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693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三课时.docx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三课时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

(一)·第一课时

课时编号:

023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晏殊词所运用的白描手法。

2、体会《踏莎行》中所表现的天涯游子的离愁别恨。

3、初步了解北宋初期词作“格调高远”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手词作的艺术特色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初步了解北宋初期词作“格调高远”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导入新课。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词。

二、研习晏殊《破阵子》。

(一)、对照注释了解作者。

(二)、讨论翻译大意,字句质疑。

(三)、品读与探讨。

1、讨论作品中的意象以及表达效果。

提示:

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色彩缤纷,充满生机;笑声——轻松欢快。

展示了少女身上特有的青春活力。

2、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提示:

白描手法,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3、本词如何体现“格调高远”的北宋词特点?

明确:

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

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调高远。

三、研习欧阳修《踏莎行》

(一)对照注释了解作者。

(二)学生自读,对照注释掌握大意,质疑疑难字句,

并概括上下篇的内容。

上片:

写游子远去。

下片:

写闺妇怀人。

(三)小组讨论。

1、简要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

明确: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2、上片起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何等自在。

而紧接两句却写了离愁。

以乐景衬哀情,其景愈乐,其情愈哀。

3、“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

“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4、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斜阳已远,而芳草更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

情景交融,在想象中将怀人之情更进一层。

四、拓展延伸。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思考问题: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传诵,请作欣赏。

 

教后反思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

(一)·第二课时

课时编号:

024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欧阳修词景深、情深、境也深的特点。

2、体会范仲淹《苏幕遮》“以秋景写秋心”的特点。

3、通过两首词进一步体会北宋词格调高远的特色。

教学重点

掌握两首词的写作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北宋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研习欧阳修《蝶恋花》。

(一)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翻译词意。

(二)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李清照《词序》: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试赏析此句。

明确: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赏析“堆”字。

明确:

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3、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明确: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

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

4、“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

明确:

在猛烈的风雨之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

(三)拓展延伸:

词文集评。

1.李清照《词序》: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2.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二、研习范仲淹《苏幕遮》。

(一)走近作者,对照注释和资料了解。

他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二)学生读作品,了解大意,力争背诵。

(三)合作探究问题。

1、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

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义是什么?

这样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在心头无法入眠。

这里的“好梦”是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体现了范仲淹词含蓄委婉的特点。

3、上片的写景和下片的写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提示: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4、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实虚结合的手法

“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

 

教后反思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

(一)·第三课时

课时编号:

025复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张先词中的优雅空灵的春恨,并思考词人是如何表现春恨的。

2、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教学难点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复备栏

研习张先《天仙子》:

(一)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张先作品多写诗酒生涯及男女之情,言语工巧,风格含蓄,韵味隽永,长于锤炼字句,因善用“影”字而被称为“张三影”。

(二)互动探究,研习词作。

1、结合词序内容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一是位卑,二是老病。

表现了位卑老病的感叹。

2、这首词所写内容时间跨度:

从中午到夜晚。

3、体会上阕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

“送春春去几时回”,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几时再回来,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之春的留恋。

所以才会对着明镜,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临晚镜,伤流景”)。

作者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则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

“空记省”,想也无益。

4、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赏析“弄”字的妙处。

明确:

与上句动静结合,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

研习柳永《八声甘州》:

方法:

互动探究。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

衰败、凄清

描写衰残之景渲染凄清的氛围,烘托人之离愁。

3、“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

“长江水”一句,词人的视野转向远处,景中见情,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为下片抒情进行过渡。

4、下片描写了哪些事?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1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

2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先写自己望乡怀人,是实写;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是虚写;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

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

小结: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教后反思

晏殊《破阵子》欧阳修《踏莎行》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二、研习词作

A:

研习《破阵子》

1、讨论作品中的意象以及表达效果。

2、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B:

研习《踏莎行》

1、简要分析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

2、上片起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结合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4、下片最后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四、拓展延伸,背诵。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蝶恋花》范仲淹《苏幕遮》导学案

一、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二、预习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A:

《蝶恋花》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3、清人毛先舒评曰: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B:

研习《苏幕遮》

1、上片所描写的秋天景色有什么特点?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含义是什么?

这样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3、这首词上片的写景和下片的写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张先《天仙子》柳永《八声甘州》导学案

一、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张先作品多写诗酒生涯及男女之情,言语工巧,风格含蓄,韵味隽永,长于锤炼字句,因善用“影”字而被称为“张三影”。

二、互动探究,研习词作。

A:

《天仙子》

1、结合词序内容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2、这首词所写内容时间跨度?

3、体会上阕所表达的情感。

4、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赏析“弄”字的妙处。

 

B:

研习《八声甘州》: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

2、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

 

3、“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一句放在上片的结尾有何作用?

 

4、下片描写了哪些事?

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

(一)》巩固案

一、名句默写及词语解释。

1、破阵子春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笑东郊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巧笑:

                 逢迎:

2、踏莎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________________,平芜尽处是春山,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征辔:

           盈盈:

3、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游冶:

               

4、苏幕遮怀旧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黯乡魂:

                    追旅思:

             

5、八声甘州

对潇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潇潇:

         是处:

         冉冉:

        颙望:

二、字词注音

莎草(   )征辔(   )雨横(   )小倅(   )记省(  )颙望(   )

三、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2)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更恰当?

为什么?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