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734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 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docx

初中语文写人叙事记叙文系列的散文

怀念十四岁的一辆自行车

詹西是初一下学期到我们班上来的。

他是在原来学校打架被开除后,转到我们这个乡下学校的。

詹西原本就背着不光鲜的过去,到我们班以后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成绩差、奇装异服、特立独行。

詹西有一辆黄白相间的山地车,据说还是从千里之外的家里托运过来的,有高高的坐凳,车把矮矮的。

并不太高大的詹西跨在上面,他的上身几乎和大地平行,风驰电掣地骑着,像一尾受惊的鱼在密密麻麻的放学人群里麻利地穿梭。

这是一个让人生畏而又常被同学私下里狠狠贬斥地家伙。

初二一开学,老师实行一帮一对策,倒数第一的詹西被分配给了第一名的我,他成了我的同桌。

当詹西嚼着口香糖乒乒乓乓将书桌拖到我的旁边的时候,我突然趴在桌子上哭了,很伤心很绝望。

班主任走过来安慰我:

“斯奇,你是班长,应该帮助詹西。

”我还没说话,一旁的詹西却发话了:

“觉得委屈把桌子搬出去!

我都没说嫌弃!

”哭归哭,我是班长,应该带头承担班上的艰巨任务,所以詹西最终还是我的同桌。

但是我心里是暗暗发誓了的,宁愿被老师骂,我也是不会帮助詹西提高成绩的,我巴不得他剩下两年的所有考试此此都垫底。

同桌三星期,“三八线”分明无比,而且我们俩从没说过一句话。

有天下午,我穿着城里的姑妈买给我的一件雪白的连衣裙,一整天都很是得意。

最后一节课上了一半,从没跟我说过话的詹西突然塞给我一张纸条:

“放学后我用单车载你回家。

”我的心突然怦怦跳起来,14岁的女孩第一次收到男生纸条的心情可想而知,即使这个男生是我一向都鄙夷不屑的詹西。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动都不敢动。

他却在一旁“噗噗”地吐着泡泡糖,见我没反应又塞过来一张纸条:

“我必须载你,放学后我们先在教室里坐一会儿,等人都走了我们再走。

剩下的半节课我内心充满着极度的紧张和惶恐。

我想:

这个小古惑仔要胁迫我的话,我是一点辙都没有的。

何况我靠墙坐着,詹西堵在外面,想逃脱都没有一点儿机会。

放学了,同学们作鸟兽散。

詹西一反常态没有冲出去。

我以为他要跟我说点儿什么,但是他兀自趴在桌子上画漫画,只是头也不抬地甩了一句:

“等会儿我们再走。

”他说话冷冰冰的,语速又快。

我不敢不从,怕今天得罪了他明天要遭到他的毒打。

要知道他曾经聚众打架连人家鼻子都砸歪了。

我们走出教室的时候,发现校园已空无一人。

詹西先在后座上垫了一张报纸,然后上前去支起车子,也不说话。

意思是要我坐上去后他再骑上去。

可是他的车子实在太高,我爬了四五次才爬上去。

他戴上墨镜,弓着身子,也不事先要我抓好就开始疯狂地蹬车。

我惶恐地问他:

“詹西,你要把我带到哪里去?

”他说了一个子:

“家。

”我的声音发抖了:

“谁家啊?

”他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废话!

难道我把你带到我家去?

”我不再做声。

车子拐出校门,詹西走的是去我家的那条路,我坐在他后面,像一个胆小的老鼠一样,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从学校到我家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一直害怕在路上碰到同学,但是快要到家的时候还是碰见了一个。

他看到我坐在詹西的单车上就大声嚷嚷:

“哈哈詹西!

哈哈斯奇!

”我正要说话,詹西怒喝:

“理这些无聊的人干什么!

”我便闭上嘴,可是心里很不安:

同学要是认为我和詹西谈恋爱可怎么办呀!

他一直把我送到我们家院子里,我刚跳下来他转身就走,对我的“谢谢”不做半点回应,整个过程我都处于蒙昧和惶恐中,不知道詹西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进屋,妈妈突然拽住我:

“丫头,你来例假了啊?

”我惊诧地扭过头,看见自己雪白的裙子上有一大块暗红,是还没完全凝固的血渍。

妈妈在一旁数落:

“这丫头来例假了也不知道。

从学校到家那么远的路,不知让多少人看见了!

”那是我的初潮,在14岁的那个下午猝不及防地驾临。

如果没有詹西用单车载我回家,我那被“污染”的白裙子一定会被很多同学看到,而那些男生一定会笑死我的。

虽然来例假是每个女孩生命中的必然过程,但是在一群处于偏僻乡下的十几岁孩童的眼里,那可是值得嘲笑讥讽的很见不得人的大事情啊!

何况我是一向受同学羡慕老师爱护的好学生。

但是那个一向让我讨厌的詹西却用那么巧妙的方法避免了让我颜面尽失。

初三下学期,詹西回到他的城市。

他走得毫无征兆,离开之后班主任才通知我们。

詹西的离去可能对其他同学造不成任何影响,但是我却从那天起,常常想起并感激着他,以及他那辆温暖美丽的自行车。

碾压

  父亲是种地好手,他种的麦子总比其他农户的长得茂盛喜人。

然而,这些茁壮成长的麦苗总躲不过碎筋断骨的下场。

入冬前,父亲选择好天气,套上牛拉着石磙,去庄稼地里碾压麦苗。

那时父亲表情严肃,没有一点手下留情的意思。

沉重的石磙一路碾过,刚才还迎风摇摆的麦苗们倒在地上,磙子上沾满青绿的汁液。

那种场面,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麦苗毕竟也有生命,它们疼。

与父亲理论,企图阻止他的“残酷”行为。

父亲不言语,被我逼得实在没办法了,便丢下一句:

“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小孩子不懂,回去温习功课。

”然后,继续吆喝着牛一排排碾过去。

听到“温习功课”4个字,我匆匆逃去。

这是父亲向我发出的最高指令,行动稍慢,鞭影准会飞来。

正是因为“温习功课”,我付出过许多惨重代价。

儿时特调皮,常惹是生非,折腾得四邻鸡犬不宁,父亲对我的不良行为就像碾压麦苗一样实施毁灭性打击,心疼得母亲暗地里不知掉了多少泪珠子。

通常,特调皮的孩子学习都不怎么样,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倒数,而父亲所谓的“温习功课”,就是让我背书,每篇课文他都要亲自考我,看我能否流利背诵。

就这样,从背到初中,我养成了背书的习惯。

正是由于父亲的碾压式教育,初中三年级,那些昔日通过“背”积蓄的知识爆发了,我顺利考取一所名牌高中。

父亲用结满老茧的手捧着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比站在春天的田埂上看他亲手碾压的麦苗重新恢复旺盛生命力还惬意,我想父亲一定沉浸在某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之中。

后来,随着知识增长,才知道父亲碾压麦苗是有科学道理的。

入冬前,控制麦苗疯长,不仅利于麦苗过冬,还促进了麦苗的根须发展,为来年春天的分蘖拔节打下了基础。

这种一举三得的“痛”,足够让父亲扬眉吐气的。

父亲的碾压方式告诫我,有些时候必须忍痛割“爱”,不合时令的“疯长”是一种表面现象,甚至可以毁掉全盘。

而现实生活中,困难、挫折、不幸同样是对的碾压。

接受碾压,承受得起碾压,才能激起生命中潜在的能量,出现“井喷”奇观。

懂得责任

绯红花瓣飘落指间是生命的终结,但那是对果实的责任;斑斓汪洋热情地奔腾是不息的流动,而那是对鱼群的责任。

雨果说:

“生命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而我知道,生命中最美的成长是懂得责任。

自从进入初三后,我每天都必须裹着黑夜的斗蓬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道路两旁的黑暗吞噬了一切光亮,孤寂与恐惧像冗生的藤蔓缠绕了我的整个心房。

穿过一条小巷,远远的,有两抹淡淡的黄晕——我知道,那是母亲为我点的灯。

我曾不只一次地抱怨过,为什么别的同学的家长都可以接送自己的孩子,而我只能独自忍受黑暗,孤独地骑车回家。

母亲笑了,说:

“因为你是医生的女儿。

每天,当我到家的时候,母亲必定在研究病历,或研究医书,而窗前也必定有两盏灯,桌上也必定有我爱吃的点心。

曾经我赌气地问母亲:

“既然你不愿接送我,干嘛还为我点灯?

”母亲望着我,那眼眸深邃地仿佛藏着一片海。

她说:

“女儿,我不能倾我所有为你,但爱你,永远是我的责任。

五月一天,我像往常一样骑车回家,但我没有看到两盏熟悉的灯。

我的心忽然像被掏空了一般。

我飞快地骑回家,打开门,发现门上有一张字条,上面是母亲娟秀的字迹:

女儿,妈妈身体有些不舒服,去买药了。

我的心稍稍轻松了一点。

桌上依旧不变的是我爱吃的点心。

我拿起一块,放在嘴里咀嚼,有淡淡的味,像母亲的味道。

我记得这是母亲特地从外地给我带回来的,说有提神的功效。

慢慢地,眼泪溢了出来,我记起在母亲陪伴下的每个早晨,在她的眼里熟睡的每个夜晚,还有总是包裹在我小手外面的温暖的大手。

我跑到窗前,点燃那两盏灯。

我要为母亲守候,也为她点灯。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轻轻摇醒了我,朦胧中我看见母亲眼角有点点泪光,我说:

“妈,爱你也是我的责任。

即使抱怨浸没了心灵的堤岸,记忆焚烧了悔恨的灵魂,暴风雨摧毁了信任之船,但五彩缤纷仍是阳光的歌词,而爱你仍是我最大的责任,母亲。

分享与分担

孩子,当你低着头走进家门时,我就知道,你又考砸了。

看着你默默离开的身影,我心中又是一阵隐痛。

孩子,你轻轻地关上了房门,没有跟我说一句话。

我好想跟你说,让我和你一起分担你的失败,你的伤心。

孩子,当老板告诉我,由于近几天我的工作十分出色,老板给我涨了工资。

我立马给你买了你梦寐以求的《瓦尔登湖》。

我喜欢看你徜徉在罗梭纯净的大自然世界里的那份陶醉。

我希望你可以和我一起分享我加薪的快乐。

默默地我转过身,走进厨房,为你准备晚餐。

今天,看了一份营养报道,说鱼汤补脑,我今天就为你买了两条鱼。

虽说你怕吃鱼,但还是买了。

快高考了,看着你依旧单薄的身体,我真为你担心。

为什么,心中还是放不下你刚进门时无笑容的脸庞。

还是很希望,你可以坦诚地跟我说:

“妈,我考砸了”。

这样,我就可以安慰你,为你分担一些苦楚。

想得太久了,鱼汤已煮沸了好久,都没有察觉。

你的房门开了,你对我说,你不吃晚饭了,你要复习,也不要去打扰你,你需要安静。

我抓着勺子伫立在那儿许久。

孩子,你听到我心碎的声音吗?

你知道,我为你的营养晚餐费了多少心思吗?

你知道,我多么希望你可以开心地吃我做的晚餐吗?

你知道,我多么渴望和你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吗?

有太多的“你知道”你知道吗?

可我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你说你要安静。

可是,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妈妈和你一起分担你考试失败这一挫折呢?

为什么你不愿意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快乐呢?

转过身,面对着奶黄色的鱼汤,心里却是一阵难平的失望。

屋里很静,甚至可以听到你翻书的声音。

无论如何,你都要吃饭,哪怕只有一口,不然你身子会垮的。

所以,我决定打破这份宁静,推开你的门,对你说,孩子,无论心情多么糟糕也要吃一点晚饭。

你回过头,带着淡淡的微笑说:

“妈妈,谢谢你!

”看着你手中的《瓦尔登湖》,我明白了。

你最终还是出来了,我为你盛了一碗鱼汤,在饭桌上,你告诉我你周练又考砸了。

我说:

“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就行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看到你还是愿意和我分担你的失败,我很欣慰,真的,很欣慰。

孩子,你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这一路上我可以和你一起分担你的坎坷、你的失败、你的伤心。

同时,你也愿意和我一起分享我的点滴快乐。

这就是我作为母亲的唯一愿望。

懂得责任

我是伫立在田间的稻草人

我已经站在这里很多天了,阳光毒辣的照着大地,没有一丝风,我穿着破旧的衣服,不能动,不能说,我的身旁还伫立着许多稻草人,但它们衣着比我光鲜美丽,他们的主人给他们戴着帽子,他们开心的说着、笑着。

我知道我的主人很穷,他从未来看过我,他有着艰苦的工作,但他众不放弃,他常常说“责任”两个字,他说,我是稻草人,就应有守护麦田的责任。

责任是什么?

我不明白,但我听信了主人的话,静静得守候着麦田。

我伫立在麦田中,日复一日。

我的同伴们开始嘲笑我,我听见他们在说:

“瞧,那个傻子,哈哈!

”他们对着我说:

“嗨!

呆子,别站着了,你的主人根本不管你,你那么拼命干什么!

别傻了!

”……他们站在阴凉的遮阳伞下,得意的笑着。

我迷惑了,是啊,我的主人从来不曾管我,把我独自扔在麦田里,责任是什么?

责任难道就是如此苦与寂寞吗?

一阵大风吹过,吹落了我身上仅有的衣服碎片,我冷得微微颤抖。

天色突然变了,紧接着是一场大雨,豆大的雨珠打在我光秃的身上,很冷很疼。

我的同伴们躲在巨大的伞下,幸灾乐祸的看着我。

这一刻,我绝望了,是啊,我还站着干什么,什么责任,为什么要责任?

我闭上眼,委屈地想梓,真的想要倒下了……

雨停了,我睁开眼,看到身上残留着许多小水珠,它们是晶莹剔透,却眨眼间滴入黝黑的泥土,消失不见。

我惋惜极了,急忙用自己粗糙的稻草挽住水珠,不让她落下。

水珠在我的臂弯里“咯咯”的笑了,她说:

“稻草人,你让我掉吧。

”我艰难的说:

“一落你就消失了啊。

”水珠摇摇头,“不,我是水珠,就要落入泥土滋润万物,这是我的责任,这是我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你明白吗?

就像稻草人你,守护麦田就是你的责任,这样你的生命价值才得以体现啊。

刹那间,我忽然明白了责任的意义,我松开水珠,她落了下去,给我最后一个笑脸。

我抖抖身子,感到从未有过的力量,因为,我懂得了责任!

我的同伴还是会嘲笑我,但我学会以沉默来回答他们,告诉他们:

这是责任!

我骄傲的伫立着…………

后记:

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坚守职责,负责任也许很累很苦,但负责任现样很甜,懂得责任,让生命闪光!

懂得责任,那是生命之花的绽放!

母亲的情书

  我八岁那年,父亲远离故土,离别妻儿到离家千里之外的矿山去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两次。

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母亲便鼓励我,让我试着给父亲写信。

记得母亲让我写的第一封信只有短短十七个字:

他爹,你好吗?

我和永儿在家都好,你别挂念。

  第二天上午,邮递员路过村口,母亲把信交给他捎走了。

从信寄出的第一天起,我常常发现母亲掰着手指计算日期。

  父亲终于回信了。

我至今还记得母亲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信时羞涩而激动的神情。

她脚步匆匆往家走,一进院,就把我喊到跟前:

“永儿,快拆开,看看你爹都写些啥。

”我拆开信,一字句念给母亲听。

父亲在信中夸我会写信了。

问奶奶身体好吗?

问母亲心口疼病又犯了没有,嘱咐我好好学习。

我念信时,母亲聚精会神,脸上溢满幸福的笑容。

  第二天,母亲就让我回信。

我在作业本上一字一句记录着母亲的话。

母亲把对丈夫深沉的爱隐藏在心底,即使想念丈夫,也不露在表面,而是换一种说法。

比如,她把想念丈夫变成孩子想念父亲,说孩子夜里做梦常常梦见他爹,醒来之后就哭闹,非要爹爹回来。

我把写好的信一字一句念给她听,满意了,就点点头,不满意,就一本正经地说哪里需要改动。

于是,我撕了重写,直到她满意为止。

  1975年,父亲调到了另一座矿山。

也许因为工作太忙,临近年底,父亲还没有回来。

母亲变得神不守舍、焦躁不安,常常对着西北的方向出神儿。

半夜里,我被翻来覆去的母亲弄醒。

睁开眼,清冷的月光里,母亲仰靠在那里,我分明看见有两行亮亮的东西在母亲脸上闪烁。

  那天,母亲实在忍不住了,说,“永儿,给你爹写信,就说我病了。

”我抬起头,不解地说:

“娘,你不是好好的吗?

”母亲的脸倏地红了,立即又板着脸说

  “叫你写,你就写这孩子恁不听话”

  我按照母亲的叙述写好了信。

信邮出去的第五天夜晚,大雪纷飞,一阵风刮过,院子里忽然响起沉重的踏雪声。

母亲支棱起耳朵听了片刻,忽然放下手中的活儿,站起来说“永儿,许是你爹回来了。

  我刚拉开门,一个“雪人”出现在门口。

母亲激动得声音都颤了,她上下打量着父亲,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爹,你、你真回来了!

永儿,快、快接过你爹的提包。

  母亲把父亲让进屋,先是用毛巾把父亲头上、身上的雪拍打一遍,然后又让父亲坐在火塘前烤火。

父亲缓过神来,端详了母亲半天,说:

“你又病了?

啥病呀?

”母亲愣了:

“没有呀?

”父亲说:

“那信上写着你病了,让我挂念得饭都吃不下去。

”母亲羞红了脸,低下头说:

“好了,好了,你一回来就好了。

”母亲感到说漏了嘴。

又“扑哧”笑了:

“他爹,你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做饭去。

  母亲走进灶屋,刚往锅里倒上,就喊:

“他爹,过来烧火。

”我丢下作业,跑进灶屋。

母亲见是我,嗔我一眼说:

“谁让你来啦?

去,叫你爹过来!

父亲脱下大衣,走进灶屋,往火塘里添起了柴火。

红红的火苗把母亲那张端庄而秀丽的脸映照得红艳艳的。

父亲也不知说了句什么笑话,逗得母亲“咯咯”地笑了起来。

母亲的笑声像玉珠般在寂静的雪夜里跳荡。

芭蕉花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

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

我的外祖父札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

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一尽了。

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

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

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奶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

忠义的刘奶奶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

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和了解救。

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到了种种的虐待,但是忠义的刘奶奶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

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奶带同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米,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姐三姐。

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敞,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叫候总要晕倒几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

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才又渐渐恢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化是治晕病的良药。

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

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州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

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

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出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邪蕉子怕会和屹香蕉一样,那是大借而特错了。

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焦花的故事便是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

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

我们的祖宗正是清初时分人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

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后天圣母”。

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的时候的事了。

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

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

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

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

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焦,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

我们是欢喜极了。

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

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焦花。

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

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讲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裳袂下同路同去。

回到农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

我捧着跑剑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摘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捌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

“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

”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什么事情要哭。

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

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心来。

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

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

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

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竞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

这难道是进步吗?

奶奶的叹息

  奶奶没上过一天学,小时候揭不开锅的生活窘境让她只能偷偷藏在门后,从门缝巴望着男孩儿们背书包蹦蹦跳跳奔向学校的情景,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之中,奶奶才会不舍地收起那怅望的目光。

奶奶时常与我说起此事,有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

但每次奶奶回忆往事之后,总会拉出一声老长老长的叹息。

岁月的沧桑,童年时莫大的遗憾,尽在这一声长长的叹息之中了。

  晚上放学回家,我便迅速拿出作业,在台灯下全神贯注地做着,不觉得时间的飞速流逝。

突然一声长长的叹息打断了我的思路。

回头一看,原来是奶奶在我旁边,专注的目光凝视着台灯下的课本,微笑着的眼晴又带着一丝歆羡。

不知过了多久,奶奶才冒出一句:

快去吃饭吧!

  吃完饭后回到房间,我被眼前一幕怔住了。

台灯下闪耀着无数根晶莹的白发,还有椅子上端坐着的沧桑的背影。

奶奶竟在翻看着我的书。

莫名其妙的我走上前去:

“奶奶你在做什么呀?

”奶奶意识到我的到来,连忙放好书,离开座位,目光仍紧紧拴在书上,然后低声说了一句:

“你能教我认字吗?

”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一位60多岁老奶奶的请求吗?

简直不可思议,我愣住了,不知所措。

站在一旁的奶奶似乎着急了,见我久久不回应,连忙说:

“放心,放心,我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你每天只须教我一个字。

”我慢慢回过神

  来,可依然很疑惑,奶奶为什么学认字呢?

一天一个又能有多大帮助……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很快解释道: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只想多学一些字,能更好看懂电视剧,平时买东西也不会上当受骗。

一天一个字,几年便可知三四千字,足够我好好生活了。

”听了奶奶的解释,我若有所悟,再看奶奶急着等待答复的样子,我终于同意:

“好吧,我教你认字。

”听完我的话,奶奶的眼睛顿时放出异样的神采,完全不见平时的浑浊,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怒放的花,可高兴了,这是我平生所未见的。

  打那之后,我家又多了一位学生也多了一位老师。

每天晚饭后,台灯下总会有几缕银发闪耀,这似乎成了家中最亮丽的一抹风景。

奶奶的叹息似乎不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总会捏出几朵鲜花。

我能感受到,奶奶学认字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看电视剧买东西。

只是前不久,我又听到了奶奶久违的叹气声。

邻居的男孩不听父母的劝告强行辍学,整日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每次看到他,奶奶总会无奈地叹息,然后陷入默默的沉思中。

借钱记

  糟糕,站在街边,我终于回过神来了,我竟然上错了公共汽车,而且更惨的是我竟然把包落在了公共汽车上了,怎么倒霉的事全让我赶上了,这可怎么办?

  我刚从奶奶家出来,准备坐车回家,没想到我上错了公共汽车,而且在车上还迷迷糊糊睡着了,也没发现走的路不对,下车急急忙忙又忘了拿包。

现在我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离家又远,而且在这陌生的地方又不认识路,我很苦恼,我该怎么回家?

只有转乘公共汽车回家了。

  这时,前面走过来一位看起来挺慈祥的奶奶,我鼓起勇气,上前说道:

“奶奶,您好!

”老奶奶疑惑地停下脚步。

我僵着脸皮尽力微笑:

“我没钱回家了,您能借我一元钱吗……”老奶奶惊恐地看了我一眼,没等我说完,转身就走了,嘴里还念叨着:

“孩子也学会这招骗钱了……”原来老奶奶把我当成一个骗子。

  就在此时,旁边停靠着的一辆小货车上探出个圆脑袋,“喂,小妹妹,你借钱做啥?

”说话的是一个青年男子,他可能听到了我和老奶奶的对话吧。

我赶紧把事情原委说清楚了。

我恳求道:

“哥哥,你能不能借我1元钱?

或者,手机借我一会?

”他笑嘻嘻地看着我:

“你说的话真的假的?

”我忙不迭地点头:

“真的,真的……”他继续笑嘻嘻地瞅我:

“大哥我好人做到底,你上车,我送你回去。

”我被他看得全身发毛,胡乱地摆摆手说:

“哥哥,谢谢,不用了……”一边说一边落荒而逃。

  接连几次的求助都失败了,我急得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