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8914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案浙科版必修3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学考要求

选考要求

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a

核心素养要求

1.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2.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1.植物的生长型

(1)依据:

植物的外貌和形态结构。

(2)分类(六种):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植物的生长型与群落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2.生物群落

(1)概念: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特点:

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3)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归纳总结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种群

群落

区别

概念

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研究范围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组成单位

个体(同种)

种群

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

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

联系

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1

 (2018·嘉兴高三基础测试)藻类、浮游动物、贝类、虾、鱼、微生物等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  )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答案 B

解析 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为一个群落。

例2

 (2018·宁波高二检测)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答案 A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

C项中森林里全部赤链蛇属于一个种群,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

二、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1)概念:

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

(2)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决定因素

①垂直结构:

自上而下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

②决定因素

2.水平结构

(1)概念:

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2)影响因素:

营养、水分、风和火、土壤、小地形、鸟兽等。

(3)表现:

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少数表现为均匀分布。

(4)空间异质性:

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

群落水平结构上的不均匀就体现了空间异质性。

3.时间结构

(1)概念:

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类型:

①群落物种组成的昼夜变化明显。

例如大多数鸟在白天活动,而猫头鹰在夜间活动。

②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

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不同季节季相不同,温度决定季相。

群落的季节性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归纳总结

1.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的比较

项目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时间结构

含义

群落中的生物在不同高度上的配置状况

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原因

阳光、食物、栖息场所、温度、氧气等

营养、水分、土壤、地形、风和火等

表现

植物在不同高度上表现为分层现象,动物也随之具有分层现象

大多数群落表现为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

生物的昼夜变化,群落的季节变化

2.群落结构的2个易错点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

①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

例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就是四个不同的群落的垂直分布。

②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

光照)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例3

 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

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D.分层现象

答案 A

解析 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例4

 (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答案 C

解析 田间的所有玉米属于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

例5

 下面是分布在某栎树林中的几种鸟类调查资料,调查数据表示各种鸟类分布的相对密度。

请根据调查数据(百分比),完成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树冠层

下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被层

①林鸽

97.7

1.4

0.9

②茶腹

49.0

29.0

2.0

③青山雀

23.4

41.3

30.6

3.7

1.0

④煤山雀

18.0

43.1

31.0

7.8

⑤大山雀

6.2

18.5

49.1

25.9

0.3

⑥戴胜

3.4

16.9

55.9

23.8

⑦乌鸫

1.2

4.1

14.7

52.4

27.6

⑧红胸鸲

16.3

40.0

23.7

⑨鹪鹩

12.5

75.0

12.5

(1)该地区栎树林中,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树冠层,________主要分布在下木层,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灌木层,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草本层。

(填序号)

(2)栎树林中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这种分布有利于减少鸟类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类分布的上述特点表明,群落的结构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答案 

(1)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⑨

(2)食物和栖息环境 竞争 (3)垂直分层

解析 在一个群落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是由于食物和栖息环境等不同造成的。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定的观点;通过比较群落的结构,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

群落

1.判断正误:

(1)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导致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

(2)荒漠中的植物由于竞争水分,在水平方向上常呈集群分布(  )

(3)光照和动物不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水平结构(  )

(4)群落的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显著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

(5)群落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

答案 

(1)√ 

(2)× (3)× (4)√ (5)√

2.下面的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雁荡山上所有的动植物

答案 C

解析 B、D选项中只包括了部分生物,而A项中包括了无机环境,A、B、D都不符合群落的概念;C项包括一定空间所有生物,但不包括无机环境,符合群落的概念。

3.(2018·教育绿评联盟3月学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间异质性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答案 D

解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中的空间异质性体现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A错误;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B错误;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光照有关,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与食物有关,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D正确。

4.(2018·温州高二检测)如图为某种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淡水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图示,多边形的宽度为浮游动物在池塘不同深度的相对个体数。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浮游动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影响浮游动物昼夜移动的因素可能有温度和溶氧量

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构成群落

D.该池塘中存在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浮游动物在池塘的不同深度分布不同,不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布,A错误;在子夜(黑暗环境中),浮游动物主要分布在较浅的部位,正午光的穿透性强、温度高时,浮游动物分布在较深的部位,由此推测浮游动物的移动可能与温度和溶氧量有关,B正确;群落由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除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外,还包括池塘中其他生物,C错误;浮游动物有多种,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它们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5.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O→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D.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答案 D

解析 由于山区坡地水资源短缺,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不一定是乔木,A错误;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图中O→a阶段,群落中同样存在分层现象,C错误;图中b→c阶段,物种①不断减少甚至消失,而物种②也下降但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故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正确。

6.在某栎树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项目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林鸽

长尾山雀

鹪鹩、昆虫

(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它反映了动物、植物都有________现象。

(2)某栎树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受________影响。

(3)栎树林中动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动物之间的__________。

答案 

(1)垂直结构 分层 

(2)光照 (3)食物和栖息场所 竞争

解析 

(1)表中反映了植物和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具有分层现象,即具有垂直结构。

(2)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

(3)在森林群落中,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因此,植物的分布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并且有利于减轻动物之间的竞争。

题组一 群落的概念

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 A

解析 群落是同一地域中所有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个种群组成的。

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D.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答案 B

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池塘中有许多种生物,不仅有水藻、金鱼藻等植物,还有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的鱼构不成一个生物群落。

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生物

B.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中的各种生物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以及其他生物

答案 B

解析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不是所有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B.同一时间的一定区域内,全部同种生物个体形成种群,全部不同种生物个体形成群落

C.种群和群落都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所以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D.研究种群与群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在探究生命系统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种群和群落虽然都是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但它们之间存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它们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各不相同,如种群研究的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等,而群落研究物种组成、物种丰度、优势种、空间结构和演替等。

题组二 群落的结构

5.(2018·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湖泊自上而下可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B.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导致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C.光强度、动物等不会影响草地群落的水平结构

D.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因素可能导致群落水平结构不同

答案 C

解析 一个湖泊自上而下可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A正确;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导致动物也有分层现象,B正确;光强度的不同、动物的分布、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都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正确。

6.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种群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7.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有着明显的分层现象。

下列有关分层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导致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D.群落中的动物发生分层现象后,就只在自己的层次活动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A错误;不同的草本植物占据不同的空间层次,动物也因为草坪中植物创造的不同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而出现类似的分层现象,B错误;虽然不同的动物都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但某些动物也可同时利用不同的层次,如树林中的大多数鸟类,D错误。

题组三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8.(2018·浙江4月学考)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温度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答案 D

解析 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所以A、B、C正确,D错误。

9.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单细胞藻类是生产者

B.区域⑥溶解氧可能最少

C.a为区域⑥的优势种

D.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唯一因素是温度

答案 D

解析 单细胞藻类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当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区域⑥藻类数量最多,呼吸消耗氧气最多,溶解氧可能最少,B正确;区域⑥中,a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影响藻类分层现象的因素有温度、光的穿透性和氧气等,D错误。

10.(2018·余姚中学检测)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答案 D

解析 森林群落的植物垂直分层是由光照强弱不同引起的,上层光照强,有利于高大乔木生长,乔木以下光照减弱,适于灌木生长,林下光照弱适于耐阴的草本植物生长;而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不同的动物因食性的差别而分布于不同层次。

如杜鹃吃高大乔木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林冠层,而以草籽为食的鸟类则在林下层活动,如画眉等。

11.(2018·效实中学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差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答案 A

解析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反映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而林下不同生物种类的差别则是反映在水平方向上的结构。

1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 C

解析 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影响的,A错误;a处山坡植物的分布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造成的,为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b处森林植物的分布主要与光照有关,D错误;b、c处植物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正确。

13.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进行间播套种

答案 C

解析 同一生物构成的种群无分层现象,只有群落才具有分层现象。

14.水生高等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生高等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

(2)水生高等植物的存在能抑制藻类的繁殖,分析原因。

答案 

(1)垂直结构 

(2)水生高等植物能和藻类植物竞争阳光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藻类繁殖。

15.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森林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煤山雀、黄腰柳莺间是________关系,血雉和昆虫则是________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物外,还有一类生物没有提到,它们主要是各种________________,这类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_里,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

(3)上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竞争 捕食 

(2)细菌、真菌 土壤 生物群落

(3)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1)由题中信息可知,煤山雀和黄腰柳莺都生活在森林的中层,二者之间的食物会有重叠,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血雉是以苔藓和昆虫为食,所以它跟昆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2)在生物群落中还有各种微生物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包括各种细菌和真菌,主要生活在土壤里,属于分解者;河谷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3)题中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就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