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6954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docx

天津市静海县学年高二化学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化学(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Mg:

24S:

32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能量

速率平衡

电解质溶液

学法题

卷面

分数

15

35

50

10

2—3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2CO2(g)===2CO(g)+O2(g) ΔH=+2×283.0kJ·mol-1则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1

C.500℃、30MPa下,0.5molN2(g)和1.5molH2(g)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mol-1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B.配制FeSO4溶液时,将FeSO4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C.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

D.洗涤油污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热水中加入硫酸钠溶解至饱和,此时溶液的pH小于7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

2c(Na+)=c(S2-)+c(HS-)+c(H2S)

C.pH=13的强碱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小

D.25℃时pH=9的CH3COONa溶液和pH=9的NH3·H2O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浓度之比为104

4.25℃时纯水的电离程度为α1,pH=2的醋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为α2,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为α3。

若将上述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为α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α2=α3<α4<α1 B.α3=α2<α1<α4

C.α2<α3<α1<α4 D.α1<α2<α3<α4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0的溶液:

Fe2+、Br-、Na+、NO3-

B.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0-12mol·L-1的溶液中:

K+、AlO2-、NO3-、Na+

C.中性溶液中:

Fe3+、K+、Al3+、SO42-

D.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

A1O2-、Na+、NO3-、C1-

6.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1mol·L-1的(NH4)2Fe(SO4)2·6H2O溶液中:

c(NH

)=c(SO

)>c(Fe2+)>c(H+)

B.等pH的①(NH4)2SO4溶液 ②NH4HSO4溶液 ③NH4Cl溶液中,c(NH

)的大小关系:

①>③>②

C.0.1mol·L-1的NaHCO3溶液:

c(Na+)>c(OH-)>c(HCO

)>c(H+)

D.标准状况下将2.24LCO2气体通入150mL1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HCO3-)>c(CO32-)

7.已知0.1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 ②升高温度 ③加少量冰醋酸④加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常温下,向l00mL0.01mol/LHA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MOH溶液,如图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A为一元强酸

B.N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C.随着MOH溶液的滴加,比值不变

D.若K点对应的溶液的pH=10,则有

c(MOH)+c(OH-)-c(H+)=0.005mol/L

9.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①热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强

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pH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完全溶解等量的镁粉(少量),后者所用时间少

B.常温下,氨水与(NH4)2SO4的混合溶液pH=7时,c(NH4+)与c(SO42-)之比为2∶1

C.常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

=1×10-1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均增大

D.常温下,V1LpH=11的NaOH溶液与V2LpH=3的HA溶液混合,若混合液显中性,则V1≤V2

1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NaHS溶液显碱性:

HS-+H2O

H3O++S2-

B.明矾净水:

Al3++3H2O

Al(OH)3(胶体)+3H+ 

C.制备TiO2纳米粉:

TiCl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

D.醋酸使碳酸钙溶解:

12.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相同的①CH3COONa ②NaHCO3 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

③>②>①

B.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2c(OH-)=c(CH3COO-)-c(CH3COOH)

C.已知电离平衡常数:

H2CO3>HClO>HCO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lO-+CO2+H2O=2HClO+CO32-

D.常温下,向0.1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NH4+)>c(SO42-)>c(OH-)=c(H+)

13.实验室测定水体中氯离子的含量时常使用AgNO3溶液滴定法,已知在25℃时几种银盐的Ksp:

难溶盐

AgCl

AgBr

AgI

Ag2CrO4

Ag2CO3

Ksp

1.8×10-10

5.4×10-13

8.3×10-17

1.9×10-12

8.1×10-1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黄色

砖红色

白色

可用作滴定Cl-指示剂的是

A.K2CrO4B.Na2CO3  C.NaBr D.NaI

14.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时间/min

n(SO2)/mol

n(O2)/mol

0

0.10

0.060

t1

0.012

t2

0.016

A.反应在0~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3)=0.088/t1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SO3和0.010molO2,到达平衡时,n(SO2)=0.012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SO2)=0.0070mol·L-1,则反应的ΔH>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molSO2和0.030molO2,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大于88%

15.合成氨反应为:

N2(g)+3H2(g)

2NH3(g).图1表示在一定的温度下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的变化。

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自发反应,由图1可知加入适当的催化剂,E和ΔH都减小

B.图2中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0.045mol·L-1·min-1,从1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体积为1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d

C.图3中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b点

D.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K2,则:

T1>T2,K1>K2

二、填空题

16.易混易错题组(10分):

化学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部分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请完成下列题目:

(1)在t℃时,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书写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NH3(g)+CO2(g)

NH2COONH4(s)K=

WO3(s)+3H2(g)

W(s)+3H2O(g)K=

(2)某温度下,Ni(s)+4CO(g)

Ni(CO)4(g)的平衡常数为K,其逆反应的平衡

常数K1=(用K表示)

(3)某温度下,Fe2O3(s)+3C(s)

2Fe(s)+3CO(g)的平衡常数为K1,C(s)+CO2(g)

2CO(g)的平衡常数为K2则Fe2O3(s)+3CO(g)

2Fe(s)+CO2(g)的平衡常数K=(用K1、K2表示)

学法题:

就以上的解答思考,书写或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时,应注意什么

17.规律提炼题组(17分):

(1)已知:

a.常温下,醋酸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同.

b.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则

①CH3COONH4溶液呈性(填"酸"、"碱"或"中",下同)。

②NH4HCO3溶液呈性,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离子是(填化学式)。

(2)100℃时,Kw=1.0×10-12,该温度下测得0.1mol/LNa2A溶液的pH=6.

①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该温度下,将0.01mol/LH2A溶液稀释20倍后,溶液的pH=

③体积相等、pH均为1的盐酸与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产生的氢气

A.盐酸多B.H2A多C.一样多D.无法确定

④将0.1mol/LH2A溶液与0.2mol/L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在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1的NaOH溶液的pH=10

①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______________。

②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硫酸VbL混合(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___________

若所得混合液pH=10,且a=12,b=2,则Va∶Vb=___________

(4)在25℃时,pH等于9和pH等于11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c(H+)=(lg2=0.3,lg5=0.7)

学法题:

就第(3)(4)两问的解答,总结提炼求混合溶液pH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18.化学实验题组(23分):

滴定实验的应用

(1)用已知浓度的烧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①滴定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达终点的现象为

②下列操作会使所测得的盐酸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干燥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液

D.读碱式滴定管的刻度时,滴定前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滴定后俯视读数

(2)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得产物Fe3O4中二价铁含量。

①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00 mol/L的K2Cr2O7的标准溶液250 mL,则配制该标准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

②滴定时,用滴定管盛装标准K2Cr2O7溶液。

滴定时,左手,右手,眼睛注视。

(3)四氯化硅粗产品经精馏后,得到的残留物中常含有铁元素,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把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

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②某同学称取5.000g残留物,经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试样溶液,用1.000×10-2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

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

19.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进行如下的反应:

3A(g)+B(g)

2C(g)(正反应放热)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3molA和1mol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C物质的百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容器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起始时②中投入3molA、1molB;③中投入3molA、1molB和2molC,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B的转化率②③(填<、>或=)

(3)若维持②③容器内温度和压强相等,起始时在②中投入3molA和1molB,在③中投入amolA和bmolB及cmolC,欲使达平衡时两容器内C的百分含量相等,则两容器中起始投料量必须满足的关系式为(用含A、B、C的关系式表达):

20.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2与1molO2发生反应如下:

4NO2(g)+O2(g)

2N2O5(g)

(1)已知平衡常数K350℃<K300℃,则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常温下,该反应能逆向自发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扩大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B.恒温恒容下,再充入2molNO2和1molO2,再次达平衡时NO2转化率增大

C.恒温恒容下,当容器内的密度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则一定是降低了温度

(3)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

消除汽车尾气是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热点研究课题。

已知:

①N2(g)+O2(g)=2NO(g)△H=+180.5kJ·mol-1

②CO(g)+1/2O2(g)=CO2(g)△H=-283kJ·mol-1

则汽车尾气中NO和CO在催化转化器中相互反应成无污染的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上图中画出c(CO2)在T2、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4)氮的化合物种类较多,如NH3、NO、NO2、HNO3、硝酸盐等。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A.常温下,亚硝酸钠溶液的pH>7

B.亚硝酸能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

C.用亚硝酸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D.0.1mol·L-1HNO2溶液的pH=2.1

E.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F.常温下,将pH=3的亚硝酸溶液稀释10倍,pH<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按照这个理论,下列微粒属于两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

a.H2Ob.NO2-c.H2NCH2COOHd.H2PO4-e.H2S

与氮同主族的磷元素形成的Na2HPO4溶液显碱性,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X、Y、Z、W分别是HNO3、NH4NO3、NaOH、NaNO2四种强电解质中的一种。

下表是常温下浓度均为0.01mol·L-1的X、Y、Z、W溶液的pH。

0.01mol·L-1的溶液

X

Y

Z

W

pH

12

2

8.5

4.5

将X、Y、Z各1mol·L-1同时溶于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化学(12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得分框

知识与技能

学习能力

(学法)

习惯养成

(卷面整洁)

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50分)

16.易混易错题组(10分):

(1)

(2)(3)

学法:

17.规律提炼题组(23分):

(1)①②

(2)①②

③④

(3)①②

(4)

学法:

18.实验题组(17分)

(1)①②

(2)①

(3)①

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

19.(5分)

(1)

(2)(3)

20.(15分)

(1)

(2)(3)

(4)①②③

(5)

 

静海一中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化学10月

学生学业能力教研试卷答案(A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A

D

D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B

A

B

B

二、填空题

16.易混易错题组(10分):

17.规律提炼题组(17分):

(1)①中②碱NH4+

(2)①H2A===2H++A2-②PH=3③C④C(NH4+)>C(A2-)>C(H+)>C(OH-)

(3)①10-12②100:

12:

99(4)10.7

18.实验题组(23分)

(1)①当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后不退色。

②CD

(2)①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酸式,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3)①否 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故不需其他指示剂 ②4.48%

19.(10分)

(1)③②①

(2)<(3)

=3

20.(10分)

(1)放热;逆反应方向的△S>0;

(2)BD;

(3)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1

(4)①ADEF;

acd;

3Ca2++2HPO

===Ca3(PO4)2↓+2H+

(5)c(Na+)>c(NO3-)>c(NO2-)>c(OH-)>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