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5999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14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命题规律

1.考点扫描

    考点名称

    考点热度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2)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

☆☆☆☆☆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

(4)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阅读材料的内容、

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

(5)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

☆☆☆

(6)拓展迁移

☆☆☆

2.命题趋势分析

(1)本专题以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问答题为主,分值在8~15分之间。

(2)预计2013年考查的内容是:

①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

②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③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属于文意把握题,考查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文章。

⑥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

⑦拓展迁移。

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考查的着重点是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知识梳理与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见专题11知识梳理与归纳)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12,浙江绍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撄[明]何景明猿善援撄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撄弗得自致也,谓猿日;“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

”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撄,撄悉移置窟中。

猿既下,撄无有也。

迹之至窟旁,日:

“货安在?

撄据窟啸日:

“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呼其群相殴躏o猿,猿曳臂去。

[注]①奥:

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撄弗得自致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R撄悉移置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

D.撄据窟啸日/孙权据有江东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3.这篇短文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丑行?

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难度较大。

A项的“致”都是“得到”的意思。

B项的“悉”皆是“都”的意思。

D项的“据”都是“占据,占有”的意思。

C项的“迹”,前者意为“追踪、搜寻”,后者意为“痕迹,线索”。

2.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3.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

(或:

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

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知识拓展】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例2】(2012.浙江衢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日:

“侯定科繇o如何?

”日:

“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

”日:

“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

”日:

“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日:

“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①白侯:

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衙州路总管。

②繇(y60):

徭役。

③赋:

税。

④问:

问罪,责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豪者善避役

(2)顾谓-三子日(3)白侯之贤信已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侯察其奸,以由定赋,一州服其平。

3.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

(2分)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   

(1)   ,驭吏 

(2) ,天子嘉之。

【答案】1.

(1)擅长,善于

(2)回头 (3)确实,真实2.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意思符合即可)3.

(1)清(约)

(2)严【例3】(2011,南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日:

“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泽,使虞人② 起禽而射之。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日: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与不中,非巨所能必④矣。

(摘自《郁离子》)[注]①田:

同“畋”,打猎。

②虞人。

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an):

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

完全肯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王引弓欲射。

   引:

(2)如使置十叶焉   焉;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

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

(1)引:

拉开。

(2)焉:

于之,在那里。

2.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3.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

(答出其中一项或言之成理,均可;与文本不符,不得分)

【参考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

屠龙子朱说:

“你想要听射箭的道理吗?

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

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在楚王的右边交错。

楚王拉弓准备射箭,有天鹅拂过楚王的赤色旗,翅膀犹如一片垂云。

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叔向前说道:

‘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不能完全肯定了。

【方法总结】谈观点和看法的题目,在答题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

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批判;或者是一分为二辩证地看。

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如“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值得提倡”等。

其次,要从不同方面或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述理由,这一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中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持之有据。

对接中考

基础测试

1.(12分)(2012,上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

参军③宋思颜日:

“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太祖喜日:

“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

③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

①此言甚善( )②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3)太祖“口”的神情和“口”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粗给予奖赏

2.(13分)(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

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

“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日:

“汝欲夺吾命乎?

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①秣陵:

指南京。

②质:

抵押。

③迨:

等到。

④珥:

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①各司一时____②欲购无资____③请已之____④是何异于不反金陵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②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3.(9分)(2011,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3)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阁。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日:

“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日:

“似是仪家也。

”权日:

“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注]①承摄:

继承掌管。

②优文:

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

年号。

④皖:

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

举荐人才。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

既然

R后从太子还建业从:

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

于是

D.左右对日:

“似是仪家也。

左右:

身边的人,近臣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4.(12分)(2012,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日:

“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日: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剑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日: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日: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o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注]①第:

只管。

②鬻(yu):

卖。

③茔(ying):

墓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遣:

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

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

陈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3分)

译文:

②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分)

译文:

(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4分)

提高训练

1.(8分)(2012,宁波)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英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①世祚:

指国运。

②玄:

深奥。

③政:

只,仅仅。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

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A刚才   B假如C接近   D.向着②日月广明之道   ( )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2.(9分)(2012,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日:

“吾闻古之恶圃之士歌日:

宁方为皂②,不圃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

少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圃且陷不义,躬自戏圃又失方正。

嗟!

嗟!

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固,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圃,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圃,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日:

“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圃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圃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

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①元子:

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②皂:

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

圆滑。

④卿:

公卿,泛指高官。

⑤季川:

元结的堂弟。

⑥预:

参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有戏儿之器   闻:

听说

R及见之   及:

等到

C.趋焚之   趋:

追逐

D.长必好之   好:

喜欢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倒句:

以悦婴儿

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3.(11分)(2011,山东潍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日: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日: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久之,显宗问固:

“卿弟安在?

”固对: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城。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日;“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侍胡诈之日:

“匈奴使来数日,令安在乎?

”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日: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日:

“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日:

“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固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①不耻劳辱。

⑦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徐令彪之少子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D.超乃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4)按要求填空。

(2分)

①班超“诈侍胡“约火攻…‘杀匈奴”等细节表现了他   一(成语)的性格特点。

②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压轴预测

1.(10分)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心不在马赵囊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丰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日: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日: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最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速(赶上)于臣。

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先则恐逮于臣

B子之教我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下列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

A三易马/而三后

B此君之/所以后也

C先/则恐逮于臣

D.马体/安于车

(3)翻译句子。

①而后可以进速致远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4)赵襄主驾车比赛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请联系你的实际谈谈。

2.(10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刹车⑥,遽抚掌曰:

“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日:

“君巨相遇,其难如此!

”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日: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

岳父。

③率(10):

标准。

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a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i),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好饮酒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遽抚掌日   此天以授陛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3.(1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昊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日: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恳不泄也。

”于是母予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隐逸下》)[注]①菘:

白菜。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中的词。

(4分)   

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自(是)盗者大惭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及解析

基础测试

1.

(1)①好②实行

(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词语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皇帝的近臣和侍从在古代称为“左右”,这里提到的“左右”为皇帝拿衣服换,指的是皇帝身边的侍从。

这句翻译要弄清楚“更”“进”“经”的含义,其中“进”的常见解释为“进献“觐见”,从侍从的表现来看,应该是“进献”。

而A、B两个选项中“进”的含义是错误的。

从分析来看,侍从不可能把准备洗涤的衣服给皇帝穿,所以C项不能选。

另外,“更”从上下文来看,翻译成“交替”更为恰当。

做此类题,一定要对文章有正确的整体感知,对关键的词语从生活常理、常见解释上去分析。

(3)喜赐(4)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意图,难度中等。

在短小的文章中,从人物的语言可以直接得知他们的意图。

从“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愿始终如此”来看,正确的选项应该是C。

A项中宋思颜谏言的目的不只是赞扬太祖,更是提出自己的担忧,并提出希望。

B项中提到的“对太祖的忠心”,理解不是最恰当的。

宋思颜说这话时的真正目的不在此;此外,“忠心”是太祖对宋思颜的评价。

D项中的内容是最不恰当的,这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做此类试题,一定要抓住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因果的差别等。

2.

(1)①季节②想要③停止④通“返”,返回

(2)B【解析】此题考查常用文言词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有一定难度。

A项和C项中的“而”

字都表示并列关系,意为“并且”。

D项中的“而”

字表示转折关系,意为“然而”。

B项的“而”字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题干中的“而”字也表示修饰关系,所以选B。

(3)①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