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508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历史文化常识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

  2、两希文化:

希腊、希伯来3、斯巴达克起义前73罗马

  4、日本大化改新646日本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5、十字军东征1095—1291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

  6、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麦哲伦航球旅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7、宗教改革文艺复兴16-17世纪

  8、17—18世纪启蒙运动彼得大帝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9、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兴起于英国蒸汽机

  10、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下半叶

  文艺复兴

  一、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二、表现:

  a.但丁:

《神曲》,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b.乔托:

欧洲绘画之父

  c.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以“人学”对抗“神学”

  d.薄伽丘:

《十日谈》

  e.美术三杰: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拉斐尔的《西斯廷教堂》,被称为“画圣”

  f.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提出“强权政治”理论。

  三、国别

  ①英国:

莎士比亚的戏剧四大悲剧: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②法国:

拉伯雷,鼓励人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巨人传》

  ③德意志:

伊拉斯谟,以人文主义精神批判和考订基督教经典,《愚人颂》

  ④西班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启蒙运动

  1、性质:

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思想原则: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代表:

①霍布斯:

代表作《利维坦》;提倡社会契约建国,君权人民授予

  ②洛克:

代表作《政府论》;提倡君主立宪,主张分权

  ③孟德斯鸠: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倡三权分立

  ④卢梭: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⑤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文学彩虹

  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词典是:

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

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第一部文选:

昭明文选      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论文》(曹丕)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

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

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二、乐府双璧:

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史学双璧:

史记资治通鉴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三《春秋》

  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江南三大古楼:

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岁寒三友:

松竹梅

  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殿试三鼎甲:

状元榜眼探花

  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中医中国画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儒家经典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

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三皇五帝:

三皇:

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

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三教九流:

三教:

儒道释

       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三山五岳:

三山:

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省六部:

三省: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战国四君子:

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书法四体:

楷草隶篆

  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中国四大藏书阁:

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

琴棋书画

  国画四君子:

梅兰竹菊

  书四库:

经史子集

  四大石窟: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四大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耒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古代祥瑞四灵:

龙凤麒麟龟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

东京-汴梁西京-长安-金陵-顺天

  七、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七政(七纬):

日月金木水火土

  战国七雄:

齐楚燕

  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大古都: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近代史、党史解析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发生100周年。

2002年国考,适逢中共成立80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考了2个历史题,一个党史,一个辛亥革命,今年不出意外,应该也会出这方面的题。

  一、七一讲话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1.一个基本结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解读:

从挽救民族危亡到中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发展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

  2.两大理论成果:

一是毛泽东思想;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这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3.完成推进的三件大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解读:

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目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各国纷纷设置经济壁垒,我国经济也面临转型的挑战,此时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4.成就集中体现: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读: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是一个全新的阐述。

过去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道路、体系,今天我们的制度也基本成型了,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相关的体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当然远不完善,需要在进一步坚持的基础上完善。

  5.前进路上的四项任务: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两个“硬”: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解读: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但是稳定是硬任务,这是第一次提出。

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稳定是第一位的,没有稳定什么都无从谈起。

  四项“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用人的五“德”导向:

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

  7.党群关系

  胡锦涛指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拜人民为师把人民当亲人

  解读: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二、知识点链接

  一、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斗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1.洋务运动:

  时间:

1861——1894

  性质:

清政府洋务派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内容:

学习西方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开办实业、筹划海防。

  目的:

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结果:

失败,但对中国迈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2.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

  性质:

满清统治后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大同社会。

  结果: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告终。

动摇了清王朝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3.戊戌变法:

  时间:

1898年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内容:

公车上书,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目的: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结果:

触及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失败告终。

  4.辛亥革命:

  时间:

1911

  性质: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

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结果: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党的重要会议:

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浙江嘉兴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

上海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

广州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

上海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

汉口

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西柏坡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

中共八大

1956年

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十二大

1982年9月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

1987年10月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

1992年10月

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十五大

1997年9月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十六大

2002年11月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大

2007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真题回顾

  例1、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

( )(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A.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B.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C.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D.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出题背景:

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讲话。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党史,正是对这一时事的知识点扩展考查。

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定程度上起着政治宣传的目的,在中共成立几十周年这种特殊时刻,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必然是考试的重点。

  解析:

B。

1920年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即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首先成立,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如:

李大钊领导下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及武汉、、、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

故答案应为B。

  例2、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的纲领是:

( )(20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A.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B.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

  C.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民族、民生、民权

  解析:

C。

兴中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四、预测题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拐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B.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C.中共七大上,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D.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解析:

B。

本题考查历史。

遵义会议是我党第一次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中共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2、201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回望这波澜壮阔的90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解析:

A。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说明了党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中国古代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一、夏商与西周:

  夏:

家天下。

商:

青铜器兴盛,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西周:

定都镐京。

(陕西西安)

  二、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割。

  春秋五霸:

齐桓(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楚庄、阖闾、勾践。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商鞅改革;

  三、一统秦两汉:

  楚汉之争;刘邦建西汉;吕后专权;文景之治;汉武帝(张骞、史记);王莽篡汉;绿林军起义;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四、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炎称帝;317,司马睿在建康建东晋。

  五、南北朝并立:

  南朝---公元420年到589年,宋齐梁陈北朝---公元386年到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六、隋唐五代传;

  隋:

大运河、赵州桥;

  唐:

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武举和殿试);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七、宋元明清后:

  宋:

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宋词:

苏辛元:

1271年,忽必烈建元称帝。

  明:

燕王之变、建都北京;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土木堡之变;张居正改革。

  清:

康乾盛世;四库全书;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宗教文化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一、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1026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例1、西游记中的西天是指:

()(2010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06题)

  A.埃及  B.印度  C.  D.新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和历史常识。

唐僧的原型为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他是要去到佛教的发祥地天竺国(今印度),去求取佛教的经典。

故答案为B。

  二、道教

  兴起于西汉,兴盛于唐宋。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东晋:

葛洪《抱朴子》。

  例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C)(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节日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

七月十五称“中元”(“鬼节”)。

十月十五称“下元”

  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为了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月饼”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由于:

推翻元朝统治

  重阳节:

九月初九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预测题及答案:

  1.“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这首诗中包含着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这个节令是:

(C)

  A.元宵B.七夕C.重阳D.春节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五行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过去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涉及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包括节气、四象,五行在之前的省考和高考中都有涉及,2012年国考是否会考查考生对五行的了解,有待检验,对于基础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考生最好有所了解。

  五行:

水木火土金。

原则:

彼相生、间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古代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变迁。

汉之前讲究相克说,之后讲究相生说。

  预测题及答案

  1、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 )。

  A.甲、乙、丙、丁、戊

  B.子、丑、寅、卯、辰

  C.金、木、水、火、土

  D.东、西、南、北、中

  解析:

选C。

A为天于,B为地支其中的五个,D为五方。

  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首魏应为( )

  A、金德  B.木德  C  水德  D.土德

  解析:

选D。

汉代为火德,通过禅让,也就是用相生解释朝代变换,火生土,故首魏应为土德。

常识判断重点知识:

三大国粹文化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中医、国画、京剧并称为我国三大国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了京剧,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中涉及了对针灸的考查。

2012年,对京剧考查的概率可能不大,但国画可能成为今年考试的一个重点。

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选项中应该也会涉及。

  一、中医

  四诊法:

望闻问切。

  “医圣”:

西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4年)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

  华佗:

“五禽戏”、麻沸散。

  药王:

唐代孙思邈。

《千金方》。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的分类法,“东方医药巨典”。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五脏:

指肝、心、脾、肺、肾。

六腑:

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例1、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斗争的伟大成就。

我国最早的中医医学专著是( )(200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

  解析:

A《皇帝内经》是我国最在的中医学著作

  二、国画

  

(一)发展历程:

陶器——青铜器——帛画(战国)——宗教绘画(魏晋)

  1.原始社会:

半坡氏族已会制造画有人面形、鱼形花纹的彩陶

  2.春秋战国:

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壁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3.三国:

曹不兴是佛像画的始祖。

曹衣出水

  4.东晋:

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画龙点睛)、展子虔”。

  5.唐朝:

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吴带当风;

  6.宋朝: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朝:

赵子昂8.清朝:

石涛、朱耷的山水画

  

(二)石窟文化

  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

皆是世界文化遗产。

  预测题:

1.我国佛教艺术驰名中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三大石窟举世皆知。

以下关于三大石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在省份两两接壤  B.所在省份都有黄河流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