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159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docx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

)。

A.物质的量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 )。

D.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

A.n(硫酸)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

B.mol﹒m-3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C.0.142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mol﹒L-1的HCl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

D.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12.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 )D.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

( )B.793kPa

14.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C.280~320mmol﹒L-1

15.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16.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

B.渗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反应物浓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D.50g·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B.活化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C.0.10mol·L-1CaCl2溶液

26.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

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

A.HCO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30.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32.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33.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34.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35.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

( )A

   N2(g)+3H2(g)

2NH3(g)?

H=-92.22kJ﹒mol-1A.升高温度

37.增加2NOBr(g)

2NO(g)+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 )。

B.不发生移动

38.在下列电解质中,哪一个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 )C.HAC

39.在下列酸碱对中,哪一对不是共轭酸碱对。

( )A.H3PO4~HPO42-

40.关于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纯水的pH值偏碱性

42.关于缓冲溶液的组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NaH2PO4~Na3PO4

43.关于正常人血的pH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

44.关于溶度积常数Ks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Ksp与温度无关

45.关于溶度积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Ksp等于Qi,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46.0.010

HCl溶液中

浓度为()B、

47.室温下,

HAc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C、1×10-14

48.某一可逆反应体系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

B.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49.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L

蔗糖溶液和0.02mol·L

NaCl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D.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50.配制300mL0.10

NaOH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是()。

A、1.2g

51.

C.

?

?

?

?

5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53.在下面的几组溶液中,哪一组用来制备缓冲溶液()D、NH3·H2O和NH4Cl

54.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当有一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是:

()B、=25.3%

55.在某温度下,纯水的pH为6.5,则其pOH值应为()B、6.5

56.室温下0.1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接近于()C、250kPa

57.会使红细胞发生缩皱的溶液是()C、100g·L

葡萄糖

58、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59.HPO42-的共轭酸是()B.

?

60.溶液稀释时的计算公式

,它表示()。

B.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第四至八章

1.下列数字中,哪个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3位。

( )A.0.00500

2.关于杂化轨道的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孤电子杂化轨道

3.下列哪种作用力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 )AA.氢键力

4.下列配合物属于螯合物的是()。

D.[Cu(en)2]SO4

5、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D.H2O和CH3O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7、在CO2、SiH4、BF3分子中,它们()。

C.都是非极性分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p轨道之间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σ键

9.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配合物的是(?

)。

C.

10.

中,中心离子(

)的配位分子数是()B.2

11.乙二胺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那种物质(?

)。

C.螯合物

12.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

C.色散力

13.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

)。

A.氢键

14.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的是(?

)A.

15.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

)C.氢键

16.乙醇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作用力有(?

?

)D.以上四种作用力都存在

17.pH=10.00的有效数字为()位。

C.2

18.下列各数修约到三位有效数字,正确的是()。

C.32.361→32.4

19.下列各项对有效数字判断正确的是()。

A.1.0003是五位有效数字

20.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CC.

21.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

22.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D.

23.由非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C.

24.由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B.

25.下列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第九至十一章

1.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C

C.异己烷

2.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A.反—1—氯—4—溴环己烷

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相对酸最不稳定()。

C.环丙烷

4.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A.反—1,2—二氯乙烯

5.苄基型化合物具有催泪作用,下列哪一个属于苄基卤化物()。

A

6.下列烃类化合物哪一个能被KMnO4氧化()。

B.甲苯

7.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B.3-乙基环戊烯

8.下列烯烃哪一个有顺反异构体()。

B

9.下列哪一个醇难溶于水()A.正戊醇

1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D.乙醚

11.下列哪个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C

12.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水()。

D

1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能与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

B.对-甲苯酚 

14.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能溶于浓H2SO4()。

B.乙醚

15.下列哪一个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不会发生醚键的断裂()。

A.二苯醚

16.下列试剂中,可与烯烃进行反马氏规则加成的是()。

C.HBr

17.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是(?

?

)。

D.苯甲醛

18.鉴别1-丁炔和2-丁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

?

)。

A

19.鉴别乙烯和乙烷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

?

)。

D

2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被弱氧化剂(土伦试剂)氧化()。

B.苯甲醛

21.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水中是以水合物的结构存在(   )。

C.福尔马林

22.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

)C.正丁醇

23.乙硫醇具有极难闻的气味,常作为无气味燃料气漏气的警报。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乙硫醇结构的是(?

?

A.

24.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

(?

?

)。

D.醇

25.分子中的所有碳碳键均以单键相连的烃是()。

A、烷烃

26.烯烃的官能团是()。

B、碳碳双键

27.硫醇的官能团是()。

A、-SH

28.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为()。

D、芳香烃

29.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B、

30.醇的官能团是()。

D、羟基

31.下列环烷烃中,最稳定的是()。

D、环己烷

32.下列化合物

命名正确的是()。

A、2-甲基丁醛33.

命名为()。

B、4-甲基-2-戊酮

34.下列化合物命名为苯甲醛的是()。

C、

35、乙醇与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

?

?

?

?

)。

C、官能团异构

第十二章至十五章

1.葡萄糖属于(?

?

)。

D.己醛糖

2.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溶解度最小(?

?

)D.丁酸?

3.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

C.单核苷酸

4.糖原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糖(?

?

)。

D.多糖

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

B.氨基酸

6.在DNA分子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

)A.尿嘧啶?

7.下列羧酸分子中,沸点最高的是()。

D.正辛酸

8.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C

9.下列哪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D.苯胺

10.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

C.8-羟基异喹啉

11.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D.

13.

的结构俗称为()。

D、醋酸

14.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二甲胺

15.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苯胺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D、脂肪

17.血糖通常是指血液中的()。

A、葡萄糖

18.糖在人体中储存的形式是()。

D、糖原

19.氨基酸以偶极离子(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

A、等电点

20.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C、核糖核苷酸

2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D、脱氧核糖核苷酸

22.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碳酸氢钠()。

A.苯甲酸

23.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苯甲酸钠

24.下列哪一个二元酸的酸性最强()。

A.草酸

二、判断题:

第一至第三章

1.(√)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称为渗透压。

2.(×)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所需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

3.(√)活化络合物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为活化能。

4.(×)对于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

5.(√)当外来因素引起平衡系统移动时,平衡向着消除外来影响,恢复原有状态的方向移动。

6.(×)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使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略有增加,这种作用称为盐效应。

7.(√)在温度一定时,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幂之乘积称为溶度积常数。

8.(×)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各基元反应中速率最快的一步。

9.(√)浓度、温度、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10.(√)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还是等渗溶液。

11.(√)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皱缩,则此溶液为高渗溶液。

12.(√)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涨破,则此溶液为低渗溶液。

13.(×)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

14.(×)往HAC溶液中加入NaAC后产生同离子效应,故往HCl溶液中加入NaCl也会产生同离子效应。

15.(×)从物质的聚集状态看,分散系可以是液态的和气态的,但没有固态的。

16.(×)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17.(√)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如果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总数相等,则增加总压力,化学平衡将不发生移动。

18.(×)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提供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19.(√)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其释放一个氢离子后产生的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0.(×)pH和pOH都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值越大,则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大。

21.(×)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2.(×)在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Cl,混合溶液的pH值将减少。

23.(√)质量浓度,它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4.(×)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为活化分子,因此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的。

25.(√)催化剂只能催化热力学上能够发生的反应,它不能使非自发的反应变成自发反应。

26.(×)化学平衡移动时,其平衡常数一定随之改变。

第四至第八章

1.(√)根据“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11.2350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其结果为11.24。

2.(×)分子中通过共用电子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并形成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3.(√)一般来说,π键只能与σ键同时存在,在双键或叁键中,必须也只能有1个σ键。

4.(×)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5.(×)用光电天平称出9.2340克的样品,9.2340就是4位有效数字。

6.(√)测定的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必然高。

7.(√)在配合物的内界中,有配位键存在,也可能有共价键存在。

8.(√)所有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内、外界靠离子键结合。

9.(√)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如:

熔点、沸点)影响很大。

10.(×)含氢化合物之间都存在着氢键。

11.(×)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2.(√)两个原子之间最多只形成一个σ键。

13.(√)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4.(√)这种存在于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15.(×)两个原子轨道沿键轴(两原子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16.(√)在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其作用能是化学键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

这种分子之间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间力,也称为范德华力。

17.(√)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

18.(×)离子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9.(√)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0.(√)电负性就是分子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对吸引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21.(×)一个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通常受单电子数目的限制,单电子相互配对成键后,就不能再同其它原子的单电子配对,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2.(√)共价键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23.(×)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4.(×)同一种金属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配位数相同的非螯合物要低。

25.(×)螯合物的稳定性与形成环的大小及数目有关,一般来说,形成的鳌环愈大,此鳌合物愈稳定。

26.(√)鳌合物中五、六员环的数目愈多,鳌合物就愈稳定。

27.(×)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而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8.(√)由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

1.(×)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总是服从马氏规则。

2.(×)醇脱水形成的烯烃,其主要产物总是双键碳上烃基取代较少的烯烃。

3.(×)苯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4.(√)苯和浓硫酸在加热或与发烟硫酸作用时,苯环上氢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生成苯磺酸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

5.(×)烯烃有顺反异构现象,环烷烃不可能有顺反异构现象。

6.(√)烃是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又称碳氢化合物。

7.(×)烷烃的沸点随着烷烃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8.(√)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称为苯酚。

9.(√)苯酚已被氧化而带有颜色,市售的苯酚一般呈粉红色。

10.(×)烯烃和炔烃一般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11.(×)

命名为对乙基甲苯。

12.(×)分子中含有官能团-OH的化合物都属于醇。

13.(√)低级醛和酮可以溶于水,但醛和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14.(×)所有的醛和酮都可以和土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

15.(√)

命名为丙三醇,俗称为甘油。

16.(√)

的正确命名为对甲基环己酮。

17.(×)硫醇在空气中非常稳定,不易被氧化。

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

1.(√)一对对应异构体总有实物和镜像的关系。

2.(√)羧酸和醇在酸(如硫酸)催化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3.(×)连有四个相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4.(√)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5.(×)氨基酸是一类分子中只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6.(√)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

7.(×)氨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

8.(√)α-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可生成蓝紫色配合物。

9.(×)水杨酸是对羟基苯甲酸。

10、(×)羧酸分子中,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羧酸在水中的溶解性依次增加。

11、(√)羧酸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羧酸钠盐。

12、(√)胺可以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13、(×)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所以淀粉属于单糖。

14.(×)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三、填空选择题

第一至第三章

1.溶液的浓度可以用ωB()、ρB()、cB()表示,而[AB]表示()。

A

A.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

2.硫酸的物质的量可以表示为n()和n(),而不能表示为n()和()。

B.H2SO4、1/2H2SO4、硫酸、n

3.将浓溶液c1稀释为所需浓度c2时,其稀释后的溶液()、()变化了,而溶液中的()、()没有改变。

C

C.c2、V2、n、m

4.在计算NaCl、CaSO4、MgCl2、Na2SO4溶液的渗透压时,公式中校正因子一项NaCl取()、CaSO4取()、MgCl2取()、Na2SO4取()。

D.2、2、3、3

5.带有()的溶胶,电泳时将移向();带有()的溶胶,电泳时将移向()。

A.正电荷、负极、负电荷、正极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而()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A.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力

7.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有()、()、(),而()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B.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

8.pH值(),其溶液的酸度();pOH值(),其溶液的碱度()。

C.越小、越高、越大、越低

9.已知HAc的Ka=1.7×10-5、HCN的Ka=6.2×10-10,其酸的强度()大于();而相应共轭碱的强度()大于()。

D.HAc、HCN、CN-、Ac-

10.在已达平衡的()溶液中加入(),会产生同离子效应;在已达平衡的()溶液中加入(),会产生盐效应。

A.HAc、NaAc、NH3、NaCl

11.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它的作用机理是()。

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将()。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A降低活化能不移动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是(),碱是()。

在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物质。

D.质子供给体质子接受体越弱两性

1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存在以及膜()溶液渗透浓度()

B.半透膜两侧不相等

1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和()。

C.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电泳现象

15.今有气体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氧气的分压,平衡将向();当加大总压力时,平衡将向();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将向()。

C

C.向右向右向左

16.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