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18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docx

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复习资料

2007年浙江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满分:

100分时限:

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接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3、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第三页)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4、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二、给定资料

材料内容(本材料的人物和场景为虚拟)

时间:

2007年1月

地点:

浙江电视台演播室

栏目:

阳光会客厅

主持人:

浙江文化频道小文

嘉宾:

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王主任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李教授

小文:

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

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

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

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

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

像杭州宋城集团6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800场,观众达100万人次,2005年前5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

这台歌舞精品已经成为杭州走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

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教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

消费者倾向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

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

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

张处长:

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

2005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比重,已分别从2000年的13.1%和8.5%提高到15.1%和13%。

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多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3.4和11.8个百分点,体现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比重分别提高了7.l和6.7个百分点。

小文:

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

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7000亿元以上。

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了。

王主任:

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

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

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表演、文化展览等,也可能是埘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卡拉OK、商业演出等;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民间曲艺等通俗文艺的需求,也可能是对文学巨著、交响音乐、芭蕾艺术等高雅文艺的需求;既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精神世界追索的需求。

李教授:

发达国家有一句名言:

“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它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变化。

物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文化则能提供生活的意义,使人们心灵受到抚慰、导向和激励,以此提升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王主任:

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

还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公众素质以及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

文化的发展能大大改善人们的人文精神面貌。

我们只有坚持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念和生存理念,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

同时文化对人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

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小文:

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不会也是一把双刃剑呢?

我这里的材料,里面的数据让我感到比较震惊,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即调查的100名在押少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这其中由于经常看含有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影响。

此外,这100位未成年中,经常出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经常出入成人娱乐场所的占30%,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

目前阿络游戏的内容很多是带色情、搏杀、武斗等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和网络的青少年受影响,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甚至纷纷仿效寻求刺激,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

王主任,你怎么看?

王主任:

这些只能说是劣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功能使按照人应有的道德思想和伦常秩

序,去教化人——使人“人化”——像个“人”。

我们一些地方在文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仅注重市场收入,搞粗放型发展,满足于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东两,甚至使低级、庸俗的东西,缺乏高品质的、既能卖座又让人叫好的文化商品。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状: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和团体变得“没文化”了,我们的社会由于快速地拉动,如扳断后的藕一样.出现了“文化中空”。

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文化精神的缺失.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李教授:

是这样的。

拿一些农村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庸俗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开始泛滥。

在部分省份的落后乡镇,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

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无处消遣,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村镇甚至赌博成风,这一状况的蔓延,大大损害了农村淳朴的乡风。

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是让农民们明白,要想获得幸福需要鼓起来的不只是钱包,更需要有道德、有品位的思想文化生活。

小文:

张处长,对这个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张处长: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

即使在我们浙江.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3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的省份,农村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不成正比的。

约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一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程度不平衡。

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同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小文:

农村的情况可能会突出一些,那么从全省范围来看,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处长:

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

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

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28。

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

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

浙江是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的小幅上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小文:

这些数字让人有点意外。

可是,主流的文化传播为何会出现断裂呢?

李教授:

主要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很多方面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将文化产品看成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否认它的商品性,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

如此你中有我纠缠不清,使管理和发展都进入混淆模糊的状态,导致了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掉。

张处长:

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尴尬局面:

非公资本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却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我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非常有意思:

2005年浙江国有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91场,而民营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58场。

特别是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共演出14.1万场,是国有剧团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个百分点。

国有剧团共投演出运营成本27324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票房收人和观众人数的比为1:

0.19:

O.09。

民营剧团要远远比国有剧团活跃.更具有市场占有率。

省新华书店率先实现了全省连锁经营、联营的路子。

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团资产总量、销售收人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

国有文化资源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雨”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

小文:

张处长这里都快成了数据库了。

王主任是怎么认为的呢?

王主任: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将文化看成是单纯的社会事业,认为文化部门只靠财政拨款兴办,“只投入、不产出”,总之是把文化看成是经济的装饰品,这是个误区。

不过,也并非一切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所有文化话动都可以推向市场,这要依据文化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

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需要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则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小文:

就我感觉,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文化与经济融合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

有人说2l世纪是文化的世纪。

这个观点不知各位是否认同?

李教授:

进人新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

如果说,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到20世纪的中后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靠“资本力”“文化力”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大。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未来最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是各国都在不惜血本争夺的市场。

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

文化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力、高教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只需要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市场规律就能闯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

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的排位仅次于军事产业,而在出口方面,则位居第一,总体上看,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占GDP的25%。

王主任:

这种现象在日本和韩国也很典型。

日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和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

现在,日本的动漫产品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62%,而游戏产品业已是“二分天下有其一”。

韩国属于后来居上。

这几年我们中国频频遭遇的“韩潮”,正是在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生成的。

张处长:

随着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更为激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

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

l。

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

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

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

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

小文:

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这让我想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热闹的圣诞节,10位名校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慎对圣诞节的事件,使得“洋”、“土”节之争又再次掀起了波澜。

王主任:

今天,中西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抵挡,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更何况,现在这些文化节日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放大了。

从圣诞节受益的不仅是老百姓能在平淡生活里找点快乐,从消费过程中体验一种节日的美好感觉,促进群体互助和情感沟通;而且,节日也成为众商家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洋节日的商机相关厂商赚得个钵满盆溢。

像义乌,从去年五月开始到十月,每月都有价值千万美金的圣诞产品出口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有一家礼品公司设计的圣诞礼品,从往年的单色变为双色,就是这简单的创新,就使去年的订单量增加了30%,售价也上涨了近20%。

李教授:

当前,新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本与文化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深刻的联系。

文化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正在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生产传播的强能力。

像日本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已经形成,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使得动漫产业成为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

可以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极重要理念。

从这点来看,浙江文化产业的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处长:

总的来说,这几年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相当得快。

但是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

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产业化比重偏低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小文:

虽然有差距,但是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吧。

张处长:

这是毫无疑问的。

GDP构成中,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凸显。

百姓的生活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

从官员到民间,对文化的认知逐步成为一种自觉。

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已摆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了省市县发展规划

之中。

王主任:

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文化再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

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正逐渐显现出来。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用简要文字概述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点明材料主旨。

字数不超过350字。

(20分)

2、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

(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

字数不超过150宁。

(15分)

(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字数不超过350字。

(20分)

3、就给定资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45分)

 

2007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

1、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用简要文字概述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并点明材料主旨。

字数不超过350字。

(20分)

  材料的中心思想:

材料中从浙江省的文化活动、文化资源、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文化对经济的推动、新兴文化产业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对我省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历史需要继承,文化作为资源需要加以合理地利用,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需要用心经营,文化作为产业需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文化作为对经济的推动力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文化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将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

  

2、假如你是某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现要求你根据材料内容拟一份本县“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完成下列两项内容:

  

(1)列出文化发展规划文本的简要目录。

字数不超过150字。

(20分)

  

(2)拟出文化发展的总体项目。

字数不超过350字。

(20分)

  

(1)写出文书目录:

(参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方针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

  (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十)普及文化知识

  (十一)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

  (十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四、新闻事业

  (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

  (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

  (十五)办好新闻网站

  (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

  五、文化产业

  (十七)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十八)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十九)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

  (二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二十一)健全各类文化市场

  (二十二)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

  六、文化创新

  (二十三)繁荣发展文学艺术

  (二十四)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

  (二十五)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

  (二十六)加快科技创新

  (二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民族文化保护

  (二十八)编纂出版文化典籍

  (二十九)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

  (三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三十一)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

  (三十二)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

  (三十三)抢救濒危文化遗产

  八、对外文化交流

  (三十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

  (三十五)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

  (三十六)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

  九、人才队伍

  (三十七)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

  (三十八)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十九)做好培训工作

  (四十)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四十一)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四十二)建立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授予荣誉称号的制度

  十、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

  (四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十四)健全宏观调控

  (四十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十六)完善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

  (四十七)加强文化立法

  (四十八)实施步骤

  

(2)发展目标:

到2010年,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

  3.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段篇幅,自选角度,自拟提名进行论述。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45分)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把“文化更加繁荣”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宣传十六大,迈步奔小康。

”我县广大群众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意气风发,情绪高涨,不断转换思想,创新思路,以切实有效行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当前,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要深入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用十六大精神指导文化业发展全局。

各乡镇、街道要组建十六大精神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工厂、社区、农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讲十六大精神。

要通过发放资料、编写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把十六大精神深入到每个群众脑海中。

二是要设立专项资金,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专项资金账户既包括由省、市财政划拨的专项资金,也包括我县财政预算安排的2006年至2010年专项资金。

专项奖金将用于共享工程基层中心的设备设施购置补助、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等。

三是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大省的决定》,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我县教育强县、科技强县、卫生强县和体育强县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化。

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是文化经济。

我们要认真学习杭州文化产业创业模式,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和谐,创新经济运行方式,发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大文化产业。

五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我们要集中力量修建展览馆、影视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礼仪集会区等文化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场所。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文化绿卡”,让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一样享受“文化大餐”。

要继续开展电影下乡、广场演出、雏鹰计划等文化活动,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更加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业,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共同创造知荣辱、辨美丑、明德守法、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