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181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docx

解读《河北省语文中考学科说明》

解读《2013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是中考复习的指南针。

为了更好地把握2013年中考,下面就让我们研读这份《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近几年来,关于考试性质的陈述几乎没有过变化。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

语文中考要“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也就是说,语文中考试题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就语文教师而言,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

换句话说,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论是否教毕业班,首先应该清楚考什么,然后才能明确教什么。

所以,我们今天关于考试说明的分析,不单单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

名著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

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篇作品为主。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现代文阅读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关于考试范围的陈述,我谈三点理解:

1.既然“考试范围”规定“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那么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教好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相当于数学科目中的例题,学生只有对例题印象深刻,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至于在应考的过程中,只要留心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发行的三个版本的交叉篇目就可以了。

这些交叉篇目,首先应该关注《与朱元思书》、《口技》和《满井游记》三个文言文篇目,和《春》、《济南的冬天》、《乡愁》、《沁园春雪》四个现代文篇目。

另外据统计,以下篇目也是三个版本所共有的课文:

《木兰诗》《湖心亭看雪》《再塑生命的人》《故乡》《范进中举》、《孔乙己》。

其中,《木兰诗》《湖心亭看雪》是即将施行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诵读篇目。

对于这些篇目,我建议应让学生去细读,去感受,这可能将直接有利于中考。

比如,2011年语文中考试题的第2题:

【展示试题】

这道题的文字材料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很可惜,有很多老师剥夺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权利!

这里我没有指责的意思,但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的确有很多疏漏之处。

前面我们说过,中考试卷对教学有着导向作用,那么,2011年的试卷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

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至于2011年试卷中第5题标点符号题的B选项:

“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同样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像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年份的试卷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大家可以去研究,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2.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

也就是说,诗文背诵理解的考查范围是34首诗和16篇文言文,不包括《与朱元思书》、《口技》和《满井游记》三个交叉篇目。

3.名著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

关于名著考查范围第一次提出是在2009年,用词是“名著阅读”,2010年保持了这个用词。

“名著阅读材料”一词是从2011年开始提的,而2011年试卷上没有体现名著阅读的试题。

我感觉从“名著阅读”,到“名著阅读材料”这一表述的变化,其实也透露了一些很重要的考试信息。

果然,在去年的考题中得以体现。

去年考的是“给出一段名著材料回答问题”的形式。

试题告诉我们:

名著是需要引导学生去读的,而不是“吃快餐”!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这里不作深入分析。

四、考试内容

《2013年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分成了七个部分,分别是:

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接下来我们逐一进行研究: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我将这一部分考试内容概括为10个考点,以便大家把握:

【考点1】识字与写字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

我们将这一考试内容叫做“识字与写字”,下面大家随我回看一下这一考点近五年的试题情况:

【展示08年试题】

这是2008年的考查内容,2个试题,共占4分。

采用选择题形式,考查的字词数量比较大,共32个词语。

它的弊端之一就是让学生存在蒙答案的可能,于是在考试说明“题型示例”的选择题里面,出现了这样的题型:

“你选该项的理由是。

”值得我们在复习时关注。

【展示09年试题】

这是2009年的考查内容,和上一年相比,变化不大,2个试题,共占4分。

字形的选项由词语变成了句子。

应该看得出,命题者已经意识到选择题的另一个弊端,那就是单个词语的字音、字形的辨识,往往形不成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只有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才能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种从句子中找错别字的难度,比从一堆词语中找错别字的难度要大,学生失分率要高。

怎么弥补这些试题的不足呢?

我们来看2010年的试题:

【展示10年试题】

这一年分数由4分增至5分,试题形式完全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了,虽然考查的范围有些狭小,但注重了学生在掌握字词时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也强调了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很好地起到了写字教学的导向作用。

【展示11年试题】

2011年的试题前面我们已经见过了,找出并改正错别字的题型没有变,字音考查的是注音的能力,分数占4分。

这一年的试题告诉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字词知识。

【展示12年试题】

这是去年的考试试题,沿用了2010年按拼音写出句子的试题形式。

创新了“找出并改正错别字”的题型,更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分数值共5分。

综合我们对河北省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的分析,“识字与写字”是每年中考试题中的必考题,题型主要包括①按拼音写汉字;②给汉字注音;③选择字音字形有误或完全正确的一项;④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该出的题型河北省都出过了,我个人认为今年中考我们要关注“选择加说明选该项理由”的题型。

题型示例在《考试说明》中有所体现,大家可以看一看。

【考点2】查字典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关于查字典的考点第一次出现在《考试说明》中,是在2010年。

至今这一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出现了三年,也空悬了三年。

我感觉今年该考了,十分关注这一考点。

至于怎么考,因为河北省试卷上没有先例,所以,应该以《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为准。

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题型1:

选出关于查字典的叙述正确(错误)的一项;

题型2:

按音序或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

题型3:

判断汉字查什么部首,除部首外查几画;判断汉字查什么音序,然后找到什么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

1.按音序排序就是按声母的字母表顺序排序,字母表顺序依次为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按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是按由少到多的顺序;当姓氏笔画相同时,按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顺序排列;同姓一般以姓名的第二个字的笔画多少为序。

3.部首查字法中问“再查多少画”是指去掉部首后的画数;音序查字法中问“先查什么音序”时,音序应大写。

问“再查什么音节”时,音节不带标调。

以上是我根据《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和“题型拓展”中给出的试题答案总结的,不作为其他依据。

【考点3】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这一考点是从2010年出现在《考试说明》中的,并连续考了三年,试题如下:

【展示三年试题】

综合《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可以总结为以下题型:

题型1:

选出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错误)的一项;

题型2:

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提出修改意见。

题型3:

在一段文字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题型4: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在此我引用张素英老师总结的内容谈一下注意事项:

1、完全引用时,引号内句末有标点。

如:

我联想到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不完全引用时,引号内句末没有标点。

如: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3、相邻的两个数表概数,不用顿号。

如:

他已经走了三四里路了。

4、选择问句只在最后加问号。

如:

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

5、有疑问词,但只充当句子成分,句末不用问号。

如:

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6、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问。

7、在分总或总分的句子结构中,要用冒号。

如:

证券交易所里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8、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

如: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同学……等。

(省略号用法错误)

【考点4】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

(见附录二)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其实,这是三个独立的考点,课本中的文学常识按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掌握即可应考;课外名著共十个篇目,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关键是要有阅读经历;关于“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在2010年诗词阅读题中考查“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就是间接考查律诗的文体知识,如果学生不知道“颈联”具体指的是哪一句,很难正确回答。

由于中考试卷题量有限,文学常识和名著以及文体知识可能综合考查,以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的形式出现。

【展示12年试题】

去年我省的试题是“针对某一段名著原文,完成问题”。

前面在分析“考试范围”时,我已经谈过《考试说明》关于“名著阅读”和“名著阅读材料”的变化。

我认为,如果今年要考名著阅读的话,保持去年试题形式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吃快餐”现象,从而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考点5】诗文默写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见附录三、四)

这是一个每年必考的内容,考试范围是34首诗、16篇文言文和4个现代诗文,具体篇目请看《考试说明》。

考试题型一般为诗文默写题和理解运用题,分数约占6分。

我曾试着标注河北省近10年所考过的篇目,结果没有发现出题规律,却发现2009年和2011年重复考了《论语》中“           ,不亦乐乎”的填空题!

常年教毕业班的老师或多或少都会和学生们谈,某某诗词或文言文,去年或前年刚刚考了,不用复习了。

今天听了我的统计发现,你还敢这么做吗?

而且河北省惯用今年考某篇的默写,下一年考阅读的手段。

去年文言文阅读考的是《送东阳马生序》,那么我们在今年的复习应考中,可以淡化一下阅读方面的训练,但背诵、默写万万不可忽视,课文的翻译我认为也不可忽视,因为有些虚词的解释,可以关联到本课。

河北省中考不按规则出牌是有原因的,出题者最担忧的,恐怕就是我们算卦赌题。

这样对学生的积累不利,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高考。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今年的考试内容上小赌一下。

关于现代诗文的考查,是从2007年开始的,07年考的是朱自清的《春》,08年考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09年考的还是朱自清的《春》,10年考的是《沁园春雪》的理解填空,11年和12年连续两年没考。

所以,我认为今年应该特别关注现代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考点6】病句修改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这一考点和上一年相比,病句类型新增了“否定词使用不当”。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认为不宜空洞的讲解,可以在试题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河北省关于这一考点的试题:

【展示解说各年试题】

综合河北省的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对病句提出修改意见、针对一段文字按要求指出并修改病句等。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考点我省从06年起,连续考了5年,2011年和2012年两年没有考,所以,今年复习应考应该格外关注这一考点。

【考点7】修辞方法及作用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对于这一考点,河北省中考试卷一般不单独成题,往往和仿写、综合性学习以及阅读中句子赏析结合在一起考查。

题型一般有选择题;按要求写出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和仿写相结合);指出某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往往在阅读中考查)。

关于八种修辞的辨析和作用,河北省试题涉及过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的作用在《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里有,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考点8】理解和使用词语

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我们先回顾一下河北省的试题:

【展示两年试题】

河北省连续两年考了这一考点所包含的两种题型:

词语的理解运用题,成语的理解运用题。

这一考点是2010年《考试说明》中新增考点,今年是第三年考查。

2011年考查了词语的理解运用,试题难度不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词语的理解运用还包括一种特殊词语——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难度稍大些。

去年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运用。

我们发现,四个选项中的成语有三个来自课内。

“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门庭若市”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将课本中出现的重要成语进行整理,从正确书写到词义理解,尤其是19篇文言文和公共篇目中的成语。

【考点9】排序衔接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河北省连续两年考了这一考点。

以下是河北省的试题:

【展示两年试题】

连续两年考的都是“为打乱顺序的一组句子选择正确的语序”,其实在《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这一考点包括“排序”和“衔接”两个内容。

这两年只考了排序,如果还要考下去,应该还有“根据语境选择衔接连贯、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例如:

【展示试题】

另外,句子排序衔接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在阅读当中考查,将抽出的某句(段)放回原文并说明安放理由。

【考点10】仿写句子

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这个考点往往出现在综合性学习或阅读当中,基本包括两种形式:

仿照例句进行仿写和根据语境仿写。

以上10个考点的复习,除诗文默写按所给范围复习外,我认为识字与写字、成语、文学常识与名著以及文体知识,可以梳理一下课本。

其他考点为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中考试题,形成专项训练。

这种专项训练我认为九年级一开始就逐步渗透,逐轮进行。

后期训练不宜集中,要穿插进行,避免学生产生疲乏感。

可以充分利用手头的成套试题资料,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整理错题,以求准确率的提升。

(二)口语交际

根据《考试说明》中的陈述,我将这一考试内容分成了三个考点:

题型1:

根据对象和场合,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题型2:

针对不同对象,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题型3:

抓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并简要转述。

关于口语交际的考点只在07年第4题第3小题“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说的话”出现,08、09、10年没有考查。

2011年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可以算作“根据对象和场合,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我觉得如果今年再出现的话,可能会侧重考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这样可以连带考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同时,关于“抓住对方表达的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也可能出现,“转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生疏,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综合性学习

根据《考试说明》的陈述,我将这一考试内容分成了四个考点:

题型1:

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题型2:

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

题型3:

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

题型4:

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我们先回顾一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展示几年试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省关于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通常融在一起来考查,河北省也不例外,08年的试卷中第5题“爷爷,生日快乐,许个愿吧”的漫画,考查的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09年第6题“给新闻拟写标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

很多人预测10年考"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简单方案”的可能性比较大。

可是10年又以“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漫画重复了08年的考点。

2011年考的是“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2012年编写幽默短信应该属于“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河北省语文中考没有按套路出牌。

当然,这种不按套路出牌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们应在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明确每一个考点,以求高效。

不要主观推测,河北省中考,一切皆有可能!

(四)古代诗词阅读

  《考试说明》明确地规定了古代诗词阅读的考试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5个考点:

 

理解词义和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

   欣赏词语和句子。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河北省从2010年开始,依次考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数值6分左右,考试范围还是34首。

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建议。

我们都知道,一首诗词的学习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将这5个考点排一下先后顺序的话,我认为朗读在先,词意和句意的理解在后,接下来要品读词语,赏析句子,然后才能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才能谈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甚至是写作借鉴。

如果我们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将5个考点循序渐进地巧妙融合,又何尝不能事半功倍呢!

(五)文言文阅读

这一考点包括6个考试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关于文言文阅读,很多人纠缠在阅读材料是课内还是课外的争论之中,我的观点是课外的我们无从预测,但课内的却有“章”可循。

《考试说明》明文规定的19篇文章,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我曾对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过一个统计:

年份

分值

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文章理解及其他

2008年

13分

6分

7分

2009年

14分

7分

7分

2010年

14分

9分

5分

2011年

14分

8分

6分

2012年

14分

8分

6分

 

从这一表格我们不难看出,在近5年的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几乎都占半壁江山。

其实,这就是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的前三点。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将它作为重点。

至于其余的题型,其实和现代文阅读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想只要我们在复习中严格把握考点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五)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标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考试说明》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和上一年没有变化。

分析河北省历届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好像它一直在躲避能形成答题规律的试题,而是更注重文本的理解。

学生文本读得懂,答题自然有理有据。

我不是否认在复习中带领学生总结答题规律的做法,事实上我也一直在总结答题规律。

甚至说今天我们大家坐在这里,面对河北省《考试说明》,也是在总结规律。

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才能更好的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向,才能使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

下面我按文体特点分别对常见题型进行一下总结: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

我概括总结了13个题型:

1.找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的内容;

3.分析说明顺序;

4.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5.给事物下定义;

6.分析说明文的语言(①准确严密性、科学性;②生动性、形象性);

7.概括提取文章信息;

8.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9.某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10.代词指代的内容;

11.开头语言的作用;

12.运用本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3.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

我概括总结了14个题型:

1.找出所议论的话题;

2.概括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3.分析论证思路;

4.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5.概括事实论据、补写事实或道理论据;

6.分析议论文的语言(①严密性、有说服力;②生动性、形象性);

7.概括提取文章信息;

8.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9.某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10.代词指代的内容;

11.开头引用故事(生活现象、新闻事件、漫画笑话、名人事例等)的作用;

12.补写或仿写;

13.理解句子(词语)的语境含义;

14.针对文中话题或观点发表个人见解。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我概括总结了22个题型:

1.梳理行文思路;

2.概括事件或内容;

3.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4.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

5.概括或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6.揣摩人物心理;

7.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8.赏析句子(词语)的表达效果;

9.概括提取文章信息;

10.理解句子(词语)的语境含义;

11.分析题目的含义或赏析题目的好处;

12.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3.分析特殊段落(开头段落、过渡段、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14.某段与某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15.某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16.引用诗词的作用;

17.分析插叙(顺叙、倒叙)的作用;

18.分析“我”在全文中的作用,或选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