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72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高考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资料.docx

《高考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资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资料.docx

高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

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

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发展变化:

(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

(2)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

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

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3)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唐后期起,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两宋商业在隋唐商业的基础上有何发展?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

发展:

(1)两宋商业突破了隋唐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和日中为市的制度,早市和夜市随处可开;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出现了纸币,便利了商品交换的发展;(3)商家更加注重商品的包装、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

原因:

(1)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

(2)积累起商业资本之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3)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4)徽商和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在清代缓慢发展的表现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1)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雇佣机工,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2)在棉织业中心的松江,商人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计件付资,商人控制生产,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3)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分工更细;(3)雇工数量增多;(4)部门和地区增广。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

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2)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海禁”的后果:

(1)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在联系

(1)明清时期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的改进,丰富了产品种类,分工细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手工业品的产量。

这些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

(2)明清手工业发展导致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一部分富裕的作坊主成为早期的资本家,一部分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拥有自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3)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又反过来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

()

A、采集经济的出现B、种植经济的出现

C、渔猎经济的出现D、畜牧业的出现

2、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使用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D、统治阶级的提倡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其主要作用是()

A、利于瓦解井田制B、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C、承认土地私有制D、保护农民的私田

4、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5、《明代地契》,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函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生产关系的调整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6、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B、南北朝时代烧制出白瓷

C、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7、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

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B、禁止经商政策

C、歧视商人政策D、打击商业政策

8、南朝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9、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资金短缺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D、原料不足

10、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11、明清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综合上述现象说明()

A、地区性分工扩大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

14、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戏迷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15、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最主要趋势是()

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

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

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

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愈合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材料四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

后增到二十余。

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审什么现象?

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指什么?

“本”指什么?

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

你如何日看待这一种人?

(4)材料四所述家业是什么性质?

“商贾”与“家业大饶”实质是一种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1—5、BABBD6—10、DCAAB11—15、AAAAC

16、

(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有利因素:

封建王朝初期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

不利因素:

封建国家家在自耕农身上的沉重的徭役负担;自耕农难以抵制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3)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但是封建政府的剥削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又不断破坏自耕农经济,形成封建社会一对深刻的矛盾。

17、

(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纺织业发达,是全国丝织商品交易的中心。

(2)“末”指商业和手工业。

“本”指农业。

重农轻商的思想。

(3)雇佣劳动者。

他们是早期的雇佣工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资本主义性质。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二是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短暂春天的出现,再到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萎缩。

1、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变局,这种变局首先从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趋于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诱导作用;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2、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末期,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初步发展。

随着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活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结束后,随着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开始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遭受沉重打击;借反复战争时期,由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排挤,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要注意分析每一个阶段发展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支、社会矛盾等角度出发,分析、评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极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重难突破:

概念阐释

(1)现代化:

又叫近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洋务: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3)民族工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有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相区别。

(4)官僚资本:

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称。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具有超经济掠夺方式。

除剥削产业工人以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怎样解体的?

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产生条件:

一是外商企业的刺激;二是洋务企业的诱导。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域:

东南沿海(历史地理因素)

代表:

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

(1)民国初年至一战期间,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的障碍,当时,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于是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但由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春天短暂,昙花一现。

(2)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加之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于是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

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破坏,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而走向萎缩。

(4)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残酷挤压,加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因此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的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步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3、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先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速解体。

“解体”指的是()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厂的规模变大

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D、封建经济和外国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5、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6、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由道而兴起D、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7、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势力D、挽救民族危亡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主要是指()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C、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D、没有政府的支持

9、辛亥革命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观能动因素是()

A、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B、辛亥革命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有识之士为救国大力发展实业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和技术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D、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

11、“实业救国”思想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封建反动势力大

C、复古主义思想盛行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1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3、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织、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14、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C、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15、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夹缝中生存,在夹缝中发展的。

下列不属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夹缝及斗争内容的是()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

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请回答:

(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

请说明理由。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二有人说:

“中国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1992年版,第36页

材料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商办企业

年代

新建商办企业

新投资总额

数量

(家)

年平均增长数(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