)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

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

4.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歌,内容是: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请回答:

(1)民歌中的“红头军”和“洋人”具体指的是什么?

太平军和洋枪队

(2)你能否举例说明“洋人怕的红头军”?

1860年,太平军在上海青浦大败洋枪队;1860年,在上海太仓太平军连破敌营垒30多座,活捉副领队;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红头军”把“洋人”打得狼狈不堪,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太平军不仅反封建而且反对外来侵略;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记载: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

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

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圆明园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美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

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文中提到的“伙伴”、“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

“果子”指什么?

伙伴---英法果园的主人---中国果子---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

为什么?

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谁吗?

俄国

四.课后思考与拓展

1.圆明园的修建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

”人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如今这个奇迹已经不复存在。

百多年来,人们都在从这座名园点点滴滴的痕迹中或者是那些被无数名人所描绘的华丽文字中遐想她昔日的雍贵和辉煌。

看了关于圆明园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这座园林的最终命运如何?

对此你又有什么感想?

我国古代劳动者具有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值得我们骄傲;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生活的困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最终这所园林被英法联军洗劫后焚毁了。

一个国家如果实力不济,再好的家产也保护不了;侵略者反人类的本性通过这件事情充分显现。

 

2.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把世界上最奢华美丽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自此后,圆明园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2000年,有人主张应该在原地重建圆明园,有人则反对重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赞成重建:

圆明园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

重建圆明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恢复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处。

重建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

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圆明园仅存几个景点,重建圆明园,恢复当年的盛景,充分利用圆明园的无形资产,可以发展旅游事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2).珠海在一个非圆明园遗址的地方仿建圆明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焉能熟视无睹?

3).旧中国由于腐败无能,今国家蒙受屈辱,如果在原地重建一个圆明园,把它建成国家收藏珍宝文物的博物馆,恰恰可以证明新中国的强大,不是同样可以教育人民吗?

4).文物本身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文物的仿制同样具有社会价值。

反对重建:

遗址和残迹的历史感是复建后的景观无法替代的。

这段屈辱史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要超过圆明园园林的价值。

保留遗迹,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

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未来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历史象征,是旧中国闭关锁国、被动挨打的直接见证。

保留原貌可以发挥其历史教育的功能,时刻教育人民不忘历史教训,只有提高国力,才能避免国难临头。

其中孕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圆明园的建筑当然可以仿古而建,但是当年园内价值连城的珠宝、文物被殖民强盗抢走或毁坏,如今这批最具有价值的珍宝已经无法收回,甚至无法仿制。

精髓不在,重建有何意义!

3.我们并没有再次销毁列强的鸦片可这场战争为什么还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

它和鸦片战争有什么联系呢?

这场战争之所以叫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和鸦片战争一样,列强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才如此称谓的。

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取得侵略权益,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国的大门,扩大侵略权益,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结果上讲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领土和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五.知识要点(课后背诵识记)

1.原因:

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

1856年---1860年。

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太平军还抗击了洋枪队,击毙其头目华尔。

个性化教案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简单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时间,英国的目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战争的影响)那么鸦片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必然)我们知道虎门销烟是英国的借口,今天就还有一个证据-----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是第二次,难道我们有销毁它们的鸦片了吗,还是有别的与鸦片有关的事情发生了呢?

都不是,那是怎么回事呢?

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过程

1.火烧圆明园

A.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不满足既得利益(材料: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

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

他们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他们预料:

“中国市场的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于是,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了“修约”要求,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但被清政府拒绝了。

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

“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他们于1856年—186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简单经过:

1856-1860年,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圆明园简介看书上资料,圆明园示意图

B.火烧圆明园资料(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

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

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评论。

材料--泰晤士报的记载。

其实中国的损失远不止这些,还有---马克思的话(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入俄国占领我大片领土)

2.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地图《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表格)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A太平天国建立: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沉重的负担,列强的侵略使得人们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1851金田起义,洪秀全;北上,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北伐西征。

(地图)

B.抗击洋枪队太平军在南方的发展引起了清政府和列强的恐慌(清政府的财源,列强的利益---新开放的口岸有许多在太平军控制地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一起镇压太平军。

击毙华尔。

圆明园3D复原图相当漂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