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78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1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docx

精品小六下语文教案新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Co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2.《匆匆》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28日。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

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理念】

  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在读中获得独特的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飞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

(急急忙忙的样子。

)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

而且是一去不复返。

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

”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

(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

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

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

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让同学分小组讨论。

    (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

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

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

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

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来去匆匆  要珍惜

            留下痕迹  

3.《桃花心木》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训练点:

    ⑴ 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 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3、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4、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疑点:

    ⑴ 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何没有规律?

浇水量为何不一定?

    ⑵ 为什么说: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3、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等形式进行深人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

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自己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⑴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⑵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⑶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3、抓品读,促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第二课时

一、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综合实践,练能力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写课本剧,练写作。

2、小组内排练课本剧,练表演,练表达。

3、班上演出,赛水平。

 三、总结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萎”“锻炼”等字。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

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4.《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

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

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5.《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

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

“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

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

”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

”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

”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

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

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

”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

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

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

”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

“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

”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

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

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

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

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

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

”大家纷纷说。

“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

”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

“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

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

”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

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

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

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

  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

  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

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