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 1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7551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像摄影 1解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像摄影 1解读.docx

人像摄影1解读

《人像摄影》讲座

我的简介

于静涛出生于1949年,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1986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第二学位,辽宁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高校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多年来兼任摄影专业的教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摄影成果。

出版了《基础摄影》、《摄影艺术与创作》、《摄影艺术与表现方法》等专著,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摄影构图学》、《新闻摄影教程》等的编写;发表了10多篇摄影论文;有32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多次获各级摄影组织颁发的 “优秀组织工作奖”;荣获了教育部艺教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摄影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辽宁高校摄影终身贡献奖”,“沈阳市劳动模范”、被沈阳市政府授予“跨世纪摄影带头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

人物摄影

人们学习摄影大多是从给身边亲人、朋友拍摄纪念照开始的。

如今,拍摄风光以及花鸟鱼虫成为了大众摄影人的普遍喜好人物摄影有许多分类,例如婚纱摄影、儿童摄影、体育摄影、旅游摄影、民俗摄影、人体摄影以及人像摄影等等。

由于被拍摄的人物年龄、肤色、职业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对用光、构图的要求各不相同。

特别是在拍摄过程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在不断变化,有趣的以及有吸引力的瞬间稍瞬即逝,所以对拍摄技术技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这里讲的人物摄影不同于俗称的人像摄影,涉及到的不局限于简单的室内外拍摄人像,而是把人物放到其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来研究如何拍摄人物。

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美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用光巧妙、层次丰富以及色调和谐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美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用光巧妙、层次丰富以及色调和谐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实际上,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物摄影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各种人物外部形态的展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努力表现出人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人的创造力量以及人们渴望提升生活质量的情感表达状态。

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如何从摄影创作的角度表现人物;如何利用好人物周边错综复杂的环境氛围;如何妥善处理人物作品的构思、用光、色调,如何在表现人物特征的同时揭示人物的思想意境及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重点在于拍摄的人物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注重突出主题

拍摄人物最重要的莫过于突出主题。

一幅没有明确主题的片子是很乏味的,很难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拍摄人物最重要的莫过于突出主题。

一幅没有明确主题的片子是很乏味的,很难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举例说,我们想表现老知识分子严谨认真的教学精神和孜孜不倦潜心书海的态度,可以事先考虑一个拍摄预案。

有了预案以后再寻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并与对方交代自己的拍摄想法,这样会得到对方的有效配合。

被拍摄对象进入放松状态以后,拍摄者需要仔细观察他认真备课的情形,在摆拍中抓取最佳瞬间。

例如下面“老骥伏枥”这幅作品:

老骥伏枥

这幅作品拍摄的是一位老教授读书的情景,这种题材司空见惯,容易落入俗套。

本作品在拍摄前,先构思一个接近特写的画面,目的在于突出主体人物,尽量让老教授排除拍摄的干扰,自觉进入正常的读书状态,当他推动眼镜,将书靠近眼帘的那一时刻,适机按下快门。

当时,被拍摄者所处的位置距离窗户约有一米多,考虑到闪光灯的反射光不够柔和,选择自然光较为理想,因此,完全靠反射自然光作为光源。

窗外的自然光以逆光的角度勾画出了人物的轮廓,注意将书的反射光角度对准人物的脸部,使老教授脸部较为明亮,面部质感真切,纹理清晰,高度数的眼镜举到适当的位置,既避免了眼镜的反光又突出了眼镜的厚度。

适当增大光圈虚化背景。

制作时,有意压暗了背景的亮度。

作品明显紧扣“老骥伏枥”这一主题。

使用三脚架,镜头50毫米,光圈F4.5,速度1/15秒,ISO10

大多数主题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具体拍摄现场陆续发现的。

在抓拍过程中,主题往往是不确定的,主题先行就容易落空。

作品的主题是通过主体来表现的,摄影主体的选择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

例如,重振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很好的较大的主题,如何确定具体画面小的主题,需要在现场寻找合适的主体,这就要根据实际条件来确定了。

工业摄影中无论是设备还是产品,林林总总的种类与外形极其容易展现出某种美感,是理想的辅体,主体是理想的人物。

工厂车间里环境错综复杂,需要自己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那些具有美感的瞬间画面,将设备与人物合理安排,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例如下面“师兄弟”这幅作品:

师兄弟

画面光影柔和,圆形的钢件内产生数条反射光线,这些光线都指向两个年轻的工人,有利于突出主体人物。

前景图形既有旋转力又有透视感;背景里的景物呈现中间影调,有利于消除那些干扰画面主体的景物,有助于强化主题“师兄弟”研讨生产问题时的和谐氛围。

画面以旋转和透视的光影和良好的色彩对比展现着一种难得的视觉美感。

平滑厚重的管线形成了旋转形结构,圆形出口处表现两个师兄弟和谐的身影。

这里的主体是两名工人,辅体是前景与后景设备,表现的主题是师兄弟在和谐与合作中研讨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难题以及认真审慎的工作精神。

镜头35毫米,光圈F4.5,速度1/30秒,ISO200。

二、强化相关细节

能够在芸芸众生中抓拍到有趣的瞬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要观察到某些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区别于普通人群的元素。

由于强化了这些细节,有利于强化主题也有别于随意拍从而引起观赏者的兴趣。

例如下面“好着呢”这幅作品。

好着呢

节日里,没有直射的阳光,画面出现了反差柔的效果。

几位老妪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主体人物身着光鲜,插着漂亮的头饰,戴着双料的金首饰,这位游兴正浓的妇女专神贯注地打着手机,精神矍铄。

长焦距拍摄将三位老人压缩在一起,形成三角形构图,作品集中了三位老人处于不同方位的特写形象,意在讴歌老人们晚年的幸福生活。

散射光使得人物面部呈现良好的质感,色调没有明显跳跃感,背景也没有明显的光斑干扰,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由于拍摄时,注重了对老人面部表情以及金戒子、金牙、手机这些细节的表现,有利于强化讴歌人们富足幸福的生活,漂亮的头饰也有助于突出民俗特征和节日的氛围。

镜头100毫米,光圈F5.6,速度1/120秒,ISO100。

有经验的摄影人很少正面拍摄人物。

这种拍摄角度在构图上较难处理,除了人物面部表情确实很能引起观赏者寻味以外,很容易造成画面过于稳定、直观、对称、平衡,甚至产生呆板的视觉效果。

确实需要拍摄时,要特别注意通过强化细节和准确刻画人物情感来提高作品的视觉感染力。

例如下面“纠结”这幅作品:

纠结

在农贸市场里,这位藏族老人在凝视着斜下方案板上的牛肉,她在牛肉的质量和价格上反复权衡,欲买又止,且不舍离去,表现出的矛盾的心理,显得相当纠结。

这里引发观赏者一些思考:

人们对病死猪牛羊肉的警惕以及对物品价格的拷问。

这也是该作品的社会意义。

片子中,老人面部复杂的皱纹写满了此刻老人纠结的心态,令人过目难忘。

这里老妪凝思的神情中,纠结心态下变形的眉宇以及下意识移至面部的拳头是主要的细节,强化了老人此时的复杂心态。

此外,特殊的头饰细节交代出了老人藏族身份,这些细节有利于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拍摄数据:

镜头80毫米;光圈F8;速度1/60秒。

三、着力表现质感

拍摄人物过程中,特别是拍摄特写镜头时,人物的质感如何对画面的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里并不排斥运用晕化技巧表现某种朦胧感的创意手法。

处于首位的应该是人物皮肤的质感,其次才是服饰以及周边景物的质感。

由于人物年龄以及生活环境的差异,皮肤质感差异较大。

关键在于能够将自己的拍摄对象真实的形象特别是面部形象完美的记录下来。

例如下面“渔工”这幅作品:

渔工

寒冷的查干湖冰面上,这位渔工是记账员,他凝视前方,关注着队友们冬捕的收获场景。

镜头单独记录了这位年轻人。

侧逆光条件下,冰面的反光使人物暗部得到了补光。

零下三十多度,渔工的面部被冻得发红,无论人物皮肤还是帽子的皮毛、围巾以及翻毛皮衣都体现出了细腻的质感,层次分明,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了年轻渔工憨厚、朴实和具有力量的美好形象。

极好的质感将渔工狐狸皮帽子,质地上乘的羽绒服以及上好的羊毛背心很好的展示出来,暗示出年轻渔工富庶的家境。

镜头80毫米,光圈F8,速度1/100秒,ISO100。

与拍摄年轻人相比较,中老年人面部质感更能够被明显的表现出来,由于面部纹理有更加明显,所以会呈现更为理想的层次变化。

例如下面“藏族汉子”这幅作品:

藏族汉子

在寒冷的贡嘎山下,一位壮年藏族汉子坐在路边小憩。

他用皮大衣将自己面部围了起来,当他回眸的一刹那,镜头把它记录了下来。

在寒冷的贡嘎山下,一位壮年藏族汉子坐在路边小憩。

他用皮大衣将自己面部围了起来,当他回眸的一刹那,镜头把它记录了下来。

大特写的拍摄方法使他面部皱纹、毛孔以及眼神给人印象深刻。

简洁的画面中,帽檐与大衣皮毛形成的三角形更有利于突出人物的面部形象。

镜头120毫米,光圈F4,速度1/100秒,ISO100。

在煤矿、镁矿等条件恶劣环境中拍摄人物,人物面部落满灰尘,表现其皮肤质感就有些难度。

当人物皮肤较黑时,表现皮肤的质感就更考验拍摄者的经验程度了。

此时就需要精确地运用光线效果,否则就会丢掉暗部的层次。

例如下面“非洲女孩”这幅作品:

非洲女孩

这个非洲女孩随着父母来到中国,此时依偎在女大学生怀里,显得乖巧可爱。

借助了侧顺光拍摄了他的近乎于特写的画面。

黝黑的皮肤在强光下出现明显反光,柔和的皮肤质感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特别是处于暗部的眼睛质感极好,甚是可以看出眼睛中的反光点。

女孩黑色调的皮肤与女大学生光滑的黄色调皮肤形成了良好的呼应与比较。

反衬出我国多外关系一个和谐友好的侧面。

镜头50毫米,光圈F8,速度1/100秒,ISO100。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是无需赘言的。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特别是在人物摄影中显得更加重要。

根据光线照射的角度,找准拍摄机位,就能够用光将人物很好地勾勒起来,有利于强化人物脸型、身形以及强化周边景物的衬托作用。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是无需赘言的。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特别是在人物摄影中显得更加重要。

根据光线照射的角度,找准拍摄机位,就能够用光将人物很好地勾勒起来,有利于强化人物脸型、身形以及强化周边景物的衬托作用。

话进城

两位藏族老人站在路边等车进城,亲密地交谈着各自这次进城的打算,后侧光(侧逆光)从左侧斜后方投向两位藏族老人,人物形成了较好的轮廓光。

这种轮廓光将身着深色调藏袍的人物从深灰色调的背景中得以分离出来。

人物的帽子、背篼、衣着出现较好的立体感。

适当给予补光,使人物面部整体效果明朗,光感柔和明快,光线效果较好。

从老人服饰光影可以看出来,深色调藏袍有利于稳定画面;浅色调帽子增加了画面明快的视觉感受。

长焦距拍摄使得背景虚化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针对右侧人物面部点测光使得画面亮而不过,暗而不失层次。

摄影数据:

镜头200毫米,光圈5.6,速度1/150秒,ISO200,+0.7EV值。

在室内复杂光线下,如何提高光线对人物的勾勒效果,需要根据拍摄场景灵活掌握。

当室内灯光与室外投射进来的自然光交叉在一起时,确实需要妥善处理。

例如下面《早炊》这幅作品:

早炊

藏寨外置的炉灶间里,顶棚透射下来几束日光形成了美丽的斜线光柱,成为人物的轮廓光;柴草燃起的炉火正旺,炉火光成为照亮人物的主要光源;一盏钨丝灯的亮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为了保证突出主体人物,测光只能以炉火光为主要光源考虑。

同时,炉火光源映亮了少女的面部,左上方棚顶透射的日光以逆光的角度为少女勾勒出了轮廓线,现场光感别具特色。

针对少女面部测光后,考虑到室内整体光线偏暗,光柱过亮,反差过大,适当减少曝光量,这样可以使暗部保持正常的黑灰色调。

同时,使少女面部、炉火以及光柱曝光不至于过曝,几种光线效果融合的比较合适。

拍摄数据:

镜头28毫米;光圈F4.5;速度1/60秒;ISO100;曝光补偿:

—0.7EV值(彩色负片)。

为了获得具有一定艺术效果,审美效果的人物作品时,就需要人为提供光线,也就是按照自己构思,采用人造光。

例如下面“夜练”这幅作品:

夜练

室外人造光大多用闪光灯。

这幅作品采用的是用多盏灯加同步器同步器拍摄的。

当体操运动员跳起到理想高度时,按下快门。

运动员左右以及后侧面闪光灯给运动员勾勒除了理想的轮廓线,相机上闪光灯给了正面光,运动员整体光反差比较好,消除了明显的阴影。

另外,镜头安装了星光镜,使路灯呈现出放射状星光,取得了画面简洁的视觉效果,人物舒展,流畅,大气。

这里侧重的是表现人物的整体形态,而不是表现跳跃中的动感。

追求的是奔放自如的视觉感受。

镜头:

28毫米;光圈:

F5.6:

速度:

1/125秒(彩色胶片)。

四、强调景物陪衬

拍摄人物时往往需要将人物放到其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中,将其工作时周边景物适当摄入画面,用景物颜色、形状、光影等美化画面,烘托人物。

更重要的是揭示人在改造自然和推进社会进步以及创造美好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摄影不仅给观赏者带来视觉美感,更需要向人们彰显一种正能量,这才能体现摄影的社会意义,也是摄影的真谛。

例如下面“同心协力”这幅作品:

同心协力

画面以人物为前景,船体为背景进行布局,重点在于突出主体人物;画面属于匀称型构图,人物居于中心偏下位置;右侧一人紧握中心抬杠人一只手臂,以便保持平衡,情节细腻感人;突出了中心抬杠人壮硕形象以及小心认真的面部表情。

拍摄时有意在背景中留出了两条大船,有利于交代拍摄的环境,将修造渔船与前景工人联系起来了。

中景有几个研讨工作的工人,地面散放着的钢管等零件都强调了船舶建造工人的工作氛围。

如果没有将船体纳入镜头,画面显得单薄无力,缺少环境元素的支撑。

同时,抓拍采用的是逆光拍摄,需要在抓拍之前准确调好曝光组合,因此这幅作品,不仅人物形象准确逼真,右侧工人回头关照着后面的工人,较好的表现出了工人们齐心协力劳动的场面。

镜头35毫米,光圈F5.6,速度1/100秒,ISO100。

有时,可能以突出景物形状为手段,人物所占比例不大,仍然能够通过对比展示出人的力量。

除了特写以外,表现人物不一定必须把人物拍摄的面部非常清晰,身材特别魁梧高大,只要将人物安排在与景物相对应的合适位置,仍然能够引起观赏者的思索,人物自然就成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主体。

例如下面“吊大件”这幅作品:

吊大件

在大型企业的车间里,一个工人与一个大型构件相比较,无论是大小、重量,在镜头中,人都处于劣势。

但是,我们在人物摄影中必须想办法,努力突出人物这一主体。

为了表现工人吊运重型构件的场景,根据吊车到地面构成的环境画面,需要从下至上来进行表现,只有采用竖画幅,大角度仰拍,才能更有利于表现现场氛围。

画面中,将巨大的构件与吊钩放在显著位置,暗示出重工业举足轻重的分量和应有的显著位置。

人物位置接近画面中央。

地面上多条车轨线条,以梯形汇聚状态指向了操作中的工人,目的是突出这个人物。

同时用超广角镜头拍摄,在有限的摄距内容纳了较多的环境细节。

构件、吊钩、车轨等环境景物,无论多么高大,对这个工人来说,都只能起到陪衬作用。

在视觉习惯和画面构图布局方面,人物无疑成了作品中的视觉中心。

拍摄数据:

镜头12毫米;光圈F5.6;速度1/30秒;ISO400

五、突出情景交融

人物是有生活的,有情感的,有喜怒哀乐的。

努力发现不同人物生活中有趣的瞬间有助于将不同人物的不同爱好、乐趣以及最求展示给观赏者,引起观赏者提升热爱生活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和愉悦的精神享受。

因此,拍摄人物时善于发现那些带有浓厚民生色彩的情景,将人物的情感与现场的环境相融合,将某人情感与他人情感传递中的和谐美记录下来,无疑是对人物拍摄真谛的深刻理解。

例如下面这幅作品:

挑灯对弈

夜幕下的平遥某商铺门前,几个酷爱下棋的人围在一起,两个人正在对弈。

这幅画面成功之处在于将人物对于棋艺的喜好之情,对弈之景放在夜晚古街店铺门前来表现。

在较暗的光线条件下,合理用光,将悬挂的红灯笼与门灯相互形成的光线较好的使用在表现对弈的人物上。

画面里人物姿态各异,衣服搭在肩上显得随意自然;叼着香烟来不及点燃显示出对弈者思绪的认真状态;手扶下颚的观赏者表现出他完全融入了棋境之中;侧头的观棋者的神态明显在关注对弈者下一步的走向;背手观赏的老者充分体现出了静观其变和观棋不语的心态。

由于运用光线合理,较好的勾勒出了人物形态,情感,环境氛围浓厚,将夜色昏暗灯光下对弈的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镜头24毫米,光圈F2.8,速度1/8秒,ISO200。

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情感交换,同志之间、亲朋之间以及邻里之间等等。

拍摄这些场景时,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恰当时机最为重要。

只有细心地观察到那些稍瞬即逝的情景交融的瞬间,才能够得到令人赏心悦目的精彩画面。

例如下面“老哥俩”这幅作品:

老哥俩

一场演出结束以后,一位穿着古装戏服的老者走下台来,另一位耄耋老人急切地走上前去搂住这位老朋友,热情地献上了一个吻,真心祝贺他演出成功。

被吻老人既为自己成功的表现而高兴,也被老伙伴始料不及的亲吻举动所感动,画面留给观赏者的是愉悦和惬意。

镜头120毫米,光圈F8,速度1/250秒,ISO100。

六、妥善选择机位

拍摄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物活动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机位。

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作品画面的观赏效果选择低位、中位、高位以及仰摄、平摄和俯摄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物活动以及不同的场景:

人物组合形式变化了,机位就要相应变化:

景物与人物的大小、距离变化了,机位同样要相应变化,任何一种机位都不是万能的。

机位选择合适才有利于更好地记录人物,合理地展示人物,催生新颖而又有意义的作品。

例如下面“迎宾舞”这幅作品:

迎宾舞

在一个藏族民宅院落里,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群年轻姑娘聚集在一起欢快地跳起了民族舞蹈。

大多拍摄者站在周边或者站在院墙栅栏的稍高一点的机位,画面只能呈现出司空见惯的视觉效果。

这张作品却能够选择最低的机位,用较合适的广角镜头来展现,独辟蹊径,效果夺目。

姑娘们喜笑颜开的面容得到了良好的展现,手臂自然低向中心汇聚,背景里带有藏族民族特点的装饰图案明显交代出了人物所处的环境,画面构图形式新颖富有新意。

镜头24毫米,光圈F5.6,速度1/100秒,ISO100。

当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中某些有特点的物体有助于提升某种对比时,完全可以利用机位变化突出这些物体,大胆地缩小人物在画面里所占比例,让观赏者自己品味人物与景物的关系,引发一定的想象例如,在拍摄工业题材的片子时,将人物与工作环境和谐地组合在画面中有助于展示工人们的工作状态以及强化作品内涵。

机位并非越低越能体现高大,越高越能展示广阔,越平直越显得平淡。

这需要根据场景和拍摄目的来确定。

平直的机位拍摄角度也蕴含着某种高大与宽阔。

例如下面“头上明珠”这幅作品:

头上明珠

庙会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让女儿能够看到演出的场景,将女儿高高举过头顶。

我感到掌上明珠在这里转变成了头上明珠,这个场景很感人。

可是拍摄位置与被拍摄人物在同一高度,机位不够高,于是,采取盲拍的方式得到了这一画面。

逆光勾勒出了女孩的轮廓,背光的面部曝光合适,皮肤质感很强,层次细腻,头发丝清晰可见,女孩笑逐颜开的喜悦心情得到了较好的展示。

女孩爸爸虽然没有展示出其面部,但是通过有力的手臂,已经足以展示出慈祥父爱带给观赏者形式美融合艺术美的视觉感受。

镜头:

200毫米;光圈:

F5.6;速度:

1/500秒;IS0:

200;+0.3EV值。

七、努力刻画形象

拍摄人物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这种刻画重点是对其面部的描写,通过其皮肤、毛孔、皱纹、神态的真实记录,展示人物的气质、性格、情感等瞬间表达的情绪状态。

此外,人物肢体动作体位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拍摄舞蹈演员时其肢体动作姿态是很重要的。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兼顾周边环境,力求画面简洁,避免不必要景物的干扰,尽可能通过合理用光以及妥善构图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

例如下面“村丫”这幅作品:

村丫

临近中午时分,一个藏族小女孩手里握着零钱,双手突然捂住面颊,惊诧地观看着前方。

特写手法将逆光勾勒出女孩肩部以上的轮廓,将女孩从较暗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女孩腮部两块高原红,未擦净的鼻涕,黝黑的小手和炯炯有神的双眼等都是刻画该女孩的重要元素;背景里虚化的藏宅隐约可见,有助于交代出女孩生活的环境。

镜头120毫米,光圈F5.6,速度1/60秒,ISO200。

在注重突出人物面部表情特点以外,拮取人物生活中的真实画面同样有助于对人物的刻画。

这种刻画不以人物面部质感为重点,而是通过人物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景物的反衬作用来揭示人物的情感状态。

例如下面这幅作品:

收仓

在一家藏宅仓房前,家庭主妇正在晾晒刚刚收获的玉米。

面对颗粒饱满的一穗穗大棒玉米,主妇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笑容。

背景中飘逸的经幡和藏族特征的头巾交代出了拍摄环境,大红花上衣的凤凰图案烘托出一种祥瑞,红黄蓝三种色调和谐。

画面将主体人物放在最佳趣味中心点上,通过欢快的面容、黝黑的双手以及大棒的玉米等较好的刻画出了勤劳藏族妇女的良好形象。

镜头35毫米,光圈F5.6,速度1/60秒,ISO100。

八、关注人文题材

以组照的形式叙述一个事件,讲述一个故事已经成为拍摄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摄影艺术获得了新的生机,可以放心地从多角度、多题材、多方位,多层面来表现人民现实生活。

如何以摄影艺术形式将人们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主题深刻的影像瞬间记录下来,合理组合,最终获得颇具内涵的人物摄影作品,着实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筛选生活中具有亮点的素材,通过熟练的摄影技术技巧进行表达。

选择有意义的,有深刻内涵的题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作者具备较深刻的观察生活心理体验。

大多数人是在随遇而摄,在积累了大量人文作品资料以后,从资料中筛选出能够说明某种社会意义的片子,从而形成单幅或者组照。

有经验的摄影人却是在拍摄某一个题材之前,事先构思一个方案,拟想出人在场景中可能出现某些情节,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进行拍摄,因此成功率更有把握。

人文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随时都可以拍摄的民俗题材,民生题材,工业题材,也有突发事件的有影响力的题材,更有难得一遇的重要题材。

这就需要看作者如何筛选以及遇到突发性的题材时能否做出敏锐反应。

在百年不遇的“非典”袭来以后,大多数人处于避而远之的心里状态。

但是,有经验的和勇于献身的摄影人却注意到了这一个重大题材,创造条件进行拍摄。

我穿上隔离服,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抗击非碘的第一线,拍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以下的几幅作品,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抗击“非典”的精神风貌。

组照一:

防疫消毒

“防疫消毒”表现的是防疫人员在为疫区大楼进行消毒。

在室内逆光条件下拍摄,在右下角保留了楼梯的线条,体现了暗部的层次,较好的表现了消毒液的雾状效果。

拍摄数据:

镜头35毫米,光圈F3.5,速度1/25秒ISO200。

(组照2)彻夜未眠

在这场防治非典的特殊的战斗中,众多的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冲在了斗争的最前线,也做出了一定的牺牲。

天亮了,这位彻夜未眠的防疫人员才回到车上稍事休息。

上车前,他对我说,他已经三天几乎没有睡觉了。

拍摄数据:

镜头70毫米,光圈F4,速度1/60秒ISO200。

组照3)我们必胜非典

为了配合疫情隔离,大学生们将自己的宿舍留给了被隔离的同学,集体打地铺住在体育馆的地板上,他们高兴的打出胜利的手势,表达出了战胜“非典”的决心。

拍摄数据:

镜头50毫米,光圈F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