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94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案岳麓版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主题一 一战爆发的背景与进程

1.图示藏史——一战前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

论从史出 上述图示表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各国力量对比情况,而力量上的变化又使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

为了击败主要对手,各国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摒弃前嫌,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2.史料探史——美国在一战中立场的变化

史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

一家芝加哥报纸说:

“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史料二 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到20亿美元,而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美元。

探究 上述两则史料表明一战中美国的立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体现了怎样的实质?

答案 变化:

由采取“中立政策”到倾向和支持协约国。

实质:

说明美国不甘心置身事外,同时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本质。

3.重点讲解——对欧洲列强间三大矛盾的认识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由来已久。

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上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

(2)英德矛盾:

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不愿看到德国过于强大,英国和德国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使得英德矛盾逐步激化。

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

(3)俄奥矛盾:

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4.重点讲解——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1)经济利益:

德国是美国在拉美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德矛盾加剧;一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

(2)政治利益:

美国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佳时机;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可捞取战利品和夺取世界霸权。

(3)战争准备:

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同时,美国人民反战情绪浓厚。

(4)直接原因:

德国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

主题二 一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1.图片证史——科技发明对一战的影响

论从史出 上面三幅图片表明一战过程中,飞机用于战争,毒气战在战争中被采用,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使用。

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战争奠定了物质与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2.史料探史——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

史料 列宁说:

“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探究 上述史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史料说明一战促使亚、非、拉地区民族觉醒,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局面。

3.归纳总结——一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4.重点讲解——世界大战与革命间的关系

列宁曾经论述“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首先,一战带来了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必然发生革命运动。

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等。

其次,革命使倾向于战争的统治集团瓦解,起到了制止战争的作用。

如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俄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随后一战结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国际联盟

4.《非战公约》

5.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主题一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图片证史——一战后美国操纵国际联盟的企图

论从史出 图片中的信息“1919”“国际联盟”以及漫画下面的标题:

“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

综合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巨鸟代表美国,它想通过它的巨喙操纵图中“婴儿”(国际联盟)的企图必将失败,实际上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想操纵国际联盟的想法必将失败。

2.史料探史——巴黎和会上法国处置德国的态度

史料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

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

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探究 巴黎和会上如何处置德国,法国持怎样的态度?

原因何在?

答案 态度:

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原因:

普法战争的宿仇;一战后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和企图独霸欧洲。

3.归纳比较——法、英、美三巨头在对德问题上的关系

人物

对德问题

关系

不同点

相同点

法国—克里孟梭

用最严厉的手段处分德国,尽可能地肢解这一强大的邻国,以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削弱、制裁德国

勾结与争夺,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关系错综复杂

英国—劳合·乔治

对法国极力削弱德国的要求加以批评和抵制,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相互牵制

美国—威尔逊

反对过多削弱德国,要利用德国来同英国相抗衡

4.重点讲解——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

①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的矛盾。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主题二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1.地图探史——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的成果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图

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

答案 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条约》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2.重点讲解——华盛顿体系对中、日、美的影响

(1)使中国由一战时的日本独占变为多国共同控制,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2)暂时对日本起到约束作用,使其不敢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但它并没有放弃称霸野心,埋下了更大的战争祸根。

(3)美国经济走向繁荣,在亚太地区势力大大扩展。

3.综合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不同点

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纵操者

英、法、美

美国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相同点

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考向聚焦

典题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不同:

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

(2)原因:

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掌握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

(1)问从二者在赔款上的程度不同及各自的不同目的分析。

(2)问从微观(德国)和宏观(欧洲)等角度分析。

考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12月7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镇贝托拉,9岁时因家贫前往法国谋生,曾在巴黎扫过烟囱,当过报童。

后来蓬蒂塞利隐瞒年龄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蓬蒂塞利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

1939年,蓬蒂塞利加入法国国籍,并在巴黎郊区定居下来。

材料二 2008年3月12日,拉扎尔·蓬蒂塞利在巴黎郊区家中去世,享年110岁。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说:

“今天,我代表这个国家表示深切的哀悼。

材料三 作为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前总统雅克·希拉克曾提出在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蓬蒂塞利婉言拒绝了,认为这对其他没有享受到死后礼遇的老兵不公。

但在另一法国一战老兵路易斯·卡泽纳夫去世后,蓬蒂塞利终于同意日后可以“以纪念死去战友们的名义”为自己举行国葬。

3月17日,法国政府在拿破仑墓所在地巴黎荣誉军人院为蓬蒂塞利举行葬礼。

请回答:

(1)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认为这是他的光荣还是他的悲哀?

为什么?

(2)蓬蒂塞利说他参军是他“用来感谢这个养育我的国家的方式”,除了这个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使他参加了一战?

(3)有人认为蓬蒂塞利全程参与了一战而能保住一条命,而且能活到110岁,实在是够幸运的。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4)关于应不应该给蓬蒂塞利举行国葬,也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一种认为不应该。

你的观点如何?

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悲哀。

当时的法国政府驱使千千万万的蓬蒂塞利们为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战,而蓬蒂塞利们不清楚战争的非正义性,没有认识到这场战争是一场掠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误以为是拯救民族或保卫祖国的战争。

(2)盲目的爱国热情;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

(3)同意。

理由:

共有33个国家的15亿人口卷入了一战,各国参战的士兵达到7350万,战争造成约1000万人阵亡,约2000万人伤残,蓬蒂塞利能全身而退,安享晚年,幸运之至。

(4)应该。

理由:

蓬蒂塞利参加了一战,保卫了祖国,是法国的英雄,举行国葬理所应当。

不应该。

理由:

蓬蒂塞利当时参加的是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保卫祖国不过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用来欺骗蛊惑民众的说辞而已。

蓬蒂塞利充其量就是资产阶级政府的炮灰,根本不能算是英雄,所以不应该举行国葬。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

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答案 

(1)依据:

日本对德国宣战;美国对德国宣战。

(2)评析:

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其观点是片面的。

作者只看到了一战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但没有看到一战爆发是因为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世界市场的本质。

解析 第

(1)问一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1917年美、日对德宣战将战争范围扩大到全球,不同地区的国家相继卷入空前惨烈的一战。

(2)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列强之间矛盾日益不可调和形成两大尖锐对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因此,作者的观点不够深刻全面。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一)……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目录摘选

材料二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向它们证明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

这一认定是否公平?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补充:

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理由:

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一战爆发的经济因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理由:

两大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军事因素。

(2)认定:

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

不公平。

看法:

一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

公平。

看法:

德国大力扩军备战,力图争夺世界霸权;大战首先开始于德国和同盟国一方的进攻。

(从公平的角度作答并分析原因也可)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补充,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增加材料中没有的内容;第二小问理由,具体阐述补充内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即可。

(2)问第一小问认定,从材料二中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是否公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评价是否公平;第三小问看法,从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和得出结论的程序角度论述理由。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是一战的结果,又成为二战的源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事实,即:

“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

……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英国终于以承担最小的义务的办法获得了欧洲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法国、扶植并限制德国……但是随着德国实力的增强和起而复仇,靠《洛迦诺公约》建立的欧洲均势终将被打破,德国将成为英国难以对付的强大敌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公约虽然冠冕堂皇的宣称“放弃战争”,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规定制裁的措施。

……公约虽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因为它宣布在国家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评价《洛迦诺公约》的后果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公约”是指什么?

并且用例证说明公约在二战后的实际作用。

答案 

(1)原因: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迫使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一条约是以掠夺战败国和维护协约国自身利益为前提的,最大限度地惩罚了德国,表面上解决了战前各国的矛盾,实质却隐藏了德国与协约国的矛盾,随着德国实力的恢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矛盾必然激化。

(2)评价: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使英国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欧洲政治的支配地位,部分实现了英国抑制法国、扶植和限制德国的目的;打破了英、法对国联的控制,恢复了德国欧洲强国的地位,赢得了与英、法平等的政治地位;暂时有利于欧洲局势的稳定与和平,并未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矛盾会激化。

(3)公约:

《非战公约》。

作用:

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