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462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攲斜(qī)菜畦(wā)鲜血(xuè)混为一谈(hùn)

B.诀别(jué)蝉蜕(tuì)霎时(chà)小心翼翼(yì)

C.匿笑(nì)脑髓(suí)祷告(dǎo)花团锦簇(cù)

D.秕谷(bǐ)并蒂(dì)姊妹(zǐ)恍然大悟(huǎng)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花瓣莲蓬云霄水波鳞鳞

B.严厉书塾和蔼截然不同

C.感慨搓捻惭愧美不胜收

D.企盼拼凑确凿油然而生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慈善家、教育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教育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二、句子默写

4.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运用设问修辞,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表达出心中浓浓的思想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以对比手法,强调“志”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南朝宋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⑵太丘舍去(________________)

⑶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⑷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说说元方对友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从中可以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元方的性格特点。

9.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使得客人尴尬至极。

针对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

(2)宁读如故(________)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

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⑴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

“来,我帮你车一车。

⑵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怎么现在还在用?

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⑶“妈?

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⑷妈妈说:

“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⑸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⑹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⑺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⑻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

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⑼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⑽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

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

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⑾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⑿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⒀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⒁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

“真乖。

”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⒂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⒃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

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⒄“车好了,你穿看看。

”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

“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⒅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13.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摩挲()⑵女红()⑶震慑()⑷赫然()

14.文中第11段提到“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请分析为什么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

1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17.谈谈你对“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

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这句话的理解。

18.结合文章分析“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这段话的作用。

19.母爱如三月的暖风,拂过成长的足迹,待来日回首,必满径馨香。

请描摹出你的记忆中与母亲有关的美好片段,并谈谈你对这段回忆的感受。

五、综合性学习

20.思妇怀远时望月,游子思家时吟月。

皎洁的月华承载了古人无限的精神寄托。

⑴古代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有关月亮的诗篇,请从中选取连续两句工整地写在下面横线上。

⑵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这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的。

这一天人们常用、

等风俗活动来欢度佳节。

⑶近期,一项关于“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节日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仅有32%的受访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很了解,25%的受访学生表示仅仅听说过一些传统节日,甚至有5%的受访学生表示,对传统节日没什么了解。

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六、作文

21.请以“感谢你陪我一起长大”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章不得出现真是姓名

⑷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A项“畦”应读“qí”,B项“霎”应读“shà”,C项“髓”应读“suǐ”。

2.A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

A项“莲蓬”应写作“莲蓬”,“水波鳞鳞”应写作“水波粼粼”。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

C项表述不准确,《论语》是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书。

4.思而不学则殆一夜征人尽望乡思君不见下渝州遥怜故园菊杨花落尽子规啼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殆”不要写成“怠”,“杨”不要写成“扬”,“雁”不要写成“燕”。

5.《世说新语》刘义庆

6.约定离开同“否”拉、牵拉

7.和别人相约在正午,但是没有如期赴约,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辱骂父亲,这是不守礼仪。

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更要恪守礼仪。

(意思对即可)

8.元方:

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9.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

刘义庆年代:

南朝宋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

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引”是“拉、牵拉”的意思。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提炼和理解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通译全文,理解文章的情节。

首先在文中找出元方对友人评价的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元方对“友人”的反驳意在说明人要“诚信、明礼”。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仔细阅读文章,疏通文意,结合具体的情节围绕“懂事、明礼、聪明”分析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回答“失礼”或“不失礼”均可,理由要充分,要言之有理。

元方看似无理的行为,表达了对父亲友人不守信用的强烈鄙视,人无信不立,这也告诫了人们不守信用的人是得不到别人尊敬的。

此外还要注意,元方只是一个小孩子,天真无邪,对于他不应该求全责备。

10.

(1)曾经,原来

(2)先前

11.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2.示例:

会,华歆并不只有残缺的一面,每个人都有缺点,他只是一个凡人,交朋友就要包容对方的缺点。

【解析】

试题分析:

⑴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故”:

原来。

⑵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⑶根据原文的意思,归纳观点,生发议论:

交友应慎重。

从择友的角度,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答题即可。

译文:

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锄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

管宁挥锄不停。

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不停如故,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

“您不是我的朋友。

13.suōgōngshèhè

14.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

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热爱。

15.温柔、慈爱,每个孩子都爱她;勤劳、能干、细心,她从来没有假日,辛勤地操持家务;美丽、坚强、乐观,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

16.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下妈妈温柔的侧脸比作一座立体派的浮雕,生动地写出了阳光下妈妈温柔、梦幻、迷人的样子,表现出“我”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美。

17.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围绕妈妈对“我”的慈爱来回答。

18.结构上:

照应前文,总结全文。

内容上:

强调母爱的无私与永恒,表达我对母亲的爱与感恩。

19.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3.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似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

其中“女红”的“红”是多音字,此处读作“gōng”,“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仔细阅读文章第(11)及其后面的内容,可以根据“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这两句话来作答。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仔细阅读文章,从“我总是喜欢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可以看出妈妈温柔慈爱,每个孩子都爱她;从妈妈她没有假日,在缝纫机上不停的劳作可以看出她勤劳、能干;从“我”对妈妈的描写可以看出妈妈美丽、坚强,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

点睛: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仔细阅读句子,这句话把“阳光下妈妈温柔的侧脸”比作“一座立体派的浮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我”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爱。

1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

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这句话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妈妈对“我”的慈爱。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结尾句子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结尾的句子或段落作用:

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③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文题);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答题格式可以固定为:

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

内容的作用包含“含义、思想感情”,结构的作用包含“呼应、过渡、伏笔、铺垫、总领、总结等。

仔细阅读文章,从照应和主旨的角度分析作用即可。

19.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围绕对“母爱”的感受,选择一个与母亲有关的美好温馨的生活片段来谈即可。

20.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

(1)小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

除了平时对古诗词的背诵,还要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根据要求写出最准确的诗句。

有关“月亮”的诗句有很多,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2)小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其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的风俗有:

家家团圆、吃月饼、赏明月、拜月神等。

第(3)小题为主观题型,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评析。

首先要针对提出的问题明确观点,然后阐明理由。

针对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识缺失的问题,可以从宣传、传承和传播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21.感谢你陪我一起长大

身边的人匆匆的走过,拼命的追随着时间,拼命的追随着未来的扑朔迷离,他们似乎不曾回头看过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那些人

  ——题记

  少年时:

我们无法让时间回溯季节颠倒,只有为乐及时才能免去三两遗憾。

  儿时的我们就像是在时间里偷懒的猫咪,没日没夜的皮,没头没脑的笑,没心没肺的玩,偶尔伸个懒腰时间就这样偷偷的溜走。

  儿时的夏日午后知了热哈哈的叫,树叶随着夏日轻风悄悄的露出一点间隙,太阳强烈的目光就这样严肃的注视着我们。

这个时候我就搬这个小板凳拿着爷爷的象棋到那棵大柳树下和你一起下棋。

  “哈哈,将军!

你输了!

”我高兴的举起手,你沮丧这脸懊恼的抓乱了那头乌黑的齐肩短发,“不算,不算,重来。

”你伸手就要打乱棋盘上的棋子,我一巴掌打开你那只脏兮兮的手,撅着张小嘴,有些生气地说:

“你敢,我要告诉妈妈说你欺负我。

”“好好,小祖宗,我认输,好不好?

”你连忙讨饶,言语中夹杂着不服输的语气,午后的阳光打在你倒扣在脑袋上的棒球帽,洒下点点的光斑,那是我们儿时的洒脱。

  后来啊:

时光在你我的身边打了个照面,然后它就匆匆的走了,好像是一眨眼,时光就溜走了,我们就长大了。

  你穿上了宽宽大大的校服背起了新的书包,拿着崭新的课本走进了中学,我也拿起纸笔迈进了小学。

你学习总是很勤奋,总是在班里前三名,家里的老式钟响了好几次你才肯停下笔,妈妈总是叫我跟你学习。

  有一件事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

那年我刚上三年级,你已经上初三了,那时候初中还没有搬走还在小学的对面,那天放学老师把我留下补习功课,结束的时候已经五点了,我抱着书刚走出校门几个小混混就拦住了我,逼着我把钱交出来还说不交就要打我,我怕极了,呜呜咽咽的哭,这时候你出现了,拿着把扫帚狠狠的教训了他们一顿,看着你矫捷的身手我很奇怪的问你,你才告诉我,你学过四年的跆拳道。

原来你这个假小子这么厉害。

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天你回到家扑在床上呜呜的哭的很伤心,妈妈也在那里轻声安慰着你,晚饭过后,你去学习去了,妈妈才告诉我,因为那次帮我教训了那几个小混混的时候不巧让你的班主任看到了,不但狠狠的批评了你一顿还要你在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对着全校人检讨。

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一段难过的时光。

  长大后:

时间就像是一把彩沙你握的越紧,它就流失得越快。

  时间在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我们。

什么时候我们都变了,不知不觉的,我背上沉重的书包,带上了厚厚的眼镜,走进了初中的大门,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一边咬着笔头一边思考问题,又是什么时候少年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把棒球帽倒扣在脑袋上的假小子开始变得站得文文静静的,笑得温温柔柔的了呢?

又是什么时候你把那身脏兮兮的运动服换成了白色淑女裙,把那头乌黑油亮的齐肩短发留成了高高的单马尾,还剪了齐齐的刘海?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理解题目《感谢你陪我一起长大》的含义。

这个题目包含几个关键词“感谢”“你”“陪我”“长大”。

其中“感谢”是这篇文章要抒发的主情调,表达“感激、感恩”之情。

“你”是第二人称,这里没有限制,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同学”;也可以是物“小树”“动物”“书籍”等。

“陪我”是“陪伴我”的意思,即一路走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陪伴、鼓励,不离不弃。

“长大”是结果,是“成熟、懂事、有担当”的表现。

了解了题目的含义,选择新颖的、有意义的材料进行写作即可。

注意主题明确、句子通顺。

点睛:

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

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

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

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

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

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

“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

“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