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753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docx

第28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讲义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2)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它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启蒙思想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强调理性,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

(4)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能强化课Ⅰ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概念

1.含义

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宗教改革最初出现在德国,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

2.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特殊阶段。

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3.形式

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及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工具。

中世纪后期,日益腐败的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最大障碍。

2.政治上:

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

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世俗王权与神学教权斗争激烈,他们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强烈不满。

3.经济上:

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4.思想上:

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

5.直接原因:

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

16世纪时,德意志四分五裂,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

6.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骗人的谎言激起了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的极大反感,他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三、宗教改革的表现

1.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

简化宗教仪式

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圣经》至上

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否定教皇权威

世俗统治权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

推行世俗婚姻

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2.马丁·路德的思想特点:

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适应了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上:

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上

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新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促进了文化发展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学者说]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1.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

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

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宗教改革的最突出的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和教廷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聚焦主题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一、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1.路德曾说:

“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

”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  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解析:

选D 路德没有反对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路德只是认为把人分为不同阶层是错误的,没有否定神职人员的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反对封建君主统治的信息,故C项错误;按材料“所有的基督徒”“并无区别”,可知路德意在强调平等,故D项正确。

2.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

这一主张(  )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中“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得出他主张“因信称义”,认为人可以通过自己发现“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A项正确。

[思维升华]

宗教改革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1)宗教改革以反对天主教会宗教特权、提倡人性解放的宗教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适应了人们要求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的要求。

而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教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烦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3)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诸侯(王权)的支持。

二、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脱离罗马天主教皇的管辖

解析:

选B 从材料论述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一词只是“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这说明宗教改革这一词没有揭示出其实质,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宗教文化运动,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反映的主旨不符;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建立适合资产阶级的教会,D项错误。

4.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

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中“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人文主义者……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等信息可知,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反理性特点,C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反映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

路德教、加尔文教属于教会中的新教派,而人文主义者受到新教派和天主教会的共同排斥,故B项表述错误。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思维升华] 

第3题考查宗教改革的性质。

解题时要注意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要注意区分二者的人文主义内涵。

二者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但文艺复兴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反对神权,主张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伟大;而宗教改革强调神的伟大,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

第4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借助宗教形式,具有浓厚的反科学、反理性色彩。

路德等人用信仰的权威取代罗马教会的权威,但是这种虔信主义对于新兴的科学理性也造成了巨大障碍,因此,当宗教改革运动以虔信主义为武器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之后,17世纪发轫的欧洲启蒙运动就开始以理性精神为武器来突破宗教改革运动所营造的虔信主义氛围。

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史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

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史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史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思考] 

(1)据上述史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根据史料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提示] 

(1)共同点: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

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

原因:

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相同点:

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

不同点:

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思维升华]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区别与联系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和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知能强化课Ⅱ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成熟—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

1.含义

“启蒙”的法文本意是指“明亮、照耀”(引申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指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于黑暗之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专制王权、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背景

经济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3.性质

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运用人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5.主要内容

提倡理性,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去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

6.概况

(1)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

(2)18世纪中叶,在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扩展:

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

7.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及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论法的精神》

卢梭

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社会契约论》

康德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出“人非工具”;相信主权属于人民,坚持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纯粹理性批判》

[史学者说]

  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

  

8.影响

(1)思想层面: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把人文主义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社会制度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启蒙运动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政治层面: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②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如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3)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两方面,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史学者说]

  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

——[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

  

二、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近代科学革命、近代浪漫主义文学、近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等方面体现了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1.伦理(个性)自由主义思想

(1)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性解放,追求物质享受、现世幸福,这驱使人们发财致富,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动力。

(2)宗教改革时期提倡“因信称义”,反对教会对个性的压抑,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这可以使资产阶级有更多时间与资本发展资本主义,追求更多的财富。

(3)工业革命时期享乐主义流行。

2.科学自由主义思想与实践

近代人文主义者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逐步摆脱中世纪封建文化、信仰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怀疑、批判、理性和实证的近代科学态度和精神,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革命的精神动力,如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起点的天文学革命、经典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物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代表的生物学革命,无不例外地体现了科学自由主义思想。

3.政治自由主义思想与实践

(1)文艺复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把国家看作世俗幸福的工具,为近现代欧洲政治体制的确立提供了价值取向。

(2)宗教改革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这为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3)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民主和法治等政治自由主义原则和思想。

在此思想影响下,英、法、美首先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政权颁布法律来确立政治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如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美国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颁布的1787年宪法,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等。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寻求人类解放,这种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相互结合,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4.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1)启蒙思想家确立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并把私人的“财产自由”与国家制度联系起来,这一原则写入了《人权宣言》。

(2)在工业革命期间,产生了以主张“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原则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确立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

5.文艺自由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推动突显人的情感、尊重自然和宽容心态等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在此背景下,浪漫主义文艺兴盛,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拜伦、雪莱和浪漫主义音乐家贝多芬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一、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继承

(1)体现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上。

(2)继承了人文主义精神,要求从教会束缚中解放个性。

(3)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发展

在批判对象上

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

在涉及领域上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政治、科学、史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在批判形式上

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在思想特点上

启蒙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蓝图,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二、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制内阁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聚焦主题 启蒙运动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1.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D.国际地位的差异

解析:

选B 18世纪早期英法经济水平差距不大,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早期,英国已经率先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而此时的法国仍处于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故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政治进行的批判多,B项正确;文化环境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国际地位不是国内政治批判的主因,故D项错误。

2.1791年7月14日,罗伯斯庇尔在一次集会上说:

“国王是不可侵犯的!

但是,难道人民不也是不可侵犯的吗?

国王的不可侵犯性是虚构的,而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

”这段演说(  )

A.为处死国王提供了理论依据

B.深刻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反抗国王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解析:

选D “国王的不可侵犯性是虚构的,而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体现了强调个人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D项正确。

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故C项错误。

[思维升华]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上述两题从欧洲两个传统国家启蒙运动的发展程度切入,考查了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从政治上看,法国的封建统治最顽固,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激起各阶层的强烈不满;从经济上看,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包含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力量壮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更加激化;从思想上看,有之前英国启蒙思想作为思想基础。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3.在伏尔泰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鸠则提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由此可知孟德斯鸠倡导(  )

A.法律所允许的权利和自由B.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C.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D.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中“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等信息可知,孟德斯鸠论证的核心问题是自由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他倡导公民应当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享有权利和自由,A项正确。

4.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

“‘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主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解析:

选A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干信息。

据题干材料信息“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可知,人类理性思考有助于“理性王国”的建立,引领社会进步,故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说法错误。

[思维升华] 

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理性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