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58441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new-第8-1章:国际贸易政策.ppt

第八章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含义与分类二、国际贸易政策演变及其特征三、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四、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五、国际贸易政策内容,一、国际贸易政策含义与分类,贸易政策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政策即对外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对贸易政策进行不同的分类。

依据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依据干预措施的目标,可分为中性贸易政策和偏向性贸易政策;依据贸易政策工具性质,可分为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政策。

中性贸易政策:

是指政府干预措施对待一切可贸易产品和非贸易产品、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其综合效果不偏不倚。

例如,当一项鼓励出口措施可能会对非贸易产品产生负面效应时,则运用另一项配套措施对非贸易产品实施补偿。

偏向性贸易政策:

包括内向型贸易政策和外向型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的偏向总是与一国的贸易战略和工业化战略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后起的发展中经济体。

外向型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往往与出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相结合。

内向型贸易政策通常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结合在一起,对贸易和工业的奖励制度有偏向。

1517世纪,重商主义的强制性保护贸易政策。

18世纪中到19世纪后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贸易政策。

斯密、李嘉图等倡导自由贸易;李斯特等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幼稚产业。

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时代。

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其催化剂,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及贸易顺差论成为其理论基础。

1932年英国宣布彻底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二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

一是美国成为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是西欧/日本等的崛起;三是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四是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政策演变及其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

1973年的经济危机是导火索,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转向以管理手段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是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二是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三是非关税措施的歧视性增长;保护主义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政策的新趋向。

一是政府干预贸易由被动转为主动;对内实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外强调互惠的对等原则;由多边主义转向双边主义、单边主义和区域主义。

外贸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

三、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增长效应。

通过贸易政策调节,使国家福利最大化。

基本上是一种静态利益目标,是通过政策调节产品和服务的对外交换过程以实现国内产出的增加。

有时则运用政策直接实现财政收入增加。

经济成长效应(生产力发展目标)。

优化资源配置;引进FDI;国际技术扩散和溢出;规模经济。

外部均衡效应。

即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用外汇管制、外汇贬值、配额及关税手段调节。

经济稳定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

四、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纷纷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和地区,在选择如何利用对外经济关系、运用对外贸易战略,实现工业发展的道路,形成三种不同的模式。

1、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化战略2、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3、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1、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化战略指通过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工业化战略,也称为初级外向战略,这是50年代初一些后起的民族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的策略。

其对工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利用资源优势获取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促进辅助工业的发展等。

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由于初级产品的市场和价格极不稳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经济单一性和对发达市场的依附性,使工业化战略难以贯彻。

2、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指在限制一些产品进口的同时,发展这些产品的国内生产,用本国产品满足本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本国的工业基础。

是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的工业化过程。

该项战略的特征是:

鼓励外商投资、高关税、数量限制与本币币值高估相配合的保护贸易政策,被称为内向型战略。

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意义较为显著,表现为:

建立工业基础的直接的经济成长效应;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减少进口的外汇节约效应。

但其缺陷也不言而喻,包括保护措施的负效应、生产受国内市场规模制约、出口增长受阻等。

3、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指通过建立面向国外市场为主的加工工业,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以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即以发展制成品出口带动工业化的发展。

属于中级外向战略。

出口导向工业化采取较为开放的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体制,吸引外商投资、本币贬值以增强出口竞争优势等。

其对工业化的意义表现在:

生产规模不受国内市场约束而能获得规模经济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成长优势;扩大就业和收入增加的经济增长优势;开辟外汇收入渠道的资金积累优势。

但由于其开放的特征,世界经济中的不利因素通过贸易传导会带来相应的市场、金融和政策等风险。

五、国际贸易政策内容,1、关税壁垒关税种类;关税水平;关税税则2、非关税壁垒数量限制措施;间接限制进口措施;多种纤维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3、出口鼓励和出口管理政策4、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贸易条约、贸易协定和贸易议定书、国际通行的法律原则、区域经济集团的贸易政策协调等。

案例:

玩具国外售价50美元,加工费只有2美元,一个在国外售价50美元,而投入大量劳动力、采用上百道工序进行制作的国内厂商,得到的加工费只有2美元。

这就是中国目前玩具制造商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的资料,2007年我国玩具出口额达到13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2%,仍稳居全世界玩具出口的头把交椅。

尽管如此,出口企业的所得利润却相当的有限,大约维持在6%8%左右。

有一家外国品牌公司在中国的基地每年要生产数千万个该品牌的玩具,投入的劳动力达到7000人左右,有的产品要经过500多道加工工序,而平均每个玩具的加工费只有2美元左右。

以该品牌玩具的一款为例,其国际市场售价为50美元,生产成本为10美元左右,除去销售成本,至少有90%的利润为国外品牌商和经销商所得,而进行具体生产加工的中国厂商获利不及其中的10%。

缺少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是中国玩具利润稀薄的主要原因。

不少中国厂商仅仅是玩具的加工商,外国公司先给一个样品,中国的公司依葫芦画瓢,复制出“返样”,如果对方满意,就向中方下单,生产出的成品最终还要借“洋品牌”,“洋包装”出口,虽然售价基本上是出厂价的1020倍,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是别人的,90%以上的利润只能落进外商的腰包。

试分析案例中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出口产业的问题?

我国该采取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