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91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 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十五课.docx

金版学案同步备课学年高中语文达标巩固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十五课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

【名句积累】

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渔家傲》)

2.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孤雁儿》)

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凤凰台上忆吹箫》)

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5.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蝶恋花》)

6.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7.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9.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摊破浣溪沙》)

1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名篇赏析】

浣 溪 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诗意:

绣幔上刺绣着芙蓉,那芙蓉含笑吐蕊,云鬓上斜插着飞鸭,那鸭儿亲吻着香腮,眼底波纹荡漾,微微一动,就被猜摸了心思。

面部风情万种,别有风韵,半张信笺,渗透着娇和恨,寄托隐秘的情怀,再次约会,还在月光移动花影,花影疏淡之时。

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丽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

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

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

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

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夺冠 弱冠 冠冕堂皇 B.当年 当作 安步当车

C.盛日 盛世 盛气凌人D.济世 济济 同舟共济

解析:

A项,ɡuàn、ɡuàn、ɡuān;B项,dānɡ、dànɡ、dànɡ;C项,均读shènɡ;D项,jì、jǐ、jì。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何须 一流 中秋B.熔金 合璧 元霄

C.融合 闲暇 捻线D.云鬟 霜鬓 次第

解析:

B项,霄—宵。

答案:

B

 

3.下列关于《鹧鸪天·桂花》及《永遇乐》两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鹧鸪天·桂花》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赞扬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表现内在独特的人格理想。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运用了拟人、排比等手法,论定桂花是秋季名花之冠。

C.《永遇乐》一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今昔对比、他人与“我”对比、乐与悲的对比等表现主题思想。

D.“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诗人自惭形秽,不想见人,既是真实写照,又语带讥讽,人们“只把杭州作汴州”,词人怎能与之同乐,怎能乐得起来呢?

解析:

B项,这几句话中没有排比手法的运用。

答案:

B

 

4.下列对词语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译:

(桂花)它色泽暗淡呈浅黄而体性温柔,虽被人疏远淡忘却总把浓香留给人间。

B.“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

遗憾诗人对桂花也太没情思了,为什么在那么多赞赏香花美草的诗作中看不见收录桂花的文字呢?

C.“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译:

落日像熔化的金水,金光灿灿,傍晚的云彩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可我人又置身在哪呢?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译:

可如今我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也就懒得晚上出门去(夜间出去,既怕被别人瞧见自己愁眉苦脸,也怕看见别人的兴高采烈)。

解析:

“骚人”此处指的是屈原,而非诗人的统称。

答案:

B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

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在议论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的情致。

桂花的品格和处境就是作者的品格和处境。

她对这种品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永 遇 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作者极力回忆了早年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她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在这些美好的回忆中,从词人的心态和她的行为,可以看出丧乱之前,社会生活是多么的繁华安定。

但是这些繁华和快乐,早已成为幻梦,因而,作者的心路,又从忆昔,转为伤今。

 

(2)“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是动作描写,请你简要分析句中“争”字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几句话写的是词人追忆当年元宵节时,心情欢快,精心打扮的情形,一个“争”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莺歌燕舞,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

(二)名句赏析

7.请自选一个角度(如意境、手法、情感等),对下列诗句作简要赏析。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评: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前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的光泽和颜色:

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淡黄色,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

“体性柔”则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与人间,这是作者所尤为欣赏的品质。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评:

梅花,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掩饰羞愧之容。

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这里以梅菊来陪衬,表明了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评:

这里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在此浓墨重彩地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

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

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4)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评:

“如今”三句是心理描写,当中透露出词人对现实浓浓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深深的忧虑。

历尽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如今的词人已不再是当年簇带济楚的少女,而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哪有心情夜间出去赏灯游乐呢?

 

(三)课外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城·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

本词作于作者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

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基调,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

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

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②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③,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

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

③攲,yǐ,倾斜貌。

(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词的上片描摹了坠叶、香砌、寒声、玉楼、珠帘、银河、月华等秋夜意象,突出了景物的冷寂。

②表达了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感情。

(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

“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寒”和“愁”。

“寒”,寒冷或寒意,既是时令的寒冷,又是处境的孤寒(心境的孤寒)。

“愁”,愁思或愁意,既是酌酒垂泪的愁意,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又状写出作者孤眠愁思的痛苦。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范词的上阕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山映”三句:

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风柔日薄春犹早”:

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三、语言运用

1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湖边。

采莲船上。

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镜头三:

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

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12.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要求必须点出诗人、用上诗句。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我喜欢缠绵多情中透出宏大气魄的柳永,虽是“执手相看泪眼”,但也有展现“怒涛卷霜雪”的壮阔

(示例二)我喜欢豪放旷达而又柔情真挚的苏轼,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但也有抒发“唯有泪千行”的痛苦思念

我喜欢悲愤沉郁却又豪放昂扬的辛弃疾,虽是“揾英雄泪”,但也常怀“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

 

►相关知识

婉 约 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

“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

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

“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

►美文选段

暗恋李清照

杨献平

我依稀记得,赵明诚迎娶她的那天,早上下了一阵小雨。

房檐的雨滴一下一下的,打在青色的石头上。

或许是天长日久的缘故,那些

石头上都被雨滴砸出了深深浅浅的凹槽。

有一些蚂蚁死在里面,有一些尘土落下又被洗净。

不一会儿,乌云散开,太阳出来了。

锣鼓和花轿,唢呐和长笛,在李家深深的院落和外面的青色巷道里,吹动了整个宋朝的清晨,也吹动了整个宋朝内心最为隐秘的情感。

我就站在她家门前的台阶上,任由迎娶她的脚步踩来踩去。

在明诚那里,是清照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了。

然而幸福却随着宋朝的崩塌而消失了。

在金兵的铁蹄下,宋朝的半壁江山风雨飘摇。

明诚死了,对清照来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疼和绝望。

我知道从此以后,清照再也不是从前的清照了。

一个幸福中的女人,什么都可以瞬间消失乃至强行剥夺,而最不可失去的就是她一生依傍和珍爱的男人。

清水洋溢、花枝招展的李清照一下子枯了。

她最不可或缺的不是那些为她赢得万世声名的文字,而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爱和绝望。

后来那个娶她的男人,我始终没有记住他的名字——直到现在,对于清照和后世的人们来说,那个男人的名字和意义已经随着肉体的腐烂而腐烂了。

在杭州的那些年,南宋的光景就是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也是她内心的形式和颜色。

日复一日,彻骨悲凉。

她总是一个人在旧漆剥落的门楣前,望着北回的大雁,珠泪婆娑,寸断肝肠。

她把酒黄昏,把宋朝的所有阑干拍遍,或者登高望远,而回过身来,偌大的尘世之上,到处都是繁华烟柳,而晚年的李清照却通体冰凉,连一颗曾经蓬勃的心脏,也冻疮斑斑。

孤独的门楣之前,行人匆匆,车马冷落,回忆的昨日欢笑都如一阵轻浮的岚烟。

在孤独的酒杯之中,雨疏风骤,清照浑然不知今夕何年,只是一人独坐夕阳,只道“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

(本文有删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