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8336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docx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探究物体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知道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并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单元总体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中要以积累的证据为基础。

2、能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

二、科学知识

1、根据一个制定物体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知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3、知道物体的运动大体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制定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很多,拉力是只要的一个因素。

5、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越慢。

单元课时划分

1、《一切都在运动中》1课时

2、《运动的快慢》1课时

3、<运动的方式>1课时

4、《小车的运动》1课时

5、《摆》1课时

 

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

层次1:

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2: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集中话题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

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

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学生回答:

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

大家刚才说得都非常好,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录象。

看完后让学生讨论:

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学生的观点可能很多。

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

教师:

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吗?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

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提问:

你们觉得谁在动?

怎么动?

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

学生回答是因为和其他物体相比,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可以设定其他参照物,如坐着的同学、黑板等,让滑板车上的学生体验出自己的运动状态。

提问,现在你觉得谁在运动?

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以此巩固参照物的概念。

教师可以增加难度:

提出问题:

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

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

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和它相比,我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

如果再有一辆滑板车和他同时同方向同速度前进呢?

在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一项活动:

让学生三人或者四人一个小组通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说说自己目前的状态(学生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体。

教师提问:

原处的大树在运动吗?

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

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得它是在运动吗?

学生回答:

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

教师:

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去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参照物才能判断是否运动?

并举出例子。

四、限时作业(3—5分钟)

1、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他的

发生了变化。

2、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小明在湖面上划着小船游玩,若选小船为参照物,小明是()的,湖边的树木()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2、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会使用秒表。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

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2: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但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3: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探究能力:

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不会使用秒表。

层次2: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层次3: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

提问:

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

学生回答:

(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

你们所说的运动的快慢是指什么呢?

让学生先来自己说说运动快慢的定义。

学生说,教师倾听。

学生很有可能会说速度快,运动的就快,速度慢,运动的就慢。

教师:

那么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呢?

学生回答是兔子。

教师:

那么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它没有乌龟早到终点呢?

学生回答:

因为兔子睡觉了。

教师:

因为睡觉的原因,兔子浪费了什么呢?

学生:

时间。

教师:

对了,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到运动的快慢到底如何表示)。

教师让学生看过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运动的快慢是怎样表示的,并说说速度的概念。

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速度的概念。

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出我们步行的速度吗?

教师,要想测量出步行的速度,必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距离和时间。

教师:

你打算如何测量出距离和时间?

学生距离可以用皮尺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

教师这里可以出示秒表,告诉学生可以用这个工具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

教师让学生说说具体打算如何操作?

要注意什么问题?

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讨论后汇报。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结束后开始汇报,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某些时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

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用距离和时间的定义来描述这些事物的速度。

如(飞机的速度是1260千米/时,表示飞机能在一个小时中飞行1260千米)

学生描述后,进行排序。

教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运动是有方向的。

教师让学生回去思考:

我们的手指甲也在运动吗?

你根据什么这样认为呢?

你能找到证据来证明吗?

三、回顾和解释

想办法证明月亮也在运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限时作业(3—5分钟)

1、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和()。

2、一个眼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简单的()和()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第三课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

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

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运动和摆动。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2: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3: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能力:

层次1:

不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2: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3: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

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

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探索和调查

教师:

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

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钢尺、橡皮筋→振动

单摆→摆动

 

6、学生小组讨论:

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33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水轮的旋转运动,锯木头的往复运动,跷跷板是往复运动,转椅是转动。

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比较复杂的运动方式:

教师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学生开始看书并开始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十教师可以不进行知道,让学生大胆的发言。

教师总结:

易拉罐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还有自身的转动;竹蜻蜓在转动中还需要直线上升(或下降);老鹰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向下滑翔。

飞碟还有直线运动和转动。

三、回顾和解释

教师:

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限时作业(3—5分钟)

1、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

2、在水平地面上推木板,木块动起来,木块的运动方式是()。

教学反思:

 

第四课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不清楚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2:

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但是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3:

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探究能力: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2:

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是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3:

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

(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

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

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教师总结:

车论的运动是转动,而车厢的运动方式是直线移动。

教师出示载重汽车的录象让学生看完后提问:

“你们觉得要想让汽车运动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不做评价。

认真听学生的发言。

二、探索和调查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1、动力大。

2、车轮多。

3、减少货物的重量

4、与路面的好坏有关。

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记录在黑板上,并提问,你们的想法都很好,都动脑筋了。

那么你们觉得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研究哪一个呢?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商量一下,统一意见后再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学生选择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得票最多的问题一起来研究。

教师,那么你们打算如何研究呢?

(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的方法怎样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

怎样证明就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其他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学生开始思考,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整个验证过程。

教师提示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才有说服力。

学生开始设计实验。

教师是学生汇报实验步骤和方法,并要求学生说出在这个过程中你打算如何控制变量?

教师提示学生要多做几次,防止偶然现象。

学生回答,结束后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开始汇报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三、回顾和解释

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证明黄豆的发芽需要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限时作业(3-5分钟)

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车受到的拉力越大,其运动就越()。

2、小车上的轮子越多,小车运动越快(对还是错)。

教学反思

 

第五课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研究摆的乐趣。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集中话题

1、教师:

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

2、教师:

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

(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二、探索和调查

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

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

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

同时讲解:

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

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

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

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

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

(板书)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

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

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

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

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

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

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6、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

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

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三、课堂小结

教师: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四、限时作业(3-5分钟)

1、拜读摆动周期,只与()有关。

2、同一个摆,将线加长后,摆动速度会()。

3、同一个摆,只增加摆锤的质量,摆动的速度()。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