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72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doc

摘要

经商致富,从一贫如洗可以到富可敌国,黄光裕是一个代表,因为他从2004年起,连续5年被英国小伙子胡润选入中国富豪榜,其中三次都名列第一,所以首富的称号就落在他的头上了,他很典型。

黄光裕——这个在中国商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狂人。

黄光裕从一小店主起家,三度登上中国富豪排行榜首,无疑具备商业奇才。

黄光裕是一个江湖豪侠式的草根创业者,从乡村到内蒙,再到北京,没有任何背景,正面地讲叫顽强拼搏,出了状况就“被称为”胆大妄为。

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他从出身贫寒,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到成为中国首富,再到被捕入狱成为阶下囚。

“今天你一无所有,但明天你什么都有了,而后天你又回到了起点。

”黄光裕曾如此感慨命运的无常。

作为国美的创始人,是什么使得国美逐步成展成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企业,黄光裕个人的领导力对国美有什么影响?

黄光裕的个性及人生经历对国美的发展又有何影响?

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第一部分详细的对国美的发展进行介绍。

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对黄光裕的领导力特征和人格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四部分总结了黄光裕的经典管理。

在第五部分介绍了黄光裕的个人成功秘诀和失败的启示,在最后一个部分里列举了黄光裕的经典管理思想和人生语录。

关键词:

黄光裕国美领导力管理启示

黄光裕领导力案例分析

一、国美公司的发展简介

(一)国美发展历程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在北京创立了第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仅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店。

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

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

1999年国美进军天津,此后开始大规模向全国扩张。

同年,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1年12月,国美在12个城市共拥有49家直营连锁店及33家加盟连锁店,总资产达到5亿元。

2003年11月国美电器在香港设立分部,目前已成功发展到七家分店,迈出了开拓海外市场探索性的第一步,同时预示国美电器最终将进入国际市场。

2004年6月鹏润集团以83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其22个城市94家国美门店资产的65%股权。

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

在“2004百富人气榜暨品牌影响力”评选中,国美电器位居品牌影响力企业第二名。

2004年底,国美电器基本完成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一级市场的网络建设,同时扩展到较为富裕的二、三级市场,并制定了2008年实现销售额1200亿元的目标。

 2004年12月,国美电器直营门店达200家,并准备向海外进军

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经营前30强中,国美电器以238.8亿元位列第二,并再次蝉联家电连锁第一名;

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5年中国连锁经营前30强中,国美电器以498.4亿元位列第二,并再次蝉联家电连锁第一名,继续领跑中国家电零售业。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三。

2007年国美先后收购永乐电器、大中电器。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七。

2008年,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中排名第5位。

2011年,开始扩张提速,计划新开400家左右门店。

  2011年9月,《福布斯》公布2011年亚洲上市企业50强榜单,国美电器位列第14位,成为亚洲唯一入选的家电零售品牌。

(二)国美的使命

自国美创办以来,国美一直坚持着他的使命:

成就品质生活,并为此努力。

(三)国美的愿景

国名自创办以来,一直拥有一个愿景:

在2015年前成为备受尊重的世界家电零售行业第一,这个愿景一直激励着国美不断前行。

(四)国美的核心价值观

国美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利益高于一切、敬业感恩、诚信正直、知行合一、立规兴业、追求卓越

核心价值是国美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

国美相信只有坚持这六项核心价值,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才能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基业常青。

(五)国美的经营之道

国美经营之道:

创新、开放、合作、竞争

经营之道是国美经营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对企业未来生存必备条件的系统认知。

国美经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开放心态,是否能够与上游厂家密切合作,是否能够在竞争中不断获取竞争优势。

(六)国美的人才理念

国美的人才理念:

品德为先、文化认同、选贤用能、公平竞争、业绩导向、奖惩分明、团结协作、共同成长  

人力资源是公司的第一资本,国美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国美坚持以“品德为先、文化认同”的原则选拔人才;坚持以“选贤用能、公平竞争”的原则任用人才;坚持“业绩导向、奖惩分明”的原则考核人才;坚持“团结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培育人才。

(七)国美的精神

国美的精神:

待客如友、快乐服务、言行必果、敢于负责、创新务实、精益求精。

待客如友、快乐服务是国美的服务精神。

国美人视客户为朋友,以服务客户为最大的快乐,以主动、细致、严谨、周到的服务使客户感受快乐。

言行必果、敢于负责是国美的执行精神。

国美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敢于负责。

创新务实、精益求精是国美的工作精神。

国美人必须脚踏实地、关注细节、持续学习、点滴改善。

 

(八) 国美的细胞

国美的细胞:

员工队伍

国美的员工喜欢称自己为“国美人”,国美将国美人特质概括为:

敢想、敢做、充满激情、执著、创新,热爱零售行业、热爱国美、热爱本职工作。

也就是说,国美把“敢”字放在第一位,把“爱”字放在第一位。

国美要求国美人必须具备忠诚、敬业、团结、认真,学习能力强、反应快、创新、敢于承认错误和改进,能够为大局而放弃个人小利。

  

黄光裕说:

“国美努力的目标是,一定要让企业靠制度、靠机构管理,是一个社会化的企业。

”  

国美人的核心价值观:

顾客是最大的老板,他们可以“开除”从基层员工到以黄光裕为代表的高管人员的四万多名国美人。

因此,国美第一要尊重顾客,要“伺候”顾客,要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要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总之,就是要让顾客超乎想象地满意。

(九) 国美的象征

国美的象征:

翱翔的鹰象征着国美的文化品格,是所有国美人的精神图腾。

鹰的品格体现了国美人的坚忍不拔,不惧险阻;目光敏锐,行动迅猛;高瞻远瞩,志向远大;渴望创新,勇于变革。

国美人坚韧不拔、不惧险阻,犹如鹰击长空,风霜雨雪挡不住它追求的翅膀,电闪雷鸣动摇不了它高远的心。

无论是刚刚起步创业时的激流险滩,还是连锁拓展过程中的层层壁垒,都无法阻挡国美人前进的脚步。

国美人目光敏锐,行动迅猛,犹如雄鹰展翅、一击即中。

国美的工作风格始终是雷厉风行,表现在行为中就是善于思考、善于行动。

作为国美的员工,对工作要勤于思考,快速反应。

国美人高瞻远瞩,志向远大,犹如高飞天际的雄鹰,眼前不是小小的枝头,而是整个天空。

国美开创了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事业,与中国家电产业的振兴休戚与共;国美的目标是振兴民族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家电零售行业世界第一。

国美人渴望创新,勇于变革,犹如雄鹰主动拔羽断喙、重新飞翔。

国美勇于变革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放下包袱,学习新事物,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开创新的未来,这是国美长期屹立于优秀企业之林的保证,也是国美永葆活力的保证。

(十)国美的员工特性

从国美的员工身上,人们可以看到12种动物的优良特性:

 

1、像牧羊犬一样尽职尽责 

 2、像蜜蜂一样团结合作 

 3、像鲑鱼一样坚忍执著  

4、像鸿雁一样目标远大 

5 像雄鹰一样目光锐利  

6像大象一样脚踏实地  

7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  

8像雄鸡一样严格守时  

9像山羊一样感恩图报  

10像狮子一样勇敢挑战  

11像狐狸一样机智应变  

12像海豚一样善解人意  

国美激励员工要“追求卓越”,要“竭尽全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国美,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猎人发现了一只兔子,一枪就把兔子的一条后腿给打断了。

猎人为了节省子弹,就让他的猎狗去追兔子,后来,猎狗却空手而回。

狐狸听说了,就感到很奇怪:

“四条腿的猎狗为何追不上一只三条腿的兔子呢?

”于是,狐狸就去问这只受了伤的兔子,兔子说:

“猎狗抓不到我,也就是完不成任务受一顿惩罚而已;而我则不然,要是被猎狗追上了,我的小命也就完了!

所以,猎狗是尽力而为,而我则是竭尽全力!

” 

(十一)国美的企业文化

二十年的发展使国美电器公司经历了从成长到腾飞的历程,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

敢为人先,贡献社会

国美始终坚持:

“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汲取国际上连锁超市的成功管理经验,不断挑战传统,勇于创新,已成为家电零售业的一面旗帜。

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的同时,也使国美人贡献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意识牢牢地扎根于每位职工的心中。

重诺守信,诚信为本

在国美内部,守信首先就体现在对员工的守信上,上级对下级言出必践,总公司对分公司言出必践,分公司对各门店言出必践,同时赏罚分明

以德为本,立德为人

国美电器加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并将员工送往南开国美管理学院进行定期培训,又为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提高提供了条件。

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培养,并用人格化的管理方式使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任人唯贤,人员本土化

在人事管理上,国美采取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

在人才激励方面,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在门店经理和营业员中都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励每位员工的能量,同时,国美在地区人才聘用方面推行本土化策略,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在当地招聘,以使其迅速融入国美的运营机制和企业文化中

树立品牌,注重形象

国美电器公司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视公司品牌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国美电器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强店面形象的统一。

店内销售区域整齐有序,工作人员不统一着装,构成了国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美报》的创刊更为统一思想,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为“国美电器”这一知名品牌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黄光裕的领导力

(1)左右脑与领导力平衡法则

黄光裕属于“右脑能力强,不重视左脑”,他由于偏重战略思考而不太重视风险管理的企业家,属于二流阵营。

他是很优秀的商人、有很成功的一面,他的战略眼光准确、以市场为导向,野心十足、具有较强的侵略性、头脑灵活、创新能力强,但由于不太重视风险管理往往导致在风险发生后才被迫采取处理措施,对于他而言,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很有必要。

如果对“左脑”能力继续漠视下去,后果有可能是遭受牢狱之灾、或使多年以来辛苦创建的企业帝国轰然倒塌。

“左右脑”的力量在他的身上默默导演着许许多多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

他能将企业从很小的规模带到一个发展高峰,但领导力的缺陷使他很难为企业赢来下一个发展高峰;

这就是由领导力的平衡法则所决定的他的命运,虽然类似的故事依旧年复一年在上演,但正如纪伯伦所言:

只有孤独地迷失上千次者,才能回归故里!

或许,这预示了中国企业家的宿命。

(2)强势领导,独裁决策。

黄光裕是一个极其强势的领导人。

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一个极其强势的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企业内部几乎没有民主可言。

黄光裕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人,他头脑清醒,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独断专行,企业中的任何人都不得反对他。

国美的企业风格是重"勇猛"而轻"谋略",重"人治"而轻"法治",重"控制"而轻"指导",重"惩罚"而轻"奖励",重"服从"而轻"沟通"

与民主集中制不同的是,国美的集体讨论会决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决不会搞“举手表决”,集体讨论的结果只供决策者参考,大事情还是总裁拿主意!

是“一锤定音”,不管你反对与否,也不管你反对的人有多少!

(3)帝王心态

黄光裕身上有着强烈的“帝王情结”,这从其为媒介所感叹的豪华幽深的办公室即可见一斑。

作为企业“帝王”,他所奉行的原则是,对内,所有人尽在掌控;对外,凡事皆可搞定。

结果是,前者导致接班人缺位;后者导致自己终陷囹圄。

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浸染,企业家中有帝王心态的人不在少数,这并不为怪,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帝王心态是企业家披荆斩棘、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是,对于一个日趋成熟的商业社会而言,开放与分享是企业家做到持续成功必修的素质。

追求自由是人类最高的需求,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给了像黄光裕们这样的昔日草民通过做自己的企业自由驰骋的巨大空间。

但自由不是绝对的,更非通过对别人的“专制”来实现。

人性的悖论在于,每个人心中都飞翔着民主与自由的天使,同时又隐藏着专制与特权的魔鬼。

我们能做的是,尽力避免后者的绝对化。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少一些专横的帝王心态,多一些分享的市场精神,也许是企业家们需要从黄光裕身上所汲取的领导之道。

(4)黄光裕的江湖气

要把企业做大,就不能不相信自家人,可依靠了自家人,就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压力,妨碍企业做大。

对于挟永乐进入国美的陈晓,黄光裕也说话算数,给了总裁交椅,给了其他人都还没有享受的持股权,安排一样气派的办公室,赠送一样豪华的轿车,连陈晓初进企业时吃的饭菜都显示出特殊待遇。

  但是,这些带有“施恩”、“义气”的领导风格,其实已经把“理性”与“道德”都搭在了“感情”上。

结果是,或不问是非的“同心协力”,或把分歧视为“离心背叛”。

不是朋友,就是敌人。

即如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认为的,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文化性。

  有人比喻,西方商人讲生意经,中国商人是江湖气。

  生意与江湖不是一回事。

民营企业能否做大,其实不仅仅看家族是否把控要职,即便家族全部退出,其治理结构依然可能是很落后的。

(5)标榜个人与培养团队:

霸道还是王道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领导力的形成来自于个人无上的威望和大权独揽的霸气,就像野牛群中的领导者那样,牛群只对它们的惟一首领绝对忠诚,无论头牛要其他同伴做什么、到哪里,都会言听计从。

但是,雁群就不一样,它们时而排成“人”字,时而排成“一”字,每只雁都是飞行团队中的一部分。

当野牛群领袖被屠杀后,牛群将难逃厄运,而雁群则不然,依然展翅高飞,秩序井然。

看似前者统兵百万不可一世,实则后者的领导力更强,在这方面,黄光裕十分注重团队培养,并有过人之处。

在国美发展初期,黄光裕也对内部培养十分迷信,“传、帮、带”一直是其屡试不爽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管,黄光裕并没有足够多的耐心与和气。

熟悉国美晋升规则的人都清楚,黄光裕随时可能让某位中高级管理者坐“升降梯”——高兴时扶摇直上,连升三级;不高兴时打入冷宫,坠入深渊,这种游戏几乎半年一次,这固然增强了团队的危机意识,但很难讲稳定团结。

更不可理喻的是,财大气粗的黄光裕在内部总是一副王者霸气,甚至开会时有人反对他即被赶出会议室,与会者心惊胆战者并非个例。

(6)结果导向与过程第一:

永远的管理悖论

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写到:

“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利润是终极结果还是顺其自然的过程这个管理难题曾让无数企业家迷失,并且在今后,被其误导者仍将不计其数。

黄光裕是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自创业伊始,“放弃做批发,一直坚持做零售业”是黄光裕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某国美高层人士说:

“当年的国美在北京也不过十来家小店面。

无论是百货业还是家电零售业,大家的利润都很低,产品货源渠道也不规范,很多同行在1999年基本生存不下去了,转行的很多。

黄总依然坚持做零售,不做批发,定位很明确,方向很清楚,做好终端客户。

”在此过程中,黄光裕经受的考验和付出的代价外人无法知晓,而他追逐结果的雄心,最终有了回报。

在国美内部,办事的基本方针是黄光裕说的事就要马上去执行,不要问为什么,但结果一定要达标,用他的话说:

“假如说你有本事把这个企业给改变了,那你自己去创办一个企业算了。

或者说你一定要按照你的意图行事,11万人做事,11万个小意图,买卖又要怎么做?

企业越大,越要集团军作战。

老总一声令下,下面的人便排山倒海似的冲上去,做到这一点,才能指挥千军万马。

”就规模扩张和薄利多销的策略来看,黄光裕几乎是不择手段不计成本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

对手八折,他就七折,对手半价,他就三折两折,半夜都照常营业让顾客排队抢购。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你狠,他更狠。

结果导向令国美的执行力在行业内有口皆碑,尤其是《国美经营管理手册》和相关操作指南更是细致,黄光裕直强调,执行力就是要按典章制度办事,他说:

“零售连锁业最关键的在于可以复制,如果不用很严厉的手段把每个环节都做到非常纯熟,搬到别的地方就会变味,连锁不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光裕秉承了“不要老想着怎么去赚钱,而是考虑如何去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的经营理念,。

从领导力的角度看,领略路途的风景比谁先到达目的地更重要。

(7)盲目激情与科学决策:

大而不倒的关键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这样概括“领导”二字:

“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基辛格说这话时一脸轻松,轻描淡写,可从“现在的地方”到“没有去过的地方”背后的智慧和汗水却格外沉重。

至少,在方向上,在决策上,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将南辕北辙,无功而返。

黄光裕的战略思路一直也很清晰——迅速扩张,利用规模效应压制竞争对手,再提升经营效率。

在他看来,国美、苏宁等大连锁机构只占全国市场的15%左右,市场还处在疯狂圈地时期,国美在二、三线城市的地盘仍不稳固,各区域性连锁商虎视眈眈,上游厂商也纷纷自立门户开专卖店大卖场,如果专注于单店效率,回头在收复河山就很难了,迅速攻城略地才是正道。

而对于扩张最关键的现金流问题,黄光裕可以通过销售、占压供应商资金、借贷、资本市场解决,只要门店不管,基本顺畅。

尽管黄光裕已是待罪囚徒,国美正深陷泥沼,步履蹒跚。

可从是否科学决策、战略布局合理性来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也正因为他在战略上没有重大失误,所以历经大难而不倒。

(8)创新黄光裕

 首先是在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以说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不可挡。

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迅速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

商业报道[]消息,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第三次,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开始全国性的跨地域经营。

从天津开始一路攻城掠地,迄今已在全国60多家城市和香港地区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9)狠

凭借着遍布全国的近200家门店,国美织就了一张“零售大网”。

拥有这张网,黄光裕就拥有了足够的资本挟“价格”号令诸侯,将上游生产商的利润一刀割下让利给消费者。

由此,黄光裕也就被众多厂家形容为价格“屠夫”或“杀手”。

人事调整的出发点是因为,黄不相信任何一个人,他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

这种调整在内部人员看来,变革的实质不是为了强化管理流程,似乎更是为了进行人事斗争。

 和"价格杀手"的称号类似,国美人事变动之频繁同样闻名于业界。

在国美,机构调整几乎每半年就要来一次,国美的中高层是一个黄可以随时任免的位置。

黄自己透露,不光二级公司,各三级公司的总经理,也均由其亲自任免,"对于每一个我看重的人,我都会调他到我的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可以互相熟悉。

"这句话的另一面是:

对于每一个我不再看重的人,我就会把他"雪藏",或者将他"赶尽杀绝"

亦是这种血腥的霸权式的领导方式,让黄在国美的内部领导中和并购发展中埋下了陈晓这些导致他险些崩盘的棋子,一个企业的建立和成功起步需要一位极其强势的领导人来带领整个团队来突破创业初期的成长瓶颈和阻碍,黄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甚至是完美,可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发展却永远和他的创始人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黄的这种霸权和血腥让整个企业的文化在蓬勃壮大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团队内部的呆板与单调和对黄的惶恐,让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要素-----人的发展受到了遏制,缺乏人文的关怀让国美的发展,缺失了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只能一直徘徊在账目上的意义大公司,而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一个对员工,对企业都共赢乃至对整个社会具有一种广义的责任,而不单单只是一个牟利的商业工具。

三、黄光裕的人格特性

(1)黄光裕的豪赌人生

“我做事的习惯,方向一旦明确,大概都想好,应该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

”这句“名言”出自昔日中国内地首富黄光裕。

有人说,字里行间不仅透射出果断、强势的魄力,还把黄光裕“生性好赌”体现得淋漓尽致。

的确,他“豪赌”家电行业,成就了“国美帝国”;豪赌资本市场,他成为内地首富……

然而,并不是人生的每一次“赌博”,他都能笑到最后。

黄光裕爱赌,于是他能把有限想象的产业整合嫁接到无限想象的资本运作中去,并成为首富,的确不是一个俗人。

但是俗人都知道一个俗理,不能跟政府赌,跟法律赌,不俗的人往往就栽在俗理上。

无论多牛的赌徒也需要知道,赌场上也是有禁区的。

1990年——1999年:

一赌电器零售行业的整合机会,赢

 1990年前后,初到北京的黄光裕放弃服装生意改做电器零售。

这是他一生中最英明的选择。

黄光裕发现,电器零售这个行业,不但日子好过,还存在着一次革命性的整合机遇,一次上帝赐予这个行业的百年一遇的财富机会。

于是黄光裕在北京的非闹市区开电器大卖场,把营业面积一步到位做到几千平方米,把各个厂家的几乎全系列电器全部摆放到位,顾客来一次等于逛遍全北京城的电器商店。

1998年,黄光裕的这种电器大卖场打出的口号就是“买电器,到国美,花钱不后悔”,“如有差价,双倍返还”。

  黄光裕赌的只有一样——北京人,你们可以平时不买电器,但是,只要你买电器,就一定来国美。

这块蛋糕,叫北京市的家电市场刚性需求。

  市场证明,黄光裕赌对了。

由于国美电器大卖场规模大,销量大,厂家不得不放下身段,给予账期。

国美趁势得以靠低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实现更大的销量,进一步玩“1000元进货的电器卖1001元”的游戏,商店变成了银行。

  北京国美模式的电器零售商店,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进化。

第一阶段,国美退出繁华闹市,躲到偏僻街道开大店,省房租,淘汰街边小电器店;第二阶段,国美反攻繁华闹市,大开“大、全、类金融运营”的独立店,淘汰商场电器专柜;第三阶段,国美进攻豪华大商场,整租一层,独立收款。

这种“只赚流水,不赚利润”的泼水价卖电器的新商业模式,或许不是黄光裕发明的,但是在中国大规模成功推广,黄光裕是第一人。

  这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笔,值得永载商业史册。

过去30年,中国商业界没有第二个人能创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对全行业加以革命性颠覆和整合。

而国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