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850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docx

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学校寒假开学收心考试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咀(jǔ)嚼诅(zǔ)咒狙(zǔ)击手人为刀俎(zǔ)

B.谥(shì)号讣(fù)告敲竹杠(gàng)强(qiǎng)人所难

C.歼(jiān)灭媲(pì)美流水帐(zhàng)戛(jiá)然而止

D.馈(kuì)赠蒙(méng)骗悭(qiān)吝人风流倜(tì)傥

2.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人类的技术发明史上,没有一种技术发明能像信息化技术那样,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便到了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以至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增添新的活力。

③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A.渗入机体安适B.渗透肌体安适

C.渗透机体安逸D.渗入肌体安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现代化的高科技元素和多元文化相得益彰,让这座大都市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大学这块被称作学术净土的地方也不再圣洁,最近就有媒体爆出有人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实行拿来主义。

”大言不惭地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C.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论你是风靡一时的英雄,还是成就卓然的学子,都不要忘记了共和国的基石。

D.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

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鉴赏术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对高地价及高房价的调控,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人手了。

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格执行,必将对楼市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C.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D.2009年,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我国银行新增贷款出现大幅增长。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冰川融化、洪水泛滥、草原退化、沙漠扩大等……一系列的灾难正是全球变暖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

B.在这段娓娓道来的中秋祝福语音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还在轨播放并传回《阿里山的姑娘》和《但愿人长久》这两首歌曲,以表达中华儿女共盼团圆的美好心声。

C.“生存?

还是毁灭?

”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D.去年,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一条规定,银行对零钞清点整理的储蓄业务可以收取费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

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

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

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

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

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

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

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

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

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

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

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

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

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

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

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

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

像李正封所云: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来鹄所云: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

”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

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

《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

“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

”孔子会心一笑,说:

“我赞同你的理想。

”至晋代,潘尼有诗曰:

“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

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

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

“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

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

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

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

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

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

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

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

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

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

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

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

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

上巳、清明、寒食。

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

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

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

杨亿见其赋,叹曰:

“王佐器也。

”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

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

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

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

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天圣四年夏,大雨。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

帝问曾,曾曰:

“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

”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

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太后曰:

“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

”曾曰:

“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

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

范仲淹尝问曾曰:

“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

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曾曰:

“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

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

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

至与曾言,则白:

“余不敢以戏也。

”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寇准奇之奇:

认为……奇异

B.出知应天府知:

主持、掌管

C.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怏不悦班:

排列、位次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解:

解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而君幸于赵王

B.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余不敢以戏也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

“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

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4分)

 

⑵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

(3分)

 

⑶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松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5.补充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⑴.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⑵.,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⑶.离愁渐远渐无穷,。

(欧阳修《踏莎行》)

子曰:

“知者乐水,。

知者动,仁者静。

”(《论语》)

⑷.,独山高楼,望断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天意怜幽草,。

(李商隐《晚晴》)

 

五、(12分)

16.下面是国庆阅兵总指挥部罗援将军的访谈节选,请用一句话概括罗将军的观点。

(4分)

主持人:

有网友问,据媒体报道,这次还有外国留学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那么未来会不会有外国军队参与我们的阅兵?

比如2009年法国就邀请了印度军队参加国庆阅兵。

罗援:

这可能是网友的美好愿望,但是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特点和特色。

比如我们中国的特色是一种综合性的。

比如前面我们讲了隆重庄严,这个风格在我们阅兵当中就体现出来了。

讲欢庆活泼这块,就在我们后边的群众游行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有我们的特点,不一定去效仿其他国家。

这位网友提出了他自己很好的愿望,但是我觉得实现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毕竟有我们自己的国情,有我们自己的传统,有我们自己国家庆典的模式。

观点:

17.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

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4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讲述着。

18.某市交警大队当街悬挂一条警示语:

“超载会翻车,翻车会死人,坚决不坐超载车。

”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

市民反映该警示语用吓人的语言,有点过分了,看到之后心里堵得慌。

请围绕这条警示语的中心,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条委婉得体的警示语。

(4分)

警示语: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死是生者的事

陈蓉霞

阴阳相隔,生死两界,这是人们常用来描述死亡的说法。

活人永远都无法见证自己的死亡,然而,恰是自己至亲的死亡,才让我们体悟到上述说法的痛心彻肺。

从这一点上来说,死亡,永远都是生者的事。

据考证,甲骨文中“死”的含义,就是一个活人跪在死者旁边。

正如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只有人才有死亡,动物只是生命的终结。

人类面对死亡,沉思死亡,这就有了葬礼。

举行葬礼,正是人类史前文明一块重要的文化界碑。

人类的旁亲——尼安德特人,早在一万年前就已有某种仪式来埋葬死者,在哲学家的眼中,这恰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在我看来,葬礼的意义非同小可。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情感的慰藉。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除了智商,还有情商。

真正的情商,或者说情感,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本真表达。

黛玉为葬花而落泪,悲的对象乃是由落花而及天下所有的生命,这样的情感流露足以打动所有的生者。

更何况当失去我们的至爱亲朋,此刻生者对死者无尽的痛惜、思念、追忆、缅怀,若是没有某种形式的葬礼,又该如何宣泄、表达?

其次,恰是面对死亡,才有人类情感中某种最为神圣情感的升华——敬畏感的形成。

面对迫在眉睫的威胁,我们只有恐惧,亦即畏;仰望头顶的星空,或是远处的群山,我们会生出膜拜之情,这就是敬。

但唯有面对死者,尽管爱恨已去,恩怨不再,但生者对死者所有的情与爱都升华为一种神圣的敬畏之情。

我们更为尽心地呵护死者,唯恐他(她)受到伤害;我们更为尽职地恪守曾经许下的诺言,唯恐他(她)受到怠慢。

其实我们心知肚明,这样的伤害或怠慢都不属于当下的世界,那当然只能属于一个神圣的境界。

是的,正是直面死亡,才令我们升华至神圣境界。

面对死者,我们的先人或许早已萌生这样的问题:

为何他的身躯渐渐冰冷不再温暖我们?

这样的事情有一天也会降临于我的身上?

生命就是这么回事?

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这就有了对生命的意义的沉思。

我们最先是通过葬礼来表达这种沉思。

正如托马斯·林奇在他的《殡葬人手记》中所说,安葬死者经过那么多的程序,就是要表明,他们曾经生活过,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别于一块石头、一棵杜鹃花,或一头猩猩,他们的生活值得叙说和回忆。

正是这种叙说和回忆,带来了人类特有的历史感。

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历史。

不管它是刻在有形的物上,还是有形的音(口头传说)上。

一部史诗或史书,不就是一部关于死者的传说?

当然,历史或许不会记载或留下芸芸众生的故事,但众多生者却会铭记他们的至爱亲朋留下的点滴回忆,正是这些生动细节的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即可呼之欲出,令死者尽管出了家门,却永远走不出生者的心灵。

在此意义上,谁又能说生死是永不相通的两重门?

最后,正是面对死者的葬礼,才令生者有暇驻足倾听来自生命底层的细语:

生之无常,死之迫近。

生命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倏忽即逝。

生命之根恰恰扎在死亡的土壤中。

生命来自虚无,又归于虚无。

生之饱满恰由死之虚无所衬托,正如夜空衬托出繁星那样。

怠慢死亡,快速打发死亡之过程,其实也就是漠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才会自问:

生命是什么?

在我看来,生命的过程是一道减法。

一旦出生,我们就步步逼近死亡。

可惜在很多时候,我们尽做加法和乘法,以为在有生之年,只要累积财富就会积攒幸福。

殊不知,生命尽头的最后一道算式是除数为死亡的除法,结局归零。

视死如归,我们才能深切体会为何生命是一件礼物,它是上苍的恩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功受禄,从虚无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因而此生无论有怎样的遭遇,我们都理当充满感恩之情。

面对死亡,如果我们能怀有对生命的感恩,对生活的感动,生与死,或许就连成了一个圆圈。

19.结合文意,解答文中加横线的几个词语的含义?

(6分)

(1)减法:

(2)加法和乘法:

(3)除法:

20.文中说:

“在此意义上,谁又能说生死是永不相通的两重门?

”作者认为在什么意义上人类的生死是可以相通的?

(4分)

21.联系全文,概括归纳葬礼的意义。

(4分)

22.文中说,生命是上苍的恩惠,人是从虚无有幸来到这个世界的,此生无论有怎样的遭遇,我们都理当充满感恩之情。

请就“感恩生命”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4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

“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

“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倾,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

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

年轻人不解地询问:

“宝刹怎么用温茶?

释圆笑而不语。

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摇摇头:

“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释圆说:

“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

“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

“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稍倾,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

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

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

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

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

“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

“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

“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

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

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

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

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呢?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请根据你对这则材料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与标题,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河东高考补习学校收心考试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狙一jǘC帐一账D蒙mēng)

2.B(①“渗入”是“进入到”的意思,后面不能再加“到”;“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

②“机体”指具有生命个体的总体,也叫”有机体”;“肌体”指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③“安适”多指人的心情安静、舒适,情绪稳定,精神畅快,相对偏重于人的精神方面;“安逸”则指人的生活的安定、清闲、舒适、安乐,可以指精神生活,也可以指物质生活。

3.A(C.风靡一时:

形容某一事物在一个时期内极为流行。

英雄不可能是流行的。

B.大言不惭:

指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

显然单指说话这方面的情况。

应改为“恬不知耻”。

D.言不由衷:

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

指心口不一致。

此处用“词不达意。

”(较好)

4.D(A项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B项介词使用错误,“对”与“上”不搭配,可将“对”改为“在”,也可以去掉“上”;C项“围绕”与“以……为中心”重复,造成句式杂揉)

5.B(A去掉省略号前面的“等”;C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D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6.C(发生天春秋后期的是墓祭,而不是在宗庙祭礼祖先。

7.B(描写的是上巳节游春)

8.C(A“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不能说明清明代替了寒食,清明代替寒食是宋元时期。

B原文中没有孔子“郊游宴饮”的表述。

D诞生顺序是:

上巳、寒食、清明。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此处意为“开脱’’)

10.B(B顺接连词,就;A介词,到、向/介词,被;C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这;D连词,相当于“而”/动词,认为)

11.B(①③⑥属于直接描写,分别写了他的行为、语言、神情,表现王曾的威严)

12.A(慨叹是大臣王亿发出的)

四.

13.

(1)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

(2)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言罢了,不值得忧虑。

(3)老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14.

(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

词人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

②堵:

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

③“风低”句:

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

削碎,犹“划破”。

④寻呼处:

行猎地方。

寻呼,即呼鹰逐兽。

杜甫《壮游》: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⑤身手:

指才能、本领。

和谁赌:

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

⑥轩举:

昂扬貌。

⑦汝:

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

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