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8863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docx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消费及其类型

近五年政治高考题

5消费及其类型的高考题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2017?

江苏)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

2016年,我国全网上线电影由上年的700多部增加到2500多部,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进步→消费方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效益增加

B.消费需求增加→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

C.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

D.消费需求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供给增加

2.(2017?

江苏)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

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材料表明(  )

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

C.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

3.(2015?

上海)2014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场。

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  )

A.受从众心理影响B.追求生活质量

C.收入水平提高D.闲暇时间增加

4.(2015?

海南)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10%.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5?

四川)“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间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

其重大意义在于(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力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②可以极大地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

③能源供给结构将实现电能化且价格十分低廉④“互联网+能源”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2014?

江苏)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7.(2014?

新课标Ⅰ)如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4?

北京)1992年﹣2012年北京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根据图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区(  )

①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②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

④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4?

重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

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

材料表明:

(  )

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

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

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2014?

大纲版)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

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

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11.(2013?

江苏)亨利?

福特曾说过: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

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12.(2013?

上海)下表为2011年江苏省、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食品支出。

同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48%.据此可知,三省(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排序正确的是(  )

地区

江苏省

浙江省

消费支出(元)

16782

20437

食品支出(元)

6061

7066

A.浙江>上海>江苏B.浙江>江苏>上海

C.江苏>浙江>上海D.江苏>上海>浙江

13.(2012?

海南)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C.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14.(2012?

北京)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

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

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

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

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2012?

安徽)如图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2012?

江苏)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

目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交易总额超过5000亿元,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表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17.(2012?

上海)高一学生小张想进行一项“居民家庭闲暇时间效用”的调查活动。

小张应调查的有(  )

①家庭人均面积

②家庭每年人均读书量

③家庭每年的旅游支出

④家庭每月人均生活必需品支出

⑤家庭每月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

⑥家庭每年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⑤⑥

18.(2011?

福建)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  )

①促进就业②提高恩格尔系数

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③D.②④③

19.(2011?

新课标)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

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

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20.(2011?

天津)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的人大多改成动车。

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南京的所有航班。

这种现象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③消费促进产生结构升级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向导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1.(2011?

北京)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下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22.(2011?

上海)如表为市民袁先生家2010年的开支清单。

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  )

A.27%B.42%C.38%D.32%

二.论述题(共1小题)

28.(2017?

江苏)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

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

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

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3)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

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

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解答】

(1)

①从经济上看,“共享”将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使社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②从文化上看,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促进社区的文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

(2)

①政府应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②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等要充分发挥作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③居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

(3)略.

内容要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共享社区吸收、保留了传统社区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共享社区改造了传统社区中的消极因素,增添了社区中所没有的现代因素,从这个角度说,共享不是简单的回归.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共享是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发展.

三.材料题(共3小题)

29.(2014?

安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表1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元)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8

43.7

275.3

8749.3

2.8

2009

41.0

295.3

10183.7

3.0

2010

41.1

306.0

12579.8

3.1

2011

40.4

471.4

19305.4

4.1

2012

39.3

491.0

22706.2

4.4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

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

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

【解答】

(1)

①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②2008﹣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能拉动经济增长.2008﹣2012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

第1小问: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

②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

③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第2小问: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③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30.(2011?

四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

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

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

(2)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城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解答】

(1)

①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反映出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不平衡.

②国家采取促进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是针对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状况,目的是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③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民生;有利于拉动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经济结构.

(2)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上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

③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

①该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促进消费的系列措施,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该市政府采取的要求干部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该市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坚持了依法治国原则.

31.(2009?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

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以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着,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44.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6》

(1)根据表2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解答】

(1)从长期趋势看,食品支出比重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质量提高.

(2)稳定与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国家保持农产品人格基本稳定等.

(3)中国共产党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关注“三农”问题,制定了农村改革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多项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加大农业投入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

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税收制度等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

四.解答题(共3小题)

32.(2017?

浙江)以乡村休闲游为特色的A村旅游市场一度混乱,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加上旅游产品品种单一、品质偏低,不能满足游客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导致客源逐渐流失。

该村痛定思痛,提质升级低端农家乐,巧借原生态景观、乡间民俗文化等重新布局和改造农居民房,构筑乡情乡韵浓郁的新一代“乡宿”,融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延长旅游产业链。

同时建立旅游业从业者失信“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布严重失信者名单。

如今,该村家家户户规范经营,旅游市场健隶有序,游客摩肩接踵,消费热情高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村建立旅游从业者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完善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2)结合A村旅游市场的变迁,简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解答】

(1)A村建立旅游从业者失信“黑名单”制度,有利于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建立和社会征信体系的健全.从而完善旅游市场秩序.

(2)

①生产决定消费.A村通过提质升级低端农家乐,延长旅游产业链,使原本萧条的旅游市场重新焕发了生机,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使A村打造新一代“乡宿”,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提升品质,说明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3.(2010?

上海)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分析说明图1、图2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电脑普及率将呈何种发展趋势?

从不同角度举出两条理由。

【解答】

(1)

①三种家电中,彩电普及率最高,总体呈上升趋势,最近两年略有下降.

②冰箱普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接近100%时,增长趋缓.

③电脑普及率增长迅速.

(2)

①联系图1、2,1990﹣﹣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家电普及率都呈增长趋势.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家电普及率提高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动力功能,从而为居民收入提高创造条件.

②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各种家电普及率增长速度不同.电脑的增长速度最快,说明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发展性、事受性消费比重逐步扩大.

(3)考生回答可以是“呈增长趋势”,也可以是“呈下降趋势”.所陈述理由应围绕收入水平、生产成本和消费需求等角度展开.

正确答案:

1-5ADCCA6-10CDDAC11-15ADCBD16-20ACCCB

21-22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