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63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运动解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

体育学院课程负责人:

杨国敏适用于本科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教学时数:

56学时(讲课44学时,实验12学时)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教学内容:

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重点:

运动解剖学定义、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难点:

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2.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教学内容: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间质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掌握细胞质的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掌握线粒体的结构;了解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

重点:

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主要种类、结构及其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第二章基本组织教学内容: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分类、形态结构、分布及功能。

基本要求:

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致密结缔组织、骨骼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了解组织的概念、分类、分布与功能;了解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骨组织、平滑肌组织、心肌组织、软骨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布;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和分型;了解神经元的分类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特点;了解突触的概念与结构。

重点: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神经元的结1

构与分类。

难点:

骨质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神经元的结构。

4.运动系统第一节:

骨教学内容:

骨概述,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与头骨的组成与位置,各部分主要骨的骨性标志。

基本要求:

了解骨的分类、骨的发生、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掌握骨的结构、运动对骨的影响;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重点:

上肢骨的组成和数量,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上的主要形态结构;下肢骨的组成和数量,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距骨的主要形态结构;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区分和一般形态结构;颅骨的组成及其一般形态结构。

难点:

各骨骨性标志及其位置辨识。

第二节:

骨连结与骨骼肌教学内容:

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结构和物理特性,肌肉工作术语,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上、下肢骨、躯干骨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运动上、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功能及肌肉力量和伸展性锻炼方法,体育运动对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影响。

基本要求: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了解骨骼肌的结构、物理特性、工作术语、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掌握上、下肢骨、躯干骨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重点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了解上、下肢、脊柱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

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掌握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和维持足弓的主要因素。

掌握运动上、下肢、脊柱的主要肌肉(斜方肌、前锯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竖脊肌和膈肌)位置、形态、功能及锻炼方法。

掌握上、下肢、头和躯干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掌握发展上、下肢和脊柱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基本练习方法。

了解体育运动对骨连结和骨骼肌的影响。

重点: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骨盆)、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形状和运动及其相应运动肌肉(群)的位置、纤维走向、功能及发展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方法。

骨盆的组成和运动。

足弓的分类和功能。

脊柱的组成、连结和运动及运动肌肉(群)的位置、纤维走向、功能和发展练习法。

胸廓的组成和功能。

颅骨的连结方式,头部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难点:

上下肢及躯干各部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其主要运动肌群的功能。

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内容:

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特点,肌肉工作的性质,骨杠杆分类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及实例。

基本要求:

掌握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的概念;了解多关节肌的特点;掌握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了解骨杠杆分类、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了解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掌握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原动肌工作性质的分析;掌握静力性、动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重点:

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的特点和相互作用,肌肉工作的分类,确定原动肌的方法,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难点:

原动肌的分析,多关节肌的特点,动作分析。

5.消化系统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掌握小肠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了解大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和功能;掌握肝的形态、位置、结构、体表投影和功能;了解胰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了解口腔的构成、牙的形态与结构、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部位;了解咽的位置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和形态;了解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重点:

中空性内脏器官管壁的一般构造,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胃的位置形态和胃壁的组织结构,肠的分段,小肠壁特别是小肠环状皱襞和小肠绒毛的构造与功能关系,肝的位置、形态、组2

织结构、血液循环和功能,胰的构造与功能。

难点:

小肠绒毛的构造与功能关系,肝的组织结构、血液循环和功能,胰的构造与功能。

6.呼吸系统教学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各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肺的血管,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基本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了解肺的血管;掌握肺小叶的微细结构与气血屏障的概念;了解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重点:

吸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的位置、形态与分叶,肺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肺小叶和气血屏障,喉的构造与功能,肺的血液循环。

难点:

肺小叶和气血屏障,喉的构造与功能,肺的血液循环。

7.泌尿系统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和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肾的血管,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基本要求: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肾的血管;掌握肾单位的微细结构;了解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滤过屏障;了解输尿管道的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重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与组织结构,滤过屏障,尿的形成,男、女尿道的区别。

难点:

肾的大体结构与组织结构,滤过屏障,尿的形成。

8.生殖系统教学内容:

男女生殖系统的构成,各部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基本要求:

掌握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概况;了解男性、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掌握睾丸、卵巢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重点:

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构造与功能,卵巢的构造与功能,子宫的位置、形态、构造与功能。

难点:

睾丸、卵巢、子宫的位置、形态、构造与功能。

9.脉管系统教学内容: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路径,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道,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脉管系统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了解淋巴的生成,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分布和淋巴的回流途径;了解淋巴器官的种类、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重点: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各腔的入口、出口名称及瓣膜配置,心脏的构造、心的血液供应与神经支配,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血管的分类与分布规律及血管壁的构造,主动脉干的主要分支与分布,上、下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及收受范围,门静脉的组成与功能,体育锻炼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淋巴干、淋巴导管的汇集与流向路径,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

难点:

心脏各腔的入口、出口及瓣膜配置,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主动脉干的主要分支与分布,门静脉的组成与功能。

10.神经系统教学内容:

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束、神经、网状结构、内脏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了解脑干的组成、主要的外部结构;掌握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的分叶、主要皮质机能区的位置;掌握脑神经名称、脊神经的组成;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功能;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痛觉传导路、皮质脊髓束传导路。

重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脊髓的内部结构即灰质的构造和白质中的主要传导束,脑干的3

组成及各部的机构和主要功能,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小脑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间脑的分布及丘脑和下丘脑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大脑半球内部主要结构及功能,大脑皮质的主要机能定位,感觉和运动传导路,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功能,脊神经的组成、分布及功能,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难点:

脊髓的内部结构即灰质的构造和白质中的主要传导束,脑干各部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丘脑和下丘脑的位置、结构,大脑半球内部主要结构及功能,大脑皮质的主要机能定位。

11.感觉器官教学内容: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分类,视器的组成、各部形态结构及功能,前庭蜗器的组成、各部形态结构及功能,本体感受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基本要求:

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以及感受器的分类;了解视器、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光波在眼内的传导途径;了解外耳、中耳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声音在耳内的传导途径;掌握肌梭、腱梭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体育锻炼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重点:

眼球壁的构造及视细胞的种类与功能,眼的成像原理及晶状体的调节功能,视觉传导路,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位听传导路,肌梭和腱梭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眼的成像原理及晶状体的调节功能,视觉传导路,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结构特点,位听传导路。

12.内分泌系统教学内容:

内分泌系统概述,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体育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重点:

甲状腺的、肾上腺、垂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难点:

垂体和肾上腺的形态结构。

13.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教学内容:

人体的发生和生长发育,体育运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了解人体生殖细胞形成和受精过程,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以及三胚层分化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重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因素;了解以上三点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意义。

难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

四、课时分配表学时分配序章节内容合习题课外号讲课实验上机设计其它计课阅读1绪论222细胞和细胞间质223基本组织224运动系统22148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5541尿、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5417神经系统9818感觉器官3219内分泌系统224

10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2211复习与机动2212总计564412五、实验开课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12应修实验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实验教学目的: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是通过系统观察人体各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等工作,本课程实验教提供运动解剖学的理论与知识。

学目的和基本实验要求:

实验教师应重视实验课教学,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并严格要求学要求生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应分小班进行,重视电教手段,弥补实验条件不足;每一次实验都要求学生必须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必须加入课程考评中。

与课程考试相结合,根据实验报告、解剖标本辨识等综合评定方法进行考评。

实验的考核分数分配的百分比:

实验报告50%,解剖标本辨识40%,实验考勤等10%。

李世昌主编《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书要求实验序必选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别实验内容简述学号做做时21√全身骨观察验证全身骨位置、形态、主要标志22√全身骨连结观察综合全身骨连结结构及运动32√全身骨骼肌观察综合全身骨骼肌位置、形态、功能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器官42√内脏和心血管器官观察综合形态结构,心脏形态结构、全身血管分布、淋巴系统组成神经系统各部形态结构、眼、5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观察验证√耳形态结构及功能六、推荐教材、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李世昌.《运动解剖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5

李世昌.《运动解剖学实验》(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推荐参考书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七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第二版).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顾德明、缪进昌.《运动解剖学图谱》(第二版).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

七、执行大纲说明本课程总课时56学时,3学分,46学时为理论讲授,实验10学时,实验个数:

5个,1个学期进行,每周4学时。

八、成绩考核

(1)平时表现:

包括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

(2)实验成绩占10%。

(实验部分考核的综合成绩)(3)期末考核卷面成绩占70%。

执笔人:

杨国敏审核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