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193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青海省西宁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青海省西宁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一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惑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

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

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

“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

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

,“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O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

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

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n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

,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

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5分)

(2)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谪仙怨

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②。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①晴川:

晴朗的江面。

②携:

分离。

③长沙:

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

8.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整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________________,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笛声化作民族魂

乔忠延

昆明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好在是座两层楼。

严格地讲,这不是聂家的祖业,是房东杨家的房产。

聂耳就出生于这里。

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翅远飞。

进入院落,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

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嫩音韵。

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确实,聂耳能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但是,那其实是后来的事,是聂耳勤奋地拜师学习提高技艺的结晶。

先前并不是这样,他吹出的声音不悠扬,也不婉转,甚至有些刺耳。

教聂耳吹笛子的师傅姓邱,名字如同姓杨的房东一般,没人记得。

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启蒙教导,就不会有后来响亮于神州大地的聂耳。

而且,这位邱师傅还不是音乐教师,只是一位木工。

吹笛子是他做木工活儿歇息时的业余爱好。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

不止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的门扉。

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

母亲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

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

他看到祖国积弱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

他把满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

然而,时局能忍受弱贫保守,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

计维持一日三餐。

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的境遇。

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

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

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他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

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的小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

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

叫着叫着,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日寇侵犯,东北沦陷。

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呐喊!

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

《大路》《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

聂耳的激情在蕴积!

聂耳的怒火在燃烧!

1935 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

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

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了这部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华夏神州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

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由他创作剧本的影片《风云儿女》开拍。

当时,聂耳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

聂耳看过歌词后,立即要求由他进行谱曲。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

的歌谱。

不幸的是,1935 年7月中下旬,《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巳溺亡于日本,年仅23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聂耳原名聂守信,因为耳朵大,从小就被人叫做“耳朵先生”,进入歌剧社后,大伙见他才华横溢,直接称他为“聂耳”。

B.聂耳幼年丧父,家庭困顿,学费都要东拼西凑才成,然而,聂耳人穷志大,渴盼国富民强,自小立志做音乐家,为国出力。

C.“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聂耳毅然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为抗日救亡呐喊,并因此结识了田汉,一起为国歌唱。

D.《义勇军进行曲》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宣扬抗日救亡,激昂的歌词,激越的旋律,唱出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E.文章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聂耳故居的悠扬音韵,前后呼应,以想象来写笛声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景仰之情。

(2)“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是哪些条件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在2010 年“两会”上,有少数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终止现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新歌替代之。

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要求;“中华民族到丁最危险的时”的提法,早巳不合时宜。

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

 

第二卷表达题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B.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于11月25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C.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D.养老金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相关部门在此问题上的唾面自干,明显违背了当初制订社保

计划时对公民所作的承诺。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产生西迁浪潮中,我们既要看到西部和东部非常悬殊的经济差距,也要警惕骤然加快的西部工业化节奏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B.在1月5日举行的首届WTA深圳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一姐”李娜力挫捷克选手扎科帕洛娃,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七个单打冠军。

C.“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房屋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住房条件是高质量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D.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不仅仅是“实施惠民政策,践行社会公平”的重大民生问题,而且还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问题。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①榝,就是茱萸 ②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一种恶草 ③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④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 ⑥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

A.①③②⑤④⑥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②①⑥⑤④D.③②①⑤④⑥

15.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

(不得摘录原文短语)(5分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画线句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腊梅,在严寒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

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

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

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

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

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

阅读

1:

答案:

B(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2:

答案:

C(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3:

答案: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批评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

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二:

文言文阅读

4:

答案:

B(3分)

5:

答案:

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6:

答案:

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译文:

(1)侯蒙向他们说明:

“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得分点:

无庸、辱、第各1分,句意2分)

7: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

侯蒙问答说:

“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得分点:

谕、耍、进各1分,句意2分)

诗歌阅读8.答案:

首句写江上夕阳西沉的情景,点明时间已是傍晚(2分),意味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1分),引出下文别离之后的各种情感(2分)。

9.答案:

①直抒胸臆,词中以“惆怅”直言离别的哀愁,以“恨”直言贬谪之苦。

②寓情于景,以“孤舟”“流水”“白云”等意象寄寓宦途漂泊的悲叹,以“明月”寄托思念的情怀,以“春草萋萋”寄寓贬谪的愁苦。

③用典,假借贾谊谪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不遇的痛苦。

(答对一点,包含手法和分析,可得3分,答对任两点可得满分)

诗歌鉴赏:

上片回忆,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

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蔓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贬谪的遗恨。

“白云”“明月”两句写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末句写想念远谪的友人,望着蔓延的春草,更觉惆怅。

10默写:

(1)池鱼思故渊 守拙归园田 

(2)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1:

现代文阅读:

(1):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 B给1分;答 A、C不给分。

(B 文中看不出聂耳自小就有当音乐家的梦想,到上海后,偶然的机会,聂耳才报考了音乐歌舞学校;A 聂耳不是从小就被人叫做“耳朵先生”,进入剧社后,因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又因为耳朵大,才逐渐被称为“聂耳”;C聂耳是先结识田汉,后参加革命音乐组织)

(2):

答:

①过人的音乐天赋,澎湃的音乐激情;②勤奋好学,赤诚的爱国之心;③被慧眼赏识,幼年时邱师傅给他启蒙,报考音乐歌舞学校时,得到音乐家黎锦晖的青眯。

(每点2分)

(3)答:

①田汉已写好歌词,歌词慷慨激昂;②日寇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③抗日救亡时代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了整个巾华民族。

(每点2分)

(4)示例:

必须否决这个建议。

①《义勇军进行曲》蕴含的战斗不屈的民族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②坚持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可以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