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765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docx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新版

北京义教版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铜丝能被剪断,是因为许多铜原子被一剪两半。

B.空气中各成分混合均匀,是空气中各种粒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滴有酒精的密封塑料袋受热后鼓起,是酒精分子间隔受热后变大

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C、CO2和CO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关于C、CO2和CO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完全相同

②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③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一氧化碳可以用来炼铁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而亡

⑦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⑧通过化学反应,三者可以按照C→CO2

CO的方向转化

以上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⑥

B.②⑤⑥⑧

C.②④⑥⑦

D.③④⑤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低

B.铜、铁、铝都是磁性材料

C.玻璃钢、塑料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D.氯化钠溶液、陶瓷、水银都属于导体

4.按图进行下列实验(U型管内为植物油,初始液面相平,装置气密性良好;滴加的液体适量且等体积,试管中固体等质量且表面积相同),U型管内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试剂①

试剂②

试剂③

试剂④

初始现象

最终现象

A

6%双氧水

6%双氧水

MnO2固体

左降右升

左右相平

B

10%稀硫酸

10%稀硫酸

锌片(足量)

镁带(足量)

左升右降

左右相平

C

食盐水

蒸馏水

铁丝

铁丝

左降右升

左低右高

D

10%稀盐酸

10%稀盐酸

NaCl粉末

石灰石

左升右降

左高右低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有错误的是

A

①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B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②缺Ca会引起骨质疏松

C

①灌装汽水时加压,是为了增加气体溶解的量

②碎鸡蛋壳加入食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

①明矾具有净水作用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铝的化学式是AlSO4;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

B.液化气能被压缩装入钢瓶是因为分子大小可发生改变;湿衣服凉晒变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金刚石与石墨物理特性差异很大是因其内部碳原子结构不同;CO与CO2性质差异很大是因其元素组成不同

D.洗洁精去除油渍是因其有乳化作用;煤粉遇火源易爆炸是因其与空气接触充分

7.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8.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下列我省的特色产品的制作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山西剪纸

B.木板年画

C.大同火锅

D.竹叶青酒

9.泰安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美化乡村”的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

A.城市生活垃圾定点存放,集中处理

B.农村田地上的秸秆及时焚烧处理

C.市民吸完烟后的烟头不能随意丢弃

D.农村牲畜粪便及时收拾,集中入厕

10.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水,俯视读数造成误差,则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是()

A.20毫

B.大于20毫升

C.小于20毫升

D.无法确定

11.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依据。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后的残余物质量都是减少的

B.向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再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质量不变

C.向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铝粉,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D.把硝酸铵和某物质研磨后产生刺鼻的氨气,可判断该物质一定是碱性的

12.下列关于空气的成分、用途和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C.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D.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13.下列物质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A.苹果

B.大豆

C.青椒

D.小麦

1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硫化氢:

H2S

B.镁离子:

Mg+2

C.2个氯原子:

Cl2

D.钡元素:

BA

二、填空题

15.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通过水分解可获得氢气。

(1)如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

(2)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源正、负极所连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正极玻璃管内气体中,气体被点燃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实验前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3)我国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II如图为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分级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1)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2)消毒处理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消毒处理后的无色透明水样中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用简单方法证明该水样中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

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_____。

(3)任选上述三个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三、实验题

17.根据资料报道,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g铁粉、0.2g碳和十滴水

 100

 72

 约120

 1g铁粉、0.2g碳、十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约70

 _____

/

/

/

(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过程.

(2)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4)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5)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_____.

(6)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精确到0.1%).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

_____(写出任意一条即可).

四、推断题

18.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到盛稀盐酸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

只有___________猜想Ⅱ:

有CaCl2和HCl

猜想Ⅲ:

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

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___________

溶液中

含有

Ca(OH)2

方案2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试管中,通入CO2气体

___________

方案3

再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5℃时,向一定量的10%盐酸中滴加质量分数为0.148%的氢氧化钙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克)如图所示,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色;根据c点时数据可知,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六、计算题

20.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食用碱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1)最终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填空题

1、

2、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